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泥鰍室內工廠化養殖試驗

2024-03-03 06:36李建平胡強夏英湛棟李永吉
中國水產 2024年1期
關鍵詞:泥鰍苗種水溫

◎ 文/李建平 胡強 夏英 湛棟 李永吉

試驗以規格4000 尾/kg 的臺灣泥鰍作為試驗對象,在室內直徑為3m、深度0.9m 的玻璃鋼圓形池中養殖,放養密度4kg/池。經過3 個月,平均規格達到79 尾/kg,平均成活率80.03%,總增重479kg,餌料系數1.22,每立方米水體可實現凈利潤106 元。試驗表明室內工廠化養殖臺灣泥鰍具有可行性。

臺灣泥鰍,學名大鱗副泥鰍(Paramisgurnus dabryanus),屬鯉形目、鰍科、副泥鰍屬(Paramisgurnus)。臺灣泥鰍因其體色、體型、生長發育、繁殖能力,尤其是不鉆泥的生態習性等優于本地泥鰍,更因為肉質和口感遠勝于本地泥鰍,受到養殖戶和消費者的喜愛。隨著加工、流通和消費等環節技術突破,臺灣泥鰍市場供不應求,近兩年該品種的價格也一直保持高位,成為水產養殖的新熱點。臺灣泥鰍養殖區主要分布于廣東省、四川省、江蘇省、浙江省、天津市等地區,主要養殖模式是池塘、水泥池、網箱和稻田綜合種養,以池塘養殖面積最大、產量最高;消費地區主要是東北、華北、西南和華南,該魚的消費習慣與銷售地的氣候、水土、生產和生活方式有關,其中北方以消費大規格魚為主,南方主要消費中小規格魚。

一、材料與方法

(一)池塘條件

養殖試驗在室內的玻璃鋼圓形池中進行,圓形池直徑3m、深0.9m,養殖用水為高橋湖經過濾、沉淀、消毒后的水,搭配地下水,起到降溫控溫效果。

(二)養殖前準備工作

鰍苗投放前先加水0.6m,使用次氯酸鈉溶液對水體消毒,曝氣24h,倒入經審批的EM菌和培養液,培養菌相。適量水葫蘆用高錳酸鉀溶液(0.1%~0.3%)消毒,清水洗凈后用圍框固定放入池中。放苗前2h使用經審批的水產多維和VC全池潑灑,起到抗應激、增強免疫力的作用。

(三)苗種投放

苗種入池前,先將泥鰍苗氧氣袋緩慢置于養殖池水面上漂浮20min ~30min,使氧氣袋內水溫與池水溫度接近,減少水溫溫差過大帶來的應激反應。泥鰍入池24h后,使用聚維酮碘溶液對泥鰍池進行消毒,預防泥鰍體表疾病,并觀察泥鰍適應情況。

(四)放養密度

2023年5月21日,于湖北荊州臺灣雜交泥鰍繁育基地購買體長為2.5cm ~3.0cm的臺灣泥鰍苗種12kg,平均規格為4000尾/kg。養殖于3個圓形池中,每個池投放4kg泥鰍苗。

(五)飼養投喂

苗種入池后,次日開始投喂飼料,養殖試驗全程投喂品牌優質配合飼料,飼料粗蛋白大于36%,養殖過程中根據泥鰍規格大小及時調整飼料粒徑大小,以便泥鰍攝食,盡可能避免浪費。泥鰍生性貪食,投喂量過多容易導致泥鰍“脹”死或患腸炎病,因此宜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以30min左右吃完為宜。飼料投喂要堅持“四定”原則:(1) 定時,每天4次(7:00、11:00、15:00、19:00);(2) 定點,在圓形池上方懸掛一個飼料投喂機(可定時、夜間感應),投喂點固定,易形成條件反應,集中攝食;(3) 定質,不投喂變質飼料,飼料組成相對穩定;(4) 定量,根據泥鰍生長不同階段和水溫變化,在一段時間內投喂量(3%~5%)相對穩定,但每天的投喂量還應根據天氣、溫度、水質等情況隨時調整,做到早開食、晚停食。具體的投喂量和飼料類型參照表1。

表1 不同規格臺灣泥鰍的投飼率和飼料類型

(六)日常管理

泥鰍養殖的日常管理,除了巡塘檢查、觀察泥鰍活動及攝食情況等之外,還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水質管理

水質調節是泥鰍飼養管理的重要環節,良好的水質能降低泥鰍腸呼吸,減少體力消耗,利于泥鰍育肥。試驗用圓形池養殖泥鰍,水體較小,養殖密度較高,水質變化快,尤其在吃食高峰期,應每天逐池觀察水色、水體透明度和異味情況,通常每2d ~3d排污換水一次,約占水體的20%~30%,每20d ~30d大換水一次,泥鰍池水位一般控制在0.7m ~0.8m。

其次要防止泥鰍浮頭,特別在氣壓低、久雨不?;蛱鞖鈵灍釙r,如池水過肥極易浮頭、泛池,應及時換新水。若在清晨發現大量泥鰍浮頭、躥跳時不要輕易增氧,可掌拍驚擾,如果泥鰍立刻入水則屬正常,如果泥鰍反應遲緩,則須立即加注新水或增氧。定期潑灑經審批的水質改良劑凈化水質,為臺灣泥鰍提供優良環境。

2.水溫管理

試驗用池的水位較淺,在夏季高溫季節,由于陽光照射和氣溫升高,池水水溫也隨之升高,室內養殖需要保持通風對流,陽光直射的地方應覆蓋遮陽網遮陰,同時也方便白天投喂(若光線過強,尤其是投喂浮性飼料,泥鰍攝食會受到一定影響)。如果水溫超過30℃,應采取注入地下水的方式降低水溫,防止水溫過高導致泥鰍停止攝食和患病。

3.水草管理

養殖試驗選擇水葫蘆作為池中水草,其根系發達,便于清理。泥鰍池內的水草不宜過多,以免影響飼料投喂和觀察泥鰍活動,一般控制在水面的40%以內為宜,過多的水草要及時去除。

4.消毒與防病

一般每隔10d ~15d使用聚維酮碘溶液對水體進行消毒1次;每個月投喂2次藥餌,分別為三黃散(水產用)、黃芪多糖粉,每天拌料投喂1種,持續投喂2d,用量參照使用說明書。其次,要定期進行鏡檢,發現有寄生蟲及時處理。

二、試驗結果

經過3個月的精心飼養管理,2023年8月20日進行捕撈測量,泥鰍平均規格79尾/kg,達到了泥鰍上市的中等規格要求。3個試驗池泥鰍養成總重量491kg,凈增重479kg,平均成活率為80.03%,具體收獲情況見表2。

表2 臺灣泥鰍養殖試驗收獲情況

三、效益分析

體長2.5cm ~3.0cm的泥鰍苗100元/kg,泥鰍苗種成本為1200元;共消耗飼料584kg,飼料成本5260元,飼料系數1.22;電費藥物等其他費用為572元,總成本7032元;按照塘口價格18元/kg計算,泥鰍銷售收入8838元,凈利潤1806元,折合為106元/m3,具體投入產出情況見表3。

表3 養殖試驗投入產出情況

四、分析與討論

臺灣泥鰍個體大,生長速度快,從4000尾/kg長至80尾/kg左右規格只需2個~3個月。本次養殖試驗投入12kg苗種,結束時收獲491kg,平均成活率為80.03%,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室內工廠化養殖臺灣泥鰍是可行的。但該結果的前提是池底和池壁必須光滑,水質管理、飼養投喂、病害防控等必須精細科學。而工廠化養殖臺灣泥鰍的最適放養密度和最大養殖容量還需進一步研究確定。

在湖南地區,大多數養殖者對臺灣泥鰍的生活習性、飼養管理以及病害防控等了解不夠,在養殖過程中常常出現很多問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甚至導致虧損,因此臺灣泥鰍在湖南地區養殖推廣仍需要基層技術推廣部門對養殖戶開展更多技術培訓。

室內工廠化養殖臺灣泥鰍水體容積小、密度大,水質變化大,泥鰍極易發生細菌感染、腸炎病、寄生蟲病等病害,養殖期間科學投喂、定期殺菌消毒、鏡檢尤為重要。筆者在試驗中發現,室內工廠化養殖泥鰍,穩定期內的水色通常為茶色、茶褐色,并且水體中生物絮團較為豐富,因此及時補充碳源物質、芽孢桿菌和EM菌,保持水體優質水色,是臺灣泥鰍養殖的關鍵。此外,泥鰍比較敏感,養殖期間要避免突然改變水體環境,并且換池轉移泥鰍時動作要快,裝魚容器表面必須光滑,避免造成其皮膚損傷。由于臺灣泥鰍的惰性以及喜游池邊,定點投喂時總有部分泥鰍吃不到飼料,為保證臺灣泥鰍長勢均勻,宜在環圓形池邊緣均勻投喂。

各地消費者對臺灣泥鰍的上市規格要求不同,通常湖南、湖北、四川等南方市場以中、小規格泥鰍為主,北方市場主要消費大規格泥鰍,養殖戶可根據消費者需求和市場價格靈活捕撈供應市場。

猜你喜歡
泥鰍苗種水溫
泥鰍籠
雜交翹嘴魴苗種培育及成魚養殖關鍵技術
春季苗種放養與管理“五六七”
基于PLC的水溫控制系統設計
基于DS18B20水溫控制系統設計
捉泥鰍
捉泥鰍
一起去捉泥鰍吧
泥鰍苗種繁育及疾病防治(上)
大聯大:最先感知“水溫”變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