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化控藥劑在沿海地區水稻生產上的應用效果初報

2024-03-05 02:31崔軍軍陳明
上海農業科技 2024年1期
關鍵詞:粒數株型施用量

崔軍軍 陳明

(上海海豐現代農業有限公司,鹽城 224153)

近年來,沿海地區機直播水稻倒伏問題逐漸受到重視。經研究發現,機直播水稻入土較淺、根系分布較淺,且水稻在生長中后期生長過旺,往往會出現群體偏大、基部節間明顯增長、株高增加的現象,從而導致植株抗倒伏能力減弱[1];同時,沿海地區水稻在生長中后期常常遭遇季節性不利天氣,造成水稻倒伏,加大機械化收割難度,給水稻產量和品質帶來嚴重影響。因此,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是沿海地區機直播水稻高產栽培的關鍵。

水稻化學調控技術作為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水稻生產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相關研究表明[2-4],化控藥劑可以調節水稻生理機能、影響水稻生長發育、增強植株抗逆性。在此背景下,筆者圍繞不同化控藥劑以及不同施用劑量開展相關研究,以期明確不同化控藥劑對水稻株型、產量等性狀的影響,并篩選出適用于水稻化學調控的安全高效藥劑及其最佳施用量,從而為沿海地區水稻高產優質栽培提供技術依據?,F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22年在位于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的上海海豐現代農業有限公司試驗田進行。供試田塊耕作制度為稻麥輪作,前茬作物為小麥,小麥收獲后秸稈全量還田。

1.2 供試材料

供試水稻品種為沿海地區大面積推廣種植的遲熟中粳品種‘南粳9108’,于2022年6月15日播種,播種方式為機械條播,行距為24 cm,每667 m2水稻基本苗數為14萬苗。供試化控藥劑為2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10%烯效唑可濕性粉劑(兩種藥劑均由江蘇劍牌農化股份有限公司生產)。

1.3 試驗設計

試驗依據施用化控藥劑的種類和劑量不同,共設7 個處理,其中,2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設3 個處理,即A1 處理(每667 m2施用量為20 g)、A2處理(每667 m2施用量為25 g)、A3 處理(每667 m2施用量為30 g);10% 烯效唑可濕性粉劑設3 個處理,即B1 處理(每667 m2施用量為15 g)、B2 處理(每667 m2施用量為20 g)、B3 處理(每667 m2施用量為25 g);另設CK 處理(噴施清水對照)。每個藥劑處理設2 次重復,CK 處理不設重復,共13 個小區,隨機區組排列,每個小區面積為667 m2。

試驗于2022年7月27日噴施化控藥劑,此時水稻葉齡為10.0 葉、處于拔節期前,每667 m2水稻在田苗數為38.6 萬苗。試驗采用無人機噴施藥劑,每667 m2藥劑兌水量均為2 L,要求均勻噴施于水稻葉面。各處理水稻除了化控藥劑施用不同之外,其他田間管理措施均保持一致,且統一按照當地水稻常規生產管理執行。

1.4 測定內容及方法

1.4.1 安全性

于施藥后7 d、14 d、21 d、28 d、35 d 目測觀察各處理區水稻是否有藥害現象發生,如有,及時記錄藥害癥狀和等級。

1.4.2 株高與株型

于施藥當天起,每隔7 d調查水稻株高1次,共調查8 次。在水稻成熟期,每小區取10 株長勢一致且具有代表性的水稻植株,測定莖稈基部各節間長度、穗長、株高,取平均值。

1.4.3 產量及產量構成

于水稻成熟期進行取樣,每小區取5點,每點面積為0.5 m2,測定水稻的每穗粒數、結實率、千粒質量,計算理論產量;同時,進行割方計產,測定實際產量。

1.5 數據統計方法

采用Excel 軟件處理數據,采用DPS 軟件統計分析產量數據,利用鄧肯氏新復極差(DMRT)法對試驗數據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5]。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化控藥劑的安全性

經目測觀察,施藥后各小區的水稻生長狀況良好,均無任何藥害癥狀出現,說明供試化控藥劑在本試驗用量下對水稻生長的安全性較好。

2.2 不同化控藥劑對水稻株高的影響

株高是影響水稻倒伏的重要因素,在一定株高范圍內,株高與倒伏指數呈正相關關系[6]。由表1可知,各處理的水稻株高在試驗期間均呈緩慢增長的趨勢。其中,在施用化控藥劑后7 d(8月3日)調查,各藥劑處理的水稻株高均低于CK;在施用化控藥劑后14 d(8月10日)調查,在同一化控藥劑處理中,中高濃度藥劑處理對水稻植株的矮化效果明顯高于低濃度藥劑處理;在施用化控藥劑后30 d左右調查,B1 處理、B2 處理、B3 處理的水稻株高明顯低于A1 處理、A2 處理、A3 處理。

表1 不同化控藥劑對水稻株高的影響

2.3 不同化控藥劑對水稻株型的影響

水稻莖稈形態結構特征與其抗倒伏性能密切相關。由表2 可知,不同化控藥劑對水稻基部節間長度、穗長、株高均產生一定影響。與CK 處理相比,各藥劑處理的水稻基部第一節間長度、第二節間長度、株高均有所縮短,以施用10%烯效唑可濕性粉劑的抑制效果更為明顯。在同一化控藥劑處理中,高濃度藥劑的抑制效果較低濃度藥劑更為明顯,A3處理、B3 處理的水稻株高較CK 處理分別縮短9.0%、13.7%。通過比較穗長可以發現,藥劑處理的水稻穗長均有所增加,以施用2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處理的水稻穗長增加更為明顯。

表2 不同化控藥劑對水稻株型的影響

2.4 不同化控藥劑對水稻產量及產量構成的影響

由表3可知,不同化控藥劑對水稻產量及產量構成均產生一定影響,在同一化控藥劑處理中,隨著化控藥劑施用量的增加,水稻產量均呈降低的趨勢(B2 處理除外)。其中,A1 處理的水稻產量最高,每667 m2實際產量為589.5 kg,較CK 處理每667 m2增產6.7%;B2 處理的水稻產量次之,每667 m2實際產量為565.2 kg,較CK 處理每667 m2增產2.3%。高濃度藥劑處理(A3 處理、B3 處理)的水稻實際產量均顯著低于CK處理。分析產量構成可知,各處理的水稻有效穗數和千粒質量變化不顯著,產量差異主要來源于每穗粒數和結實率的變動。各藥劑處理的水稻結實率均高于CK 處理;在同一化控藥劑處理中,隨著藥劑施用量的增加,每穗粒數呈降低的趨勢,A3 處理、B3 處理的水稻每穗粒數均低于CK處理,較CK 處理分別減少1.1、2.9 粒。

表3 不同化控藥劑對水稻產量及產量構成的影響

3 結論與討論

化控技術已在水稻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在培育壯苗、促進分蘗、增強光合作用、提高抗倒伏能力等方面都有顯著效果[7-8]。前人研究表明,在適宜濃度下合理使用化控藥劑,可協調水稻個體與群體的關系,優化水稻群體質量,增強水稻抗逆性,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延長葉片功能期,促進籽粒灌漿,最終提高水稻產量[9-11]。

本試驗結果表明,化控藥劑種類和施用量對水稻株型和產量均有一定影響。藥劑處理的水稻基部第一節間、第二節間長度均較CK 處理縮短,株高也較CK 處理縮短,且高濃度藥劑處理的抑制效果更為明顯。在兩種化控藥劑中,10%烯效唑可濕性粉劑對水稻株型的抑制效果更為明顯。隨著藥劑施用量的增加,各藥劑處理的水稻產量均呈降低的趨勢(B2 處理除外)。其中,A1 處理的水稻實際產量最高,B2 處理次之,高濃度藥劑處理(A3 處理、B3 處理)的水稻實際產量顯著低于CK 處理;在同一化控藥劑處理中,水稻每穗粒數隨著藥劑施用量的增加呈降低的趨勢,高濃度藥劑處理(A3 處理、B3 處理)的水稻每穗粒數均低于CK 處理;各藥劑處理的水稻結實率均高于CK 處理。各處理間水稻有效穗數、千粒質量差異不顯著,部分藥劑處理水稻產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每穗粒數和結實率的增加。

綜上所述,在水稻拔節前每667 m2施用2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20 g,可在降低水稻株高、防止水稻生長后期倒伏的基礎上取得一定的增產效果;每667 m2施用10%烯效唑可濕性粉劑20 g 對水稻有較好的增產效果,鑒于烯效唑的持久性強、化控效果顯著,噴施濃度不宜過高,建議每667 m2噴施劑量不超過25 g。

猜你喜歡
粒數株型施用量
抽吸參數對電加熱卷煙氣溶膠粒數和粒徑的影響
Bna-novel-miR36421調節擬南芥株型和花器官發育的功能驗證
春大豆施鉬條件下最適氮磷肥施用量研究
小麥穗頂部和基部小穗結實粒數的全基因組關聯分析
甘藍型高角粒油菜不同部位角粒數差異研究
日光溫室西葫蘆株型及其對產量形成的影響研究
不同施氮方法對兩種株型糯玉米穗部性狀及產量的影響
多肉植物側芽怎么處理
復合微生物菌劑施用量對烤煙產量和質量的影響
檳榔芋不同氮肥施用量試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