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來華留學生管理怎樣“異”中求“同”?
——兼論趨同化管理

2024-03-05 04:04原宗琳陳麥秋張慧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 2024年1期
關鍵詞:趨同化留學生文化

原宗琳,陳麥秋,張慧

(1.廣東藥科大學 醫藥商學院,廣東 中山 528453;2.廣東藥科大學 衛生經濟與健康促進研究中心,廣東 廣州 510006;3.廣東藥科大學 發展規劃部,廣東 廣州 510006)

長久以來,加強教育事業發展是中國社會和諧發展、經濟穩步前進乃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大計。近年來,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教育正以嶄新的姿態迎接國際教育發展道路上的各種挑戰。其中,國際學生來華留學事業的發展,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教育部發布的《全國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報告(2020年度)》顯示,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三、亞洲第一的留學目的地國。

留學生的引入,不僅提升了中國高校的國際化水平,同時對促進對外文化交流、塑造中國國際形象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然而,留學生是一個文化背景多樣化的國際學生群體,其引入后的管理工作更是重中之重。不可否認,當下部分國內高校在推動留學生教育上仍存在一些誤區,無形中增加了高校的辦學負擔,也傷害了高校平等的校園氛圍,甚至出現“寬進寬出”的留學生特殊待遇。在這種背景下,中外學生的趨同化管理彰顯了其重要性。2018年教育部印發的《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質量規范(試行)》再次提出“逐步實現中外學生教學管理的趨同”,并進一步細分至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和服務三個方面,這也說明趨同化管理已經是現階段來華留學事業發展的必經之路[1]。

本文在對“趨同化”管理理念作出全新闡釋的基礎上,對中國高校當下趨同化管理可能面臨的困難進行分析,并通過中國5所高水平大學的留學生趨同化管理經驗,為今后普通高校的教育國際化發展和留學生培養提供可參考的建議。

1 留學生教育趨同化管理之難

留學生趨同化管理的精神內核,并非僅有統一、同化等思想,而應秉持同中有異、求同存異的基本理念。具體來講,趨同化管理主要在于:既注重學生教學管理的普遍性特征,建立一種具備“共性”的教學管理模式,進而實現中外學生教育和管理的一視同仁,又應注意留學生群體在風俗習慣、意識形態上的特殊性,指引其全面認識中國國情和文化,從而真正融入高校學習和生活,學校也能更有效地開展教育管理活動。故而,正確認識趨同化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可以使留學生管理工作更加順暢。

1.1 文化的差異與沖突

留學生與本土學生之間差異的根源在于跨文化問題?;舴蛩固┑抡J為,所謂“文化”,是同一個環境中的大眾具有的“共同心理程序”,文化并不是一種個體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社會經驗、共同教育背景的群體共有的心理程序[2]。實際上,文化沖突并非一無是處,只要科學對待,留學生管理工作便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是因為文化沖突的存在,國際交流活動才被賦予了實際意義,國際教育才有了豐富的意蘊。

對留學生群體來說,對另一種文化的認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甚至稱之為一種嚴峻的心理挑戰也不為過。首先,物質環境的巨大轉變可能會使很多留學生感到不安,如氣候、飲食、服飾、建筑風格、交通等。嚴重者可能出現心理和生理癥狀,如“發怒、焦慮、認知損傷、敵意、抑郁、疲勞、恐懼、腸胃問題、頭疼、肌肉緊張”等等[3]。其次,留學生對自身身份與群體間關系的認知可能偏離現實。留學生來源國的文化構建了他們的自我認識,他們通過自我與群體的差異認識來定位自身,同時本能地體現出對“內群體”(留學生群體)的偏愛和對“外群體”(本土學生群體)的貶低,而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就可能升級為偏見和歧視[4]。再次,受心理的支配,留學生可能出現行為偏差。留學生行為偏差產生的后果可以用“一損俱損”來形容,個人行為失當不僅于己不利,更將影響學校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乃至辦學聲譽。綜上,留學生因為不同國家文化差異而顯示出的種種“不耐受”,將使趨同化管理成效大打折扣。

1.2 國際辦學價值取向失當導致制度匹配錯位

價值取向對高校教育制度設計起根本性指引作用。當前,國內很多高校為爭取“雙一流”而在留學生管理方面制定了很多績效指標,如在校留學生數量等。然而,如果高校為達到留學生數量指標而選擇放寬其準入制度,必將帶來學生質量的下降。國際上留學生入學考試制度主要有美國的學術能力評估測試(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簡稱SAT)、德國的德適考試(Test for Aacademic Studies,簡稱Test AS)和日本的日本留學生考試(The Examination for Japanese University Admiss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簡稱EJU)等,對留學生學習和學術能力的要求等同甚至高于本土學生[5]。而我國排名前100位的高校選拔留學生的模式基本分為入學考試模式、申請—審核模式、免試入學模式、預科教育升學模式。其中,多達93%的高校采用免試入學模式,申請條件為達到一定的語言要求并提交相應的材料,無需其他反映個人綜合素質的證明[6]。很明顯,當急功近利的價值取向占領國際教育高地時,教育制度勢必盡顯偏頗。

1.3 留學生教學管理體系仍舊不完善

中國高校的留學生管理體系主要通過三種模式構建[7]。一是“國際處聯合國際學院”,由國際處負責留學生的招生、獎學金申請、住宿、休學等行政管理工作,國際學院負責所有留學生的培養和教學工作。這一體系看似簡潔且權責分明,實際上抹殺了留學生與中國本土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的交集,文化的理解、認同和傳播更是無從談起。二是“國際交流合作學院”,該模式下,學院以獨立部門的身份對留學生的所有事項全權負責,有“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意味,但仍會造成校內職能部門設置冗余,資源配置失當,最終可能失掉“平等、公平”的基本前提。三是“國際處聯合多學院”,由國際處負責留學生招生等行政管理工作,之后將留學生指派入相應學院進行學習。部分學校在采用這種體系時會遇到語言障礙。留學生和本土學生合班上課的話,需要前者具備基本的中文聽說能力。分班學習則需要配備全英教學的專業教師并專門制定留學生教學計劃和方案,這容易導致中外學生的學業交流受阻[8]。

1.4 服務缺乏國際化水平依舊是留學生管理的短板

留學生管理中,“家長式”掌控一切的管理模式忽視了留學生的很多合理訴求,并未充分考慮留學生的服務體驗。本土學生反映和留學生對比遭遇待遇不公的事例屢見不鮮,而這都源于辦學者長期以來的傳統思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來華留學生工作更多是政治外交在教育領域的延伸,留學生名額、獎學金投放等主要遵循國際援助的基調,留學生作為“國際友人”的代表在中國享受各類“超國民待遇”[9]。除此之外,學校還會給予留學生一些生活上面的補貼。這種做法會顛覆國人對獎學金“勵學”的基本認知,而順理成章地認為獎學金更像一種教育援助,與學業進步、素質提升無關。這種服務制度同樣有失公允。

2 國內高校留學生趨同化管理實踐之比較

據《全國普通高校本科教學質量報告(2020年度)》的相關數據,所有高校留學生中,選擇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39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求學的有2.66萬人(占比25.29%),選擇在西南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89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求學的有2.26萬人(占比21.48%),可見,一半來華留學生會優先選擇進入國內雙一流大學學習。表1是全國各大高校中留學生人數排名的前10位,其中不乏我國“雙一流”高校建設中的領跑者,辦學歷史悠久且教學質量優秀。依據表1的全國排名和留學生人數,本文主要選取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為研究對象,探究中國高校留學生趨同化管理實踐的發展特征并從中總結可借鑒的管理經驗,以期推廣至更多的高校。

表1 2020年校友會中國大學留學生人數排名

2.1 北京大學的留學生管理實踐

北京大學全校留學生由國際合作部歸口管理。國際合作部主要負責管理外國留學生、港澳臺學生、交換學生和研究學者、交流學者,包括發展規劃的制訂、招生錄取、外事和教學管理、生活服務、經費管理、國際校友聯絡等業務。在管理隊伍建設方面,北京大學于2011年在全校院系層面建立了留學生輔導工作制度,在學業、思想、活動、安全、簽證居留及住宿管理等方面為留學生提供服務和幫助。在校園生活方面,留學生同中國學生一樣無差別地享有各項公共服務設施,參與校園社團文體活動,每年一度的“國際文化節”已成為校園文化的亮點。在留學生教學管理方面,學生需按照所在院系所學專業的課程安排和教學計劃參加課程學習,原則上與本土學生合班上課,畢業學分要求與本土學生基本相同,不減免學分。在留學生畢業后的相關支持上,學校成立了留學生校友聯絡辦公室,加強與校友工作辦公室的溝通協作,積極解決畢業生回國后可能遇到的人際交往、返鄉再適應、就業等方面的困難。

2.2 清華大學的留學生管理實踐

清華大學留學生趨同化管理體系以國際學生學者中心為主要部門,該部門負責整合校內外資訊和資源,為國際學生學者提供簽證、保險、獎學金、學業支持、心理發展、實習就業、校友聯絡、住宿生活、法律政策和文化交流等事務上的幫助。管理隊伍建設方面,清華大學于2015年12月成立國際合作領導小組,并于次年10月成立清華大學國際合作與發展委員會,吸納校外專家、學者與校友,助力清華大學國際化發展。近年來,通過“行政與后勤隊伍國際化能力提升計劃”,學校構建國際化服務平臺的同時對全校行政管理人員進行提升國際化能力的多種培訓。留學生文化生活方面,學校定期舉辦文化交流活動與文化浸潤項目,支持發展國際學生社團組織和國際學者俱樂部,同時,每周圍繞某一時下熱點話題進行中外學生文化交流沙龍,加深國際學生學者對中國文化和世界其他各國文化的理解,培養其跨文化適應力和全球勝任力。留學生教學管理方面,留學生的教學計劃由各系自主制定,原則上與本土學生保持一致,但會兼顧留學生的專業素質差異。二級學院下屬各系均指派一名留學生指導老師,主要幫助留學生按教學計劃選課,同時積極跟進其思想動態,必要時開展心理疏導工作。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每屆招收的學生中,有80%為國際學生。書院最具特色的“中國社會實踐”課程讓學生有機會了解中國的不同地區并深入開展與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主題相關的研究。學生能夠有針對性地考察相關企業和與社會發展相關的農村、基層社區、學校和養老機構等不同的實踐基地,在鮮活的體驗和豐富的實踐中觸摸中國社會發展的脈搏[10]。

2.3 復旦大學的留學生管理實踐

復旦大學外國留學生工作處是學校外國留學生歸口管理機構,主要承擔管理、協調全校外國留學生教育的職能,為全校外國留學生提供留學生活指導與服務。工作處下設招生辦公室、學生辦公室、綜合辦公室。留學生的招生、獎助學金、簽證、學籍和教務、國際學生社團管理等工作均由該部門統一管理。留學生教學管理方面,主要由各學院負責,復旦大學按照學科交叉和大類融合的原則將各學院分至自我管理的五大書院(志德書院、騰飛書院、克卿書院、任重書院和希德書院),教學制度由各書院自行制定,留學生和本土學生實施趨同化管理。學校還設有國際文化交流學院,主要對外國留學生進行漢語和中國文化教學,包括文學、歷史、經濟、哲學、國際關系等輔助教學內容。留學生文化生活等方面,書院按學校住宿區域劃分,物理空間相對獨立,包括一個區域內的公寓和公共空間,留學生可以通過書院生活深切體驗大學文化,從而實現復旦大學文化育人的目標。學院常設的自我管理委員會也會引導學生在此平臺上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自我監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此外,還有很多留學生社團,它們大多是依據不同國別設置的。在2022年初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高峰期,來自復旦大學國際學生志愿者服務隊的留學生志愿者們在校園疫情防控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支志愿者服務隊伍不僅實現了“鼓勵國際學生融入校園生活”的初衷,也為校園抗疫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2.4 浙江大學的留學生管理實踐

浙江大學設有國際教育學院這一直屬單位,負責全校國際學生的招生、管理、后勤服務,并承擔國際學生的漢語和中國文化教學工作。國際教育學院下設綜合事務辦公室、招生事務辦公室、教學事務辦公室、學生事務辦公室、對外漢語教學中心和外國專家留學生服務中心。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國際聯合學院下的書院依托發展導師、兼職導師等開設“導師工作坊”,提供“問診式”學生成長咨詢服務和“菜單式”學生能力發展指導。留學生教學管理方面,教學計劃均由國際教育學院按高等學校教學計劃要求制定,如為教育專業留學生單獨開設漢語和中國概況必修課,為哲學、政治學專業留學生單獨開設政治理論必修課。留學生文化生活等方面,浙江大學國際校區學生會在豐富留學生課余生活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作為一種校內群眾組織,國際校區學生會下轄多種類的學生社團,如公益服務類、體育運動類、學術科技類、文化藝術類等等。

2.5 上海交通大學的留學生管理實踐

上海交通大學趨同化管理體系職能較為分散:留學生發展中心負責招生、獎助學金申請等工作,教務處負責教學管理,學生處則負責保險、宿舍等日常管理,財務處負責各項費用的收繳工作,保衛處負責處理各類事件。留學生教學管理方面,各院系原則上執行統一的本科專業教學計劃,但也可針對國際學生制定個性化教學計劃。招生過程中,學校對本科留學生的漢語言能力并無硬性要求,滿足相關法規要求即可,這是區別于前4所高校的地方,留學研究生則需要在學校發布的英文能力考試中選擇一種并在有效期內達到最低分數要求。教學過程中,除極少數公共基礎理論課程外,不為留學生單獨開課,力求留學生與本土學生全程保持課程一致。留學生文化生活等方面,學校設有留學生會,下轄體育、傳媒、志愿者、學研、文藝等部門,極大地豐富了留學生的校園生活。另有一些品牌活動,如Ice Breaking、萬圣迎新派對、雙蛋迎新夜、Stay Love愛心募捐、攝影大賽、國際文化節、語言文化交流活動等,能夠幫助留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加強了中外學生的交流和融合。學校還有其他100多個社團面向留學生開放。校友會也為留學生的畢業后去向和回國后再適應提供了很大幫助。

綜上,5所高校的留學生趨同化管理不乏共同之處:(1)教學管理層面,排除特殊情況,5所高校的留學生均和本土學生執行同樣的教學計劃,在學業上摒除區別對待的現象。同樣的課堂、同樣的老師、同樣的課程考核方式、同樣的評分標準等等,不僅體現了中外學生公平考核的基本原則,也是對學生專業知識掌握情況的試煉,以確保其收獲真才實學,同時也助力學校做好“育才”的本職工作。(2)文化生活方面,留學生課余活動的設計和學生社團的發展都十分完善,留學生能夠定期參加很多不同種類的群體活動。更重要的是,學校社團面向所有學生開放,這足以證明學校對待文化交流是加以鼓勵的,此舉能夠增進留學生和本土學生的國際友誼,保留文化差異的同時增進文化融合。(3)留學生畢業后續工作方面,5所高校都成立了海外校友會,在留學生離?;貒竺鎸Ω鞣N困難時給予支持,同時也為有意向報考中國高校的國際學生提供幫助。5所高校的校友會都會定期舉辦活動,如清華大學在瑞士的校友會每月組織徒步、讀書分享、藝術品品鑒等交流活動,以此創造新老學生互幫互助的平臺,同時定期跟進留學生在母國的動態。

3 來華留學生趨同化管理的啟示和建議

教育國際化不能片面等同于“西方化”,中國高校留學生管理趨同化也不應是對西方文化和教育體系的趨炎附勢和盲目崇拜,因此,中國需要有獨具特色的國際化教育體系,而不是簡單的復制粘貼式教育管理借鑒模式[11]。結合前文的經驗總結及分析,筆者提出以下意見。

3.1 廣泛推行留學生趨同化管理,需要從革新理念出發,重視差異,逐步融合

高校首先要解決的便是文化間性問題,而間性問題通過“延異”“關聯”“融合”這三個要點得以呈現[12]。在實施管理之前,我們要認識到文化差異是非靜態的且非絕對的,各個國家的文化傳統都在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化,即所謂“延異”,我們應當承認并鼓勵差異,在捕捉差異的同時發掘不同文化的相似之處,即“關聯”,最終實現文化間的互動式契合,即“融合”?,F實中,部分高校會針對留學生管理相關部門的職工舉辦一些跨國文化交流活動,讓管理者切身體驗和認識他國文化。從“管理者”身份轉為“外國人”身份后,教職工便能清晰地了解留學生可能面臨的困難,以及管理體系中應當改進的地方,從而完善管理理念,避免自賤式體系照搬或是自我優越心理產生的冷眼旁觀。

3.2 教學方面,豐富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提高辦學質量

很多留學生之所以選擇到國外學習,除了想習得就業所需的專業知識,也希望了解世界不同的文化。前文提及的高校中,有的專門開設了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或是專門傳播中國文化和語言的學院,學院下設專業豐富,涵蓋了語言、政治、經濟、歷史、哲學等多類學科,能夠滿足留學生提升專業素養和加強文化交流的需求。此外,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近幾年線上教學的發展速度驚人,授課內容和方式的革新也較快,很多高校利用慕課等平臺將校內優秀線上課程分享給更多學生,這也是留學生接受與本土學生均等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

3.3 留學生日常學習、生活方面,加強硬件環境建設,提供良好的生活設施

雖然此前網絡上對于留學生在宿舍、餐飲等方面享受“特殊待遇”多有詬病,但高校理應尊重留學生個人傳統習俗、民族習慣等,為其提供必要的特殊設施,如供穆斯林學生就餐的清真餐廳、留學生能夠便捷瀏覽的圖書館英文網站等等。此外,前文提及分散化管理體系的問題,其中一項便是信息化建設。高??梢詫W校統一身份認證為基礎,建立數據共享機制,所有信息可以通過云數據庫同步至教務系統、學生管理系統等,留學生選課、學習成績、住宿情況等信息也能通過該機制及時同步反饋到留學生管理核心部門,使各管理部門同時掌握留學生在校的各類情況,從而形成雙向共享機制[13]。

3.4 優化留學生管理和教學崗位師資配備,做好教學與服務管理支持

管理服務層面,一方面,可以以留學生管理核心部門為基礎建立跨文化心理咨詢、語言文化支持體系。國際學生出入他國,語言是首先要攻克的適應問題,其次就是不同的風俗習慣。當留學生感到壓力時,往往伴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這需要管理部門及時留意和疏解。高??梢栽O立跨文化心理咨詢室、語言培訓班以緩解留學生的心理問題和社會文化適應問題。另一方面,留學生的學術能力培養是至關重要的環節,高校的基本職能在于傳道授業,僅停留在緩解文化沖突的管理服務體系無異于舍本逐末。因此,過硬的學術支持體系依舊是實現留學生趨同化管理的關鍵要素。為此,高??梢越虒W院系為單位,為不同年級的留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學術能力提升辦法,如:設立課程支持小組,由相同課程的授課教師為該課程的留學生提供學習方法的指導、重點內容答疑、考試輔導等;也可組織同專業學術能力較強的教師成立學術支持小組,或執行導師制,定期向留學生講授學術論文寫作技巧,督促留學生掌握不同專業的學術邏輯并提升科學研究技能。

趨同化管理的最終目標是實現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我國的高等教育體系、理念、制度也需要在國際社會上得到認同。這便不能簡單將國際學生“同化”到本國教育體系,或是生搬硬套、完全復制國外學校的留學生教育經驗。中國高校應走出獨具中國特色的國際化教育道路,既做好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者,也做好來自世界各地求學者的領路人。

猜你喜歡
趨同化留學生文化
趨同化視域下國際學生實踐教育探索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留學生的“撿”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誰遠誰近?
中國非營利評論(2017年2期)2017-11-09
趨同是否正在發生?——歐盟公司治理趨同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