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淡水池塘養殖單產現狀與對策研究

2024-03-03 06:36于秀娟吳反修高宏泉岳冬冬張宇軒
中國水產 2024年1期
關鍵詞:養殖面積單產淡水

◎ 文/于秀娟 吳反修 高宏泉 岳冬冬 張宇軒

淡水池塘養殖是我國水產養殖最主要的生產方式,是保障水產品穩定有效供給的重要方面。本研究采取對現有資料收集整理分析及問卷調查、現場調研、專家咨詢等方式,對我國淡水池塘養殖單產總體情況和不同地區、主養品種及湖北省、廣東省典型模式單產水平現狀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影響單產的主要因素和提高單產水平的對策建議,可供有關部門進行決策時參考。

淡水池塘養殖是我國水產養殖最主要的生產方式,也是我國水產品供給的重要來源。根據《2023中國漁業統計年鑒》,2022年我國淡水池塘養殖產量為2414.30萬t,占我國水產品總產量的35.16%、占水產養殖產量的43.38%,占淡水養殖產量的73.39%。近年來,受環保和退塘還耕(濕)等影響,我國淡水池塘養殖面積增長趨于平緩。因此,在設法穩定池塘養殖面積的同時,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和單位水體產出率,保障水產品穩定有效供給,是值得認真研究的一個問題。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組織成立研究小組,對淡水池塘養殖單產問題進行了研究,力求通過對現有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及問卷調查、現場調研、專家咨詢等方式,比較全面地分析我國淡水池塘養殖單產現狀,提出影響單產的主要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對策建議。

一、我國淡水池塘養殖單產總體情況

我國池塘養殖歷史悠久,距今2400多年前,范蠡編著的《養魚經》,作為世界最早的養魚專門文獻,對池塘養殖有了描述。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水產養殖業發展日益受到重視,1959年提出了“以養為主,積極發展捕撈”的方針,1985年提出了“以養為主,養殖、捕撈、加工并舉,因地制宜,各有側重”的方針。改革開放后,我國水產養殖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期,養殖面積、產量持續增加,1988年我國養殖產量首次超過捕撈產量,2022年我國養殖產量達5565萬t、占水產品總產量的81%,養殖水產品成為我國水產品供給的主要來源。與此同時,我國淡水池塘養殖業蓬勃發展,為社會提供了豐富多樣、新鮮美味的水產品。根據歷年《中國漁業統計年鑒》,結合各?。ㄊ?、區)水產技術推廣機構和有關專家提供的材料,研究小組對改革開放以來與我國淡水池塘養殖單產有關的養殖面積、產量、品種、方式等情況進行了統計和分析。

(一)全國淡水池塘養殖面積、產量情況

改革開放以來,從1978年至2022年,我國淡水池塘養殖面積呈現快速增長后回落、又趨于平穩的態勢,占淡水養殖面積比重逐年上升,由26.51%提高到52.15%;池塘養殖產量逐年增長,占淡水養殖產量比重相對穩定,由65.22%提高到73.39%。

2022年,池塘養殖面積3937萬畝,是1978年1082萬畝的3.64倍,年均增長2.98%,近10年趨于平穩;池塘養殖產量2414.30萬t,是1978年49.71萬t的48.57倍,年均增長9.23%。

1978年~2022年全國淡水池塘養殖面積和產量情況見圖1和表1。

表1 1978年~2022年全國淡水池塘養殖面積、產量及單產情況

圖1 1978 年~2022 年全國淡水池塘養殖面積和產量變化情況

(二)全國淡水池塘養殖單產情況

在淡水池塘養殖面積和產量不斷增加的同時,我國淡水池塘養殖單產水平不斷提升,由1978年的91.89斤/畝提高到2022年的1226.46斤/畝,為1978年的13.34倍,年均增長6.07%。我國淡水池塘養殖單產水平提升過程,大致上經歷了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1978年~1990年,主要目標是解決“吃魚難”問題。隨著淡水商品魚基地建設的持續推進和漁用飼料的研發及應用,通過淡水養殖技術進步等措施,淡水池塘養殖產量由1978年的49.71萬t增至1990年的337.05萬t,為1978年的6.78倍,同期,養殖單產由91.89斤/畝提高到317.52斤/畝,為1978年的3倍多,年均增長10.89%。第二個時期,1990年~2000年,主要目標是為城鄉居民的“菜籃子”提供豐富的水產品。隨著精養池塘的增加和增氧機、投餌機等養殖設備的研發與推廣應用,以及淡水養殖技術水平的提升,淡水池塘養殖產量由1990年的337.05萬t增至2000年的1087.65萬t,為1990年的3.22倍,同期,養殖單產從317.52斤/畝提高653.24斤/畝,為1990年的2倍多,年均增長7.48%。第三個時期,2000年—現在,主要目標是為社會提供數量足、種類多、質量優的水產品。隨著水產養殖業轉方式調結構的持續推進和淡水養殖科技創新與轉化能力的不斷提升,淡水養殖轉型升級和池塘標準化改造力度的不斷加大,水產養殖設施化水平和養殖效率得到提升,養殖產量由2000年的1087.65萬t增至2022年的2414.30萬t,為2000年的2.22倍,同期,養殖單產653.24斤/畝提高到1226.46斤/畝,為2000年的近2倍,年均增長2.90%。

1978年~2022年全國淡水池塘養殖單產情況見圖2和表1。

圖2 1978 年~2022 年全國淡水池塘養殖單產變化情況

(三)各地淡水養殖池塘面積、產量及單產情況

我國淡水池塘養殖區域廣泛,遍布全國31個?。ㄊ?、區)。根據《2023中國漁業統計年鑒》,按照養殖面積大小排序,位居全國前10位的省份依次是湖北省、江蘇省、湖南省、廣東省、安徽省、江西省、黑龍江省、四川省、河南省、山東省等地,這些省份淡水池塘養殖面積合計3198萬畝,占全國的81%;按照養殖產量高低排序,位居全國前10位的依次是廣東省、湖北省、江蘇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浙江省、四川省、山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等?。▍^),這些省份淡水池塘養殖產量合計1928萬t,占全國的80%;按照養殖單產水平排序,單產超過1000斤/畝的省份有20個,依次是遼寧省、海南省、福建省、廣東省、山西省、廣西壯族自治區、云南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浙江省、河北省、江西省、天津市、重慶市、貴州省、四川省、山東省、江蘇省、上海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湖北省等20個?。ㄊ?、區)池塘養殖(見表2)。分區域淡水池塘養殖單產水平差異很大,東南沿海的廣東省、福建省、海南省在2000斤/畝以上,約為中部地區的2倍,約為西北、東北地區的4倍。

表2 2022年我國各地淡水池塘養殖面積、產量及單產情況

2022年我國各地淡水池塘養殖面積、產量及單產情況見表2。

(四)我國淡水池塘養殖品種情況

根據《2023中國漁業統計年鑒》,我國淡水養殖的主要品種有青魚、草魚、鰱、鳙、鯉、鯽、鳊魴等大宗淡水魚,鲇、鮰、黃顙魚、鮭鱒、長吻鮠、黃鱔、鱖、鱸、烏鱧、羅非魚等特色淡水魚,還有羅氏沼蝦、青蝦、克氏原螯蝦、南美白對蝦、河蟹等甲殼類和貝類,這些品種均在淡水池塘中有養殖。

2022年,年產超百萬噸的品種依次為:草魚、鰱、鳙、鯽、鯉、羅非 魚,分別為590.48萬t、389.98萬t、326.85萬t、284.95萬t、284.32萬t和173.89萬t;年產在50萬t至100萬t的品種依次為:鱸、鳊魴、草魚、黃顙魚、烏鱧,分別為80.25萬t、76.73萬t、74.8萬t、59.98萬t和55.32萬t;克氏原螯蝦、南美白對蝦、青蝦年產量位居蝦類前三 位,分別為289.07萬t、75.84萬t和22.63萬t。

(五)我國淡水池塘養殖方式

傳統上,我國淡水池塘養殖分為單養和混養兩種模式。單養模式,即放養單一品種的養殖模式;混養模式,即混養習性不同、食性各異的品種,或是養殖同一種類規格不同的品種。此外,若按投飼方式分,有投喂人工配合飼料、活餌或冰鮮幼雜魚和不投餌、種草養殖等方式;按水體性質分,有靜水養殖、流水養殖、生態養殖等方式;按管理精細度分,有粗放式養殖、集約化精養和智能化養殖等方式;按養殖周期分,有一次放足、一養到底、同批上市和多池配套、輪捕輪放、均衡上市等方式。

近年來,我國淡水池塘設施化養殖發展較快,包括池塘工程化(三池兩壩)生態循環養殖、池塘+流水槽循環水養殖、池塘+圈養養殖、池塘+網箱養殖、池塘魚菜共生、池塘+集裝箱式循環水養殖、高低位池循環水養殖模式、漏斗形池塘循環水養殖、池塘立體生態多營養層次養殖等,這些模式不同程度地在各地得到了示范和推廣應用。

(六)我國淡水池塘養殖主要品種單產情況

目前,我國單養模式的養殖對象主要是特色淡水魚,混養模式的養殖對象主要是大宗淡水魚。在單養模式中,也有將草魚、鯽、鯉、鳊魴作為單養品種的;在混養模式中,大多以青魚、草魚、鯉、黃顙魚等為主養品種,鰱、鳙、鯽、鱉等為套養品種。各地的主養品種有所不同,但鰱、鳙作為混養品種的情況非常普遍,主要是其能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

根據各地提供的材料,各地淡水養殖的精養池塘面積不同,占池塘養殖面積的比例不一,單產水平也有差異。淡水養殖大省和部分經濟發達省份,精養池塘面積占比高,一般在50%以上,廣東省、湖北省、遼寧省和上海市等?。ㄊ校┰?0%以上;少部分省的精養池塘面積占比低,在30%以下。在單產水平上,精養池塘高于普通池塘,一般在兩倍以上,如:湖北省分別是1120斤/畝和470斤/畝,福建省是2000斤/畝和1000斤/畝、山東省是1447斤/畝和877斤/畝,安徽省是2500斤/畝和500斤/畝,四川省是2740斤/畝和1128斤/畝,海南省是3600斤/畝和900斤/畝。

各地主養品種單產水平不一。這既與養殖模式有關,與是否為精養池塘有關,還與養殖設施裝備配備和養殖技術水平有關,與池塘所處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等有關。草魚、鯉、鱸等作為主養品種單產一般在1000斤/畝~3000斤/畝,鰱、鳙、鯽、鱉等作為套養品種單產一般在200斤/畝~500斤/畝。

不同主養品種單產情況:

青魚,2500斤/畝~3000斤/畝左右;

草魚,高的為2500斤/畝,一般的2000斤/畝左右,低的1000斤/畝左右;

鯉,大多1000斤/畝~3000斤/畝;

鯽,高的2600斤/畝,低的1000斤/畝;

鱸,高的可達7000斤/畝以上,一般的2000斤/畝左右,低的1600斤/畝;

黃顙魚,大多2000斤/畝~3500斤/畝;

羅非魚,大多3000斤/畝~6000斤/畝;

烏鱧,高的可達10000斤/畝以上,低的2000斤/畝;

鳊、長吻鮠、鮰魚,3000斤/畝左右;

鱖,高的可達5000斤/畝以上,一般的1600斤/畝;

南美白對蝦,高的可達3000斤/畝以上,一般的1000斤/畝左右,低的500斤/畝以下;

克氏原螯蝦,在200斤/畝~400斤/畝之間。

二、湖北省、廣東省淡水池塘養殖單產專題調研情況

為做好淡水池塘養殖單產現狀和對策研究,研究小組選擇湖北省和廣東省兩個淡水養殖主產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期間,研究小組與當地漁業主管部門、水產技術推廣人員和水產養殖企業負責人、養殖戶代表進行交流和座談,既調研了當地不同經營主體、典型養殖模式和主養品種的單產情況,還了解苗種選擇、飼料投喂、病害防治、質量安全、成本核算、經濟效益等方面情況。

(一)湖北省池塘養殖單產情況

湖北省是我國淡水養殖主產省。2022年淡水養殖產量498.02萬t,位居全國第一,淡水池塘養殖產量398.26萬t,位居全國第二;青魚、鰱、鳙、鳊魴、黃顙魚、黃鱔、鱸、克氏原螯蝦等養殖產量位居全國第一,草魚、鯽等養殖產量位居全國第二。此次調研對象為7個經營主體。

1.潛江市某漁場

1956年建場,國營漁場,主要從事四大家魚池塘養殖,養殖品種以草魚為主,合理搭配鰱、鳙、青魚、鯽、鳊等。該漁場實施以優質草魚為主的養殖、魚鱉混養、小龍蝦池塘養殖及池塘套養名優水產品等模式,實施輪捕輪放,常年生產銷售水產品。自2018年起,對精養魚池養殖區實行養殖尾水治理,建成生態溝渠、沉淀池、曝氣池、過濾壩和人工濕地等設施?,F有池塘113口,養殖面積1810.6畝,2022年銷售鮮魚產品400余萬斤,混合養殖單產2209斤/畝。重點調研養殖戶,養殖面積15畝,水深2.5m,2021年、2022年養殖單產分別為2780斤/畝、2870斤/畝。該養殖戶反映,去年因成魚價格低于生產成本,不盈利。

2.潛江市某公司

2016 年成立,利用廢棄魚塘專養小龍蝦。堅持生態、循環、綠色、精準投食、零排放,通過種草(輪葉黑藻),替代部分飼料(近50%),降低成本,還可凈化水質,減少保健及化學用品的使用,養殖輔助以少量生物有機肥和有益菌,基本不用其他藥。通過調節水位、分期出苗,捕大留小,全年可為市場提供大規格高品質小龍蝦,池塘養殖面積1400 畝,水深1.5m,養殖單 產350 斤/畝~400 斤/畝。

3.枝江市某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

2018年成立,低洼地上建池塘,為池塘零排放圈養模式,主養加州鱸、長吻鮠等名優品種。建成標準化魚池40余畝,池塘圈養系統64套,陸基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池18口。單個圈養桶直徑4m,桶深3.5m,約30m3水體,單產50斤/m3~60斤/m3;每個圈養桶投放加州鱸苗種2000尾,銷售成魚1500斤~1800斤,規格0.8斤/尾~1.2斤/尾。

4.枝江市某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

2017年成立,低洼地上建塘,為流水槽養殖模式、池塘養殖模式和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模式。精養魚池200畝,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場一座,主要養殖品種為銀鱈魚、長吻鮠和加州鱸,年產生態魚100萬斤。流水槽銀鱈魚單產50斤/m3;外塘長吻鮠單產4000斤/畝~5000斤/畝。

5.公安縣某漁場

國營農場,池塘生態養殖,現有“18221”、加州鱸單養、翹嘴鲌單養、魚鱉混養等養殖模式。精養池塘2000畝,2014年改造,水深2.4m。近幾年對“18221”養殖模式進行了轉型升級,調整為黃顙魚專養模式,黃顙魚單產3500斤/畝、鱉400斤/畝、鰱300斤/畝、鳙200斤/畝。加州鱸單養,單產加州鱸2700斤/畝、鰱300斤/畝、鳙200斤/畝。翹嘴鲌單養,翹嘴鲌單產3600斤/畝、鰱300斤/畝、鳙200斤/畝。魚鱉混養,草魚單產2000斤/畝、鰱300斤/畝、鳙200斤/畝、鯽150斤/畝、鱉400斤/畝。

6.監利市某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

池塘網箱養殖模式,人工仿生態網箱繁殖黃鱔苗,網箱養殖成鱔。建有黃鱔親本培育池38畝(800口網箱),孵化池25畝(3000口網箱),培苗池20畝(1200口網箱),培苗大棚1200m2;成魚池75畝(900口網箱)。每畝放置30口網箱,每口網箱規格6m2、收成鱔85斤,黃鱔單產2550斤/畝。

4.3 PTEN在癌癥中的治療潛力 PTEN是PI3K依賴性Akt信號的負調節劑,腫瘤中PTEN的缺失使PI3K/Akt過度活化。PI3K可將底物PIP2轉化為PIP3,介導Akt的活化?;罨蟮腁kt可磷酸化多種轉錄因子,通過調控轉錄因子抑制細胞的凋亡。PTEN基因編碼的蛋白具有脂質磷酸酶活性,能拮抗PI3K作用,使PIP3脫磷酸生成PIP2,維持PIP3低水平,進而下調PI3K/Akt通路,加速細胞凋亡、抑制細胞生存[25]。

7.監利市某水產養殖合作社

長江退捕上岸后打造的第二個加州鱸養殖基地,2022年建成,單養模式,養殖面積430畝。精養池塘20個,每個池塘水深3.5m、面積19畝,加州鱸單產3500斤/畝。

(二)廣東省池塘養殖單產情況

廣東省也是我國淡水養殖主產省。水產品總產量位居全國第一,淡水養殖產量位居全國第二,淡水池塘養殖產量400.58萬t、位居全國第一;草魚、鱸、烏鱧、羅非魚、鱖、河鲀、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等養殖產量位居全國第一,鮰魚養殖產量位居全國第二。此次調研對象為10個經營主體。

1.廣東某公司廣州基地

池塘單養模式,主養品種有雜交鯰、斑點叉尾鮰、烏鱧,典型的高密度養殖。主體基地面積約500畝?!肮鸹ㄣQ”即雜交鯰,單產3萬斤/畝;斑點叉尾鮰,單產為8000斤/畝~10000斤/畝;烏鱧,單產3萬斤/畝。2023年,因水產品價格下降,盈利減少。

2.中山市某水產養殖有限公司

池塘生態養殖模式,主養烏鱧,即“烏斑雜交鱧”,混養鳙和鯽,養殖面積1256畝。該主體依托海大集團研發平臺,全程數據化、系統化(水產生魚養殖系統)管理,全程推行水產健康養殖技術,精準機械化全價配合飼料投喂,準確到天數的養殖周期控制,保障魚肉質的同時提高養殖效率,實現全年穩定供應。規格1.8斤/尾的雜交鱧,單產2萬斤/畝~2.2萬斤/畝,鳙單產500斤/畝左右。生產成本8.7元/斤,近3年雜交鱧價格下降,2023年為7.5元/斤,已出現虧本。

3.廣東某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4.中山市某養殖專業合作社

池塘套養模式,主養脆肉鯇(草魚),合理混養少量鳙、鯪,面積500畝。構建“小欖鎮脆肉鯇產業園智慧漁業云平臺”,推行脆肉鯇“瘦身魚”(吊水魚),飼料投喂智能化,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一般選擇2斤~3斤草魚苗種,魚塘養殖至7斤~10斤左右再過塘喂食蠶豆。脆肉鯇成魚規格10斤/條~13斤/條,單產5000斤/畝~5500斤/畝;套養品種單產1000斤/畝,其中鳙單產400斤/畝~500斤/畝,鯪400斤/畝~500斤/畝。

5.順德區某鱸魚養殖戶

池塘單養模式,面積46.3畝,單產7000斤/畝。池塘水深2.5m,增氧機配備充足。

6.順德區某鱖魚養殖戶

有近20年的養殖經驗,池塘單養模式,面積14畝,2022年產量42.3t,單產6000斤/畝。使用活餌(廣東鯪)喂養。

7.江門市某水產養殖公司

池塘生態養殖,南美白對蝦單養。與高等教育院校深度合作,高效利用生物絮團技術,養殖尾水“零排放”。每茬單產1300斤/畝~1500斤/畝,每年可養三茬或三茬半,年單產3900斤/畝~4500斤/畝。

8.江門市某生態漁業有限公司

省級農業龍頭企業,池塘單養和混養模式。養殖面積1.2萬畝,主要養殖烏鱧、草魚、斑點叉尾鮰、鯽、鳙、鰱,南美白對蝦等品種。池塘單養精養模式,主要品種為烏鱧、斑點叉尾鮰,烏鱧單產1.8萬斤/畝,斑點叉尾鮰單產5000斤/畝;魚蝦混養模式,主要品種為鯽、南美白對蝦,配以少量鳙、鰱,鯽單產1500斤/畝,蝦一年可養兩茬,合計單產800斤/畝,鳙單產400斤/畝,鰱單產150斤/畝。

9.廣東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池塘專養南美白對蝦。臺山北陡養殖基地1000畝,為高位池精養模式;廣海烽火角養殖基地6300畝,80%面積為小棚養殖模式,20%為傳統池塘生態養殖模式。兩個基地都配有集中養殖尾水處理系統,達標后排放。北陡水泥高位池(400m2/口),單產3500斤/畝;北陡地膜高位池(3畝/口),單產4500斤/畝~6000斤/畝。廣海小棚蝦(352m2/口),單產3000斤/畝;廣海烽火角池塘養殖(5畝/口~7畝/口),單產800斤/畝~1000斤/畝。

10.珠海市某農業有限公司

池塘單養模式,主養花鱸。面積3000畝。成魚單產8500斤/畝~10000斤/畝。池塘水深2m,增氧機配置多。

(三)調研對象對池塘養殖單產的看法

兩省調查對象普遍反映,養殖單產并非越高越好。他們認為,在鮮魚銷售價格相對穩定和供需平衡的情況下,養殖單產的高低決定經營者的養殖效益,一般情況下,單產越高,效益越好。但是,不能一味地追求高產,單產越高,意味著養殖密度要加大,養殖風險隨之增加,還可能引發養殖病害、水體污染、質量安全等一系列問題,造成經濟損失,同時,養殖成本增加,高產也不一定高效。所以,他們提出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地控制養殖密度,制定合理的單產目標。

湖北省池塘養殖小龍蝦企業認為,大量對比實驗表明,池塘精養小龍蝦產量控制在350斤/畝~400斤/畝時,效益最好,又不易發病,蝦養得大、養得好,效益又好,單產曾增至1000斤/畝以上,但養殖風險加大,蝦規格小、價格低,高產并不高效。湖北國營漁場養殖戶認為,水產養殖單產未必是越高越好,需要把握一個度,2017年~2019年,該場黃顙魚單產一度達到4500斤/畝~4800斤/畝,但導致魚病頻發,餌料系數偏高,反倒沒有單產為3500斤/畝時養殖效益好。

廣東省雜交鱧養殖企業認為,雜交鱧養殖模式經過十多年的優化,已經比較成熟,單產18000斤/畝~20000斤/畝比較適中,養殖成本、成活率、“動保產品”的投入和成品魚的質量安全水平處于一個相對比較好的平衡狀態,單產不是越高越好,單產過高,養殖效益和商品魚質量安全水平會下降。廣東省脆肉羅非魚生產者認為,經過幾年的經驗總結,脆肉羅非魚單產6000斤/畝比較合適,單產太低,畝效益不高,而如果投苗太多、密度高,可能會影響脆化效果、脆化不均勻,還有可能引發病害。

調研對象還對影響單產的因素給出了他們的想法。他們認為,影響單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水源水質、苗種質量、飼料質量及投喂技術、病害防治、養殖密度、養殖模式、管理水平等。最重要的是要合理確定養殖密度,做好水質調控、飼料投喂、病害防治等養殖技術的把控。

(四)研究小組對兩省池塘養殖單產情況的分析

從現場調研情況看,研究小組認為,湖北省近幾年水產養殖設施漁業發展較快,池塘圈養、跑道魚養殖、網箱黃鱔養殖及養殖尾水處理三池兩壩設施都有應用,不是一味追求單產提升,而是考慮池塘養殖的綜合效益,特別是去年以來飼料價格的大幅度上升(30%左右)、淡水魚價格的不穩且有所下降,加上高密度養殖會增加病害風險、會增加“動保產品”的使用量等等,導致養殖生產成本上升,有的養殖品種生產效益不是很好,鰱鳙養殖出現虧本,鱸、黃顙魚等經濟魚類的效益也下滑,利潤空間減少。所以,湖北省大部分養殖者相對比較注重養殖的綜合效益,單產目標一般設定得不是很高,精養池塘魚的單產一般在3000斤/畝左右。

相比之下,廣東省與湖北省有所不同,廣東省設施化上主要是增氧機配備數量多、飼料投喂機械化程度高,有小棚養蝦、“瘦身魚”、生物絮團養蝦等新養殖模式,但個別池塘養殖尾水處理設施相對不足,同樣面臨著飼料價格大幅度上升(30%左右)、淡水魚價格不穩且有所下降問題。廣東省塘租較高,一般在4000元以上,有的甚至接近萬元,遠高于湖北省的1000多元。所以,他們把增加養殖密度、提高單產作為目標,以期獲得量大的水產品、較高的經濟效益。廣東省有的池塘養殖單產在10000斤以上,有的甚至達到3萬斤,是湖北省的2倍~3倍,甚至更高。為增加產量、提高單位水體產出率,廣東省池塘單體水面大,塘深一般在2.5m以上。因養殖密度高,為減少病害風險和保持水體溶氧度,而使用大量“動保產品”,并配備大量的增氧設備且常開常用,由此也大大增加了生產成本。在經濟效益上,廣東省的特色養殖種類,如南美白對蝦、海淡水鱸魚、鱖等,以及新的生態養殖模式加上品牌優勢,如生態蝦、瘦身魚、脆肉羅非魚等,經濟效益相對較好,但大宗魚類出現虧本,特別是作為預制菜的主要原料魚,包括烏鱧、鯰魚等出現虧本。

研究小組還認為,這次專題調研選擇的調研對象,代表了湖北省和廣東省比較先進的養殖技術和管理水平,養殖模式、主養品種、經營主體都具有本地特色。所以,這些調研對象的單產水平普遍比較高,遠高于本省的平均水平,比如廣東省調研的養殖戶加州鱸單產高達7000斤/畝,一般地區為3000斤/畝;而湖北省的合作社加州鱸單產為3500斤/畝,一般地區為2000斤/畝左右。從現場調研看,廣東省的單產水平大約是湖北省的兩倍;依據《2023中國漁業統計年鑒》,廣東省淡水池塘養殖平均單產是湖北省的兩倍?,F場調研與統計結果一致。

三、收獲與啟示

從對現有資料分析和現場調研情況看,我國淡水池塘養殖單產情況比較復雜,影響因素很多,既與養殖場的水源水質、苗種質量、飼料質量及投喂技術、病害防治、養殖密度、池塘深度、養殖模式、設施裝備、管理水平等有關,還與當地的氣候條件、地理位置等有關,也與池塘租金、燃電費用等生產成本有關。盡管復雜,但還是要抓住關鍵。通過對現有資料的再分析和專題調研的再凝練,有五個與池塘養殖單產有關的問題特別值得關注。

(一)池塘老化影響養殖單產的提升

我國淡水池塘多為20世紀八九十年代建設的老舊池塘,池塘標準化程度低,表現在池塘不規則、養殖水體淺、塘底不平整,淤泥嚴重,護坡坍塌、設備設施老化,進排水設施陳舊、技術裝備仍不配套,養殖池塘基礎設施缺乏常態的維修保養,增氧及投喂等機械設備更新慢、缺少水質監控設備,高溫季節容易出現泛塘、引發病害,養殖產量和效益受到嚴重影響。有的省反映,由于投入不足,即使是精養池塘,多年未改造清淤,也存在養殖水體深度不夠的問題,池塘有效蓄水深度不足1.5m,影響單產水平的提高。盡管近十年各地加大了池塘標準化改造的力度,但因缺少資金或資金補貼比例不高等問題,覆蓋面還不廣。目前,多數地區的池塘存在進排水設施不完善,缺少養殖尾水處理設施設備的問題。

(二)苗種問題影響養殖單產的提升

目前,我國水產養殖業存在良種覆蓋率不高的問題,還存在部分品種良種供應不足、部分品種種苗供應過剩等不均衡問題。比如,大宗淡水養殖品種是水產業的主導品種,其產量占比大,但由于其育種周期長,新品種少,導致目前“四大家魚”仍以養殖未經改良的品種為主;大部分淡水養殖地區缺乏經濟價值高、附加值高的養殖品種,加州鱸成為多數地區的選擇;部分水產新品種苗種因繁苗量有限,推廣應用普及率還不夠廣泛;苗種繁育基地數量還不夠,不能滿足需要,養殖者自繁自育的現象比較普遍等等。這些問題,影響著淡水池塘養殖產量的進一步提升,進而影響單產水平的提高。據對專題調研情況的分析,17個生產經營主體的水產苗種大都來源于本省內,少量來源于外??;選擇的品種,有一半以上是經過國家原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的水產新品種,其他的則根據以往的養殖經驗確定。有養殖場反映,一些從外省調入的苗種無水產苗種產地檢疫證明,有的苗種質量不好,有的攜帶病毒,這不但影響到養殖場的正常生產,還影響到水產品質量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態安全,對養殖單產水平也有不利影響。

(三)飼料質量影響養殖單產的提升

專題調研中,飼料問題是貫穿始終的一個問題,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調研對象反映,2022年以來,飼料價格連續上漲了7次,比往年高30%。在飼料價格上漲的同時,飼料質量下降,飼料系數普遍增加,有的由原來的1.1現提高到1.3以上,甚至更高。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年來飼料原料成本不斷上漲,2023年5月我國豆粕價格比2017年同期上漲48%,進口魚粉價格比2017年同期上漲21%,飼料企業為了保持盈利,主動降低飼料優質蛋白含量,使得飼料質量下降、飼料系數提高。飼料在淡水池塘養殖生產成本中占生產成本70%左右,因飼料價格上漲,養殖生產成本增加,導致有的漁民減投飼料或使用低質量飼料,不能滿足養殖對象營養需求,造成生長慢、產量下降、單產降低。另一方面,因飼料質量不佳,還影響養殖對象的消化系統,殘餌糞便增多,造成水體環境污染加重。目前,我國鱖魚養殖中大多使用活餌料,雖然養殖單產不低,但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應加快推進配合飼料的研發和推廣應用。

(四)養殖密度影響養殖單產的提升

在專題調研中,調研對象認為,高產未必高效,影響單產最重要的是要合理確定養殖密度。研究小組也認同這一觀點。關于高產未必高效,湖北小龍蝦和廣東烏鱧的案例已說明了這一點。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廣東養殖烏鱧和雜交鲇,或是虧本,或是微利,主要是因為水產品價格走低,利潤空間變小,此外,大企業介入,養殖量太大,也是一個原因,但對于他們來講,養殖的目的主要是作為預制菜的原料,利潤空間在加工業上,他們可享受到加工增值帶來的效益,而一般小散戶做不到。養殖密度的控制確實非常重要,養殖密度越大,水質調控和病害防控的難度就越大,也未必高效。專家研究表明,水產養殖密度與養殖成本和病害、藥殘密切相關,只有達到多方利益平衡的養殖密度,才能實現水產養殖效益長期最大化;最適的養殖密度,可以保證魚體健康,減少病害發生,保證水產品質量安全。專家經過綜合分析,給出了廣州市有代表性養殖品種的養殖密度建議,包括草魚、羅非魚、鱸魚、烏鱧等,其建議與我們對廣東調研的單產水平基本一致。目前,我國還缺少針對不同地區、不同養殖方式、不同養殖品種養殖密度方面的專題研究,需要加強。

(五)養殖模式影響單產的提升

先進的養殖模式可以充分發揮池塘水域立體空間效率,增加單位水體產出率,提高單產水平和生產效益。2008年,湖北省某漁場探索出“18221”養殖模式,即1畝池塘產出800斤黃顙魚、200斤鱉,實現畝產值2萬元、畝效益1萬元,這一模式在省內廣為推廣。隨著市場對水產品品種需求的改變,該漁場不斷創新養殖模式,實現了單產和效益雙豐收。湖北省某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銀鱈魚和長吻鮠等品種,并通過工廠化養殖進行“瘦身”管理,改善產品品質,養殖單產下降10%,產值卻提升30%,真正做到了提質增效。廣東省某養殖專業合作社率先使用“小欖鎮脆肉鯇產業園智慧漁業云平臺”,通過該平臺可以實現養殖智能化控制,使脆肉鯇在相同生長周期內重量提升3%~5%,養殖生產效率提高30%,運營成本降低15%以上。在專題調研中了解到,池塘+圈養、池塘+流水槽循環水養殖、池塘+網箱等方式是近幾年來發展起來的養殖新模式,這些新模式的水產品產量統計問題也需要加強。

四、對策與建議

從1978年到2022年,我國淡水池塘養殖面積、產量、單產總體上呈上升趨勢,年均增長率分別為2.98%、9.23%和6.07%。近年來,養殖面積趨于穩定,養殖產量、養殖單產增速放緩,2017年~2022年養殖產量、養殖單產年均增長率分別為2.61%和1.84%。在池塘養殖面積相對穩定的情況下,保障水產品有效供給的重要途徑之一,還是要增加產量、提高單產。從目前我國淡水池塘養殖單產水平現狀看,通過增加產量來提高單產,具有提升的空間和可能。根據《2023中國漁業統計年鑒》,各省之間的單產水平有較大差異,高的可達2000斤/畝,低的只有400斤/畝,達到1226.46斤/畝全國平均單產水平的省份只有15個,一些池塘養殖產量比較高的省比如湖北省、江蘇省、湖南省、安徽省、山東省等未達到平均水平,在同一區域內的省份之間單產水平差異也較大。所以,在推進水產養殖業高質量發展中,把提高單產水平作為水產品穩產保供的重要手段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結合這次調研情況,針對五個關注的問題,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一)加大池塘標準化升級改造力度

堅持政府主導、省級統籌、多方參與、合力推進的思路,以高質、高效、綠色、生態為目標,按照池塘規整、深度適宜、灌排配套和設施先進的建設要求,加快推進池塘標準化改造。用好中央財政漁業發展補助資金,積極爭取并統籌其他漁業發展相關資金,加大對池塘標準化改造的支持力度,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提高資金補貼比例,調動養殖者參與池塘標準化改造的積極性。通過實施池塘標準化改造,提高池塘養殖綜合生產能力,實現養殖尾水的達標排放或循環利用,為保障水產品穩定有效供給、改善養殖水域生態環境、促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水產種業體系建設

加強水產育種技術創新,選育生長快、抗病能力強的水產養殖新品種,并加強水產優良品種的推廣力度,不斷提高水產良種覆蓋率。以實施《“十四五”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建設規劃》為重點,聚焦資源保護、育種創新、測試評價和良種繁育四大環節,建立健全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利用體系,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新機制,提高品種測試能力,加強水產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加強水產原良種場建設、運行和監督管理,提高水產原良種的保種、供種能力。全面實施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制度,加強跨省水產苗種流動管理,大力推行水產苗種產地檢疫證明在省際的使用,并加強水產苗種監管,避免帶病水產苗種進入水產養殖企業。

(三)加強漁用飼料研發力度和飼料質量監管

加強鱖魚等漁用配合飼料的研發與馴化力度,推行養殖全程使用配合飼料,推廣精準投喂技術,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加強魚粉替代蛋白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不斷優化漁用配合飼料配方,降低漁用飼料生產成本和飼料系數。加強飼料質量監管,開展飼料質量監督抽查、風險監測、風險預警和專項檢查等工作,穩定漁用配合飼料質量。加強飼料行業自律,推進誠信體系建設,推動企業按標生產,為養殖者提供質量有保證的產品。

(四)開展水產養殖密度研究

選擇合理的養殖密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單位水體的產出效益。雖然有專家學者做過同一養殖品種在不同放養密度下梯度實驗,掌握了生長性能、魚體應激情況和免疫系統應答等情況,從魚類生理意義上研究確定了最佳養殖密度,也有專家結合生產實踐,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給出了特定地區的水產養殖密度建議,但由于我國池塘養殖品種眾多、養殖方式各異,各地的基礎條件相差甚遠,所以還是需要結合各地的實際,開展不同養殖方式、不同養殖品種的養殖密度研究,在綜合考慮生態環境承載力以及養殖成本、養殖疾病發生與藥物殘留等情況的基礎上進行評估,給出最適養殖密度建議,以指導養殖者合理投苗,實現養殖效益最大化。

(五)積極推廣池塘養殖新模式

以深入實施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五大行動”為抓手,加快推進池塘養殖模式轉型升級,大力推廣集約、生態、高效池塘養殖模式,因地制宜推廣池塘工程化(三池兩壩)生態循環養殖、池塘+流水槽循環水養殖、池塘+圈養養殖、池塘+網箱養殖、池塘魚菜共生和池塘立體生態多營養層次養殖等生態健康養殖與設施漁業模式,促進提升池塘養殖水資源利用效率、提高單位水體產出率和養殖生產綜合效益。同時,不斷集成創新池塘養殖新技術和新模式,并進行集成熟化、試驗示范和推廣應用,特別是要針對我國池塘養殖小散戶多的實際,加大技術示范與培訓力度,加快新技術新模式的宣傳與普及,推動小散戶養殖水平的同步提升。積極推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應用,促進提升我國池塘養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有效提高養殖生產效率,促進節本提質增效。

(六)開展池塘養殖新品種新模式統計指標研究

隨著水產養殖業轉型升級的不斷推進,我國水產養殖品種及養殖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漁業分品種產量統計中,統計品種大多為傳統魚類,而特色、名優品種生產情況掌握得不夠全面,所以,建議在地區漁業統計報表中增加當地特色名優品種統計。同時,加強與國家統計局的溝通,將更多的名優品種納入漁業產值統計中,更加全面地體現漁業高質量發展成效。對池塘工程化循環水、池塘圈養、池塘流水槽、池塘網箱養殖等新模式的產量統計方法進行研究,以便在漁業統計指標中能夠反映我國池塘養殖方式的發展與變化。

猜你喜歡
養殖面積單產淡水
養殖面積逐年減少!珠三角這條魚曾風靡一時,為何現在漁民都不愿養殖它?
不簡單!一口普通的淡水蝦塘,他們竟能做到畝產2000多斤,獲利3萬多/畝
出苗量增長30%仍暢銷!養殖面積、飼料容量再增!這條“網紅魚”開年拿下第一局
農大農企聯手創山西小麥最高單產新紀錄
油菜“不務正業”,單產3.4噸
單產948.48千克!“金種子”迸發大能量
我國玉米單產紀錄第七次被刷新
鯨豚趣多多之它們愛淡水
跳到海里喝淡水
1斤鯽魚能賣10元!現魚苗緊缺,養殖面積和產量銳減!對這條魚,養殖戶是忍痛放棄還是繼續堅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