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EFA的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2024-03-04 02:34駱金鴻鄒娟平
中國新技術新產品 2024年1期
關鍵詞:冷鏈指標體系農產品

駱金鴻 鄒娟平

(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5)

我國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區域經濟發展將以擴大內須作為戰略基本點,國內消費剛需是其核心之一。農產品是普通居民食品的主要來源之一。因此,打造區域優質農產品內循環體系,是區域經濟落實“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新發展戰略的首要任務。根據發達國家的冷鏈物流業發展的經驗,普通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7000 元以上時,居民不僅考慮食品消費品種和數量,而且將更關注食品質量與安全。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6883 元,對于全面進入小康社會的中國,農產品質量與安全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一端服務農產品生產,一端鏈接農產品消費,是田間地頭與百姓餐桌的橋梁,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和生命安全,是構建區域優質農產品內循環體系的前提,對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現狀進行科學、客觀的評價,對其需要改進的相關領域進行準確定位,并提出可靠、有效的解決方案。由此可見,構建科學、系統的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1 先行研究

學者們針對中國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能力評價的研究比較少,從已有的研究來看,可以分為企業層面和區域層面:1)企業層面。趙達薇、劉喬和劉靜(2013)從運輸能力、倉儲能力、客戶服務能力、配送能力和信息化水平能力等5 個方面構建冷鏈物流企業評價指標體系,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黑龍江省某企業的總體冷鏈物流能力進行評價[1]。徐耀群,程林(2017)對相關文獻進行綜述的基礎上,基于服務收費水平、網絡覆蓋率、保障產品質量安全、冷鏈基礎設施、冷鏈貨物追蹤、冷鏈技術水平和財務穩定性七項評價指標,建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綜合能力的評價體系[2]。劉建鑫、王可山(2018)針對生鮮食品物流活動的特點,構建了由倉儲管理能力、運輸配送能力、建設管理能力、員工素質和風險控制能力5 個要素組成的電商生鮮食品物流企業能力評價指標體系[3]。2)區域層面。黃福華,龔瑞風(2018)選取經濟環境、基礎設施、人力培養、信息化水平、消費水平以及供給能力6 個方面構建,生鮮農產品物流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并應用灰色關聯分析,測算31 個省份的生鮮農產品物流能力排名與得分[4];賀盛瑜、程琬玥和楊克建(2019)從地區GDP、人均GDP、社會消費品售總額、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公路里程、貨運總量、國際互聯網用戶數、載貨汽車總量以及冷庫容量9 個方面構建了中國區域農產品物流能力評價指標,選取中國 30 個省市2016年樣本數據,運用因子分析和聚類分析法對中國各省市農產品物流能力進行分析[5]。鳳亮、王揚眉和陳鑫(2022)從政府政策支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冷鏈企業主體數量、冷鏈技術創新以及冷鏈物流人才5 個方面構建了其對江蘇省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水平的解釋關系,結果表明,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與冷鏈物流人才的要素組合,是實現農產品冷鏈物流高水平發展的重要路徑;冷鏈企業主體數量和冷鏈技術創新同時發揮優勢效應,農產品冷鏈物流持續性發展[6]。

從現有的研究成果來看,農產品冷鏈物流能力評價指標選取甚少用定量的分析方法,大多都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礎上構建的,主觀性較強,導致對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能力的測定結果缺乏客觀性。同時,多數指標體系都不能充分體現農產品冷鏈物流系統要素特性及要素間相互作用的運行機制,顯得構建的指標體系針對性和系統性不強。

2 研究設計

2.1 研究方法

2.1.1 變異系數法

本文應用變異系數(CV)對建立的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能力評價預選指標進行分辨力檢驗,將變異系數<0.1 作為考慮剔除相應指標的依據。變異系數計算過程如公式(1)所示。

式中:n為指標數,即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能力評價預選指標個數;Xt為樣本值,即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能力評價指標樣本值;為樣本均值,即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能力評價指標樣本均值。

2.1.2 相關系數法

本文通過Pearson 相關系數對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能力評價預選指標間的相關度進行檢驗,將相關系數>0.9 作為是否在兩指標間二選一的依據。相關系數計算過程如公式(2)所示。

2.1.3 EFA

在因子分析中,根據研究對象的不同分為EFA(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和CFA(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與CFA相比,EFA 的最大優點是基于數據驅動的,不需要對潛在因素進行任何預先指定的假設,適合提取探索性目的的共性因子。由于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能力是一個涉及不同因素的多維概念,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更適合選擇EFA 對眾多復雜多維的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能力影響因素進行主因素提取,并構建因素間的潛在結構,對主因素進行命名,完成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探索性研究。

EFA 的數學模型可用公式(3)表示。

式中:x1、x2、x3...xp是p個原有變化量,是均值為0、標準差為1 的標準化變量;F1、F2、F3...Fm是m個因子變量,且m<ρ;aij(i,j=1,2..p,m)為因子載荷,是第i個原有變量在第j個因子變量上的負荷;ε為特殊因子,表示原有變量不能被因子變量解釋的部分。

2.2 數據來源與獲取

長江經濟帶作為中國“三大戰略發展區域”之一,在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中肩負著“先試先行”的重任。因此,本文選取長江經濟帶11 個省市的農產品冷鏈物流相關數據進行研究,同時考慮因子分析對樣本量的要求,選取2016—2021年所有年份的指標數據作為計算基礎。所有原始數據來自于《2017—2022年中國統計年鑒》 《2017—2022年中國物流年鑒》 《2017—2022年中國冷鏈物流發展報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商產業研究院統計數據和各省市年鑒報告。目前我國冷鏈物流業統計工作處于初級階段,沒有完善的專門針對冷鏈物流業的經濟統計數據,因此無法直接獲得有關數據。本文借鑒相關研究經驗[7],部分數據由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相應數據替代。此外,參考文獻[8],區域各省市農產品冷鏈物流總額=[(各省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全國總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全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總額。

3 農產品冷鏈物流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3.1 構建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能力評價預選指標集

從已有的研究文獻來看,有關農產品冷鏈物流能力的評價指標,由于研究者關注的視角不同,在評價指標選擇方面也存在差異。對農產品冷鏈物流能力評價指標進行梳理,發現出現頻率較高的農產品冷鏈物流能力評價指標包括地區GDP、人均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化水平、農產品冷鏈物流產值、農產品冷鏈物流貨運量、農產品冷鏈物流業固定投資額、農產品冷鏈物流從業人員數、人均冷庫容量、冷鏈物流企業數量、信息化水平、專利技術等科技創新指標等。本文初步選取了評價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能力的14 個指標,見表1。

表1 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能力評價預選指標集

3.2 預選指標分辨力及相關度分析

計算14 個預選指標的變異系數和相關系數矩陣,見表2 和表3。從表2 來看,變異系數均>0.1,不考慮指標剔除;但表3 顯示X1和X3的相關系數為0.951,X1和X4的相關系數為0.927,X3和X4的相關系數為0.957,X9和X10的相關系數為0.969,X2和X14相關系數為0.905,須考慮指標剔除問題。其中,X1、X3、X4這3 個指標高度相關,分別表示城鎮化水平、人均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它們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一個地區的經濟狀況和居民的消費水平,考慮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直接決定了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的消費能力,所以選擇剔除X1和X3;X9和X10分別表示冷藏(凍)車數量、人均冷庫容量,是體現區域冷鏈物流運輸和倉儲能力2 個非常重要的指標,提供了綜合評估所需的獨特、敏感信息,盡管2 個指標相關系數大于0.9,也須同時保留;X2 和X14 分別表示地區GDP 和地區國內專利申請授權量,其相關性較大,說明科技創新在推動經濟增長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GDP 水平較高的地區往往在研究與開發活動方面的投資也更多。GDP 體現了冷鏈物流對地區經濟的貢獻,而專利授權數多數學者作為一個科技創新指標,對物流能力的大小評估沒有直接影響。因此,本文為簡化評估框架,使評價指標更具有實用性和針對性,選擇剔除X14。

表2 各指標項變異系數

表3 相關系數矩陣

3.3 因子分析的評價指標體系確定

3.3.1 指標KMO 和 Bartlett 球形檢驗

對通過變異系數和相關系數檢驗的11 個有效指標進行 KMO 和 Bartlett 球形檢驗,結果見表4,滿足度量標準,可以進一步做因子分析。

表4 KMO 和Bartlett 檢驗

3.3.2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 Kaiser 標準提取主因子

根據特征值>1,累計貢獻率要達到85%以上的原則,確定主因子個數。各變量公因子的提取均在0.8 以上,提取效果較好。從表5 的結果可知,前3 個因子的特征值均>1 且累積方差貢獻率達到89.956%,說明這3 個因子包括11 個指標的絕大部分信息量,可以較全面地反映農產品冷鏈物流的能力水平,因此,將其作為主因子F1、F2、F3。

表5 解釋的總方差

3.3.3 對主因子進行正交旋轉獲得因子載荷矩陣

從表6 結果可以看出,主因子F1在指標ZX8、ZX7、ZX2、ZX9和ZX6的載荷系數較大,主要反映了人均冷庫容量、冷藏(凍)車數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冷鏈物流企業數量、農產品冷鏈物流從業人員數;F2在ZX1、ZX11、ZX10、ZX3上具有較大載荷,主要反映了地區GDP、農產品冷鏈物流信息技術水平、農產品冷鏈物流總額、農產品冷鏈物流總量;F3在ZX5、ZX4上具有較大載荷,主要反映了地區財政交通運輸支出、農產品冷鏈物流業固定投資額。

表6 因子分析旋轉后的載荷矩陣

3.3.4 完成指標命名

根據主因子進行正交旋轉獲得的因子載荷矩陣,分析各主因子涵蓋的指標,結合物流系統論,命名評價指標體系。根據表6 的結果,人均冷庫容量、冷藏(凍)車數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冷鏈物流企業數量和農產品冷鏈物流從業人員數等5 個指標主要體現了農產品冷鏈物流系統中的消費主體和供給主體2 個要素;地區GDP、農產品冷鏈物流信息技術水平、農產品冷鏈物流總額和農產品冷鏈物流總量等4 個指標體現了農產品冷鏈物流系統中市場經濟、信息技術以及規模等市場要素;地區財政交通運輸支出、農產品冷鏈物流業固定投資額等2 個指標主要體現了政府支持要素。因此,該研究將主因子F1命名為“主體要素能力”;F2命名為“市場要素能力”;F3命名為“支持要素能力”。最后,構建了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能力評價指標體系,見表7。

表7 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4 結論

首先,本文結合先行研究構建了包括14 個指標在內的長江經濟帶農產品冷鏈物流能力評價預選指標集。其次,選取中國典型區域物流研究藍本的長江經濟帶11 個?。ㄖ陛犑校┑?016—2021年預選指標集的相關指標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綜合運用變異系數法、相關系數法對預選指標集中14 個相關指標進行篩選,最終保留了11 項評價指標。最后,運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完成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最終構建了由主體要素能力、市場要素能力和支持要素能力在內的3 個一級指標和11 個二級指標組成的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猜你喜歡
冷鏈指標體系農產品
農產品網店遭“打假”敲詐 價值19.9元農產品竟被敲詐千元
要不要做冷鏈物流?
打通農產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農產品滯銷賣難信息(二)
層次分析法在生態系統健康評價指標體系中的應用
供給側改革指標體系初探
冷鏈物流用復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勁達電裝聯手開發冷鏈物流市場
農產品爭奇斗艷
首個“南菜北運”冷鏈果蔬專列開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