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年第一篇超越5.1聲道,全方位解讀客廳影院系統組建趨勢

2024-02-29 01:27編輯部
家庭影院技術 2024年1期
關鍵詞:聲道家庭影院低音

文_編輯部

目錄

從“系統組建趨勢”出發,重新定義和更新“客廳影院”概念

客廳影院的訊源,

是源頭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部分

客廳影院與Hi-Fi的結合

Hi-Fi放大器附帶HDMI eARC愈發普及

支持沉浸式環繞聲的客廳影院

從2.0到全景聲,全方位了解現世代的Soundbar

從Dolby Atmos FlexConnect聊起,對客廳影院的展望

早于2023年年初,《家庭影院技術》雜志/影音中國網在對影音代理商、集成商的采訪中,發現了一個趨勢——即客廳影院的市場認可度,正在不斷提升。相對投入高、對空間要求更高的私人影院定制安裝,集成商們敏銳地發現,大平層和普通住宅的客廳影院項目,無論質量和數量都較過往有所增長。與此同時,?。ㄝp)Hi-Fi的再度興起,以音樂欣賞為主,外加大屏幕電視/激光電視的組合,也間接帶動了客廳影院的普及。一年后,當我們再來回顧這個話題時,發現當初的預測正逐步走向現實。于是,在開年首個雜志專題中,我們決定聚焦客廳影院的系統組建,并對其進行全方位的呈現。

客廳影院被單獨定義,以區別于定制影院

從“系統組建趨勢”出發,重新定義和更新“客廳影院”概念

既然要講“客廳影院系統組建趨勢”,那么我們還是得把“客廳影院”的定義做個回顧和更新。

家庭影院的歷史沿革

在我入行時,并沒有所謂“客廳影院”的說法。從立體聲Hi-Fi系統轉向家庭影院,就是純粹2聲道向5聲道以及5.1聲道的進化。那是模擬時代,包括訊源(LD播放機)也是“半數字化”的(視頻是模擬調制的,PCM音軌還是才后期出現的)。那個時代,家庭影院被定義在客廳(或是起居室)中,也沒有獨立影音室的概念。充其量,就是客廳兼作家庭影院(以客廳功能為主),或是影音室兼作客廳(某些發燒友會將客廳的應用重心放在家庭影院上,但同時兼具部分客廳功能,比如會客、家人休憩等)。

進入21世紀后,獨立影音室開始出現,尤其是作為私人影院定制安裝“源頭”的美國。有這樣的風潮并不讓人意外:好萊塢蓬勃發展的電影工業,造就了影院文化,是種根深蒂固的“基因”;獨棟建筑、一個家庭擁有多個房間,在空間利用上就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當然,這也和其消費習慣和消費能力息息相關。

在那以后,國內消費水平的提升,別墅空間的增加,也使得定制安裝被引入,包括專注于此、大量集成商的涌現。那么,相對私人影院定制安裝,傳統在客廳中呈現的家庭影院,又被刻意以“客廳影院”的名號推出,以示區別。當然,這是件好事,因為有了更精準的定義,也避免了不必要的歧義。

那時起,家庭影院大步邁入數字化時代。訊源從DVD到Blu-ray藍光,之后是硬盤播放機和如今非物理載體的流媒體傳輸。后者,國內市場和海外,還是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甚至是比較大的差異性,但總體而言,兩者順著相近的脈絡進行發展。

松下LX-600,LD“大碟”直徑300mm,是CD的2.5倍

數字時代,重構家庭影院概念

進入數字時代,一個顯著的特征是,強調了(前)左、中、右主聲道與環繞聲道的一致性,即后者也變身為全頻響應,還有就是添加了超低音,用以彌補低頻不足和烘托大動態演示時的氣氛。

到了這個階段,我們大致可以來對客廳影院做出定義。即這是建構在客廳(或其他對應空間)的影音解決方案。與私人影院定制安裝的區別在于,它并非單一影院用途,還是家中其他社交空間的一部分,因此這個空間會相對開放,比如和飯廳相連,也并非完全密閉的空間,整體設計上,就不能以“私人影院”的標準來建構它。

強調兼容性和多元化,是客廳影院的“使命”

既然是一個具有兼容性的空間,它的組成形式就變得格外多元。這也是我們認為它與早期家庭影院最大的區別。

這種多元化,基礎在于:這是個全家人共用的空間,功能相對多元,必須考慮各種應用之間的兼容。比如,可能家中還有人想在這個空間里進行健身,需要擺放健身器材;作為家人聚會的空間,它不可能做到全暗,遮光條件上會有限制;當然還不排除音響器材的設置,必須和整體空間構造達成和諧的需求,有時甚至可以說是妥協。

在器材端,同樣變得多元化。視頻終端,私人影院必須選擇投影機,但這里普通平板電視是主角,雖然也可能有投影機或激光電視(后者的增長態勢不容小覷,但又有很大的地域限制,主要受客廳面積大小的影響);音響的配置,可能是5.1、7.1乃至包含沉浸式環繞聲的5.1.2或7.1.4聲道,但也可能是Soundbar,乃至回歸到立體聲。一切皆有可能。

對于聲道數的多寡,有幾個因素的限制:比如客廳空間的大小,空間越大,需要有越多的聲道數來“填充”,畢竟,就算是大平層,也屬于“客廳影院”的范疇,這與一二線城市中二三十平米的主流客廳空間相比,可謂天差地別;時下流行的沉浸式環繞聲,比如Dolby Atmos和DTS:X以及Auro-3D,對大客廳而言,當然要有配備,但對中小型客廳來說,我們也要創造條件去“迎合”它,至于如何創造條件,這個有待我們在后文中詳述。

超低音變得不可或缺,甚至會引申到多個超低音配置

客廳影院的訊源,是源頭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部分

訊源,往往是構建家庭影院時,最容易被忽略掉的一環。被忽略的原因有多種:訊源器材在整體預算中占比較低,利潤微薄,經銷商缺乏推廣它的動力;制造商,由于市場容量有限,也缺乏開發新產品的動力。過往先鋒、OPPO相繼退出,便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觀察一下,目前客廳影院市場存在的訊源有哪些?藍光播放機,除了電商渠道中的索尼、松下等,杰科、芝杜都是積極的參與者,此后就是2023年脫穎而出的麥尼塔;硬盤播放機的參與者,集中度和交叉程度也比較廣,包括杰科、億格瑞、海美迪、芝杜等。這些品牌相對而言,都比較重視影音質素,是值得我們大加贊賞的。

說句題外話,流媒體播放機的可選項倒是豐富得多,無論海外或國產品牌,不同檔次、不同特色的產品層出不窮,還有一部分專注耳機、桌面音響的品牌參與其中。

流媒體平臺也可被視作訊源的組成部分,但它們多以軟件形式存在于各類播放機和智能電視中,而且國內流媒體平臺在畫質、收費等各方面始終不夠成熟,或者說是存在著各種壁壘,大大影響到家庭影院的使用,尤其是當你開始追求高畫質和高音質時。

客廳影院訊源器材推薦

麥尼塔UDP800 4K藍光播放機:萬元級別,就能享受到優異超高清畫質。

搭載聯發科MT8581 SoC系統級芯片、MT8577A雙核Co(?。〆x-A9架構處理器的4K藍光播放機,擁有完善的視頻解碼功能。架構設計與用料上,采取發燒級全模塊化概念。不僅支持幾乎所有主流音視頻解碼功能,還具備網絡播放,因此可以說是一款高品質All in One播放機。

億格瑞T9硬盤播放機:自帶硬盤+在線影庫,讓片源不再成為問題。

搭載海思A53四核處理器,自帶4TB希捷硬盤的播放機,不僅有正版片庫可供下載,還在操控界面和App應用上下了功夫,以方便用戶的使用,比如借助手機進行遠程下載,選片時局部海報墻和智能影視庫等。由此,無論是流媒體資源還是本地播放,都得到了兼顧。

麥尼塔UDP800 4K藍光播放機:萬元級別,就能享受到優異超高清畫質

客廳影院與Hi-Fi的結合

回想一下,我們是如何從立體聲“進化”到家庭影院的?

一套立體聲音響系統,加上一臺CRT電視機,這二三十年前的家庭“標配”,訊源是LD激光影碟機,后來則是VCD、DVD,這樣既能聽音樂,又可以借用立體聲音響來看碟片。

除了影音發燒友,這同樣也是如今大多數家庭的真實寫照,因此兩聲道或2.1聲道客廳影院,兼顧Hi-Fi音樂重播,是個看上去另類,實則“傳統”的做法,甚至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種“回歸”。

當然,這一切都被烙上了時代的印跡,如今客廳影院與Hi-Fi的融合,自然也有它的不同之處。

2.1聲道系統的盛行

立體聲音箱+立體聲放大器是傳統Hi-Fi的“標準”做法。但時代不同了。首先,對于小型客廳來說,占地較大的落地式音箱難有容身之地,小型落地箱乃至書架箱+獨立超低音更為現實,也能滿足影院對低頻的需求;其次,伴隨越來越多立體聲放大器內置自動音場修正功能,比如Dirac Live后,主音箱與超低音之間的整合變得更加容易,因此人們也會逐漸接受這種做法。

HDMI eARC的加入

數字電視的普及,也令電視機可以輸出多聲道數字信號,因此除了通過放大器輸出音頻信號給電視機進行播放(比如平時不打算開啟音響時),也多了另一種可能,即電視機將數字音頻信號傳輸給立體聲音響,因此越來越多附帶HDMI eARC音頻回傳功能的立體聲放大器涌現。

立體聲放大器迎來All in One時代

你有沒有注意到,越來越多立體聲放大器自帶流媒體功能,只需搭配一對書架箱,就能組成一套桌面Hi-Fi系統?這種All in One的設計,其實可以“俘獲”一大批入門玩家,不僅僅是低預算,還有操控上的便利性,都是受到鐘愛的原因。

兼顧客廳影院和Hi-Fi欣賞的放大器推薦

NAD C3050 DAC/放大器:復刻版外觀與現代化內核的完美結合

C3050復刻了50年前推出的C3030,大有向經典致敬的態度。不過內在部分,它卻顯得格外現代。不僅搭載NAD著名的HybridDigital UcD放大技術,輸出功率100W×2(瞬時輸出為135W),還內置TI高分辨率差分DAC PCM5242,支持光纖、同軸數字輸入,甚至還附帶了具備eARC功能的HDMI端口。MDC2BluOS-D雖是選配件,不過一旦擁有,就能提供流媒體播放、Dirac Live等豐富功能。

Cambridge EVO75流媒體放大器:有原配書架箱可選,All in One“到家”了

Cambridge EVO75流媒體放大器:有原配書架箱可選,All in One“到家”了

EVO75是一款非標準機身(寬度317mm)的流媒體放大器,但這絲毫不會影響到其性能的發揮。你可以使用Cambridge(劍橋音響)的StreamMagic App來控制它,包括豐富的流媒體應用,也可以透過屏幕顯示來知曉當前的播放狀態。75W的Hypex NCore D類功放,驅動書架箱是綽綽有余了。為此,原廠還有一款型號為EVO S的書架箱可供選配。對了,它同樣附帶TV ARC的HDMI端口。

Leak Stereo230 DAC/放大器:小眾Hi-Fi品牌帶來的音樂樂趣

Leak是IAG先歌集團旗下、源自英國的Hi-Fi品牌,Stereo230是前作Stereo130的升級款,在保留其復古外觀的同時,升級了DAC和更大輸出功率的功放電路。Stereo230采用32bit Sabre系列芯片ES9038Q2M,支持的高清音頻格式包括32bit/768kHz PCM和22.58MHz(DSD512)的DSD。數字傳輸包括異步USB B和S/PDIF(同軸和光纖)以及HDMI ARC。AB類放大電路,單聲道輸出功率增加到75W(8Ω負載)。

Leak Stereo230 DAC/放大器:小眾Hi-Fi品牌帶來的音樂樂趣

支持沉浸式環繞聲的客廳影院

傳統或者說標準客廳影院,多為5.1聲道配置。此后伴隨客廳空間的拓展和環繞聲技術的進化,也就有了7.1乃至9.1聲道配置。的確,在自建房或大平層等較大空間里,伴隨客廳長度、寬度的增加,需要更多的環繞聲道,甚至是前方增寬聲道來填補“空缺”。

不過在本文中,我們將聚焦沉浸式環繞聲的營造,即通常所謂的5(7).1.X聲道。其中的X,就是天空聲道。

要在客廳中營造沉浸式環繞聲效果,站在集成商/經銷商的角度出發,我們可以將它們分為兩個大類,即“前裝”和“后裝”,這似乎又和多年前曾經流行過的汽車音響安裝類似。

“前裝”,更好地隱藏音箱,集合智能操控,提高項目的整體完成度

“前裝”,顧名思義,就是在客廳裝修前進行規劃、配置、布線、安裝和調試等一系列的步驟。這就需要集成商/經銷商在住宅裝修前介入,給出確切的解決方案,包括完成對空間的勘察、設立施工方案及安裝調試。

這樣的好處,顯而易見:一切都可以提前準備,而且完全交由專業人士(影音設計師、調試工程師)來完成,品質和視聽效果都有保障。比如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來完成多聲道音箱,包括天空聲道這一營造沉浸式音效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實現完整的構建。

無論是外擺或嵌入式安裝,都能很好地、在合理位置上,設置側環繞、后環繞音箱以及天空音箱。比如通過天花嵌裝或者吊裝所需的天空音箱,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甚至可以在客廳實現與私人影院定制安裝類似的全嵌入式設計,這樣就完全不必擔心音箱外擺,與居家空間其他陳設不協調的情況。

當然,與之相呼應的,就是預算增加、施工周期變長。

天花嵌裝,更好地實現與環境的融入

“前裝”客廳影院音箱推薦

KEF R7 Meta、R2 Meta、R3 Meta、R8 Meta:搭載MAT技術,影院、Hi-Fi兼顧好選擇

KEF搭載超材料吸音技術(MAT)、定制化第12代Uni-Q同軸共點單元的新一代R系列。包括R7 Meta主音箱、R2 Meta中置、R3 Meta環繞、R8 Meta天空聲道模塊音箱,只需根據實際需求再搭配KEF原廠超低音即可完成組建沉浸式環繞聲系統的目標。其中R7 Meta有定制款面板配色可選,以適合家居環境的需要。R8 Meta既能安放在主音箱或環繞音箱頂部,也能作為壁掛安裝使用,極為便利。

Miller&Kreisel M90、IC95、V10+:為節省空間,最大限度維持環境整體感的選擇

M90是Miller&Kreisel掛墻M系列中的最大號,但依舊秉承了其超薄、壁掛的特征,而且M90擁有了黑白雙色外飾可選,更易于匹配空間。4個玻璃纖維低音單元的配置,也令它在大中型客廳空間的應用提供了保障。IC95同樣是緊湊的設計,可以入墻/天花安裝,高音單元借助調整投射角度來獲得更好的同軸響應。此外,我們推薦搭配V10+有源超低音來提升低頻效果。

Tips:反射式天空音箱是否可行?

天空聲道,顧名思義就是用于在家居空間中營造“自上而下”沉浸式包圍感的?!抖疟热奥暎裼茫┌灼分?,不僅有直接在天花安裝天空聲道音箱的推薦,也有“反射式天空聲道音箱”的推薦。即在主音箱、環繞音箱頂部設立特制的天空音箱模塊,又或是“一勞永逸”選擇內置全景聲模塊的主音箱,就能解決這一難題。后者便是通過杜比實驗室認證的Dolby Atmos FloorStanding Speaker(杜比全景聲落地式主音箱)。

放置于主音箱頂部的天空音箱模塊

“后裝”,世上沒有“后悔藥”,但我們總有辦法讓你玩上客廳影院

“后裝”往往是指在客廳已經完成裝修的情況下,進行沉浸式客廳影院的安置。這個過程中會存在很明顯的問題:即天空音箱和環繞音箱的安置問題。因為很多情況下,已經不再允許圍繞客廳環境進行布線,即使要布線,也意味著不得不布置“明線”。雖然明線的優勢在于,未來檢修、替換更方便,但對整體觀瞻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

如此一來,我們必須找到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就眼下而言,有這幾種解決方案。

借助天空聲道的反射模塊,來替代獨立吊裝的天空聲道音箱。正如前面對杜比實驗室白皮書解讀的那樣,它并非是個妥協方案,相反是推薦方案。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反射式的安置有時效果甚至好于獨立吊裝的天空音箱(因為聲波通過充分反射后更易于營造出縱向的包圍感)。這種反射模塊可以根據實際需求來決定,是放在主音箱頂部還是環繞音箱頂部,或者兩者皆有(這樣就可以構成最小5.1.4聲道的配置)。當然,現在也出現了內置反射模塊的主音箱。

至于環繞音箱,也有同樣的問題,即當它們被安置在墻后,但又無法進行布線時,應該怎么辦?由AV放大器經過DSP處理模擬出后環繞的效果,再通過主音箱進行重播,這在小房間里也是個解決方案,即所謂的3.1.2聲道方案,省卻了(物理)環繞音箱;再或者就是選擇支持無線傳輸的環繞音箱。不過目前來說,后一種方案在Soundbar組合中已有現實意義上的產品推出,但在傳統家庭影院/客廳影院中暫時還未有品牌跟進。這部分內容,容我們在后續Soundbar產品的介紹中再說。

無線環繞是“后裝”客廳影院的方向之一

“后裝”客廳影院音箱推薦

杰士R-605FA+R-50C+Reference超低音:Dolby Atmos認證的反射式天空聲道

利用獲得Dolby Atmos認證的杰士R-605FA(主音箱+天空音箱)來構建3.1.2聲道沉浸式客廳影院,是“后裝”解決方案中相對簡單的做法。推薦搭配R-50C中置及Reference系列有源超低音,輕松完成3.1.2聲道組合。它們能以簡單、高性價比的方式匹配出客廳影院,還省卻后置環繞音箱繁瑣的連線和安裝。當然,如果有條件安置環繞音箱的,可以添加新Reference系列中的R-40M書架箱。

Focal Theva No.3-D及同系列中置:性價比、美觀與音質并存的設計

Theva是Focal 2023年推出的中價位系列,從書架箱到落地箱及配套中置(Theva Center)、環繞(Theva Surround)都有涉及。Theva No.3-D是落地箱Theva No.3的“變形”,特點在于內置了天空音箱,實現了對沉浸式音效的兼容。這一系列搭載Focal自行設計開發的鋁鎂合金TNF高音和以環保碳纖維為基材的復合振膜中低音,匹配中置和Sub 600P有源超低音即可實現3.1.2聲道的配置。

客廳影院AV放大器的選購

限于篇幅,本文中無法對AV放大器的選購展開詳述,但仍有些要點可以簡述。

主流AV放大器都內置5聲道或7聲道的輸出,并且擁有聲道數再定向的功能,即我們可以將原本驅動環繞音箱的聲道賦予天空聲道,以便物盡其用。對于7聲道輸出的機型,可以考慮作為Zone2(2區)供其它空間使用,或者在主聲道上用到雙功放。請務必選擇支持HDMI ARC功能,至少支持4K視頻傳輸的機型,以確保在整個客廳影院應用周期中功能上的不落伍。流媒體、藍牙傳輸以及多路超低音輸出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因為它們非常具有實用性。自動音場設置,Dirac Live正逐漸成為主流,但仍有諸如MCACC、YPAO在市場上通行。

Focal Theva No.3-D及同系列中置:性價比、美觀與音質并存的設計

從2.0到全景聲,全方位了解現世代的Soundbar

Soundbar歷來有多種不同的稱呼。

條形音箱+超低音組合,是相對正規的“學名”,形象說明了它們的外形特征——一個長條形All in One音箱,用以取代家庭影院中的主聲道(前方左中右)乃至5聲道(包含環繞音箱的物理單元),同時通過單獨的超低音來呈現家庭影院中不可或缺的低頻。到后來,隨著沉浸式環繞聲技術的下沉,就有了支持沉浸式環繞聲的Soundbar,這個容我們在后面詳細聊。

另一種稱呼,更像是音譯,那就是聲霸。當然,早年飛利浦取了個有點意境但未必精準的說法,即“回音壁”,意欲上,是指將聲音透過墻面(從前墻到側面再到背墻),最終反射回聆聽者的耳旁。通過這樣直射+反射的聲波傳遞,試圖營造出一種具有包圍感的音效。只是,他們也許沒想到,后來沉浸式音效的出現,更好地實現了這一目標。

好了,現在我們還是直接以Soundbar來稱呼,并展開敘述。

Soundbar要實現沉浸式全景聲音效,只有兩種解決方案:在條形音箱中增加向上發聲的喇叭單元,同時借助天花反射的聲波來營造全景聲效果;通過DSP數字處理方式來營(xu)造(ni)出從天而降的沉浸式音效,再或者是兩者兼而有之。前者中需要有真實物理單元,來負責重播天空聲道的音效;后者當然就不需要這個步驟,但是必須有其獨特的算法,來盡量實現這一目標。若是放在以前,音質表現上的優劣勢顯而易見,然而時代不同了,事實上許多虛擬方式的沉浸式音效呈現,由于算法上的進步,已經相當接近于前者。若是將兩者兼而有之,處理得當的話,自然就會有“錦上添花”之妙。此外,其實還存在著第三種方案,那就是允許用戶添加無線的環繞音箱,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環繞效果。雖然這樣做,有利有弊:利自然在于音效上更有保障;弊則在于增加了成本,外接無線環繞雖然省卻了喇叭線的連接(對于后裝用戶顯然更友好),但依舊擺脫不了電源線的束縛(電池供電又會有續航上的焦慮),因此總的來說來說,并非主流。只能說滿足了特定用戶的需求。

內置天空聲道單元、支持沉浸式環繞聲的Soundbar越來越普及

入門級也有好選擇,2.0、2.1聲道Soundbar推薦

JBL Cinema SB120:內置專屬低音單元,2.0聲道又何妨

毫無疑問,零售價千元以內的SB120并沒有附帶外接超低音。在條形音箱內部,其實安頓有2個2.25英寸的全頻單元,但同時又在面向底部的位置,設置了2個2.5英寸的低音單元,用以提升Soundbar自身的低頻表現。由此,音箱的設計顯得更為緊湊。功能方面,不僅支持藍牙連接、HDMI-ARC,還有“電影”“新聞”“音樂”等音效模式的切換和提升語音清晰度的“Voice”設置,支持杜比音效。

JBL Cinema SB120:內置專屬低音單元,2.0聲道又何妨

雅馬哈SR-B40A:True Sound與杜比全景聲的結合

不愧是雅馬哈,在這樣入門款機型中也有其獨到的技術加持。SR-B40A的條形音箱中搭載2個46mm口徑(約1.8英寸)全頻單元和50W×2的內置功放,同時結合無線有源超低音工作。True Sound與杜比全景聲技術的加持,不僅可以快速營造沉浸式音效,還能讓用戶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實現更加精準的音調控制。至于說藍牙傳輸、HDMI-CEC和eARC功能一樣也不缺。除了遙控器還能借助App進行簡單控制。

BOSE Soundbar TV:為電視而生的條形音箱,讓對白栩栩如生

不要被BOSE Soundbar TV其貌不揚的外觀所欺騙,這款2.0聲道的Soundbar可是曾經獲得過《RollingStone(滾石雜志)》年度推薦的產品。它高度僅50mm,非常適合隱藏在電視機下方,內置2個橢圓形全頻單元和1個球頂高音(用以重播對白),支持HDMI ARC、光纖和模擬輸入以及藍牙連接,還可外接BOSE的有源超低音來升級。音頻部分支持Dolby解碼,而且還具有語音增強功能來強化對白的重播。

雅馬哈SR-B40A:True Sound與杜比全景聲的結合

支持無線環繞聲擴展的Soundbar

Denon Home 550+Home 150+Home Subwoofer:流媒體Hi-Fi?客廳影院也在行

Home是Denon的“流媒體Hi-Fi音箱”系列,主打便攜和易用。Home 550是其唯一一款2.0聲道的Soundbar,可即便如此,它也自帶Dolby Atmos和DTS:X解碼。當然,若果這樣還“不夠意思”,就可以搭配同系列中的Home 150和Home Subwoofer,實現真正的5.1聲道。整個系統的特點在于,體型小巧,適合小環境客廳影院的應用,并有HEOS流媒體功能的加持,也可分拆成為多房間系統。

Sonos Beam(Gen2)+Era300+Sub Mini:豐儉隨意,猶如樂高積木般的配置

雖說Beam(Gen2)才是“主角”,但我想從新款Era300說起。這款“喇叭仔”內置有6個單元,因此看似“單聲道”實則兼容Dolby Atmos。如果你打算如玩樂高般逐步升級,那么可以先選它。進軍到多聲道系統時,Beam(Gen2)用于前三聲道的重播,再搭配Era300和Sub Mini組建成完整5.1聲道客廳影院。

Sonos Beam(Gen2)+Era300+Sub Mini:豐儉隨意,猶如樂高積木般的配置

飛利浦TAB7908+TAB7000SR:內置物理天空聲道,添加無線環繞即可

TAB7908是款支持Dolby Atmos和DTS Vi(?。﹗al:X的Soundbar,標配5.1.2聲道,即除了主聲道,條形音箱兩側還擁有環繞聲道喇叭單元,頂部更內置天空聲道喇叭單元,本身就相當完善。環繞音效的處理上,還支持AI、上混和標準3種模式,并有包括體育場等5組EQ模式可選。當然,若想讓這一切變得更為完善,那就再添置可無線連接的TAB7000SR環繞音箱,6000元以內就能搞定一切。

飛利浦TAB7908+TAB7000SR:內置物理天空聲道,添加無線環繞即可

支持沉浸式環繞聲的Soundbar

索尼HT-A7000+SW5+SA-RS5:360空間聲場映射,9.1.2聲道支持

HT-AX7組建客廳影院的示意圖

HT-A7000作為索尼旗艦款Soundbar,自身集合了7.X.2聲道的單元配置,5個全頻單元負責左中右(2+1+2)聲道,中間更加載了2個橢圓形低音,兩側還有向上發聲的全頻單元(天空聲道),左右各有1個波束高音用于環繞聲道,完整支持Dolby Atmos和DTS:X。結合SW5超低音和SA-RS5無線環繞,就能做到9.1.2聲道,并且可以匹配索尼獨有的360空間聲場映射,進而強化3D沉浸式包圍感。

索尼HT-A7000+SW5+SA-RS5:360空間聲場映射,9.1.2聲道支持

三星HW-Q990C:11.1.4聲道,搭載空間自適應音效+

三星是另一個致力于推出更多聲道數的電視機品牌,HWQ990C的11.1.4聲道,共有22個喇叭單元組成。條形音箱中,左中右均為3單元配置,兩頭各有環繞和側環繞單元,就連無線后置也分為向前和向側面投射的雙單元,再加上超低音和4個天空聲道單元,確實在有限空間中得到了充分發揮。除了超低音可以自動進行均衡優化,空間自適應音效+功能在與新款QLED電視組合后,還能實現更加精準的音效調教。

Soundbar選擇,我們還有話要說

雖然也有Hi-Fi或家庭影院音箱品牌推出Soundbar產品,但本次我們并未列入。原因很簡單,這些產品往往只具備音箱的功能,還需要另外搭配放大器等,不太符合客廳影院要求的便利性和多功能性。

Soundbar從2.0到5.1.2乃至更多聲道,有時功能上還會有重疊,或者允許用戶進行增減配置,因此也更具靈活性。

HDMI ARC、藍牙連接、無線超低音是基本功能,因此務必要保留。如果同時具備流媒體播放和多房間音樂傳輸,請優先考慮。如果想要有實體(物理)環繞音箱,請留意背墻是否有適當的電源插座,雖然信號傳輸無線了,但通常它們都需要插電使用。

Dolby Atmos FlexConnect環繞聲音效營造示意圖

從Dolby Atmos FlexConnect聊起,對客廳影院的展望

如前所述,客廳影院就是由最初的家庭影院演變而來。區別在于,隨著技術的進步,如今賦予了客廳影院更加精細化的定義,而且在性能和功能上都有了新的要求。一個明顯的例子是,諸如Soundbar、無線環繞等,都是現世代的產物。此外,訊源正從光碟等物理載體轉向流媒體。那么,未來的客廳影院會有怎樣的發展?這是個有趣的話題,也是我們必須關注的話題。

對此加以分析,最容易得到印證的,其實就是技術、標準的進步。因為技術發展了,才有可能爆發出新的產品形式,并且在經歷市場驗證后,我們才會知曉它有沒有可能立足并壯大。好比Blu-ray藍光格式,催生它的各種技術規范,如今依然在不斷發展,但是作為載體,它最終為流媒體傳輸所取代。

淺談Dolby Atmos FlexConnect

這里不得不提到作為沉浸式環繞聲,比較有代表性的Dolby Atmos。它最新的進化形式就是Dolby Atmos FlexConnect。

Soundbar作為新興事物,在客廳影院中逐漸得到了認同。但是這次杜比要“革”的,恰恰就是Soundbar的“命”。習慣性思維,要提升電視音效,首先得摒棄電視機內置喇叭,至少得添加一臺Soundbar??扇缃穸疟纫龅?,恰恰是充分利用電視機的內置喇叭!

理由如下:1.它可以充分利用電視機內置喇叭,做到物盡其用;2.電視機+同品牌無線音箱的解決方案,顯然更易于杜比打開與電視機制造商合作的大門。在家庭影院中已經占據了絕對市場后,無論杜比和DTS,他們越來越專注于和電視機、移動終端和車廠的合作,以拓展更為廣闊的市場。

具體應用上,在客廳環境,除了電視機,用戶需要選擇無線音箱,一個或多個(2~6個是相對合理的范疇),而且對于擺放位置而言,沒有太大的要求。

那么如何來營造杜比全景聲效果呢?杜比提供算法,將聲音(包括前后聲道和單一聲道中不同頻段)重新定位。電視機內置喇叭會分為高音、低音,但對于它們無法涉及的頻率,就有可能重新定位給頻響更寬的無線音箱,或者內置喇叭就專注對白的重播;前方主聲道和后方環繞聲道信號如何加以營造呢,也可能是無線音箱(它的頻響更寬)承擔大部分,至于前方聲道信號如果給于了后方的無線音箱,它又該如何來播放,依然是算法。

這一切,更有賴于我們熟悉的自動音場修正。既然要隨意擺放,還要考慮整個空間的聲學環境,自動音場修正變得無比重要!安裝在電視機中的杜比聲學映射(Dolby acoustic mapping leverages)麥克風就會在你完成擺位后,進行測量,再用算法來計算出各項合理的重播參數。

首款支持該技術的TCL無線音箱

Immersive Audio Model and Formats:來自三星和谷歌的反擊

沉浸式環繞聲格式一直是個“小圈子游戲”,杜比和DTS輪番上陣,彼此有競爭,而且你來我往頗為熱鬧??杉幢銤M打滿算,把Auro 3D和NHK的22.2聲道格式算進去,數量上也就是一個巴掌數得過來的事。

如今情況有所變化,三星和谷歌就聯手開發了名為Immersive Audio Model and Formats(IAMF)的3D空間音效,直譯的話,就是“沉浸式音頻模型與格式”。

大約2020年,三星和谷歌就有個名為Project Caviar的合作項目,目的在于推動開放和免版稅的HDR影像和3D音效替代方案,為此這個項目是以開源形式進行的。在IAMF官網(https://aomediacodec.github.io/iamf/)上,他們有詳細的說明。

簡單分析一下,就是垂直聲音、AI場景分析和用戶定制音效3大特征。垂直聲音,就是讓用戶在前、后、兩側、上或下等不同方向聽到三維的沉浸式聲音;AI場景分析則在必要時按內容來調整音效,比如自動調整配樂和對白等,令聲音相對平衡;用戶定制音效則更簡單了,就是讓用戶將個人偏好融入于IAMF的技術,比如增加動作場景中的音效強度,強化對白等等。當然,目前這項技術還處于開發階段,但考慮到三星和谷歌的規模和行業影響力,大概率會逐步為行業所關注,并且進一步得到發展。

我們來說重點:這個解決方案,要實現的目標,就是讓設備制造商能夠準確讀取3D音頻數據,由此來調整輸出的聲音,而且它是通過家中標準的“電視機內置喇叭”來實現身臨其境的音頻體驗,這個如果真的能實現,是不是意味著沒有客廳影院什么事了?另外,就是它的開源,這又意味著行業中的企業和個人創作者都可以利用這項技術并擴大其使用范圍,不僅僅是“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問題了,還有可能影響到以收取專利權費用為主業、杜比和DTS的“生意經”了。

索尼HT-AX7積木音響:有點另類,但也算是客廳影院的一種

最后一點篇幅,留給索尼最新推出的“玩具”——HT-AX7積木音響。它是一款藍牙音響,造型別致,操作也簡單。如果要組建客廳影院,就需要3個HT-AX7,分別在前方、左后和右后擺放,借助索尼獨家的“360智能穹頂聲場”技術來實現環繞效果。不過以其3個12000元的總價,我們還是建議你去買臺Soundbar吧

索尼HT-AX7積木音響

猜你喜歡
聲道家庭影院低音
9.7.8聲道、造價250余萬 James極品影院賞析
能量強悍就是最大的優勢 Proficient Audio FDS-15有源低音音箱
2021 THX HT1家庭影院初級認證培訓開始招生了
搭載革命性Uni-Core技術 KEF宣布推出KC62超低音揚聲器
為發燒需求打造的11聲道后級 Orisun(傲力聲)OA-S11
What it's like to be a deaf DJ
達尼PHANTOM E系列 打造真正的定制級家庭影院
實現從7.2到11.2聲道的飛躍 Onkyo(安橋)TX-RZ830
得寸進尺,越玩越燒 我玩家庭影院的20年
簡單、好用、承傳貴族血統 SUMIKO S.9超低音音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