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音樂學科育人路徑探究

2024-03-01 06:34張純純
江西教育C 2024年2期
關鍵詞:學科育人小學音樂

張純純

摘? ?要:音樂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的音樂學習抵達“心樂交融、音與意會”的境界。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音樂學科的育人功能,引導學生對音樂進行感知、理解、想象。音樂感知是音樂學科育人的基礎,音樂理解是音樂學科育人的關鍵,音樂想象是音樂學科育人的核心。

關鍵詞:小學音樂? ?音樂的方式? ?學科育人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探尋音樂精神,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培育學生的音樂學科核心素養;要充分發揮音樂學科的育人功能,彰顯音樂學科的育人價值;要以音樂審美為基礎,以音樂的樂感為關鍵,培育學生的音樂感知、理解、表現能力;要以“音樂的方式”進行音樂教學,真正落實音樂學科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一、引導學生的音樂感知

著名美學家克羅齊說:“審美即直覺?!币魳犯兄且魳穼W科育人的基礎。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促進學生對音樂的理解。音樂感知要訴諸學生的眼、耳、手乃至整個身體的律動。其中,聆聽是感知的核心與關鍵,聆聽不是“豎起耳朵”,而是要引導學生形成一種具身認知的體驗狀態。音樂感知不僅能讓學生掌握音樂學科內容,還能讓學生體驗到音樂作品的表現形式,讓學生感受、體驗音樂作品蘊含的思想與情感。

為了引導學生的音樂感知,教師要豐富、深化學生的音樂聆聽,尤其要豐富學生的音樂“聯覺”體驗。音樂是以聲音為媒介的一門藝術,聆聽是學生音樂學習的主要方式。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如果教師用枯燥、機械的語言進行講解,那么學生就難以獲得對音樂真正的認知。對此,教師可以將音樂的聆聽與音樂的視覺、聽覺、動覺等融合起來,從而讓學生把握音樂作品的內涵,明晰音樂作品的基本特征,讓學生的感知互通,形成一種通感。比如,在教學蘇少版小學音樂三年級下冊《夏夜》時,筆者不僅引導學生聆聽、學唱,還引導學生結合律動,讓學生體驗“三拍子”韻律,在模仿“螢火蟲”的律動過程中,去感受、體驗歌曲中活潑而歡快的旋律。不僅如此,筆者還將學生的音樂聆聽、學唱與視覺結合起來,讓學生“看旋律線”“看圖形譜”,引導學生去發現音樂作品的旋律,體驗歌曲表達的情感,讓學生把握歌曲的創作思路,認識到應當用怎樣的表情、怎樣的聲音進行演唱。

音樂感知是音樂思維、想象的基礎,能豐富學生的音樂情感,是學生音樂學習的“抓手”。音樂感知能讓學生感受、體驗、把握音樂作品的深度、厚度、溫度,能有效引導學生突破音樂學習的困境與障礙。

二、引導學生的音樂理解

音樂理解建立在音樂感知的基礎上,不僅包括對音樂內容、音樂表現形式的理解,還包括對音樂文化、音樂精神的理解。因此,教師要積極地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感受與體驗,思考音樂作品表達的風格與情感;要補充學生音樂學習的相關資料、素材、知識、背景,從而豐富學生對音樂作品的認知,把握住音樂作品的內在思想與情感,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發散學生的音樂思維,讓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大膽的質疑、反思、辨析、批判,對音樂作品進行積極的價值判斷;要培育學生“文化的耳朵”,讓學生用“文化的耳朵”去捕捉音樂之美;要引導學生“跳”出原有的音樂審美視野,積極感受、體驗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比如,在教學蘇少版小學音樂三年級上冊《阿西里西》時,首先,筆者引導學生扮演彝族孩子對著山頭的小伙伴歌唱。這種角色扮演,不僅是一種音樂教學形式,還能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彝族的地域文化。其次,為了豐富學生的音樂感受,筆者引導學生觀看有關彝族風土人情的圖片,跳簡單的彝族舞步,用身體的律動去體驗彝族人民的熱情與奔放,讓學生了解彝族孩子的生活習俗,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音樂情感。最后,讓學生進行音樂表演,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自信心,引導學生進行音樂的建構與創造。

文化是音樂的靈魂,是音樂的“根”。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文化理解,不僅是音樂學科育人的關鍵,還是學生理解音樂的重要途徑。音樂是人類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將音樂知識融入文化中,用文化去理解音樂知識,既能讓學生的音樂學習更深刻,也能讓教師的教學避免淪落為簡單的、機械的技能訓練。從“技術理性”轉向“文化理解”,是當今小學音樂教學的應然走向,能讓學生的音樂生命得以“存在與表現”。

三、“催生”學生的音樂想象

以音樂的方式充分發揮音樂學科的育人功能,就是要引導學生對音樂進行感知、理解、想象。音樂想象是學生音樂學習的核心,能豐富學生的音樂學習,讓學生感受、體驗到音樂作品的節奏美、音色美、力度美、和聲美等。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催生”學生的音樂想象,不僅能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還能發散學生的音樂思維,提升學生的音樂表現水平??梢哉f,音樂想象是學生把握音樂的一種特殊思維方式,能讓學生獲得情感的滿足,豐富學生的感性體驗。

以教學蘇少版小學音樂二年級上冊《郵遞馬車》為例,這是德國作曲家赫爾曼·尼克創作的一首音樂作品,樂曲為典型的“ABA”三段體結構。在教學過程中,首先,筆者引導學生進行賞析與想象,讓學生模仿與表演。其次,引導學生觀察圖片中的事物,如馬車、郵票、信封、郵筒,讓學生對郵遞馬車的作用進行全面的了解。其中,在教學“A”樂段的時候,引導學生聽辨作品的旋律與節奏,讓學生根據作品分解和弦的特點,進行大膽的想象。如“揚鞭出發”“快樂出行”“敲門送信”等。在教學“B”樂段的時候,引導學生根據歌曲旋律的高低起伏,設計“上坡”“下坡”等富有想象的律動活動。有的學生說,道路太顛簸了;有的學生用身體向后傾與身體向前傾等肢體語言進行音樂表現。實踐證明,音樂想象,能讓學生感受、體驗到郵遞員的辛苦與快樂。為了催生學生的音樂想象,教師要激活學生的音樂細胞,打開學生“靈動”的耳朵。

著名音樂家奧爾夫說:“音樂始于人自身內?!币魳废胂?,能讓學生獲得對音樂作品思想內涵的理解,形成對音樂作品情感的共鳴,從而把握音樂作品的主旨。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是天生的音樂家。因此,教師要給學生的音樂學習“插上一雙隱形的翅膀”,讓學生的音樂想象成為一種“想象的意境”;要優化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的音樂創造,讓學生在通向音樂王國的路上得到音樂“美的享受”“美的教益”。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音樂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養音樂家,而是培養人。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音樂學科的育人功能,引導學生參與、融入音樂學習之中,充分發揮自身諸種感官的功能與作用;不僅要“言傳”,還要引導學生“意會”;要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既能把握音樂作品的內容與風格,也能把握音樂作品的形式與文化意蘊。

參考文獻:

[1]戴海云.浸潤心靈須行“樂”通感體驗喚潛能:音樂教學中通感的內涵、作用及運用要點[J].江蘇教育,2017(17):7-9.

[2]耿姍姍.小學高年段通感教學探微[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20(2):59-62.

[3]劉橋英.小學音樂教學中創編能力培養策略[J].新教育,2023(29):85-87.

[4]陳育林.聲勢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智力,2023(28):33-36.◆(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

猜你喜歡
學科育人小學音樂
英語教學中的教書育人探索
運用陶行知教育理念 發揮高中地理學科育人價值
關于協同推進各類課程與思政理論課同向同行、學科育人的思考
以審美的方式教學歷史
游戲教學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開啟學生智慧,構建快樂課堂
如何走出小學音樂教學的困境
素質教育背景下音樂欣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