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三都澳海域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

2024-03-03 06:36陳慶榮
中國水產 2024年1期
關鍵詞:寧德市風浪網箱

◎ 文/陳慶榮

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具有安全優質、高產高效、生態環保、拓展養殖生產空間等特點,發展前景廣闊。本文簡述福建省三都澳海域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現狀,剖析了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以期為相關地區發展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提供參考。

深水抗風浪網箱又稱離岸網箱,是指一般可設置在遠離海岸且水深為15m以上的半開放或開放海域,養殖容量在2000m3以上的大型網箱,是21世紀以來在世界上發展較快的一種新型養殖設施。與傳統網箱相比,深水抗風浪網箱具有抗海流能力強、養殖容量大、使用年限長和自動化程度較高等優勢。開展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可有效拓展養殖空間,降低因養殖而給資源和環境帶來的壓力,減少病害的發生,提升養殖魚品質,提高經濟效益。我國早在2002年即開始引進、發展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技術,目前,我國自行研制的深水抗風浪網箱設備越來越成熟完善,養殖品種包括大黃魚、卵形鯧鲹、軍曹魚、真鯛、鱸魚等,養殖地域遍布我國山東省、浙江省、廣東省、福建省、海南省等地區。

三都澳海域位于福建省寧德市東南部,總面積280km2,水深灣闊,擁有三都、青山、斗帽、雞公山等大小島嶼27個,為寧德市主要海水魚類網箱養殖區、全國最大的大黃魚養殖生產基地。2018年前該海域魚類網箱養殖以傳統的近岸木質泡沫浮球網箱(以下簡稱“傳統網箱”)養殖為主,該模式存在魚體活動空間小、水體交換能力差、抗風浪能力弱、生產空間僅限于港灣內而無法向港灣外拓展等短板,由此產生養殖自身污染、養殖病害頻發蔓延、養殖魚品質下降等負面問題,制約海水養殖產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2018年,三都澳開始大規模發展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取得較好成效。

一、三都澳海域深水抗風浪網箱推廣應用概況

三都澳主要水產養殖品種有大黃魚、真鯛、鱸魚、石斑魚、美國紅魚、鮑魚等,養殖產量30多萬t,其中大黃魚22萬t,大黃魚養殖模式主要是深水抗風浪養殖和一般的全塑膠小網箱養殖。

為引導群眾盡量轉向灣外深水區從事養殖生產,調減近岸、港灣傳統網箱養殖規模和密度,減輕近岸、港灣環境壓力,寧德市2018年~2020年大力實施三都澳海域整治及養殖設施升級改造工程。寧德市人民政府印發《寧德市海上漁排、藻類養殖設施升級改造實施方案》(寧政文〔2018〕281號)和《寧德市海上養殖設施升級改造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寧財建〔2018〕60號),建設周長60m ~90m的深水抗風浪網箱,一個補助20萬元;建設周長90m ~120m的,一個補助30萬元。三都澳海域已推廣深水抗風浪網箱847口,其中,周長90m以上網箱676口,周長60m ~90m網箱171口,合計養殖面積43×104m2,主要養殖高品質大黃魚,養殖產量超過70000t。以往三都澳海域傳統網箱布局雜亂無序,且建造魚排使用的松木板、竹竿和泡沫浮球陳舊老化后形成的海漂垃圾隨處可見。而今三都澳海域水質和景觀得到明顯改善,整齊劃一、美觀清潔的塑膠深水抗風浪養殖網箱已成為三都澳一大景觀。

依托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平臺,寧德市在三都澳海域建立漁旅結合示范區,配套建設觀光攝影點、休閑垂釣點等設施,發展漁家樂、休閑垂釣、漁事體驗、研學等漁旅融合業態,實現海上養殖和生態旅游緊密融合,推進了休閑漁業發展。

二、三都澳海域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存在的問題

通過五年發展,三都澳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面積總量控制,但空間拓展,養殖水體深度加大,養殖容量增加20%以上,從早期的8m網深發展到現在的12m,養殖產量增加15%左右,深水抗風浪網箱改造從不被養殖戶接受轉變為逐漸認可。深水抗風浪網箱在質量控制和組裝上性能顯著提升,但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技術規范滯后,行業標準缺失

隨著深水抗風浪網箱深入推廣,行業標準制定已迫在眉睫?,F閩東地區登記辦廠的塑膠生產廠家已超過60家,但生產規范及安裝技術參差不齊,檢測參數無法統一,而生產規范和安裝等技術正是決定網箱內在質量的重要因素。行業標準缺失,降低了行業門檻,間接影響了檢測參數對網箱性能的真實體現。深水網箱浮力管檢測參照給排水管檢測標準,而海上情況較陸地大相徑庭。

(二)生產觀念陳舊,管理技術落后

傳統的養殖技術、方式、觀念經過幾十年發展已趨于固定,現代化養殖設施需要先進的養殖技術才可物盡其用。如三都澳海域傳統養殖戶收漁網以強勞力拖移,而深水網箱網衣規格大,布設雙層網,以勞力拖動較難,部分養殖戶采取分期收網的方式,但效率較低。傳統投餌喂食以人工投喂為主,面對單口養殖面積近乎傳統網箱50倍的養殖水面,人工投出餌料的分布極為集中,對于鱸魚等天性兇猛的品種,集中的餌料分布會造成魚類集中搶食,導致魚體受傷,產生大量損耗。

(三)設施配備不齊,安全隱患尚存

目前,三都澳海域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設施配備還很不齊全,僅有少數深水網箱養殖企業配套相關先進裝備,距智能化生產尚有差距,使得管理人員勞動強度偏大、勞動效率不高,網衣易受損,分級養殖及收魚困難等。此外,三都澳海域深水抗風浪網箱錨固系統一般采用錨繩直接與網箱框架或者人行踏板連接,緩沖機制不足。若海區流速過急,漁排受迎面流沖擊,常常被壓入水中,被壓范圍較大時,會造成逃魚風險,而網衣漂移扭曲,養殖空間急劇減小,大黃魚等耐流能力弱的魚類無法耐受沖擊,會出現大量死亡,且難有應急補救方式。

(四)餌料選用不當,忽視環境保護

目前,三都澳海域的深水網箱養殖餌料仍以小雜魚為主,配合餌料使用率不高,不僅破壞漁業資源,還極易污染養殖環境。此外,小雜魚質量和供應數量不穩定,影響養殖生產,其攜帶的一些諸如棘頭蟲、孢子蟲等寄生蟲病原體,還會導致“白點病”等疾病,不利養殖魚體健康生長。

三、三都澳海域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發展對策與建議

(一)規范養殖技術,制定行業標準

寧德市海上養殖設施升級改造得到福建省甚至全國的關注,在探索實施的過程中,寧德市先后出臺了《寧德市海上養殖設施升級改造工程關鍵質量控制點》《寧德市重點港灣塑膠養殖設施工程技術規范》等技術規范,對寧德市海水養殖業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但這些規范仍無法滿足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快速發展的需求,應盡快督促行業協會,組織技術力量制定適宜當地情況的嚴謹安裝標準、養殖技術規范,如海南省地方標準《抗風浪深水網箱安裝規范》(DB46/T 193-2010)、寧德市地方標準《大黃魚塑膠漁排網箱養殖技術規范》(DB3509/T 003-2022)等,才能使深水抗風浪網箱等新型養殖設施真正得到質量保障并且規范養殖技術。

(二)完善設施配套,提升養殖水平

加強機械化設施設備的應用,根據三都澳水文地質和主要養殖魚類特點,研發阻流、起捕、自動投飼、水質監測、高壓洗網、魚種分級等設施與設備,并將其應用于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中,用科學化養殖裝備提升養殖技術水平。

(三)增設緩沖裝置,保障生產安全

由于深水抗風浪網箱的特性,錨固連接點位容易出現變形,建議增設緩沖擋流等裝置,如用鐵杉等進口木材在迎水一面與錨繩進行連接,再固定于網箱框架。增設圍簾、浮球等擋流設施,科學布設錨固系統,保障養殖生產安全。

(四)規劃布局,降低養殖容量,加強垃圾處理

科學、合理布置海區的網箱規模和布局,保證網箱養殖容量不超過海區環境承載力,合理預留網箱養殖區之間的距離,保持養殖區有適宜的海流強度,保證網箱水體交換。規范垃圾處理制度,在近岸設置垃圾處理點,宣傳并引導養殖戶增強垃圾處理意識,海上養殖產生的固態垃圾打包定期帶上岸進行銷毀,海上產生的液體垃圾投入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議政府提高無公害垃圾處理裝置補貼力度,讓養殖戶買得起、用得起環保設施,降低直排入海的垃圾對生態環境及養殖質量的影響。

四、結語

三都澳在全國沿海率先開展全海域大規模深水抗風浪網箱推廣應用,改變了傳統近岸網箱養殖高密度、高能耗、高海漂的狀況。今后需進一步認真謀劃養殖海域空間,科學規劃網箱布局,完善養殖裝備,實行健康養殖與病害綜合防控,推行配合飼料替代幼雜魚,減少幼雜魚使用量,推進三都澳海域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朝著規?;?、產業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發展好三都澳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對全國海水養殖產業升級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領推動作用。

猜你喜歡
寧德市風浪網箱
坐在同一條船上
風浪干擾條件下艦船航向保持非線性控制系統
同享好時光
寧德市婦聯舉辦“傳承好家風·建設新寧德”主題活動
不怕風浪的小船
East Side Story
寧德市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探討
老區情深人未老——記寧德市蕉城區老促會會長葉協進
10kV配網箱變局放檢測案例分析
全國首例網箱豢養江豚繁育成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