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藝術品

2024-03-04 13:08王沂
大學生 2024年2期
關鍵詞:月壤壁畫美育

王沂

伴隨著科學與藝術結合相關課程的開展,一批具有科學傳播性質的作品在國內外藝術展覽中頻繁出現,同時也作為創新形式出現在科技館,以及科普日等活動中。

《目飛之星》

中央美院實驗藝術和科技藝術學院2023屆碩士畢業生李博的作品《目飛之星》入選2023全國科普日主場活動展覽,與參觀群眾進行了有益互動,產生了良好反響,并獲得主辦方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認可和好評?!赌匡w之星》利用了焦散原理,在透鏡表面制造微米級刻痕,使透鏡本身成像。作品一方面是當代藝術與傳統技術的結合,另一方面又營造出奇妙的觀看體驗。該系列作品同時入選了中國科技館科普大篷車展示項目。

在作品的創作和呈現中,我們指導學生圍繞相應的科學主題,基于具體的科研成果,發揮美術學科特長優勢,借用藝術創作思維,營造藝術展陳語境,結合不同形式媒介,聯合科學家共同創制科普作品、展品、讀物和展覽。將科學原理、研究成果、科學家故事用通俗的語言、藝術的方式傳遞給觀眾,激發學生創新能力,觀眾獲得審美體驗,是一種“藝術化科普”。

這也給科學家提供了科學傳播(Science?Communication)的一種新的可能性:在發表高精尖成果的同時,用“反向視角”或“微觀敘事”的形式,把他的思考路徑、觀察手段、研究方法等大眾化表達出來。

對于藝術創作而言,各種既有的創作方式服務于具體知識的傳遞和科學大眾化,更有可能催生藝術語言和工藝的精進。

對公眾而言,他們獲得了理解和參與科學的新體驗。

“海洋傳感器”

2023年4月,學院師生來到福建省東山島,在澳角漁村中從事科普壁畫創作。其間還參觀了廈門大學東山太古海洋觀測與實驗站(簡稱東山站),近距離接觸到海洋科學的專業知識與科研現場。2023年8月,團隊部分師生再次來到東山站,參與70.8海洋媒體實驗室主辦的少年藍色先鋒培養計劃,同時與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合作開展國內較早的科研機構藝術駐地項目。駐地期間,同學們與科學家一道參與科研工作,學習珊瑚保育的知識、生物育種的原理,跟隨調查船經歷出??辈?。與此同時,雙方互相啟發,共同創制了一批海洋生態藝術作品,形成了大型科普藝術展“海洋傳感器”。這也是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作為全國科普基地的首個科普藝術大展,向公眾展示了海洋實驗室里正在發生的故事,撿拾漁村生活的點滴,搭建科學與藝術間的橋梁,觸發海洋意識的覺醒。

“閱壤”

2020年底,嫦娥5號帶著月壤著陸四子王旗,中國成為第三個能夠取回月壤的國家。當年那個仰望月球盼月壤的科學家終于獲得了研究樣本,沒過多久,他的科研論文和另外3篇中國科學家關于月壤的研究同時發表于Nature。他在調研過程中發現了一個樸素的問題:月壤很美,但是大眾看不到。怎么能讓更多人領略宇宙的奧秘和科技的美麗?他想到了美院。

2022年中秋月滿之際,由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指導,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合作推出的“閱壤——月壤科研成果主題藝術展”開幕,線上科普美育對談,也在中央美術學院校史館西廳舉辦。此次展覽在籌備過程中提出了有別于以往的創作思路??茖W家、藝術家、工程師組成了閱壤科研團隊,集思廣益,共同創制,把展覽本身當成大家共同的作品。

這個展覽以科學家研究月壤的實驗步驟作為展陳邏輯,將具體的科研成果與科學原理,以顯微攝影、AR、音視頻、動畫、裝置、文獻等多種形式呈現,展覽力求科普與美育的融合,既有嚴謹的知識性、互動的趣味性,更有美感的新體驗。將前沿的科學內容用藝術的思維讓大眾觸手可及,帶領觀眾進入人類探月史上最具清晰度和可讀性的微觀月壤顆粒圖像,解讀月球的諸種科學問題和文化現象,探究隱藏在月壤塵埃中的宇宙奧秘。

從2022年9月至今,“閱壤”先后在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巡展。截至目前,線上觀展人數超過400萬人次,線下觀展人數超過3萬人次?;诖舜慰蒲谐晒囆g轉換的研究論文發表于全球科技頂級學術期刊The?Innovation。此展及相關科普美育活動先后入選全國高校美育優秀案例展覽展播展示、2023年第八屆“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2022年全國科普日北京科學嘉年華重點聯動活動。由中央美院師生優化的科研數據圖像作為我國尖端科技成果代表入選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小學義務教育教科書《科學》;作為“太空安全”重要內容入選有關部委重點繪本《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安全》。相關藝術創作成果入選“步天歌”天文藝術展、港澳視覺藝術雙年展等重要展覽。

城鄉公共藝術中的科普美育

如何發揮美術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藝術元素應用到城鄉規劃建設中,增強城鄉審美、文化品位?壁畫是一個重要切入點。

但面對千篇一律的壁畫畫稿,如何體現在地性和實驗性?我們提出了科普壁畫的新思路。從2021年開始,我們聯合中國科技館、中國自然博物館協會合作推出科普壁畫系列創制,把美育和科普融入鄉村振興,把鄉村的墻面變成露天科普館,營造科普和美育深度融合的氛圍,讓青少年的創新性思維在熏陶中生長,激發他們探索未知的興趣。

2023年春天,學院師生深入福建省漳州東山島澳角村展開了科普壁畫創作。圍繞當地海洋漁業資源,將美育與科普進行深度融合,美化鄉村面貌,提升村民科學素質。為了給東山島畫好科普壁畫,師生們進行了工藝考察、知識調研、場地踏勘、村民采訪和問卷調查等準備工作,最終以海洋知識為核心繪畫題材,完成了超過40個壁畫創作方案,目前已經有6處完成,包括東山常見鳥類圖譜、海洋生態環保倡議、海底珊瑚科學監測、海洋軟體動物辨識和魚類切片紋樣觀察等。在2023年度全國科普日的活動中,展出了部分此次鄉村科普壁畫,以及科普調研問卷等相關資料,將“科普即美育”的創新理念與實踐方法向社會傳遞。

2023年,學院師生參與到河北靈壽縣相關村鎮的定點幫扶中,圍繞靈壽當地的生態環境、云母產業,進行鄉村美育建設、鄉村科普壁畫創作和文化旅游內容策劃等。創制團隊提出“鄉村沉浸式敘事繪畫”的理念,將鄉村的墻面和環境變身成一本放置于天地間的立體繪本。目前,團隊已針對靈壽縣西莊村進行了全村墻面復尺,形成了32套科普主題畫稿,涵蓋云母礦產、水利工程、光伏發電、大數據四大技術板塊,形成云母材料報告文本一份。同時,聯動北京科技大學、中國涂料行業協會開展專題講座。后續還將邀請燕川鄉相關企業和云母從業人員進行研究交流。與此同時,靈壽縣科普美育課堂也在緊鑼密鼓地設計中,學院計劃在新學期與燕川小學合作開展美育系列課程,同時邀請電視臺,配合壁畫繪制推出專題科普美育節目。

責任編輯:樸添勤

猜你喜歡
月壤壁畫美育
月壤中有天然玻璃纖維?
敦煌壁畫中的消暑妙招
驚喜!月壤成功種出植物
超豪華月壤地球行
讓美育引領幸福生活
自如呼吸靠月壤
壁畫上的數學
北朝、隋唐壁畫
美育史料·1902年劉焜與“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