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海參本土化育苗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

2024-03-03 06:36陳燕婷楊求華劉燕飛黃強謝宇坪王巧煌
中國水產 2024年1期
關鍵詞:霞浦縣刺參海參

◎ 文/陳燕婷 楊求華 劉燕飛 黃強 謝宇坪 王巧煌

本文通過實地走訪、問卷調查和現場座談等方式,了解目前福建省海參養殖產業現狀以及海參本土化育苗進展和存在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和建議,以期進一步推動福建省實現海參苗種本土化。

海參是棘皮動物門海參綱所有動物的統稱,為生活在海邊至8000m的海洋棘皮動物,距今已有六億多年的歷史,海參以海底藻類和浮游生物為食。海參廣泛分布于世界各海洋中,同人參、燕窩、魚翅齊名,是八大珍品之一,不僅是珍貴的食品,也是名貴的藥材。據《本草綱目拾遺》記載:海參,味甘咸,補腎,益精髓,攝小便,壯陽療痿,其性溫補,足敵人參,故名海參。我國海域出產的可以食用海參有21種,其中僅仿刺參(Apostichopus japonicus)養殖形成規模產業。目前國內養殖海參以仿刺參為主。

仿刺參隸屬于棘皮動物門、游走亞門、海參綱、楯手目、刺參科、仿刺參屬。仿刺參棲息于潮間帶至水深20m ~30m的淺海,主要分布于我國的渤海和黃海,以及日本、韓國和俄羅斯遠東沿海地區。

一、福建省海參養殖概況

福建海參養殖始于2003年,興于2010年,利用南北氣溫差異,縮短海參的養殖周期,形成“北參南養”模式。2003年,福建霞浦縣從山東長島引進仿刺參苗種開展海上筏式吊籠養殖試驗,并于2004年在海區小面積試驗成功。2004年莆田市引進北方仿刺參苗種開展池塘養殖試驗取得成功,2005年即收獲成品參233t。隨后兩年,池塘養殖規模擴大,帶動福建漳浦地區,至2007年福建省仿刺參成品參產量達到746t。在前期仿刺參苗種引進主要是以小規格苗種為主(1000頭/kg),此類苗種較為適宜在池塘進行生長,增重率高,故而此階段池塘養殖規模較大。不過由于該養殖模式周期較長,需要16個~17個月,總體生產成本較高,經濟效益較低,故而海參產業發展緩慢。2007年始,福建開始引進大規格仿刺參苗種(15頭/kg ~30頭/kg)進行養殖,養殖方式主要是海上筏式吊籠養殖及池塘養殖,整體養殖周期縮短為4個~5個月,且長勢較好,經濟效益明顯提高。由于養殖效益好,2010年資本大舉進入,福建養殖規模爆發式增長。2011年,福建全省海參養殖產量從2010年的1643t增加到7082t,增長了331%,養殖面積從2010年的195ha增加到1092ha,增長了460%。據《2023年中國漁業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22年福建省海參養殖面積1606ha,產量45636t,以不足全國1%的養殖面積生產出全國18%的養殖產量,成為近年來中國海參產業增速最快的產業力量。經調查,福建省海參養殖區域分布于寧德市的霞浦縣、蕉城區和福鼎市、福州市的連江縣和羅源縣、莆田市北岸區、泉州市泉港區以及漳州市的漳浦縣和東山縣等地,主要集中在寧德市,其中寧德市99%以上海參養殖位于霞浦縣(見表1)。福建省海參生產成本中苗種費占50%~60%,餌料費占30%~40%,其他費用如養殖設施設備折舊、人工費、水電、海域租金等費用占10%~13%(見圖1)。海參苗種費用對福建省海參養殖效益具有決定性影響。

圖1 2021 年~2022 年養殖季福建省海參養殖成本組成(單位/元)

表1 福建省海參養殖基本情況

二、福建省海參養殖存在問題

當前,福建省海參養殖主要問題是海參苗種長期依賴外省供應,優良苗種供應難以保證,苗種質量良莠不齊,影響海參后期生長。

(一)苗種定價權完全由北方苗種供應商控制

據調查發現,福建省養殖海參苗種80%主要來源于遼寧省大連市,20%來源于山東省青島市和河北省秦皇島市等地,海參苗種完全依賴北方供應,其中,寧德市和福州市養殖區海參苗主要來源于遼寧省、山東省和河北省等;東山縣和漳浦縣海上網箱和池塘養殖海參苗主要來源于漳州市本地,占比很少;據調查,2020年僅霞浦縣就購入海參苗1.35萬t,購苗款高達22億元;2021年,霞浦縣購苗量達2.5萬t以上,購苗款約50億元;截至2022年12月,福建省采購外省海參苗4萬多t。短期集中大量苗種需求,容易引起當地海參養殖戶出現哄搶抬價現象,比如2010年底海參苗價為160元/kg ~180元/kg,2011年底則攀升到260元/kg ~280元/kg。

(二)海參良種覆蓋率低

優質苗種是提高生長速度、成活率和提升產量的前提。有專家指出,我國海參產業存在“有種無業”的問題,與其它水產養殖品種相比,我國海參良種覆蓋率不到30%,海參種業嚴重滯后于養殖業的發展。福建省海參主產區當地水技推廣部門、行業協會以及養殖大戶也反映,北方現有海參良種場良種供應能力不足,無法滿足福建省吊籠養殖對高品質海參苗種的需求。

(三)苗種的質量無法保證

種質退化、氣候異常等原因造成北方海參育苗和養殖存在病害嚴重等問題,海參苗中間培育期存在違規使用藥物的風險。如2020年“3·15晚會”曝光了關于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海參養殖戶違法違規使用農藥敵敵畏、獸藥經銷商違法向養殖戶出售土霉素原粉等問題,引起社會各方面對海參質量安全的高度關注。2020年,福建省在對霞浦縣養殖海參進行質量安全風險監督抽檢時也發現藥殘問題,部分產品可追溯到海參苗種違規使用藥物導致藥殘超標的問題。由于福建省主產區霞浦縣吊籠養殖海參的需苗量逐年增加,供求關系不平衡,面對霞浦縣本地短期大量、只能從外省購買大規格海參苗種的迫切需求,海參苗種質量問題解決之路任重道遠。

三、福建省海參本土化育苗現狀

從2001年起,福建省就開始海參苗種本土化探索,但在2021年前,福建省海參苗種繁育僅停留在科研層面。當前,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已啟動第四輪水產種業創新與產業化工程項目,將“仿刺參種業創新與產業化開發”列入其中,立足福建省海參產業發展特點,圍繞海參種質資源庫建設、仿刺參“福參”新品系選育、良種繁育和周年養殖技術模式等方面開展創新性研究,啟動海參本土化育苗生產。

(一)種質創制

1.海參種質資源庫建設

福建省水產研究所收集了遼寧省、山東省、河北省養殖海參群體,福建省平潭海域自繁群體以及國內其他經濟海參品種(花刺參、糙海參、黃疣海參、玉足海參、方柱翼手參等),構建活體種質資源庫,保存種質3000余份和DNA、RNA、精子等200余份。

2.仿刺參新品系選育

以多年、多輪度夏的大規格成品參作為基礎選育群體,福建省水產研究所開展仿刺參速生長品系、耐高溫品系和抗病品系選育,選育的速生長家系較對照組生長速度提高41.39%,選育的抗病家系較對照組成活率提高29.70%。其中仿刺參“福參1號”新品系,是從福建省霞浦縣、莆田市的養殖群體,經連續三年南方度夏后,從失重率低的個體基礎上選育而出的群體。以耐高溫和速生長為目標選育性狀,采用群體選育技術,目前已選育至F3代。該新品系在耐溫性、生長速度等方面性能均有顯著提高,其中,12月齡時在32℃急性溫度脅迫下,新品系成活率較對照組提高20%;24月齡時養殖增重率較對照組提高14.15%。

3.在國內首次開展海參秋季苗種繁育試驗

2023年,福建省水產研究所海參創新團隊利用自選育的“福參1號”新品系F2代成品參,通過人工溫度調控和專用餌料配方改良優化,對度夏期仿刺參的性腺發育進行促熟培育,實現了秋季種參性腺成熟,并于10月12日催產孵化,共收獲受精卵2億余粒。

(二)苗種繁育

目前,福建省海參本土化育苗工藝有三種模式(見圖2 ~圖4)。

圖2 外購幼體養殖模式

圖4 南北接力2 年養殖模式

四、福建省海參育苗優劣勢分析

(一)福建海參育苗優勢

海參催產季節正常是3月開始(升溫苗),至6月結束(常溫苗),此時北方天氣、水溫較低,需要通過升溫實現培育,因此能耗較大;而福建省則可用自然水溫培育,減少了此部分的能源消耗。

相比于北方地區,福建省培育的海參苗因水溫適宜生長速度較快,從3月投放耳狀幼體,經過2個月培育,最快的至5月即可長至稚參規格。同期北方需要3個月~4個月。

相比較于北方育苗時期出現的橈足類敵害和紅斑病等疾病,福建省海參育苗期間病原和敵害較少,育苗期間基本不發病。

(二)福建海參育苗劣勢

1.規格達不到要求

通過實地調研發現,福建省海參育苗尚處在摸索階段,苗種上市時規格不一,下海養殖前無法讓苗全部達到下海養成規格。福建省11月下旬外購北方海參苗下海規格普遍為15頭/kg ~30頭/kg,而福建省本土育苗同期僅約20%可達到下海規格(30頭/kg以內)。剩余至翌年4月,平均規格僅為80頭/kg ~100頭/kg,經歷第二輪度夏,由于自然習性會進入夏眠,體重減輕,至11月時規格可能縮水至140頭/kg ~160頭/kg。由于培育周期長(約1.5周年)、體質量減輕等因素,生產成本也隨之增加。因此,在銷往霞浦縣進行筏式吊籠養殖過程中,售價甚至可能高于直接從北方運回的海參苗價格,造成銷路受阻。

2.數量達不到要求

截至2023年11月29日,霞浦海參養殖外購苗種已達6300車(4t/車~6t/車)。而當前福建省海參本土化育苗企業僅4家,育苗量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3.技術依靠外源

據調查,福建省現開展海參本土化育苗的4家生產企業,繁育等技術工藝均來源于聘請的外來技術人員。

五、福建省海參苗種本土化發展對策建議

(一)開展福建省本土海參資源調查和親本選育

2022年,在福建省平潭縣、莆田市和福州市連江縣等海區鮑魚養殖籠中陸續發現稚參,潛水員捕撈也發現海底有海參存在。福建本土海區可能已形成一定規模的海參種群,建議進一步開展福建省野生海參資源調查,摸清福建省野生海參資源情況,收集野生的海參種質資源,由科研院所、高校和推廣機構聯合開展定向選育,選育速生、抗病、耐低鹽、耐高溫等具優勢抗逆性狀的優質海參良種,推進本土海參群體的良種選育及新品種(系)產業化繁育進程。

(二)進一步熟化和提升福建省海參育苗技術

建議福建省發展海參苗種本土化育苗時,在照搬北方育苗技術工藝的情況下,根據南方的氣候特點,對育苗條件、投苗時間、環境條件、養殖管理等開展基礎性研究,進一步提煉、熟化和提升技術工藝,總結一套本土育苗技術。2023年,秋季海參繁育成功為福建省海參育苗提供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同時,要以“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加快福建省海參育苗技術人員的培養。

(三)加大對本土海參良種的試驗示范與推廣

福建省水產研究所研發的新品系“福參1號”繁育成功,可為更多本土育苗企業提供幼體,加大新品系的試驗示范,推進海參育苗本土化進程?;鶎铀a技術推廣人員應及時做好本土海參良種的推廣和養殖培訓工作,提高養殖戶積極性,穩定海參養殖產業,助力實現鄉村振興。

猜你喜歡
霞浦縣刺參海參
感謝海參
夏眠的刺參
夏眠的刺參
光照對白刺參、青刺參和紫刺參生長、消化及免疫的影響
古今八珍之蔥燒海參
海參易變彎,摻了糖
精準發力拔窮根——霞浦縣扶貧攻堅側記
試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實施對林農有利條件
海參
仿刺參生殖腺營養成分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