?

益生菌補充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血脂代謝的影響

2024-02-27 12:43
關鍵詞:益生菌膽固醇服用

趙 丹

(大同市第三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山西大同 037000)

2 型糖尿?。═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種代謝性疾病,大多數患者肥胖或超重。與T2DM相關的一些并發癥與血脂異常相關。有研究表明,益生菌可能參與維持健康的腸道微生物群,并已被確定為胰島素抵抗和血糖控制的有效佐劑,因為它對葡萄糖穩態有積極影響[1]。實驗和臨床研究發現,益生菌(如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對血脂有有益影響[2]。這些微生物可以將膽固醇結合在細胞表面,并在生長過程中將膽固醇結合到細胞膜中,從而降低可供腸道吸收的游離膽固醇水平[3]。盡管與血糖有關的機制尚未完全了解,但研究表明,對胰島素抵抗患者早期服用益生菌可以顯著預防T2DM的發病[4]。本研究旨在評估益生菌補充對T2DM患者血糖控制和脂代謝改善的影響。

1 材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1 年1 月—2022 年10 月在大同市第三人民醫院就診的60 例T2DM 患者,包括27 例男性和33 例女性,年齡45~70 歲,平均62.5 ± 6.7 歲。排除標準:①免疫功能低下者;②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患者;③干預前三月內使用抗生素者。所有患者或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益生菌補充方法

57 例(95.0%)患者至少服用一種藥物來降糖,9例(15.0%)患者注射胰島素。在此基礎上,同時規律服用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片(國藥準字S19980004),2.0 g/次,分別于三餐前口服。持續服用益生菌補充劑90 d。

1.3 血液檢測

在T1和T90采集空腹血樣,參與者提前被告知采血地點和時間,并提前禁食12 h。外圍靜脈血采集于血清分離管中。采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VLDLc)和總膽固醇水平。另外,在T1 和T90,參與者接受人體測量評估,并完成了24 h飲食回憶問卷。

1.4 糞便分析

進行糞便分析,以監測參與者在整個干預期間腸道微生物群變化情況,并將大腸桿菌用作對照。在服用益生菌之后,每15 d 評估一次腸道中細菌濃度,直到90 d 試驗結束。選擇的細菌培養基為Mac-Conkey 瓊脂,生化分析用于細菌鑒定,檸檬酸鹽、過氧化氫酶和三糖(TSI)測試用于確認微生物存在以及革蘭氏形態。計數的最大菌落數為100 個菌落形成單位(CFU)。為了解釋結果,制定了一個標準化的半定性量表:>10000 CFU 為強,9000~10000 CFU 為中等,<9000 CFU為弱。

1.5 統計學方法

實驗數據采用SPSS 18.0 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數據以均數±標準差或百分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基線特征變化

表1 顯示了數據收集時間T1 和T90 之間血糖水平、體重指數和血壓的變化。服用益生菌90 d 后,患者血糖水平顯著降低(P<0.05);而患者的體重指數和血壓變化無統計學差異。

2.2 患者營養指標變化

在食物攝入量方面,數據收集時間T1 和T90 之間沒有觀察到統計學差異?;颊呖偀崃孔兓矝]有統計學差異(表2)。

表2 患者不同時間點營養素和熱量變化

2.3 患者血脂相關參數變化

在益生菌補充90 d 后,患者HDL-c 值顯著增加(P<0.05),甘油三酯LDL-c、VLDL-c、非HDL 膽固醇和總膽固醇變化無統計學差異(表3)。

表3 患者不同時間點血脂變化/(mg·dL-1)

2.4 患者大腸桿菌密度變化

通過糞便分析,我們可以觀察到T1 和T90 之間大腸桿菌的生長變化情況(表4)。補充益生菌15 d后,已經可以觀察到患者大腸桿菌的變化。補充益生菌45 d 后大腸桿菌數量變化顯著。隨著補充時間增加,患者大腸桿菌生長逐漸減少。

表4 不同時間點患者大腸桿菌生長變化

3 討論

一些研究證實,T2DM 在老年人中更為普遍,本研究患者平均年齡為62.5±6.7 歲。由于肥胖程度增加、缺乏運動,這種疾病在兒童、青少年和年輕人中也越來越常見。肥胖和超重個體是本研究目標受眾,我們考慮了體重指數增加與糖尿病風險之間的強烈關聯,以及肥胖與微生物群變化和細菌多樣性減少之間的關聯[5-6]。我們的目標是通過給予輔助益生菌治療90 d 來調整T2DM 患者血糖值。我們注意到,患者的平均血糖值顯著降低;然而,患者的血糖水平沒有恢復到正常水平。與這些發現相反,3 例患者在研究期間血糖水平升高。對此可能的解釋是,飲食干預會導致宿主的新陳代謝發生變化,而干預措施對每個人的作用不同,這種異質性是每個人微生物群的獨特特征以及宿主生理學結果。也就是說,個體可能對相同的營養干預沒有類似的反應[7]。

T2DM 患者常伴有血脂代謝紊亂。脂代謝過程是指脂類在膽汁酸鹽、各類脂質成分、以及脂酶成分共同作用下參與水解反應,分解形成甘油三酯以及不完全水解產物,通過小腸進入血液中。本研究結果顯示,在益生菌補充90 d 后,患者HDL-c 值顯著增加,而HDL-c 可促進VLDLc 的代謝,加速體內膽固醇排出,并減少血管內脂質沉積[8]。

有研究報道,人體中脂肪水平會對腸道微生態造成影響[9],而腸道微生態又與機體健康狀態密切相關,所以在T2DM 患者中抑制某些腸道微生物是極其重要的。例如,大腸桿菌和克雷伯桿菌被認為是導致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最常見病原體[10]。來自臨床前試驗的數據顯示,微生物群變化可能有助于改善胰島素抵抗的發病機制。腸道屏障功能受損,腸道通透性增加,導致這些革蘭氏陰性菌的脂多糖升高,并參與代謝性內毒素血癥的發生過程。脂多糖在巨噬細胞和上皮細胞表面結合可作為觸發因子,誘導促炎細胞因子的分泌,并加劇先前存在的炎癥,導致胰島素抵抗的發展[11]。本研究顯示,補充益生菌15 d 后,已經可以觀察到患者大腸桿菌的變化。隨著補充時間增加,患者大腸桿菌生長逐漸減少。上述發現表明,益生菌補充導致T2DM患者大腸桿菌生長減少,因為大腸桿菌是人類腸道微生物群中的主要微生物,可通過服用益生菌進行調節。

總之,本研究結果表明,補充益生菌可降低T2DM 患者空腹血糖,促進血脂和腸道健康的改善。飲食習慣對于改善T2DM 患者的腸道微生物群至關重要。因此,益生菌作為輔助療法為調節腸道微生物群的可能性鋪平了道路。然而,進一步研究需要更大的樣本量和更長的干預期,以確定補充益生菌是否可以作為T2DM 患者的輔助血糖和血脂控制藥物發揮作用。

猜你喜歡
益生菌膽固醇服用
談談膽固醇
降低膽固醇的藥物(上)
降低膽固醇的藥物(下)
服用三七的“科學打開方式”
服用抗過敏藥物須謹慎
如何正確服用胃藥
服用降壓藥警惕不良反應
益生元和益生菌促進豬生長和健康
益生菌別貪多
膽固醇稍高可以不吃藥嗎等7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