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于思:堅持每日更新的“朋友圈藝術家”

2024-03-05 17:23張詩溦
收藏·拍賣 2024年1期
關鍵詞:白描水墨藝術家

張詩溦

傳統&學院&實驗

水墨創作領域,傳統、學院、實驗,三分天下。對于傳統,林于思力求博采眾長、推陳出新;學院派出身的林于思,理論、系統的學習,為他打下深厚根基;加之過去多年的獨立創作經歷,他對體系內外的藝術生態都有了深刻的認識。

他一邊按照學院標準認真精進自己的技藝,一邊又不斷反思學院體系的訓練方法是否有利于一個完整藝術個體的表達。只要看過他的畫,都不會懷疑他在圖像、圖式到傳統媒材和筆墨技巧這幾方面將“傳統”與“當代”、“東方”與“西方”自然融匯到具體創作中去的能力。這種雖立于中國水墨傳統,但又從其桎梏中跳脫出來并打破界限的“幽默感”,不動聲色地拉近了與觀者的距離,使人倍感親切,又不禁會心一笑,大贊“真好玩!”

人如其畫,畫如其人。頭頂“飛機頭”的林于思,灑脫、隨性,對當下的熱播劇如數家珍,既頗具中男港星氣質,又有著與年齡不符的少年感,很難想到他是中國畫系出身。出身于一個小縣城的雙職工家庭,從“小鎮做題家”到以一名當代水墨藝術家的身份“被看見”,這無疑得益于他日復一日地勤學苦練和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與“閱讀”。他自愿成為藝術的“囚徒”,每天準時準點,起床后就到工作室,直至下午五點半左右回家,除了特殊情況,風雨不改。

寫意、工筆、白描、青綠山水技法,抑或山水、花鳥、人物,水墨領域的多種方法和題材,他都會竭盡全力去掌握。就好像汪曾祺所講,“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都去嘗嘗”。只要某一方法和題材,在現階段達到了自身的標準,就立刻跳轉到下一階段的嘗試,循環往復。

他畫作呈現出的“異質”水墨性藝術表達充分挖掘了水墨的潛能。他認為,“水墨的潛能不在于材料、工具和畫面呈現,而在于人的認知。這里說的‘人’包括創作者與觀看者雙方的思想維度”。在生活方面,他自稱敏感人士,認為“閱讀”不只是指“讀書”,更多時候,是一種“代入式的體會”。路人的一個眼神、交流中使用過的一個詞語,或吹拂而過的一陣風,都能成為他的創作因素。這是對當下生活的感知,也是對自我的一種追問和表達。

此種創作方式,就像是遵循著一套游戲世界的邏輯,從新手村出發,一路打怪升級,收取寶物,直至通關??v觀他多年的創作表達,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條不斷突破常規的新水墨繪畫語言路徑:先是承續唐宋院體畫,而后自修寫意,后來又在傳統水墨技法的基礎上進行試煉,“畫點自己心目中的當代水墨”,之后在繪畫的過程中保持無序又嚴謹的張弛有度,僅僅把水墨當作熟悉的材質,深挖更為整體的水墨藝術家能有多少種可能性。

藝術創作在于不斷推翻自己

林于思認為民族文化需要接納與認同,就需要盡量用“世界通用的語言”。他一直堅持變化的做法,也是一種不斷尋找的過程。從早期的“人間煙火”系列、“山?!毕盗?、“神話”系列,到近期的“TOOTH”系列、“神隱之春”系列,跨度大、時間線長、題材多變,甚至有時候不同系列在同一天進行。他坦言自己是一個喜歡否定自己的人,認為藝術家必須經過多次否定自己的形式感之后,才會得出某些結論。這個否定過程應該貫穿一生。每次改變的原因,他從無說起,或許只是因為哪天他腦海中出現了那樣的畫面,為了呈現出那個模糊的圖景,他會畫到覺得膩了為止。

最近,林于思又向自己發起了新的挑戰:每日一幅白描,把這視為每日的功課。在此之前,他已好多年沒畫過白描了。在他看來,“中國畫的靈魂是線條,線條恰恰最能記錄創作者在繪畫時的體態與心態。單一元素的繪畫往往在水墨這個畫種中得到更好的體現,這也是東方藝術的特色之一”。

拿起筆,揮動手腕,線就產生了。用線繪畫幾乎是一切繪畫的基礎動作,隨著年歲增長,視力老花加近視的身體狀況,讓白描這件事反倒顯得珍貴。他用白描畫就的大量神怪圖,極具想象力,帶有些許俏皮、天真的率性,有著上古《山海經》中那幽遠、志怪的意境。

對此,與林于思深度合作的東京畫廊+BTAP為其撰寫的介紹中,有著更為細致的描述——在不斷變換著的藝術形式當中,對應著的是林于思不同的創作時段,一日里,白天畫什么,就寢前畫什么,畫室畫什么,家中畫什么,他根據具體條件進行了分類。繪畫成了他的“日?!?。語言的變化和所謂觀念的傳達,全在這種渾然一體的平凡的日常勞作中產生。作為創作者的一種使命感,林于思將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力求讓藝術走出象牙塔,真正融入日常生活。

不同于其他許多藝術家在創作時喜歡聽交響樂,他喜歡用電視劇當背景音,尤其是港劇。從他的一些展覽名稱中可窺見端倪,在首屆魔燈當代藝博會上展出的“線人”的名字正來源于香港警匪片《線人》,此前與劉德華合作創作的巨幅手卷裝置《從心》以電影主題曲《悟》的歌詞和《楞嚴經》中的句子“因指忘月”的典故為靈感來源,以獨具匠心的方式融合了書法與水墨畫元素??梢姸喾矫娴乃囆g熏陶,讓他“心有猛虎,細嗅薔薇”,得以在繪畫中更敏銳地捕捉和完成多處細節的描繪。與質樸的日常生活相對的是,他的畫面經常極盡幽深奇幻。在這種對比中,戲劇性體現得淋漓盡致。他說:“我喜歡戲謔,認為戲謔是一種挑戰?!辈恢罱殡S著《繁花》聲音而創作的,又是哪個系列?

做一個“朋友圈藝術家”

在現實生活中,林于思默默耕耘,只管每日揮筆練手,堅信有積累就有未來,被朋友笑稱“被動做展第一名”。東京畫廊+BTAP的各大藝博會展位總能看見他的新作,風格還大相徑庭;但在線上,他活躍得像個“假號”,讓許多人忍不住在其小紅書底下評論“是本人嗎?”。每天六點,他會準時發布一系列關于“爸寫媽畫”“吃飯啦”的朋友圈?!鞍謱憢尞嫛比缱置嬉馑?,發的是爸爸的書法作品和媽媽的繪畫作品?!俺燥埨病睍渖纤斕飚嫷陌酌?,精致小巧的白描配上一句荒誕不經的語句,有了1+1>2的觀看效果。因為在他心中,如果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好心情就是第二生產力?!皥D個樂”就是他的志趣所在。

對此,林于思自認是個“朋友圈藝術家”。上述的種種行為,不是在打造個人IP,也無意于營銷,“畢竟靠朋友圈能賣畫為生,那可能是一種幻覺”。他只是單純地希望朋友看到自己發的朋友圈能獲得快樂?!鞍謱憢尞嫛笔腔谒_實認為爸爸寫得好和媽媽畫得好。雖然媽媽畫得比他晚,但他覺得媽媽畫得比自己松弛和自由,就想很自豪地向大家分享?!俺燥埨病笔侨罩臼降挠涗?,同時也時刻提醒自己只是一個卑微的碳基動物,為每日三餐忙碌而已。

他常常會想,當日后自己成為研究對象時,藝術家的多重皮相,會讓研究更為有趣。他樂意當一個“復雜型的富礦”。當那些日常性的創作通過微信與“朋友圈”發生對話,從而連接起另一個“日?!睍r,應該沒有人會懷疑“林于思是一個有趣的人”這件事。

“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朋友圈藝術家’的好處,還是不少的。在多種風格并行的創作狀態中,各個不同的網絡平臺可以提供不同的反饋意見?!绷钟谒纪ㄟ^傾聽提問、在解釋和交談中得到成長。特別是在如今的語境下,他認為,水墨應該堅持的就是在學會傳統法度的同時,懷疑自己的天然正確性。這可能不是一個畫種的問題,是所有畫種的問題,所有藝術家的問題。一旦產生了陣營,最壞的結果不是誰輸誰贏,而是誰也無法說服誰,那么,能不能選擇讓雙方滿意的結果呢?這是個終極問題。他想他可能也做不到讓雙方都滿意,但做不到的事情終究還是要有人去做的,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使命感了。

當然,這種使命感也值得懷疑。懷疑使人進步。經過多年的實踐,他早就不再以所謂的水墨畫家身份自居,只想通過自身的個性對水墨進行富有意趣的發揮,放手一試,做一個純粹的繪畫創作者。

猜你喜歡
白描水墨藝術家
水墨關東
巧用“白描”把人物寫活
水墨
小小藝術家
小小藝術家
寫給遠去的路遙
《白描荷卷》自跋
當代水墨邀請展
水墨青花
吳緒經白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