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糧食安全保障法將于6 月1 日起施行

2024-03-05 06:40
江蘇農村經濟 2024年2期
關鍵詞:村務公開糧食農業

頭條

糧食安全保障法將于2024 年6 月1 日起施行。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有關人員詳細解析了這部法律的內容亮點。

糧食安全保障法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深入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建立完善糧食安全保障制度體系,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健全糧食安全保障責任機制。明確國家建立糧食安全責任制,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地方政府承擔具體責任,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協同配合做好糧食安全保障工作。規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組織編制專項規劃、建立糧食安全保障投入機制、實施監督檢查、建立監測預警體系、加強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等制度措施。

確保耕地數量有保障、質量有提升。糧食安全保障法專設耕地保護一章,規定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劃定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建立耕地保護補償制度;實行占用耕地補償制度;加強耕地種植用途管控;建立嚴格的耕地質量保護制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開展耕地質量調查和評價監測,提升耕地質量。對社會關注度較高的黑土地、撂荒地、鹽堿地等分別作出針對性規定。

堅持穩面積、增單產。規定國家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引導農業生產者種植目標作物;國家采取措施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明確糧食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都應當保面積、保產量;健全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完善對產糧大縣的利益補償機制;健全糧食生產者收益保障機制,扶持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從事糧食生產,保護糧食生產者的種糧積極性。落實“藏糧于技”戰略,規定建設國家農業種質資源庫和種子儲備制度,加強水資源管理和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推廣普及糧食生產機械化技術,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

完善糧食儲備體制機制。規定國家建立糧食儲備體系,合理確定糧食儲備的品種結構、區域布局;明確承儲政府糧食的企業或者其他組織應當嚴格執行有關規定,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和風險事項報告制度;地方政府指導規模以上糧食加工企業建立企業社會責任儲備,鼓勵自主儲糧。

推動糧食流通、加工高質量發展。規定地方政府應當加強對糧食倉儲、物流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保護;明確國家加強對糧食市場的管理,健全市場規則,維護市場秩序,保障糧食經營者公平參與市場競爭。明確國家鼓勵和引導糧食加工業發展和結構優化,科學布局糧食加工業,協調推進糧食初加工、精深加工、綜合利用加工,保障糧食加工產品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

提升防災減災和應急能力建設。規定國家加強糧食生產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建立健全農業自然災害和生物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加強防御防控技術研究應用;國家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鼓勵開展商業性保險業務;國家建立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為主的糧食應急管理體制,制定糧食應急預案,按規定啟動應急響應。

規范糧食節約減損。規定糧食生產者加強糧食作物生長期保護和生產作業管理,減少糧食損失和浪費;推廣適時農業機械收獲和產地烘干等實用技術,減少產后損失;推廣適度加工技術,優化工業用糧生產結構,調控不合理加工轉化;明確有關主體的節約義務,全方位、全過程推進糧食節約。

要聞

◆兩部門發文推進數字鄉村建設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印發《數字經濟促進共同富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將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作為重點工作之一。

《實施方案》提出,要加快鄉村產業數字化轉型步伐,深入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以數字化賦能鄉村振興。提升農村數字基礎設施水平,深化農村地區網絡覆蓋,不斷提升農村及偏遠地區通信基礎設施供給能力。大力發展智慧農業,以先進適用為主攻方向,推動智能化農業技術裝備應用,提升農業科技信息服務。積極培育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深入發展“數商興農”,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開展直播電商助農行動。強化農產品經營主體流量扶持,為偏遠地區農產品拓寬銷售渠道,借助互聯網推進休閑農業、創意農業、森林康養等新業態發展,推動數字文化賦能鄉村振興。

《實施方案》明確,要加大農村數字人才培養力度。提升農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強化數字化應用技能培訓,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創新聯農帶農機制,吸引更多人才返鄉創業。

《實施方案》提出,要提升鄉村數字治理水平。運用互聯網手段,不斷提升鄉村治理效能和服務管理水平。健全完善農村信息服務體系,拓寬服務應用場景、豐富服務方式和服務內容。深化鄉村數字普惠服務,大力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因地制宜打造惠農金融產品與服務,促進宜居宜業。

◆首批15 個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縣名單公布

近日,國家能源局、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關于公布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縣名單(第一批)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確定將江蘇省溧陽市等15 個縣(市、區、旗),納入第一批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縣名單,在全國范圍內啟動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縣建設。

◆《江蘇省村務公開目錄》修訂出臺

江蘇省民政廳、省委農辦、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近日印發通知,發布新修訂的《江蘇省村務公開目錄》,指導各地深化基層民主實踐,擴大群眾有序參與,全面提升村務公開規范化和小微權力監督制度化水平,以公開促公正、以民主促活力、以透明促廉潔,切實保障農民合法權益,助力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建設。

新修訂的《江蘇省村務公開目錄》規定了村務公開的內容、形式、程序和時間,明確村務公開內容總計43 項;明確村務公開欄的設置標準和要求,提出要充分利用線上線下各種載體進行村務公開;明確堅持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公開原則,實行月公開、季公開、年公開、及時公開,并要求村務公開欄的內容至少保留5 日。

通知指出,各地要根據省級公開目錄,結合實際開展村務公開目錄修訂。要進一步拓展和優化公開內容和范圍,尤其要將落實各類強農惠農政策、鄉村振興、鄉村治理、村莊建設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項,納入公開目錄。各設區市、縣(市、區)民政、黨委農辦、農業農村、財政等部門要通力協作,強化村務公開的指導、監督力度,確保在2024 年以縣(市、區)為單位完成村務公開目錄修訂。

◆江蘇印發國土綠化規劃綱要

江蘇省綠化委員會、省林業局近日印發《江蘇省2023—2030 年國土綠化規劃綱要暨2023—2025年三年行動計劃》。

《綱要》提出,2023—2025 年,全省要完成造林綠化60 萬畝,林木覆蓋率達24.1%,建設綠美村莊930 個,完成森林撫育96 萬畝,喬木林單位面積蓄積量達56 立方米/公頃,古樹名木掛牌保護率98.0%以上。2026—2030 年,全省完成造林綠化50 萬畝,林木覆蓋率穩定在24.1%以上,完成森林撫育100 萬畝,喬木林單位面積蓄積量在56.5 立方米/公頃以上。

《綱要》明確了堅持生態優先、統籌兼顧,綠色發展、惠民利民,因地制宜、應綠盡綠,政府引導、多方參與的基本原則;謀劃了“四廊、四片、四網、多點”的國土綠化空間布局?!八睦取奔囱睾GЮ锷鷳B防護廊道、沿江景觀生態廊道、淮河及黃河故道綠色生態廊道、大運河景觀生態廊道?!八钠奔匆原h太湖、寧鎮揚、徐州、連云港為主的丘陵崗地?!八木W”即農田林網、水系林網、公路林網、鐵路林網?!岸帱c”即鎮區、村莊、廠礦企業、單位、公園及其他宜林零星地塊。

數 據

◆國家級生態農場新增345 家

為加快農業全面綠色轉型,推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經推薦申報、形式審查、現場評價、綜合評議、結果公示等程序,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聯合中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協會開展2023 年度生態農場評價工作,并決定授予北京萬德園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345 個主體“國家級生態農場”稱號。

2022 年,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推進生態農場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到2025 年,通過科學評價、跟蹤監測和指導服務,在全國建設1000 家國家級生態農場,帶動各省建設10000 家地方生態農場。此前已開展2 個批次生態農場評價工作,培育出431 家國家級生態農場。

獲得稱號的國家級生態農場將按照生態農場評價技術規范和綠色低碳理念,發揮自身優勢,全程推廣應用標準化生態農業技術,提高產地環境質量,推行綠色低碳循環生產,打造綠色生態品牌,力爭成為落實農業生產“三品一標”的排頭兵、推進生態農業建設的領頭羊、加快農業發展綠色轉型的典型樣板。

◆2023 年江蘇農村產權交易突破300 億元

江蘇省農村產權交易信息服務平臺提供的數據顯示,2023 年全省各級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共交易項目25.7 萬筆,交易金額307 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2.1%和10.8%,交易數量和交易金額繼續領跑全國。其中,農村土地經營權、集體經營性資產、涉農資金項目3 個品種交易規模居前3 位,全年交易金額分別為138 億元、84 億元、57 億元,占總交易量90%以上。

2023年江蘇農村產權交易服務對象更加廣泛,成交方來自全國30 個?。ㄗ灾螀^、直轄市),以服務農戶、家庭農場、農業企業為主,3 類受讓方分別交易項目17.7 萬筆、4.1 萬筆、3.7 萬筆。線上交易更加普及,全年成交項目7.8 萬筆,同比增長46%。

動 態

◆江蘇4 個案例入選全國農村改革典型

農業農村部日前公布24 個全國農村改革典型案例,江蘇省4 個案例入選,分別為南京市六合區創新組織模式打造農業社會化服務縣域樣板、泰州市姜堰區著力構建家庭農場發展“三四四”支撐體系、鹽城市亭湖區創新“小田變大田”改革探索解決土地細碎化問題有效路徑和常州市武進區試點水稻收入保險讓種稻農民穩增收。

◆南京市優質稻米一二三產總產值達58.7 億元

日前,南京市通報了都市現代農業建設及稻米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情況。全市農業農村系統從2021 年起,按照“調結構、補短板、強鏈條、增效益”工作思路,全面推進優質稻米全產業鏈建設。全市優質稻米一二三產總產值由2020 年的34 億元,增加到2023 年的58.7 億元,增幅達73%。

近年來,南京市農業農村局圍繞“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糧油消費升級”的需要,開展優質稻米全產業鏈建設,支持加工設施設備提檔升級,開發方便米粉、米糠油等健康糧油衍生品,豐富產品品類。

從2021 年開始,南京市連續4 年每年安排1000萬元市級資金,持續打造“金陵味稻”區域公用品牌,不斷提升全市優質稻米品質和效益。如今,“金陵味稻”區域公用品牌已經與28 家稻米加工、銷售企業建立母子品牌體系,基本形成“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南通出臺指導意見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

2023 年底,南通市出臺《關于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大力發展多元化、多層次、多類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培育農業服務性大產業,促進農業規?;?、專業化、集約化、綠色化發展。

《意見》提出,要健全一個服務體系,構建一張服務網絡,培育一批服務品牌,制定一套服務標準,力爭到2027 年底,全市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專業化、信息化、市場化水平明顯提升,聯農帶農作用顯著增強,基本形成組織結構合理、專業水平較高、服務能力較強、服務行為規范、覆蓋范圍廣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長三角

◆江蘇擬立法促進長三角示范區高質量發展

1 月11 日,江蘇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了《江蘇省促進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高質量發展條例(草案)》。作為滬蘇浙協同立法的一部分,江蘇這次立法既共同探索了如何為示范區改革提供創新法治保障,又共同探索了長三角協同立法機制。

江蘇條例草案定位是促進型立法,一方面“求同”,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高水平建設示范區的戰略部署,保障示范區先行探索、攻堅克難,加快從形態開發向功能開發躍升,鞏固深化示范區在眾多方面探索形成的一體化制度創新,以便更好地推動復制推廣;一方面“存異”,通過共同探索協同立法機制,尋求“最大公約數”,處理好與兩省一市現有地方性法規的關系,對于尚有爭議、暫時無法達成一致的內容未作規定。

條例草案共九章,突出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目標導向,為示范區進一步深化改革增強法治保障。

◆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推出重大建設項目三年行動計劃

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執委會、滬蘇浙兩省一市發展改革委、蘇州嘉興兩市政府近日共同印發《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重大建設項目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 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為示范區未來三年重大建設項目明確了路線圖、任務書和時間表。

《行動計劃》重在推動更多功能性項目早出形象、快出功能;重點聚焦先行啟動區,重點關注跨區域、跨流域、戰略性產業集群等項目;圍繞示范區建設發展新階段新要求,更加強調項目成熟度,更加突出高能級、牽引性項目的落地,加快提升示范區集聚度和顯示度;進一步完善重大項目聯合保障機制,進一步強化兩省一市“三級八方”的項目資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力度,同時加強向上爭取,為項目建設賦能,進一步調動項目實施主體積極性。

◆浙江探索創意農業“省域方案”

浙江將在20 個縣(市、區)試點創意農業,致力于探索出新模式和新路徑,形成“省域方案”后加以推廣,以推動全省農業現代化建設走在前列。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和省農科院聯合印發的《關于公布創意農業試點縣名單的通知》對創意農業進行明確定義:將創意作為一種生產要素,嵌入農業全產業鏈,推動農業與第二、三產業融合,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多元價值,提升農業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的新型農業業態。

根據計劃,此次試點主要包括培育創意農業主體,每縣培育各類創意農業生產經營主體10 家以上,培訓100 名創意農業專業人才;推廣創意農業技術;打造創意農業場景;探索創意農業模式,每縣創設創意農業模式兩個以上等內容。

目前,浙江省已形成共富型、糧油型、科技型、數智型、品牌型、生態型、休閑型、文化型、功能型、服務型等“十型百技”創意農業模式,成為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產業。

猜你喜歡
村務公開糧食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珍惜糧食
珍惜糧食 從我做起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請珍惜每一粒糧食
把村務公開欄辦成“群眾監督欄”
我的糧食夢
淺淡農村村務公開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