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楷?!奚ろ频Z

2024-02-28 02:26吳永亮
山東文學 2024年2期
關鍵詞:磨刀石楷模本義

吳永亮

楷模原是兩棵樹

英雄,先鋒,我們都可以歸結為——楷模。

楷模,兩字都是從木,楷模本就指兩棵樹。

楷,是多音字。讀jiē時,作樹名,即楷樹。讀kǎi時,指楷書、楷模等。

楷樹,俗稱黃連樹、黃連木,其木質地柔韌,久藏不腐,濕潤不裂,雕刻而成的器具玲瓏剔透,木紋如絲清晰可見,整體杏黃晶瑩,與華夏崇尚“黃”色吻合,名曰“楷雕”。曲阜保存的孔子夫婦像就是用楷樹雕刻而成??瑯涑羝べ|后呈鮮黃色,可提黃色染料,種子榨油可作潤滑油、制皂乃至點燈之用。幼葉可充當蔬菜,還可代茶用于品茗。黃連木可制手杖、如意,樹癭還可做碗等,象征意義不言自明。

傳說生長在孔子墓上的楷樹為其弟子子貢所植。據說子貢從老家奔先師之喪時,將一棵從衛國捧來的楷樹苗栽于其師墓旁,后成大樹。清康熙年間子貢所植的楷樹遭雷火焚毀,后人遂將枯干圖像刻于石上,碑名“子貢手植楷”。歷代的人們對子貢崇敬仰慕,所以那碑上“貢”字被無數虔誠手指撫摸出深深印跡。仔細看看,那“植”右側還少寫一橫,不知何故。

說了楷樹,再來談談模樹。

周公(生卒年不詳),姬姓名旦,亦稱叔旦。西周開國元勛,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元圣”、儒學先驅,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采邑在周,故稱周公。封于曲阜,但周公為輔佐成王執政,于是派自己長子伯禽就封。伯禽建魯國,為魯國第一代國君。雖然,周公未曾到曲阜就職,但魯國百姓對其愛戴有加,至今曲阜周公廟保存完好。陜西省岐山縣也有一座周公廟,其附近就立著周公墓。

周公墓前長著模樹,其葉能隨季節變化:春天青翠碧綠,酷夏赤紅如血,秋季雪白耀目,寒冬漆黑肅靜。古時,以青、黃、赤、白、黑等五色為正色。模樹四季四色,加之生長在黃土圣地,五色也。于是因五色俱全,不染塵俗,亦為群樹榜樣。

周公創立的禮樂文化,從文化和精神方面對整個社會施加影響,潛移默化效果日益顯現,從而實現太平盛世的目的。

孔子所處時代“禮崩樂壞”,就是說西周禮樂制度到東周時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地步。于是孔子不斷奔走呼吁“克己復禮”,說白了就是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舉止合乎周公所制定的禮節。

橫向講,曲阜周公廟與曲阜孔廟相距只有區區千米;縱向說,周公與孔子相隔不到五百年,加上“克己復禮”,周公自然就是孔子行為的榜樣,學習的楷模。

楷和模,生長在流芳千古的孔圣人和先智先哲的周公兩座墓旁,其形狀與質地又為人們所喜愛、欽敬,所以后人以樹喻人,便把那些品德高尚、受人尊敬、可為師表的人物稱為楷模。

《后漢書·盧植傳》中,曹操北伐時在書信里稱贊當時的經學家盧植“故北中郎將盧植,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干”。這大概算是較早使用“楷?!币辉~了。

如今,“楷”與“書”“體”組合成楷書、楷體,其字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

楷,從木從皆表聲。其實,筆者以為“皆”有大眾之意,暗示楷樹為眾樹之典范。模,從木從莫表聲。模,有模具之意,模樹蘊藏值得樹木們紛紛模仿的含義。

說起模具,我國古時候,根據材料不同分為四類:模(木制)、范(繁體範,竹制)、镕(金屬制)、型(土制)。

模與范組合成模范。模與范,還能各自與“式”組合成模式、范式。范式,解釋有很多種,但都離不開榜樣。

范式,還是一位歷史名人。范式,東漢山陽郡金鄉(今金鄉縣雞黍鎮)人。范式在太學學習期間,與汝南張劭交情甚篤。后二人同時回歸鄉里,分手時范式說:“兩年后,我將去府上拜望尊親?!睆堐炕卮穑骸暗綍r,我一定殺雞煮黍,等待兄長?!眱赡旰蠹s定日子,范式果然來到。張劭殺雞煮黍飯。后來張劭病故,范式得夢:張劭某日葬。范式趕到時,遲遲抬不起的張劭棺材才緩緩入土為安。為紀念這兩位誠信賢者,范式家鄉遂將其村改名為“雞黍”至今。同時雞黍之交成為“八拜之交”之一。

除了楷模兩字外,榜樣也都是從木,由此看出,古人對“木”發自內心的尊崇?!八砂亍眱蓚€字中也能得到印證。松從木從公表聲,柏從木從白(柏果)兼表聲。其實,這里的“公”(公侯伯子男之首)“白”(伯省去人)都是古人挑了又挑選了又選之后采用的。

由于樹木地位顯赫,難怪“人才”也寫作“人材”,“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也就順理成章了。

幾千年來,樹木與樹人,都是在華夏大地上樹一種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精神之林。在這片郁郁蔥蔥、枝繁葉茂的中華民族精神之林中,必有你我的身影,即便做不了楷與模,也要做一棵冬青為四季輪換添綠;即便做不了榜與樣,也要做一棵小草為精神之林增色;即便做不了松與柏,也要做苔花學著牡丹開……

犧牲原來是兩頭稀罕的牛

犧牲都是從牛字旁,自然與牛息息相關。

講“犧(犧)”之前,先講羲與義(義)。

羲,會意兼形聲字。甲骨文? 上邊從我(刀鋸)下從截去頭的簡豕形,中間兩小點表示宰割時濺出血點等。羲金文? 上從羊中間為我下為豕,變成了既殺豬又宰羊了。羲篆文

簡豕形訛變為兮。隸變后楷書寫作羲。

義,會意字。甲骨文? 上從羊下從我(刀鋸),會用刀等宰殺羊。

羲與義同源,只是宰殺前者為豬后者為羊,后來兩字漸行漸遠。新中國成立后,羲沒有簡化,常用于人名,如伏羲、王羲之,義用于祭祀,自然就是一種崇尚道義之舉,本借乂(yì,本義割草)來表示,后又加點作義。

犧(犧),會意兼形聲字。由于羲專用于人名,于是本義宰殺牲畜作祭品之義,另加義符牛,即篆文 從牛從羲(指正義等,兼表聲)。隸變后楷書寫作犧,此字將牛、羊、豕三者合為一體,超級棒。今簡化為犧(選取與羲、稀同音的西字作讀音,其實也暗藏著物以稀為貴的意思,因為畢竟純色的牲天下難尋。另外,西是棲的本字,古文西是鳥在太陽西下時歸巢歇息之意,這里似乎也寓意神靈、造福享受過后休憩)。犧,本義就是指用于祭祀用的純色牛、羊、豕。

牲,會意兼形聲字。甲骨文? 左邊從捆綁的一只羊,右邊從生(表示完整,也有生生不息含義,兼表聲),會祭祀用的完整羊之意。金文? ? 將羊換為牛。篆文? ?整齊化。隸變后楷書寫作牲。牲本義指祭祀用的全牛全羊全豕。

古代祭祀用的犧牲,也稱作牷(quán)。

犧牲主要指祭祀中牛、羊、豕,這個順序請不要隨意調換。什么樣的級別對應什么樣的“犧牲”,來不得半點含糊。

據《禮記》記載:天子以犧牛,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翻譯成白話文就是:祭祀所用的犧牲中,天子用毛色純一、身體高大、犄角周正、體膚完整的牛,諸侯用精心飼養的牛,大夫用經過挑選的牛,士用羊、豬即可。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其他級別只能食少牢。為什么叫太牢呢?太,就是大,至高無上,這個好理解,但“牢”里藏著啥彎彎繞呢?

我們知道,祭祀是有時間限制的,不是臨時動議,如春祭、臘祭等都有日期。古時,無確定時間,突發的祭典稱之為“奠”,這也是為什么花圈上用“奠”而不用“祭”字由來。還要注意,紀念某某逝世一周年稱之為忌日(這天,要忌諱動土、搬家、娛樂等活動),不能寫作祭日。祭日,古代重要祭禮之一,源于華夏先民對日神的崇拜。

部落首領每次祭祀之前,都要開會安排,層層動員,廣泛發動,然后派責任心高、觀察力強的人到所屬領地去“選秀”,條件至少有三:一是毛色純,不得有半截雜毛,這叫犧;二是牛、羊、豕身體要全,不得有芝麻粒大小的疤痕,黃豆般大小的皮破了也拒納,這叫牲;三是犄角周正,體形順溜等。

千挑萬選之后,要集中進行精心飼養,使其短時間內增肥,令其體態外形顯得豐腴、圓潤,骨瘦如柴咋對得起上蒼和先祖。飼養這個地方要安全、可靠,絕對不能讓費死洋勁選來的牷撒丫子跑了,更不能讓別的野生動物提前下嘴。于是用樹枝、竹竿等扎牢籬笆,派專人一天二十四小時看守,這個地方就叫“牢”(宀是房子,宀+牛=牢)。后來引申出牢固、牢靠、牢房、監牢等。房子與動物組合的字還有:宀+豕=家,宀+羊=? 。家從豕,由此看出豕在古人心中的分量; 從羊,一部分合并到“牢”字里了,一部分改為從廣從羊為庠。除此之外,還有“寵”“宊(家)”“寃(冤)”。從中,我們不難發現一般動物想進入到房子“宀”里還挺難的。

牛在古人心目中,高大強健、任勞任怨、默默耕耘,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外加古人認為牛不僅通人性,更能與神對話。所以帶“?!钡臐h字都褒義濃濃,如牡、特、物、犒,即便是牛脾氣——犟,也褒貶各占50%。古人把牲畜排排座,不說你也知道牛為老大,故“犧牲”均以牛字作部首也就好理解了。

牛,幾千年來一直受到華夏子子孫孫崇敬與愛戴。放在當下,也是如此。

說到這,各位對太牢也就理解了。

太牢就是取羊、豕二牲祭祀即可。百姓一般只能用雞、魚、豕三牲,三牲喻意三生,都是有幸。

大約在晚清,“犧牲”開始引申出舍棄的語義。因為是祭祀用品,“犧牲”呈上時要恭恭敬敬,自然就有了莊嚴肅穆的意思,于是才慢慢地演變出為正義事業獻身的含義。

除此之外,犧牲第二個義項就是放棄或損害自身利益,以滿足他人和集體利益獲得。

砥礪本是兩塊磨刀石

“砥礪”有磨煉、勉勵等意思,本義就是兩塊磨刀石。砥為精磨刀石,礪為粗磨刀石。

砥礪,亦作“砥厲”“礪砥”。

為何“砥厲”等同“砥礪”呢,原來“厲”是“礪”的本字。

厲,形聲字。金文? ?從廠(崖石)從蠆(蠆,省去蟲)表聲。篆文? 整齊化。隸變后楷書寫作厲。今簡化為厲。本義為粗糙的磨刀石。引申指磨礪,如秣馬厲兵,再接再厲。再引申指振奮,如踔厲。繼而引申指猛烈,程度深,如變本加厲,雷厲風行,凌厲,厲害,色厲內荏。還指嚴格,如厲行節約。厲,引申義越來越多,多的連“厲”自己都數不過來了。古人無奈之下,只好加形符“石”另造“礪(礪)”來承受“厲”的責任與擔當。所以說,“厲”是“礪”的本字,你一定會點贊。

這么說來,“砥礪”與“踔厲”,根子上就有聯系,所以攜手并肩,同進同出,理該如此。

說了“厲”,再來聊聊“砥礪”兩字。

砥,形聲字。篆文從石從氐表聲。隸變后楷書寫作砥。本義為質地細膩的磨刀石,如“厲利劍者必以柔砥,擊鐘磬者必以濡木”。后引申出磨煉。再引申指阻滯,如中流砥柱。漢字家族中,帶氐(本義為根底)的漢字很多,如低、底、邸、抵、坻、柢等,皆與根、底、極致有關。用氐(極致)來表砥的讀音,是有意而為之的。

礪,會意兼形聲字。篆文從石從厲(兼表聲)。隸變后楷書寫作礪。今簡化為礪。是“厲”加旁分化字。本義為粗磨刀石。作動詞時,指磨煉,如磨礪、礪劍(寫作 劍就錯了)?!皩殑︿h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就源于“磨煉”。漢字家庭中,但凡由“厲”組成的字,一般都有粗壯、猛烈的含義,如糲就是指粗糙之米(與精米相對);牡蠣(牡表大,蠣表營養成分粗猛)。

寫到這,大家明白了,“厲”在前,“礪”居后,再造“砥”與“礪”作伴。其實,指磨刀石的漢字還有:硎(xíng)、碫(duàn )、厝(cuò)、礱(lóng)等。

漢字簡化后,“礪”與“砥”筆畫數都為十畫,你說巧不巧。砥和礪組成的詞或成語比比皆是,“砥礪前行”知名度最高。

“砥礪前行”本義就是古人下地耕作、上坡田獵、回屋料理生活、外出出擊作戰等時節,都要帶上砥礪這兩類磨刀石,以便利用空閑時間,對耒耜、箭鏃、刀具、劍戟等進行打磨,從而增加其鋒利度以利于生活、戰斗。

當初的先人們,估計沒有想到后來“砥礪前行”能引申出振奮精神,鼓舞士氣的新義來。

說起砥,自然會想到“砥柱”,繼而有尋覓位于河南三門峽市砥柱山的沖動。

史載,在上古時代,因砥柱山影響河水的通行,大禹治水時把兩邊的河道鑿寬,這樣這座砥柱山就像一根柱子一樣立在急流之中。如今“砥柱山”以尖錐形位于大壩下游不遠處,回望著大壩上鑲嵌的“黃河安瀾,國泰民安”八個鮮紅的大字……

大概是“砥柱山”名氣,加之其與生俱來的氣質、氣概、氣勢,全國至少有7省10個地方矗立著“砥柱山”,不過有的稱作底柱山,有的稱作砥石。

不僅“砥柱”令炎黃子孫愛戴,“中流砥柱”更是受到華夏兒女崇敬?!蛾套哟呵铩绕G下》中就有“以入砥柱之中流”句。這就是“中流砥柱”出處。

“中流砥柱”中“砥柱”由來久遠,“中流”在歷史長河中更是激蕩已久。

1925年晚秋,毛澤東同志離開故鄉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途經長沙,重游橘子洲時創作了《沁園春·長沙》。詞中表達年輕的毛澤東以天下為己任,對蒼穹發問“誰主沉浮”,隨即信心滿滿地回答道“到中流擊水”。

“中流擊水”是從《晉書·祖逖》中的“中流擊楫”引用而來。公元317年,司馬睿(晉元帝)在江南建立東晉王朝。祖逖決心光復中原,為國立功?!稌x書·祖逖傳》:祖逖“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后來“中流擊楫”就成了立誓復興祖國的代名詞。

說了“中流砥柱”,我們再來聊聊 “再接再厲”。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每當發布表彰決定時,結尾處總少不了“希望獲獎單位和個人,謙虛謹慎,再接再lì……”當時,絕大多數紅頭文件上都寫著“再接再勵”。大家想想,對的呀,對獲獎單位和個人來講,受到表揚自然是一種獎勵、鼓勵、勉勵,不用“勵”還能用誰呢?

其實這里要說一下,古時候,“厲”作為磨刀石引申出勉勵、激勵,后來交給了勵(勵)。但是“再接再厲”則與“勵”無關,而是交給“礪(礪)”。

“再接再厲”是 “再接再礪”的前世,后來“再接再厲”又成了“再接再礪”的后生了。

這里必須提到《斗雞聯句》。遙想大唐,韓愈、孟郊兩位大咖,你來我往,圍繞斗雞給世人留下一段絕唱,其中最為出彩的是孟郊寫的“一噴一醒然,再接再礪乃”。此句指斗雞時每次接戰前都要先磨礪雞喙。后用來比喻一次又一次地繼續努力。

到了明代,婁堅在《祭曹周翰文》寫道:“嗚呼!歲行在子,君試京兆,再接再厲,抽思若攪?!边@里“再接再厲”比喻不斷地努力。漸漸“再接再礪”就淡出人們視野。

“砥礪”伴我們前行到此,想必大家對“砥礪”有了更多的了解或認識了。

猜你喜歡
磨刀石楷模本義
兩塊磨刀石
平凡中的偉大 青年人的楷模
人人都需要一塊磨刀石
完美楷模
“酉”字初探
磨刀石
“自”的本義是鼻子
民歌《茉莉花》歌詞本義喻反腐
陜西畫報(2015年6期)2015-09-14
大連書家之張本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