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規早秈稻新品種‘金早645’在東陽市的試種表現分析

2024-03-05 02:31趙永良鄧飛周建霞陸愛國王孔儉
上海農業科技 2024年1期
關鍵詞:東陽市大田分蘗

趙永良 鄧飛 周建霞 陸愛國 王孔儉

(1 東陽市永良家庭農場,東陽 322109;2 金華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金華 321051)

‘金早645’是金華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和金華三才種業公司以高產抗病常規早秈稻品種‘金早09’為母本、早熟抗病常規品系‘Z73-34’為父本,通過雜交系譜選育而成的遲熟常規早秈稻新品種,2021年4月通過浙江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浙審稻2021002)。該品于2019年和2020年參加浙江省早秈稻區域試驗,平均產量分別為8.382 t/hm2和7.346 t/hm2,分別比對照‘中早39’增產4.0%和5.0%(增產均未達到顯著水平);2020年同時參加浙江省早秈稻生產試驗,平均產量為7.706 t/hm2,比對照‘中早39’增產8.4%。

為鑒定常規早秈稻新品種‘金早645’在浙江省東陽市種植的適應性和抗逆性,筆者于2022年進行了‘金早645’在東陽市的試種試驗,現將試驗結果報道如下,以期為該品種在東陽市的推廣種植提供參考借鑒。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

試驗設在東陽市巍山鎮臺盤村進行。試驗田土質為沙壤土,土壤肥力為中上水平,前茬為冬閑田。育苗手工移栽栽培方式的秧田面積約為333.4 m2,移栽田面積為686.4 m2(長度為28.6 m,寬度為24.0 m);直播栽培田的面積為5.0 hm2。移栽田和直播栽培田均排灌便捷,且水稻均為連片種植。

1.2 水稻品種

試種水稻品種為‘金早645’(由金華三才種業公司提供)。對照水稻品種為‘中早39’(由市場購得),該品種是中國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中熟常規早秈稻品種,2009年通過浙江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浙審稻2009039),2012年通過原農業部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國審稻2012015),2013年被原農業部認定為常規早秈超級稻品種[1-2],當前為浙江省早秈稻主導品種。

1.3 試驗設計

試種試驗分為育苗手工移栽栽培試驗和直播栽培試驗。其中,育苗手工移栽栽培試驗的參試品種為‘金早645’和‘中早39’,設1 個品種為1 個處理,以‘中早39’為對照品種。每處理重復3次,每小區面積為13.2 m2(長度為6.6 m,寬度為2.0 m),完全隨機排列。重復之間保留寬度為40.0 cm 的操作道,小區之間保留寬度為30.0 cm 的操作道,小區四周設相同品種作保護行,且保護行不少于4行。

直播栽培試驗的參試品種為‘金早645’,不設對照。采用全田均勻撒播的種植方式,直播栽培試驗田面積為5.0 hm2。

1.4 種植經過

1.4.1 播種與移栽

育苗手工移栽栽培試驗:參試水稻品種于3月28日用SC-800 恒溫增氧式種子催芽器(由鄭州瑞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下同)進行恒溫(32 ℃)增氧浸種48 h,浸種后進行瀝干催芽48 h,待種子破胸露白后播種。播種前精做秧板,板面寬度為1.2 m,秧板四周排水溝寬度為30.0 cm。采用塑料薄膜低拱架覆蓋育秧,4月1日播種,播種量為375.0 kg/hm2。4月26日手工移栽,秧齡為25 d,移栽株行距為16.5 cm×19.8 cm,每穴栽種3~5 粒稻谷。

直播栽培試驗:大田入春后深耕曬田。播種前,大田灌水并進行機器翻耕耙平,待泥漿沉淀后排干田水、開溝作畦,要求畦面平整、畦面寬度約為4.0 m、溝寬度約為30.0 cm,作畦后每塊田四周均開好排水溝。直播栽培的水稻種子分裝于專用浸種袋,每袋約為25.0 kg,于4月5日用SC-800 恒溫增氧式種子催芽器進行恒溫(32 ℃)增氧浸種48 h,浸種后進行瀝干催芽(催芽溫度為25~30 ℃),待種子破胸露白后混勻種子,繼續攤晾控溫至芽長半粒谷。4月10日人工將催芽成功的種子均勻撒播于大田,播種量為112.5 kg/hm2。

1.4.2 施肥與水分管理

育苗手工移栽栽培試驗:秧田不施底肥;4月17日秧田施46%尿素187.5 kg/hm2;4月24日秧田施46%尿素120.0 kg/hm2作送嫁肥;4月25日移栽田施46%六國復合肥(N∶P2O5∶K2O=20%∶10%∶16%,質量分數,下同)450.0 kg/hm2作底肥;5月4日移栽田施46%尿素262.5 kg/hm2、氯化鉀112.5 kg/hm2作分蘗肥。秧苗移栽后,大田保持寸水促返青;分蘗期田間保持淺水促分蘗;6月2日大田挖溝擱田;6月7日復水;抽穗揚花期保持淺水灌溉;灌漿結實期至成熟期田間以干濕為主;收獲前7 d 斷水曬田。

直播栽培試驗:大田不施底肥;4月24日(水稻2 葉1 心期)施46%六國復合肥300.0 kg/hm2作斷奶肥;5月11日(水稻5 葉期)施46%六國復合肥450.0 kg/hm2作分蘗肥;大田不施穗肥。秧苗2葉期前,大田保持溝中有水、畦面不上水,之后干濕交替灌溉促分蘗;6月4日排水擱田;6月11日大田復水;抽穗期堅持淺水灌溉;灌漿結實期田間保持干濕交替;收獲前5~7 d 斷水曬田。

綜上所述,在信息化大背景下,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無法順應時代潮流,高職外貿函電教學必須積極探索,與時俱進,改革創新。教無定法,基于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之上的多模態教學應與其他教學方法相結合,教學過程中合理選擇模態及模態組合,構建多模態課堂,在教學中給學習者在感官上大量和多樣的刺激,提高教學效果。

1.4.3 草害防除

育苗手工移栽栽培試驗:4月3日揭膜后,秧田用40%芐嘧·丙草胺可濕性粉劑675 g/hm2兌水450 kg/hm2均勻噴霧除草,用藥后重新覆膜育秧;5月4日,移栽田用40%芐嘧·丙草胺可濕性粉劑900 g/hm2拌肥均勻撒施封閉除草。

直播栽培試驗:4月12日大田用40%芐嘧·丙草胺可濕性粉劑675 g/hm2兌水450 kg/hm2均勻噴霧除草;4月21日(秧苗2 葉1 心期)大田用36%芐·二氯可濕性粉劑750 g/hm2兌水450 kg/hm2均勻噴霧除草;5月8日大田用10%噁唑酰草胺乳油900 mL/hm2+二甲·滅草松可溶液劑2 100 mL/hm2兌水450 kg/hm2均勻噴霧除草。值得注意的是,為提高除草效果,在用藥前需排干田水,且用藥后24 h 需復水并保水5 d 以上。

1.4.4 病蟲害防治

水稻種子在浸種時用4.23%甲霜·種菌唑微乳劑750倍液浸泡48 h預防惡苗病[3]。播種時,用35%丁硫克百威3 375 g/hm2均勻拌種防治鳥害、鼠害。育苗手工移栽的秧田于4月25日用34%乙多·甲氧蟲懸浮劑450 mL/hm2兌水600 kg/hm2均勻噴霧防治水稻二化螟,做到帶藥移栽。育苗手工移栽和直播栽培的大田均要根據當地植保部門發布的病蟲預報,并結合田間蟲情調查,采用高效、對口的生物藥劑進行病蟲害防治,其中要重點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白背飛虱和水稻紋枯病等[4]。具體防治措施為:5月20日用10%阿維·甲蟲肼懸浮劑750 mL/hm2兌水600 kg/hm2均勻噴霧防治水稻二化螟;5月28日用25%乙基多殺菌素水分散粒劑225 g/hm2+5% 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1 500 mL/hm2兌水600 kg/hm2均勻噴霧補治水稻二化螟;6月24日用34%乙多·甲氧蟲懸浮劑450 mL/hm2+50% 吡蚜酮水分散粒劑300 g/hm2+30%苯甲·丙環唑微乳劑225 mL/hm2兌水600 kg/hm2均勻噴霧防治稻縱卷葉螟、稻飛虱和水稻紋枯病。值得注意的是,為提高對病蟲害的防治效果,用藥后田間需保水5 d 以上。

1.5 調查項目與方法

育苗手工移栽栽培試驗:試驗期間調查“金早645”生育進程和抗逆性。每小區以第3 縱行第3叢為起點,選定連續10 叢植株作為觀測點,在移栽返青后調查基本苗數,在分蘗盛期調查高峰苗數,在成熟期調查有效穗數和株高,并在觀測點內隨機選取連續3 叢植株進行室內考種。成熟收獲期每小區單收單曬去雜測定實際產量。

直播栽培試驗:試驗期間調查“金早645”的生育進程和抗逆性。大田隨機選取3 塊具有代表性的田塊,每個田塊選定3個觀測點,各觀測點的位置布設呈三角形,每個觀測點的面積為0.25 m2。在3葉期調查基本苗數,在分蘗盛期調查高峰苗數,在成熟期調查有效穗數和株高,并對觀測點內所有水稻植株進行室內考種。成熟收獲期由東陽市農業農村局組織專家組進行實割測產。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進程

由表1 可知,‘金早645’在東陽市采用育苗手工移栽栽培方式,4月1日播種,4月26日移栽,移栽時秧齡為25 d;6月17日始穗,播種到始穗的時間為77 d;6月21日齊穗,7月23日成熟,齊穗到成熟的時間為32 d,全生育期為113 d,比對照‘中早39’提早1 d?!鹪?45’在東陽市采用直播栽培方式,4月10日播種,6月21日始穗,播種到始穗的時間為72 d;6月24日齊穗,7月25日成熟,齊穗到成熟的時間為31 d,全生育期為106 d。

表1 ‘金早645’在東陽市試種的生育進程

2.2 分蘗特性和株高

由表2 可知,‘金早645’在東陽市采用育苗手工移栽栽培方式,其基本苗數為120.00 萬苗/hm2,高峰苗數為351.00 萬苗/hm2,分蘗率為192.50%,有效穗數為285.00 萬穗/hm2,成穗率為81.20%,分蘗率和成穗率均與對照‘中早39’相仿;株高為93.2 cm?!鹪?45’在東陽市采用直播栽培方式,其基本苗數為295.50 萬苗/hm2,高峰苗數為523.65萬苗/hm2,分蘗率為77.21%,有效穗數為376.20萬穗/hm2,成穗率為71.84%,株高為87.1 cm。

2.3 產量和產量構成

由表3 可知,‘金早645’在東陽市采用育苗手工移栽栽培方式,其穗長為19.0 cm,比對照‘中早39’長2.4 cm;每穗總粒數和每穗實粒數分別為161.6 粒和126.1 粒,分別比對照‘中早39’減少4.3粒和6.3粒;結實率為78.0%,比對照‘中早39’低1.8 個百分點;千粒質量為26.0 g,比對照‘中早39’高1.0 g;實際產量為8.835 t/hm2,比對照‘中早39’增產3.76%?!鹪?45’在東陽市采用直播栽培方式,其穗長為17.4 cm,每穗總粒數為104.7粒,每穗實粒數為81.2粒,結實率為77.6%,千粒質量為26.1 g,實際產量為7.563 t/hm2。

表3 ‘金早645’在東陽市試種的產量和產量構成

2.4 抗逆性

據田間調查發現,‘金早645’在東陽市采用育苗手工移栽方式或直播栽培方式,田間均未發生稻瘟病、白葉枯病,且水稻紋枯病發生程度輕,抗倒性好。與之相對應的是,對照‘中早39’在東陽市采用育苗手工移栽方式,穗頸瘟和水稻紋枯病均為輕發生。

3 結論與討論

試種結果表明,‘金早645’在東陽市采用育苗手工移栽方式或直播栽培方式,均表現為田間生長整齊一致、生育期適中、分蘗能力較強、穗大、粒多、豐產性好、熟期轉色佳、青稈黃熟、谷色黃亮、田間未發生稻瘟病和白葉枯病、水稻紋枯病發生程度輕、抗倒性好,故該品種適宜在東陽市進行推廣種植。

‘金早645’由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與微生物研究所在2019—2020年進行抗性鑒定,表現為中抗稻瘟病,且該品種在東陽市試種,田間未發生稻瘟病,說明該品種滿足了東陽市對抗稻瘟病早稻品種的需求。

鑒于‘金早645’發芽好、成苗率高、分蘗能力較強、穗較大、抗倒性好,需對其適宜播種量、施肥方法等進行進一步研究,以充分挖掘其高產潛力。

猜你喜歡
東陽市大田分蘗
東陽市海峽藝術學校
東陽市海峽藝術學校簡介
東陽市社區教育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鄉
東陽市天力磁電有限公司
分蘗對玉米農藝性狀和產量的影響
淺析水稻分蘗與產量
提高冬小麥有效分蘗的技術措施研究
小田變大田破解農地零碎化
“小田并大田”要有序推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