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合式課程思政教學創新研究
——以社會保障概論課程為例

2024-03-03 11:58徐小言
吉林教育(黨建與思政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社會保障思政課程

徐小言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上海 201418)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秉h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把“立德樹人”明確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這就要求教師深挖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和資源,創新思政教學模式,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情感認知和價值引領四位一體的教學目標[1]。

一、社會保障概論課程概述

“社會保障概論”是我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核心必修課程,在知識積累、認知提升、問題意識、工具方法運用、情感培養等方面對學生有著較高的要求,是一門培養學生綜合專業能力的課程。

“社會保障概論”課程內容豐富,理論性和實踐性并重,可以分為兩大部分:社會保障理論知識和社會保障制度實踐。在理論知識部分,學生可以了解到社會保障的產生和發展、社會保障模式、社會保障法制建設、社會保障管理及社會保障內容等知識;在社會保障制度實踐部分,學生可以學習到和生活密切相關的生存發展風險與保障、健康風險與保障、職業風險與保障、老殘風險與保障。

本課程主要開設在大二上學期,此時正是大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所以本課程的教學目標,除了希望學生能掌握社會保障基本理論知識、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學科核心素養外,還希望學生通過學習,培養自身的公平、正義、共享、發展理念,構建中國話語體系。

二、社會保障概論課程思政痛點分析

(一)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尚未建立

本課程的教學目標依然側重于社會保障專業知識的掌握與理解,一方面在價值塑造方面仍然有所欠缺,尤其是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方面仍須加強。另一方面情感目標有所缺失,勞動和社會保障專業的學生,在畢業進入工作崗位后,所接觸的大都是社會弱勢群體,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學會共情,以弱者的視角看待和理解世界,這樣才能想弱者之所想、急弱者之所急,從而更好地為弱者服務。綜上看來,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尚未真正建立。

(二)課程思政元素未進行有效挖掘和整合

“社會保障概論”課程是一門理論性非常強的專業必修課,主要學習內容集中在社會保障制度構建的相關概念、基本理論、發展過程、制度模式、實踐現狀等方面,教材中所包含的顯性思政元素較少,任課教師未能對課程的思政元素進行有效挖掘和整合,也未能把思政元素與知識點進行有機結合,課堂思政難以實現從“神”到“形”的轉變。

(三)課程思政融入模式過于單一

課程思政目前依然以傳統的課堂教學為主,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思政內容的融入具有隨意性和形式化,學生對思政內容的接受具有排斥性和有限性,難以升華到一定的層面,從而很難達成“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終極目標。

(四)線上思政資源未進行有效建設

課程思政線上教學資源較為缺乏,尤其是思政資源更是未進行有效建設。隨著課程思政建設的有構建中國話語體系;在家國情懷方面,要培養學生解民生之多艱的情感;在職業素養方面,要培養學生愛崗敬業、以解決民生問題為己任的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另一方面,也能彌補課程在情感目標層面的缺失,希望學生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能夠形成公平、正義、共享、發展的理念,形成民生意識,學會與弱者共情。

(二)深入挖掘本課程的思政元素

本課程將知識點、思政元素與思政案例進行有機結合(圖1)。本課程的重要知識點可以歸納為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發展和改革,社會保障制度的思想淵源,社會保險、農村扶貧與開發等;思政元素包括國家意識和政治認同、以人為本和民生意識、明德明學明事、愛崗敬業和公平公正、憂患意識和獨立自主。在確定思政元素的基礎上,我們編寫了思政案例,例如醫保談判、延遲退休、養老金改革、第一書記黃文秀的光榮事跡、大學生失業、人口政策等,通過講解思政案例的形式,將思政元素和課程知識點進行有機融合,更加生動形象地講述中國故事,更有效地使學生將這些思政元素內化于心[2]。效推進,思政元素和思政內容也更加廣泛,網絡教學和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給思政教學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而線上思政資源的建設必將豐富思政教學內容、開闊學生眼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和交流。

圖1 課程思政設計

三、社會保障概論課程思政教學創新探索

(一)重構課程思政教學目標

在政治認同方面,要引導學生講好中國故事,

(三)豐富課程思政的融入模式

本課程采用四維三式的課堂思政融入方式(圖2)?!八木S”是指思政融入的四個維度,分別為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個人層面和學校層面。國家層面包括國家意識和政治認同;社會層面包括以人為本和民生意識;學校層面包括明德、明學、明事;個人層面包括愛崗敬業和公平公正?!叭健笔侵杆颊谌氲娜N方式,分別為融入情景、融入行為和融入課程。

圖2 四維三式:課程思政融入模式

為了實現融入情景,本課程首先進行了情景創設,共設置三場情景模擬教學,分別為模擬醫保談判、模擬工傷鑒定及對住房公積金的不同觀點進行辯論。通過情景演練,使學生在切身體驗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公共意識,培養公平、正義、共享、發展等核心理念,體會到人文關懷,更加理解國家為人民幸福所作出的努力。其次,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學院對接社保局、殘聯等部門,安排社會保障專業的學生進入相關部門進行實習。學生參與到勞動就業工作、低保救助工作、殘聯工作、雙擁工作和老齡服務工作中,近距離地接觸社會保障事務。學生不但能熟練掌握社會保障工作的操作原理和操作流程,并且能夠將課程知識很好地應用其中,從而掌握分析與解決復雜綜合問題的能力,還能在實踐中近距離接觸到社會弱勢群體,與弱勢群體共情,幫助弱勢群體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形成民生意識,最終擁有解民生之多艱的高尚情懷[3]。

融入行為,主要體現在兩點上:第一,課堂立足社會保障學科特點,結合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依據興趣點對學生進行分組,每個興趣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確立一個創新性研究課題。在創新課題研究中,小組各成員討論、協作,共同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實現“能力培養”;同時,小組成員深入鄉村、企業、社會進行調研,在調研過程中深化學生的政治認同感和人文情懷。第二,積極引導學生參加社會保障案例大賽,鼓勵學生申請與社會保障相關的社會實踐項目,心懷民生意識和人文情懷,為弱者發聲,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融入課程,指本課程將知識點、思政元素與思政案例進行有機結合。根據學科前沿和社會熱點話題,本課程編寫了20 個思政案例,并錄制成了視頻。線下課堂結束后,授課教師會將與課堂內容相關的學術前沿與社會熱門話題資源,以及思政案例視頻推送到線上平臺,方便學生了解和討論,提高學生的學術素養和思辨能力;學生也需要完成課后作業,檢測學習效果,通過講解思政案例的形式,將思政元素和課程知識點進行有機融合,更加生動形象地講述中國故事。

(四)整合線上思政教學資源

首先,建立思政教學線上資源庫。本課程已經建設的線上資源包括文本資料(社會熱點新聞)、視頻資料(教師自錄視頻、相關新聞報道、電影片段、紀錄片等)、圖片資料,以滿足不同的教學需求。

其次,開發課程思政在線教學工具。本課程已經開發在線題庫,題庫中包含200 道試題,完全能夠滿足在線測驗、討論和模擬所需。

再次,開展網絡教學活動。本課程的部分學時由線下課堂轉為線上課堂,學生可通過視頻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并需要完成線上課后作業,提交至教學平臺上。

最后,建立資源共享機制。在線上教學平臺上,教師和學生均可以分享、上傳和交流相關的教學資源,有效提高了教學資源的利用效率。

四、結束語

通過對社會保障概論課程痛點的分析,我們對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進行重構,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豐富課程思政的融入模式,整合線上課程思政資源,從而運用案例探討、問題探究、情景演練的方法,大大提升了課堂教學活動的效果;通過情景模擬、熱點問題分析等,深刻地體會到國家為了人民幸福所作出的努力,體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理念,同時也具備了“公平、正義、共享、發展”的民生意識。在相關課程教學的引導下,本專業多名學生積極參與校級暑期實踐項目;相關課程引發了學生的問題導向意識和探究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各種科研活動,發表相關論文,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教學相長、教學與科研相互促進的良好關系。

猜你喜歡
社會保障思政課程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社會保障
《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
社會保障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