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村施策持續壯大海門村級集體經濟

2024-03-03 12:51程冬霞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農業農村局
江蘇農村經濟 2024年2期
關鍵詞:海門物業村級

程冬霞/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農業農村局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深化農村改革、促進農民增收的基礎性工作來抓,努力創新體制機制,通過盤活閑置資產、實行村企聯建、開展農業招商和項目建設等系列舉措,切實有效推動村級集體經濟持續發展,全區村級集體經濟總量不斷攀升,運行質態總體平穩,農民收入持續增長。2022年,全區238個村經營總收入超3億元,村均133.36萬元;全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3.42萬元,增幅5.8%,增量1883.5元。

因地制宜探索發展路徑,切實有效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科學制定扶持政策。海門先后出臺了《關于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與管理的意見》《南通市海門區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三年行動方案》等一系列政策,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提供了財政扶持、用地指標、稅費減免等一系列優惠政策,不斷加大對村級集體經濟的投入力度,高質量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建立健全發展機制。建立部門、企業與村掛鉤幫扶機制,指導各村用足財政扶持、稅收獎勵等政策,因地制宜、多措并舉發展物業型經濟、資源型經濟、服務型經濟、“飛地”型經濟、融合型經濟等。按照“經營性資產抓創收、資源性資產抓開發、公益性資產轉管護”的思路,指導各地堅持“管好集體資金、盤活集體資產、用好集體資源”,通過租賃、承包、入股等形式,大力發展資源開發型、物業租賃型、股份合作型、服務創收型等多種形式的村級經濟。

提升村級組織“造血”功能。一是做足土地文章,筑牢農業根基。2018年以來,海門區大力發展由村集體經營的新型合作農場,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基礎,形成了多種經營模式。農民以土地入股,村組干部、農場經營者以及廣大農戶共同開展農業生產經營活動。將新型合作農場納入政策性農業保險保障范疇,區財政對經濟薄弱村建立的新型合作農場給予資金補助。二是發展物業經濟,拓寬增收源頭。區財政每年設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基金,專門用于獎勵扶持村級物業經濟的發展。鼓勵村集體通過土地入股、資本入股、聯建合買等方式,在全區各地建設或購置商鋪店面、物流倉儲、標準廠房等物業設施,積極發展物業經濟。有資源、有條件的村紛紛對破舊的老村部、閑置房屋等進行修繕改造后出租,既實現“變廢為寶”,也為村集體經濟增加了穩定收入,村集體經濟也由原先的“吃余糧”轉變成如今的“存新米”。三是優化產業布局,培育農業品牌。鼓勵各區鎮、村大力推進農業產業集聚發展,實行連片開發建設,提高土地產出率,實現了農民致富和集體增收同步發展。四甲鎮頭橋村通過流轉土地、發展特色農業等方式,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連續2年村集體收入穩定在200萬元以上。全村共流轉土地2800余畝,規模經營占比80%以上,已形成千畝草莓葡萄產業園、“龍游巴道”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綠康蔬菜基地三大現代農業產業園。培育出“龍游巴道”大閘蟹、“玉麒麟”西瓜、“鈞鈞”鴿子蛋、“晴王”陽光玫瑰葡萄、“建永”生鮮等多個頗具市場知名度的農產品品牌。村集體新建2500平方米農產品倉庫和20畝智能連棟大棚,擬與龍頭企業聯建2萬立方米冷藏保鮮庫、9000平方米農副產品商貿物流園,形成村級集體經濟新增長點。四是強化產業基礎,激活內生動力。三廠街道中興村經過反復研判和多輪溝通,最終決定利用維柏思特公司約4000平方米的屋頂建設光伏電站項目,目前該項目已成功并網發電,預計每年光伏發電收入近40萬元。中興村與廠西村等4個村投資興建的三廠街道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基地,年租金80萬元,每年將為每村增加經營性收入20萬元。

綜合運用“強村十法”,推動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

針對目前海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中存在的村級集體經濟來源較為單一、缺少經營人才等問題,建議綜合運用海門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強村十法”,進一步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

強化統籌,形成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合力。一是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按照城鄉發展一體化要求,制定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體系和標準,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社區建設。二是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強化政府公共服務供給責任,以完善農村公共服務投入機制為重點,加強基層公共服務機構設施和能力建設。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切實減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負擔。

做優載體,拓寬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渠道。因地制宜加快城鎮物業、工業平臺、農業園區等建設,積極探索公有民營、聯合經營等模式,促進村級物業經濟再上新臺階。鼓勵整合集體積累資金、政府幫扶資金等,通過入股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村與村合作、村企聯手共建等多種形式發展集體經濟。支持村集體經濟組織吸收農民以土地、物業、房產或勞務入股組建土地股份合作、投資性物業合作、民房合作或勞務合作等,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在服務農民增收、促進農民致富的過程中,實現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壯大。

深化改革,完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機制。一要明晰產權關系。進一步理順村級集體經濟分配關系,創新集體資產管理體制和集體經濟治理機制,使村級集體資產經營管理走上產權清晰、權責明確、管理科學、運轉高效的現代經營管理之路。防止集體資產流失、促進集體資產保值增值。二要促進農民富裕。開展富民強村幫促行動,健全農村集體經濟收入穩定增長機制,鼓勵發展物業經濟、融合經濟、合作社經濟。創新農業“接二連三”發展模式,開展“科創+文創+農創”型現代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因地制宜發展農事體驗、民宿餐飲、研學康養等新業態,不斷拓寬農民致富渠道。三要加強隊伍建設。暢通人才流動渠道,推動各類有志于“三農”事業的優秀人才向農村集聚。培養一批懂經濟、善經營、能力強的新生代村干部,提高村干部發展集體經濟的能力。錘煉一批不怕苦、不怕累、能戰斗、肯奉獻的“土專家”工作隊伍,帶強產業發展,帶動農民致富,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實效化、實績化、實體化。四要拓寬發展路徑。對有資源、有平臺、有資金的村,探索發展多種主體、多種形式、多種業態的集體經濟,進一步優化收入結構。對區位條件不佳、產業基礎薄弱、缺乏“三資”積累的村,大力支持跨村發展、抱團發展,通過土地、資金、項目、人力等要素互補投入與聯合經營,實現集體經濟共同發展?!?/p>

猜你喜歡
海門物業村級
為村級組織減負增效
物業服務
誰為村級產業“接生”?
地鐵車輛段及上蓋物業開發一體化探討
海門贊
村級審計亟待加強
海門打開
海門農民為何能夠增產又增收
加強村級財務管理迫在眉睫
海門的集團聯營式改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