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能源體系建設下的油氣高質量發展研究

2024-02-28 10:13吳謀遠王利寧段兆芳向征艱
當代石油石化 2024年1期
關鍵詞:用油化石天然氣

吳謀遠,王利寧,段兆芳,向征艱

(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北京 100724)

1 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背景意義

能源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基礎和動力,關系人類生存和發展,攸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對于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民福祉至為關鍵。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能源低碳轉型加速推進,全球能源格局深度調整。面對新形勢、站在新起點、肩負新使命,需深入推進能源革命,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助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2]。

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是應對外部復雜環境,著力提升能源安全的需要。當前,全球能源體系正經歷著深刻的歷史性調整,西方以能源為武器的大國博弈加劇,復雜政治環境下的能源安全問題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俄烏沖突引發的歐洲能源危機,更加反映出能源自給供應是國家發展最基本的戰略底線。我國是一個富煤、缺油、少氣的國家,原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高,連續5年分別保持在70%和40%以上。在國際能源市場環境不確定性加劇的今天,樹立底線思維,立足國內確保能源安全穩定供應,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經濟安全的根本要求,也是我國參與全球能源市場的底氣所在。

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沒有堅實的物質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前,我國的現代化水平同發達國家相比尚有較大差距,人均GDP剛超過1萬美元,需要再翻兩番才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國際經驗表明,當人均GDP達到2萬~3萬美元時,人均用能達到峰值。我國人均能源消費量為3.5噸標準煤/年,只相當于美國的約1/3,德國和日本的約2/3。多方研究預測,到2035年,我國能源消費需在2020年水平基礎上再增加12億~15億噸標準煤,達到62億~65億噸標準煤,才能有效支撐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

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需要。按照“雙碳”目標,我國要以全球歷史上最短時間,完成全球碳排放強度的最大降幅,必然面臨發展模式轉型、產業結構轉變、能源結構調整等一系列嚴峻挑戰。同時,低碳技術不成熟增加了轉型發展的不確定性,可再生能源的隨機性和波動性導致大規模接入時,電力系統成本增加和運行安全風險增大等問題日益凸顯。據測算,如果獨立電力系統中新能源電力占比達到40%,系統運行維護成本將與發電效益相當;傳統能源退出帶來的資產擱置和就業等問題也不容忽視。需要統籌抓好能源消費、供給、體制、科技、國際合作“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通盤謀劃、穩中求進,把傳統能源退出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才能確保能源體系健康可持續發展。

2 新型能源體系建設下我國能源發展路徑

以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為導向,采用研究團隊開發的“世界與中國能源展望”模型,系統模擬未來中國能源發展轉型路徑及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階段。

2.1 模型方法

“世界與中國能源展望”模型是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開發的能源系統模擬優化模型,用于定量化模擬不同發展情景下的中長期能源轉型趨勢,并已得到廣泛應用[3-10]。該模型涵蓋了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傳統化石能源以及水電、核電、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并充分考慮已有和研發示范的各種能源技術的影響。詳細刻畫了一次能源從開采、加工轉換到終端消費的全流程(見圖1)。

圖1 “世界與中國能源展望”模型

2.2 新型能源體系建設下的能源總體走勢

基于“世界與中國能源展望”模型,分析經濟社會、產業結構、技術進步等發展趨勢及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目標,模擬得出未來我國能源轉型發展趨勢,具體結果如下:

我國一次能源需求于2035年前后進入峰值平臺期,峰值約64.3億噸標準煤,之后需求略有下降但維持高位,約57.0億噸標準煤以上。節能降耗與電能替代加速,帶動一次能源消費強度加速下降,碳達峰和碳中和階段年均分別下降2.8%和3.2%(見圖2)。

圖2 我國一次能源需求及年均增速

一次能源消費結構將由“一煤獨大”轉向“多元并存、多能互補”。展望未來,風、光等新能源爆發式增長,推動非化石能源占比持續快速提升,到2030年升至26%,2040—2045年突破50%,2060年達到80%?;茉凑急葎t持續下滑,其中,2030年和2060年煤炭占比分別降至46.0%和5.5%;油氣占比2040年前穩定在24.0%以上,而后逐步下降至2060年的14.5%(見圖3)。

圖3 我國未來一次能源消費結構

非化石能源“先立”滿足增量,化石能源“后破”被規模替代。碳達峰前是非化石能源的“先立”階段?;茉窗l揮供應基石作用,非化石能源快速發展,貢獻本階段能源需求增量的88%。碳達峰后是化石能源的“后破”階段?;茉炊ㄎ恢鸩睫D向關鍵原料與應急保障,非化石能源規模替代化石能源,新型能源體系加快建設(見圖4)。

圖4 碳達峰和碳中和階段各能源品種需求變化

2.3 新型能源體系建設的階段劃分初探

綜合考慮未來我國能源發展趨勢,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可劃分為三大階段。

1)階段一:2020—2035年,新型能源體系筑基期。這一階段表現為化石能源消費逐步達峰,非化石能源逐步滿足新增用能需求,化石能源支撐新能源規?;l展,概括為“減煤控油增氣強新”。煤炭由穩向減過渡,煤炭清潔低碳利用力度持續擴大;石油穩健發展,消費逐步進入峰值平臺期;天然氣保持較快增長,繼續在減污降碳中發揮重要作用;風能、太陽能、儲能、氫能等新能源加快發展,更大規模滿足能源增量需求。

2)階段二:2036—2050年,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加速期。這一階段表現為化石能源消費總量穩步下降,非化石能源加速替代傳統化石能源,傳統能源與新能源融合協調發展。此階段,煤炭更好發揮應急與兜底作用,助推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石油功能定位加速轉換,從以發揮燃料動力作用為主向原料功能過渡;天然氣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消費逐步達峰;新型電力系統加快構建,助力非化石能源占比在2050年超過60%。

3)階段三:2051—2060年,新型能源體系全面建成和升級期。這一階段表現為高碳化石能源回歸原料屬性,做好兜底保障,非化石能源成為用能主體,我國能源自主能力進一步強化。

3 新型能源體系建設下油氣發展研究

3.1 新型能源體系建設下石油發展研究

我國石油消費轉入中低速增長階段。2010—2022年,我國石油表觀消費量從4.3億噸增至7.2億噸,年均增長4.3%,增速較2000—2010年降低2.5個百分點,石油消費轉入中低速增長階段。近年來,隨著傳統煉廠轉型升級,大型煉化一體化企業發展加速,我國煉油能力保持增長,2022年增至9.2億噸。

我國交通用油將于2025年前后達峰。交通用油是石油消費的主力,占比約55%。2000年以來,我國交通用油需求快速增長,從2000年的1.1億噸增至2022年的3.8億噸,年均增幅達5.8%。公路用油是交通用油的主力,2022年占比約83%。但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對交通用油形成規模替代。受動力電池技術持續創新與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等影響,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安全性與行駛里程的擔憂減緩,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維持快速增長態勢。2023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950萬輛,銷售滲透率達到34.7%,約替代成品油1 700萬噸。在此背景下,我國汽車保有量結構將加速轉變,新能源汽車占比加速提升,到2025年、2030年、2036年、2050年,預計先后突破10%、30%、50%和80%。隨著我國交通運輸方式優化與電氫等新能源應用規模擴張,交通用油增速將進一步放緩,并于2025年前后達到3.9億噸峰值。

受交通燃油需求達峰影響,我國石油需求將于2030年前達到7.8億~8.0億噸峰值。2030年后,盡管化工用油仍有所增長,但其他用油行業需求持續下滑,特別是交通用油與工業燃料,受產業結構優化與電能替代等因素影響需求快速減少,成為決定石油需求走勢的關鍵因素。預計到2060年,我國石油需求降至2.2億~2.5億噸,其中,交通用油較2025年減少3.2億噸,占石油需求減少總量的61%;而化工用油占比持續提升,到2060年增至66%,較2022年提高43個百分點(見圖5)。

圖5 我國石油需求

新型能源體系建設下,石油發展定位由“交通用能主體”向“經濟社會發展支撐原料”轉變,具體可化分為3個階段。2030年前,逐步達峰期:石油是交通領域的主體能源,交通需求規模較大、化工需求強勁,成為石油需求保持高位的主要動力。2031—2050年,穩步回落期:石油消費逐步從燃料為主轉向原料為主,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物質基礎?;び糜筒豢苫蛉?,達峰后將保持相對穩定。2051—2060年,原料主導期:隨著更多新材料被創造,石油的原料屬性價值不斷發掘,化工原料成為石油消費的主力。

3.2 新型能源體系建設下天然氣發展研究

中國天然氣消費進入快速增長期。2000—2022年,天然氣消費量由245億立方米增至3 675億立方米,年均增量156億立方米,年均增速13.1%,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由2.2%升至9.1%,成為全球第三大天然氣消費國,僅次于美國、俄羅斯。已形成以城市燃氣(含交通)、工業燃料、發電、化工為主的四大應用領域。2022年,四大領域天然氣消費量占比分別為32.0%、39.7%、17.7%和10.6%。天然氣以其清潔、高效、低碳的明顯優勢,為大氣污染治理和美麗中國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通過天然氣規模利用和“煤改氣”工程深入實施,工業和民用散煤用量大幅下降,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超額完成國家規劃目標,南方地區采暖用氣需求穩步上升,空氣質量得到有效治理。

新型能源體系建設下,天然氣成為支撐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能源,持續替代高污染燃料、支撐新能源規模發展。天然氣發展定位由“清潔替代”進一步擴展至“減污降碳協同替代、支撐新能源規模發展”。碳達峰前,天然氣作為清潔的化石能源,在各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到2040年達到6 050億~6 500億立方米峰值,2022—2040年需求年均增加130億~140億立方米。達峰后,天然氣逐步被快速發展的可再生能源替代,需求穩步下降,到2060年預計為3 800億~4 000億立方米(見圖6)。

圖6 我國天然氣需求

天然氣發電調節能力強、限制條件少、布局靈活,是配合可再生能源靈活運行的有效電源,將在應對極端氣候、保障我國電力供應安全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天然氣發電應用場景多元,可布局于城市負荷側滿足電力熱力缺口、西北及海上等大型能源基地配合風光等打捆外送、以及用戶側分布式智能化應用等。2023年,我國天然氣發電裝機容量超1.2億千瓦,2010—2023年年均增速超12%,占電力總裝機比重4.5%。長期看,氣電裝機規模將保持較快增長,到2040年達到5.0億千瓦峰值,此后通過配套加裝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裝置,推進與新能源深度融合發展。

4 思考與建議

新型能源體系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領域多,牽一發而動全身。油氣作為我國能源系統的重要組成,油氣行業可有效協調能源安全與可負擔性、可持續性之間的關系,為能源轉型積蓄能量,助力新型能源體系建設。

當前,我國原油產業鏈面臨安全生產成本高、能源利用效率待提升、技術突破難度大等問題,需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加大勘探開發,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堅持“先立后破”,持續開拓深層、深水領域,提高海外油氣權益產量,完善產供儲銷體系。二是要加快技術創新,支撐能源綠色轉型。如,過程降碳技術通過千萬噸級常減壓裝置換熱集成優化實現減碳2萬~5萬噸/年,通過千萬噸級煉廠氫氣優化實現減碳2萬噸/年;分子煉油技術對分離后的組分進行煉制,有效降低碳排放。三是要推進數智賦能,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有效利用AI、數字孿生等先進技術,在企業端開展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和智能化發展,提升全業務流程、全生產要素的數智化水平。

當前,我國天然氣行業發展不協調、不充分問題依舊突出,產供儲銷體系建設任重道遠,綠色低碳轉型面臨諸多挑戰。天然氣需在供應保障、價格機制、技術創新等多方面突破以贏得發展空間。一是要加大增儲上產和儲備力度,增強貿易靈活度,提升供應安全保障水平。二是要持續推進天然氣和電力市場化改革,通過理順價格機制體現能源的低碳靈活性價值。三是要把天然氣和氫作為連通傳統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載體,促進天然氣和氫在上中下游各環節的融合,形成互補、增益、協同的低碳能源互聯網絡。四是要重視天然氣行業自身生產的清潔化、低碳化、高效化發展,重點攻關CCUS等技術。

猜你喜歡
用油化石天然氣
全球船用油檢測服務中心簡介
適用于農業機械的多功能傳動系用油性能要求
為什么白糖在鍋里用油翻炒后會變色
第六章 意外的收獲——石油和天然氣
石油和天然氣
天然氣:LNG價格已經開始預熱了么?
我國天然氣真的供大于求嗎?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戰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戰
汽車用油壓開關防水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