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姑蘇紅”何以紅了蘇州《姑蘇繁華圖》木雕巨作背后的故事

2024-03-05 02:47南音
現代蘇州 2024年3期
關鍵詞:蘇作紅木姑蘇

文 南音

2023 年,蘇州有一面“墻”紅了——這面墻,是以大紅酸枝與蘇作手藝為“質地”的一面墻,它雖然在中國最好的博物館之一——蘇博四面來風廳里展示,但是真正的它是從蘇州木瀆山前村一直延伸到了世界文化遺產地虎丘之下。這面“紅墻”,它的具體物理長度40米,但是它的虛擬空間長度約30公里。

冬日午后,陽光透過蘇博忠王府的窗欞,在紅色的姑蘇墻上留下斑駁的光影,檐脊處,片片灰瓦整齊排列,讓人瞬間夢回千年。

從去年9月開始,這抹驚艷的“姑蘇紅”閃現在了不少蘇州人乃至全世界江南來客的朋友圈。市民、游人前來拍照打卡,相關話題也沖上了熱搜,不少網友紛紛感慨,“江南味,最美不過姑蘇紅”。

同時,也有有心人發現,這抹“姑蘇紅”最近四年已經在國內多次出現,從南京到北京再到金雞湖畔,如今再現于蘇博之內。這抹姑蘇紅,代表的是姑蘇城的前世今生,紅墻疏影,讓一座城的人們不約而至?!肮锰K紅”之外有天地,“姑蘇紅”之內皆故事。一面面絕美的木雕姑蘇之“紅墻”,承載著歷史沉淀感和獨有的東方美學,更成為不同于當下流行文化背后的深沉力量。

2023年9月26日,“江南造”施冬妹紅木雕刻藝術展在蘇州博物館開幕,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得主施冬妹將自己精心打造的大型紅木雕刻《姑蘇繁華圖》等51件經典蘇作作品帶到現場,向大家展示蘇作雕刻工藝的精美雅致。開幕式上,施冬妹還將《水月觀音》淺浮雕作品捐贈給了蘇州博物館,以豐富博物館館藏。這是蘇州博物館近兩年來舉辦的首場紅木雕刻藝術個人專展。令人關注的是,主角施冬妹既不是工藝美術大師,也不是任何級別的非遺傳承人,51件紅木雕刻展品卻出自這位姑蘇女性的設計與創意。施冬妹潛心行業20年,把紅木雕刻從紅木家具的裝飾藝術中獨立光大,巍然成峰,展示了蘇作木雕輝煌的歷史以及在新時期的傳承、發展與創新,雕出了“江南造”的別樣春色。

大美不言,把傳統做到極致

那么,人們為何對這面“姑蘇紅”情有獨鐘?

《姑蘇繁華圖》紅木雕刻長卷(局部)

在蘇博舉行的“江南造”大展,這是施冬妹從藝以來在家鄉蘇州舉辦的首場個人專展。51件展品中,包括紅木雕刻擺件、家具,屏風,并與總長 40.47 米的紅木雕刻巨作《姑蘇繁華圖》一起,旨在為家鄉人民呈現當代蘇作紅木雕刻的無盡魅力,講述當代創作者的至臻匠心。雅致的造型、精致的雕工、經典的畫面,令展品散發著雍容高貴的氣息,讓人窺見了當代蘇作木雕的工藝視野,讓作品在雅致華美之外,還有樸茂絢爛的風景?;蛟S,觀者能不由自主地憶起白居易在《登閶門閑望》中的艷羨之辭:“閶門四望郁蒼蒼,始覺州雄土俗強。十萬夫家供課稅,五千子弟守封疆?!毕雭?,這樣的紅木雕刻,在900年前的繁華姑蘇參差十萬人家里,也曾擁有過一席之地。

在珍稀紅木上雕刻出繁華姑蘇圖景的施冬妹,卻是幼年家境貧寒。她生長于蘇州靈巖山下的山前村,父親是香山幫的匠人,母親又常帶她去靈巖山寺做義工。耳濡目染之間,對于木雕的熱愛早已潛至心靈深處。從熱愛到創作,源于對本心的追求。于施冬妹而言,木雕是減法的藝術,既需減去木料的冗余,也應減去浮世的功利,惟有以純粹本心創作,方可成木雕藝術巨作。于是,她從零開始,聘請工匠,精選良材,依由本心,設計創作。她追求極致的完美,制作的家具不合預期就拆開重來,雕刻的紋樣如有差錯便棄之重做。在這近乎苛刻的要求下,木雕精品層出迭現,家具皆比例協調、線條圓熟,擺件亦構思巧妙、傳神生動。

紅木雕刻版的《姑蘇繁華圖》,是她用了整整11年時間花費數萬工時,耗材45噸紅酸枝、25噸紫檀,采用與清代徐揚《盛世滋生圖》原作3比1之尺度,分由19幅構成,每幅作品均由四個獅子滾繡球構成的大葉紫檀架子托起,共76個滾繡球雕件。作品總長40.47米、高2.13米,運用蘇作傳統的淺雕、深雕、鏤空雕、立體雕、圓雕、立雕、平面雕、陰雕等技藝,雕刻各色人物1.2萬余人、各類房屋建筑約2140余棟、各種橋梁50余座、各種客貨船只400余只、各種商號招牌200余塊、文化場景10余處……該作品原型出自清代徐揚的畫卷,但并非簡單的復制和摹刻,而是原作基礎上的再設計、再創作,從平面演變為立體的有深度的二度創作,令人贊嘆不已。

2018年,第十三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廣邀海內工藝精品參評,施冬妹攜大型紅木雕刻《姑蘇繁華圖》參展,體量恢弘、森羅萬象,一舉奪得全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的桂冠。觀者驚詫:“傳統的蘇作木雕,怎么可以這么美?”第一眼見到《姑蘇繁華圖》紅木雕刻,愛好收藏各類木雕藝術品的“90后”小伙林伊,即便已經飽覽了全球各地成千上萬的木雕藝術品,還是有了“小確幸”,對著《姑蘇繁華圖》紅木雕刻,他足足怔愣了幾十秒后,走走看看停停,甚至湊上前撫摸、感受,頗有相見恨晚之感?!澳憧梢钥吹剿I砩系拿l在閃閃發亮,可以看到樹叢,凹進去以后還有畫面和線條;船上的桅桿、桅桿上的纜繩、釣魚竿、釣魚線,該細的地方細,該粗的地方粗,粗細協調;水紋的處理也是虛實結合?!绷忠琳f,“非常細膩,處處見功底?!?/p>

“20多年來,施冬妹帶領工藝團隊始終堅守木雕平面浮雕的基本技法,立志不隨流俗轉,留心傳承前人之絕藝,任由外界各種潮流洶涌澎湃,她都恪守初心,深耕傳統?!敝袊に嚸佬g行業協會副會長、江蘇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名譽會長馬達在古吳軒出版社推出的《大匠有神》作品集里,道出了答案——把傳統做到極致,才是“江南造”。

“登臨江南技藝文化的巔峰、展示蘇作工藝的時代風貌”,這也是施冬妹把展覽定名為“江南造”的初衷所在。她在捍衛傳統的前提下,科學慎審地取長補短,嚴謹細致地雕琢打磨,賦予了蘇作木雕工麗精致、高雅脫俗的氣質。多次擔任評委的民俗文化學者馬漢民,見證了施冬妹從技術能手起步,到工藝能手,再到傳統工藝領軍人物的硬實力,不勝欣慰:“可以說,她用傳統技藝扭轉了世人對木雕‘傳統’的觀感,讓大家見識到傳統并不等于落伍,而是可以更精致更高貴。堅守傳統,堅持精細雅潔的蘇式風貌,這是施冬妹最可貴也是最鮮明的藝術特質?!贝笮图t木雕刻《姑蘇繁華圖》繼“山花獎”之后,又入選中國文聯5年50個(部)獲獎文藝精品,并載入紀念延安文藝座談會80周年優秀作品回顧,還榮獲蘇州市精神文明建設“十佳新人新事”、文學藝術最高獎。2017年起還分別在寧波、廣州、南京、蘇州、北京等地展出,觀眾無不為之驚嘆、震撼和感動。2021年,施冬妹創辦“姑蘇繁華園”紅木雕刻藝術館,除陳列鎮館之寶大型紅木雕刻《姑蘇繁華圖》外,還有《百獅大地屏》《羅漢雕刻長卷》等180余件原創大型紅木雕刻以及清式、明式家具和佛教題材的紅木雕刻作品。

融合創新,創新蘇式體系

《姑蘇繁華圖》紅木雕刻長卷(局部)

中國木雕,博大悠遠。及至明清時期,隨著市民階層的崛起,木雕藝術漸入尋常百姓家,成為建筑、家具、室內陳設中必不可少的裝飾元素,由此形成眾多地方性的木雕流派,蘇州紅木雕刻即是其中之一。蘇州地處水陸要沖,物產富集,人物眾多。南洋紅木來此銷售,香山良匠著手制作,吳中文士參與設計,因而形成以用料考究、雕刻細膩、題材雅致為特征的蘇州紅木雕刻藝術。發展至今,木雕藝術更承擔了實用和審美的復合需求,刷新著人們原本對木雕所抱有的傳統固有印象。

行走在施冬妹“姑蘇繁華園”展廳里,視線會被作為背景的復刻名畫吸引,《姑蘇繁華圖》與其襯托的木雕圖案互為觀照,各展風華。蘇州博物館館長謝曉婷尤為欣賞,贊其構圖嚴謹、雕刻精湛,色彩華麗而古樸,是難得一見的當代木雕杰作。的確,大型紅木雕刻《姑蘇繁華圖》體量可謂恢弘、森羅萬象,一經問世,便傾動世人。其格局之嚴謹、氣勢之宏大、景物布局之華美、人物情節之生動,不僅完美詮釋了原作的宗旨,也充分展現了手工雕刻無與倫比的審美價值,存續了蘇州傳統木雕的文化基因。

把《姑蘇繁華圖》搬上紅木,是施冬妹的創作方向。但傳世名畫層次豐富,畫面復雜,需要透視精準,刀無虛發,否則就會失之瑣碎,紅木幽深濃郁的色澤也容易造成視覺模糊。為此,施冬妹在選材上使用的紅酸枝取自向山的一面,色差均勻平和,木質的質感、紋路、絲光、亮度和精細度透出的生機和活力,為雕刻提供了天然的創作條件。此外,通過精心的設計,此作對畫面內容揚長避短;同時把木雕平面浮雕中堪稱精髓的平面壓縮和分層技法,磨練到極致,使得花板上的每個平面分層清晰,壓縮到位,干凈素雅。在此基礎上,施冬妹把紅木家具制作中的刮磨工藝移植到紅木雕刻中,利用刮磨后花板彰顯的紅木肌理、形成的鏡面效果,略去了非必要的背景如云氣、水紋等,使得畫面虛實有致,意境空靈。細節上注重小中見大,講究生動感人,無論是各具神態的人物、各有神韻的景物,還是結構嚴謹的房屋、橋梁、車馬船等,即使小到每片瓦片、每條水紋、船只上的物件、釘鉚方式,甚至細如針尖的松葉草莖、只有棉紗線粗細的根根窗欞,均一絲不茍,刀刀傳神。

細看這些展品,它們有著共通的個性:不僅畫面優美,而且造型雅致。多年浸淫于傳統紅木家具制作,施冬妹深諳中國傳統家具的型、材、藝、韻“四美”,極其講究比例和線條。她設計的作品比例精當,線條流暢,雕刻簡約,外觀高雅,與畫面華美豐贍結合,恰如其分地詮釋了何為“簡繁有道”。每根外現的線條都費工浩繁,充滿張力,僅從這種吳地人俗稱的“線腳”,就可以窺見她的一絲不茍、精益求精。

一個看似普通的吳地女性,并不是天生的藝術家,何以能創作出高貴中見文雅、優雅中見雍容的精品?施冬妹說,除了不斷精進雕刻技藝,還要不斷學習提高審美。除了揣摩大量傳統家具的造型結構,她還多方請益,學習中國畫繪畫藝術,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她向蘇州博物館捐贈的新作《滴水觀音像》掛屏,設計圖就是她對佛教題材古畫的臨摹作品。整個畫面背景光素,空潔無物,讓觀賞者的目光能專注聚焦。四五個毫米的雕刻厚度內,施冬妹用細致入微的刀法,演繹出幾十個層次,動感強烈的造型,令人如觀吳帶當風,微浪曳裙,細如發絲的線條被她演繹得絲絲入扣。

“觀施冬妹的木雕作品是一種美的享受。為了美而創作,創作美的精品,在她的意識里,并沒有強烈的市場導向,因此她不為迎合市場而創作,而是怎么美怎么來,什么美雕什么,絲毫不理會現實功利的取向?!碧K州工藝美術協會會長馬建庭評價,“她精益求精的態度、一絲不茍的標準,以及對美的事物專注而投入的迷戀,讓木雕煥發出別樣的藝術魅力。這種精進技藝、精研作品的執著,正是新時代工匠該有的文化自覺?!?/p>

拓展雕材,開紅木雕刻生面

除了雍容華貴的“重器”、超逸脫俗的“文房家具”,施冬妹的手中還有頗多古雅可愛的“長物”——花梨木嵌紫檀三百羅漢屏風,取自清初畫僧石濤筆下,經重新布局浮雕而成。其間山林幽深,煙云繚繞,眾羅漢散居其中或高談闊論,或側臥休憩,或互相打趣,袖袍飛動,神采畢現;——紅木桃源問津圖寶座,取自文征明《桃源問津圖》。整體氛圍清新高雅,自有一種濃郁的書卷氣。

為了豐富雕刻視野,施冬妹特意跑到各地博物館,仔細觀察前人的杰出雕刻,再歷時數月復原作品。在這個創作過程中,她感覺自己逐漸讀懂了古人的心,也擁有了一種超然物外、從容游弋的心境。出自她設計的很多紅木雕刻小品,其柔和亞光的質地、精細如絲的技法與空凈無物的背景相得益彰。自有種中華文化的人文意味?!敖裉斓娜藗?,生活環境優裕,遠遠勝于古人,更應靜心創作,讓作品從精品邁向妙品、能品、逸品甚至神品?!笔┒锰寡?。她的紅木雕刻藝術兼顧木雕與家具兩大工藝門類,豐富了蘇作木雕的藝術表現力,增益了紅木家具的文化吸引力,這得益于自己汲古修綆的學習力與創造力,更是致敬傳統、傳承非遺的不變初心。

時代成就工藝,工藝也在記錄時代。施冬妹的創作,不僅是藝術本體的表現,更為文化責任的擔當,既關注生活美學和工藝觀念,又從當代藝術與設計觀念中汲取養分,拓展視野?!霸谑┒玫膶徝?、創意與雕刻團隊的刀鑿下,工藝語言更為豐富自由,文化意涵更為廣闊深厚,展現的是時代工匠的群體思潮、精神自覺與文化自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唐克美在參觀大展后欣然評價?!笆┒米鳛楫敶そ车牡湫蜆颖揪哂兄T多的意義,她和她的作品是新文藝群體社會力量的體現,是非遺傳承發展的社會保護顯現,是‘世界手工藝民間文藝之都’的實力表現。同時,這也是地域題材現代表達的典范,也是從蘇作精、細、小到精、細、大的時代氣派。具有大國風范、盛世氣象的巨幅精品氣質?!?江蘇省民間文藝家主席、民俗文化學者陳國歡如是評價。

總長40.47米的紅木雕刻巨作《姑蘇繁華圖》旨在為家鄉人民呈現當代蘇作紅木雕刻的無盡魅力,講述當代創作者的至臻匠心

《姑蘇繁華圖》紅木雕刻長卷(局部)

手記 一抹姑蘇紅

看到故宮的紅墻,我們的腦海中,是對于大氣磅礴的紫禁城的想象;看到施冬妹的“紅墻”,我們眼前撲面而來的是濃郁的蘇作氛圍感。

講到底,我們對紅色情有獨鐘,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們深愛我們的傳統文化,深愛中式美學,深愛中國紅。

經過歲月洗禮,無論是高大上的大紅宮墻,又或是煙火氣的江南年畫紅、太湖碧螺紅、姑蘇紅湯面,作為中華傳統文化載體的它們,都擁有著隨歷史長河流傳至今的獨特魅力。它們帶來的,不僅是對美的呼應,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更是一種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只因一抹鄉情、一份喜愛,萌生了一個文化夢。而剛剛過去的2023年,更是載入蘇州發展史冊的重要一年。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親臨江蘇考察,首站就到蘇州,充分體現了對蘇州發展的殷切期望與關懷厚愛。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筆者以為,文化自信自強,可以解讀為既要立足于自身實際,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又要創造出激發出傳統文化強大的傳播力、感召力、影響力和競爭力。

這種自信自強的力量,讓我們在與世界共享中華文明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的過程中腳步將更加堅定從容,讓我們有理由堅信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相惜的,可以橫亙時空,可以跨越國界,并且具有永恒魅力。就像2023年費城交響樂團訪蘇,中美之間都堅信,東方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生態觀,可以讓世界上更多人知曉,東方文化可以與西方藝術共同展現美麗新世界。

古典元素、傳統元素日漸流行的背后,正是深深植入中國人內心的文化自信自強之美。

猜你喜歡
蘇作紅木姑蘇
悠悠姑蘇情,酥脆“蟹殼黃”
陳?。河眯膫鞒屑t木文化
市委書記赴高新區 專題調研蘇作文化工作
姑蘇繁華地 吳中第一鎮
姑蘇好時光
文化與藝術的收藏——紅木
姑蘇城外寄鄉愁
文雅精致 蘇作天工
蘇作紅木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思考
對“蘇作”工藝美術產業發展的基點與路徑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