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老年人長期護理保險政策認知及影響因素分析

2024-03-07 23:23熊鷹吳敏陳貝蓓
關鍵詞:長期護理保險

熊鷹 吳敏 陳貝蓓

摘 要:為促進農村參保人更加公平地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本文調查了湖北省長期護理保險政策試點地區農村老年人對該政策的認知情況。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對144位農村老年人進行了問卷調查;并使用有序多分類logisitic回歸模型分析影響因素。結果發現,僅有26.4%的農村老年人知曉長期護理保險政策,且認知程度較低;年齡和失能程度會顯著影響農村老年人對長期護理保險政策的認知程度。本文的發現有助于識別重點宣傳對象并優化政策宣傳工作。建議以尚未失能的準高齡老人為重點宣傳對象,制作更加通俗易懂的短視頻宣傳材料,并加強政務云平臺建設以提供更精準的政策咨詢服務。

關鍵詞:長期護理保險;政策認知;城鄉公平;農村老年人

一、引言

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下文簡稱長護險)制度是中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戰略舉措,目前已在全國49個城市進行政策試點;其中有23個試點城市將參保人覆蓋到農村。從理論上講,城鄉全覆蓋參保有利于城鄉居民平等地享受待遇,確保了社會公平。但現實生活中,農村人口尤其是老年人對長護險政策的認知程度較低,往往在待遇申請方面不如城市人口積極和規范,因而更不容易獲得相應的待遇認定與給付。在長護險與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同步參保的情況下,就可能出現農村老年人“參保有份,享受無緣”的局面。目前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的失能人員中,農村人員占比顯著低于城市,例如荊門市正在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的全失能人員中,農村人員僅占20.7%[1];這與荊門市人口的城鄉比例是不相稱的。因為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荊門居住在鄉村的人口占比達41.3%。因此,從維護健康公平性的角度來看,這是值得學者們關注和思考的。已有研究表明,良好的醫保政策認知有利于農村居民更好地使用相應的政策福利[2];同理,良好的長護險政策認知也有利于農村老年人更好地使用相應的政策福利。因此,本研究調查了農村老年人對長護險政策認知的程度及其影響因素;希望提高農村居民長護險政策認知程度,進而為促進長護險待遇享受上的城鄉公平提供參考建議。

二、文獻回顧

通過知網查詢發現,近五年國內已有數篇關于長護險政策認知與參保意愿的經驗調查見刊。江瑞珍對山西省柳林縣的居民做了抽樣調查,在所調查對象中,85.52%的人都沒有聽說過長護險;這次調查沒有區分城鄉和年齡[3]。陳玫對北京的城市居民做了調查,51%的受訪對象表示非常不了解長護險;這次調查限定在城市但沒有區分年齡[4]。張瑞利對南京的城市老年居民做了調查,83%的受訪對象表示沒有聽說過長護險;這次調查限定在城市且區分了年齡[5]。廖曉璐對荊門的養老機構、社區和村莊進行了不區分年齡的抽樣調查,不太了解的人數占67.6%[6]。因此,本文預期農村老年人對長護險的知曉率不會太高,但具體的數值尚不明確。同時,學者們對認知程度只是用了一個主觀的提問來進行模糊地測量,沒有使用量表來進行精準地測量。

在政策認知的影響因素方面,研究結果一致的是:(1)對長護保險的政策認知度的性別差異不顯著;(2)健康狀況差或者家里有失能人員的被調查者對長護險的政策認知度顯著高于健康狀況好或者家里有失能人員的被調查者。存在分歧的是:(1)陳玫、江瑞珍和廖曉璐發現,年齡與人們對長護保險的認知程度沒有關系。張瑞利發現,低齡老人群體中,年齡對長護保險的認知程度有正向關系,但高齡老人群體中是負向關系;(2)江瑞珍和廖曉璐發現,教育程度與人們對長護保險的認知程度沒有正向關系。陳玫和張瑞利發現,教育程度與人們對長護保險認知程度有正向關系。此外,廖曉璐發現,荊門市城鎮居民對長護險的了解程度明顯高于農村居民;農村居民對了解長護險的認知渠道基本是通過既往的親戚朋友或者因病住院后,在醫院中剛剛認識的病友。也就是說非正式的傳播渠道發揮了主要作用;而作為正式的傳播渠道,如村醫村干和大眾傳媒的專門政策宣傳作用并不顯著。上述研究為本文的研究假說奠定了經驗基礎并指明了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三、數據與變量

(一)數據來源

荊門市下轄的Z市(縣級市)D鎮是一個人口超過10萬的大鄉鎮,有54個行政村。課題組采取多階段隨機抽樣選取調查樣本,先隨機抽取兩個行政村,再以戶為單位調查60歲及以上老年人,以面訪的形式共發放16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44份,有效回收率90%。調查時間為2019年8月,雖然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期間無法開展農村入戶調查,但本調查的結果仍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二)理論框架與變量設置

本文的理論框架上借鑒了安德森模型的思路,該模型由美國學者羅納德·安德森(Ronald Max Andersen)于1968年創建,最初用于分析家庭醫療服務利用的影響因素,以探究不同家庭醫療服務利用行為存在差別的原因。它將“前置特征”“使能資源”和“需求”作為影響家庭“醫療服務利用”的三類因素。后來,該模型的基本分析單位由家庭轉向個人,用途也從利用醫療服務的程度延伸到醫療費用、疾病篩查、老年長期護理、慢病患者滿意度等更寬泛的研究領域[7~8]。受此啟發,本文將前置因素、使能因素和需求因素作為影響農村老年人長護險政策認知程度的三類因素,并結合本文的研究目的把作為內因的需求因素排到了作為外因的使能因素之前。

因變量方面,本研究通過反復咨詢長護險領域相關專家,根據實際研究目的設計相應的問卷條目,編制“長護險政策認知狀況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個人基本信息、長護險政策認知狀況等。從2016年荊門市頒布的《荊門市長期護理保險辦法(試行)》中選取六個關鍵知識點來對調查對象進行政策認知程度的測度。將這六道問卷題目的選項進行賦值,“知道”答案賦值為1,“不知道”答案賦值為0。根據總分“0~6”分,將得分結果分為四類?!?”分為“完全不了解”,“1~2”分為“模糊了解”,“3~4”分為“大致了解”,“5~6”分為“完全了解”。

如表1所示,自變量方面則分為三塊,第一塊是前置因素,包括性別、年齡、教育程度;第二塊是需求因素,用失能程度來代表;第三塊是使能因素,用主要的政策認知渠道來代表。

(三)因變量量表及其信度與效度檢驗

如前文所述,因變量是由6道題目組成的量表來衡量農村老年人對長護險的政策認知程度。這6道題目分別是:(1)長護險保障的對象是半年以上處于失能狀態的參與保險的人;(2)按照《日?;顒幽芰υu定量表》評定低于40分且符合規定條件的方可申請長護待遇;(3)提供的護理服務方式有三種:居家護理、養老機構護理、醫院護理;(4)長護險服務的內容:清潔照料、飲食照料、心理安慰、康復照料等;(5)長護險實行限額管理、限額以內的費用由長護險基金和個人按照比例分擔;(6)保障對象在享受基本醫療保險住院待遇期間停止長護險待遇。

該量表的Cronbach`s Alpha值為0.873,大于0.7;KMO值為0.867,大于0.7;Bartlett球形檢驗p值小于0.001;說明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四)研究假說

本研究將描述性分析與回歸分析相結合,首先描述農村老年人對長護險的政策認知程度;然后采用有序多分類Logisitic回歸模型分析其影響因素,重點研究年齡、教育程度、失能程度和認知渠道的影響。

具體研究假說如下:

年齡方面,研究假設1:年齡越輕的老人認知能力越好,因而政策認知程度更高。

教育方面,研究假設2:教育程度越高的老人認知能力越好,因而政策認知程度更高。

失能程度方面,研究假設3:失能程度越高的老人越需要長期護理保險,因而政策認知程度更高。

認知渠道方面,研究假設4:村醫村干是宣傳長護險政策的專職人員,因而通過專職人員知曉長護險政策的老人會比通過其它渠道的老人認知程度更高。

為了分析農村老年人對長護險的政策認知程度的影響因素,根據調查數據的情況,使用有序多分類logistics回歸模型進行實證分析。

四、結果與討論

首先本文對數據進行了多重共線性檢驗,結果顯示:χ2=17.871,P=0.961>0.05,說明平行性假設成立,即各回歸方程相互平行,可以使用有序多分類Logistic過程進行分析。閾值的常數項有3個,認知度=1代表(完全不了解)概率/(模糊了解+大致了解+完全了解)累積概率模型;認知度=2代表(完全不了解+模糊了解)累積概率/(大致了解+完全了解)累積概率模型;認知度=3代表(完全不了解+模糊了解+大致了解)累積概率/(完全了解)概率模型??傮w而言,三個方程的分子累積概率更傾向于不了解的效應,分母更傾向于了解的效應。因此該模型分析的是因變量更傾向于不了解的影響因素。

為了檢驗影響因素的穩定性,本文將以前置因素、需求因素和使能因素逐步帶入的形式探討影響因素的穩定性,結果見表2。從表中不難看出,60~65歲的年齡段群組和71~75歲的年齡段群組都呈現0.05水平的顯著性。在失能程度這一影響因素中,失能程度為未失能狀態的群組一直呈現0.05水平的顯著性。因此可以認為,低齡老人比高齡老人的長護險認知程度低,未失能的農村老年人比重度失能的農村老年人的政策認知度低。綜上,年齡和失能程度這兩個影響因素具有穩定性,基本驗證了研究假設1和研究假設3。

研究假設2方面,農村老年人的教育程度對長護險政策認知度沒有顯著影響,可能與農村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有關。如前文所述,陳玫和張瑞利的調查是在東部地區的中心城市進行的,而江瑞珍和廖曉璐的調查是在中部地區的縣域范圍內進行的??赡艿慕忉屖?,中心城市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較高且不乏受過高等教育的老年人;而中部地區的縣域范圍內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且受過高等教育的老年人稀缺。在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的情況下,農村老年人的教育程度對長護險政策認知度沒有顯著影響就不難理解了。

研究假設4方面,作為使能因素的認知渠道對長護險政策認知度也沒有顯著影響,可能與政策宣傳人員的專業水平有關。一般認為,村醫村干是專職人員,并且長護險經辦機構對他們進行了多次政策培訓,從他們那里獲知會比親朋好友和大眾傳媒的渠道認知程度更好。但實際上村醫村干自身對長護險政策的掌握水平可能并沒有達到相應的程度,而且自身還肩負其它工作任務,因而無法向老人提供個性化的更精準的政策信息。

作為湖北省唯一被納入國家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首批試點的城市,荊門市于2016年11月出臺《荊門市長期護理保險辦法(試行)》,實行城鄉全覆蓋。截至2019年6月,全市長護保險參保247萬人,受理失能人員長護待遇申請1.35萬人,已評定1.11萬人;符合條件并正在享受長護保險待遇7162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5415人[9]。另據荊門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荊門市常住人口中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為593191人,只有不到1%的60歲以上的老年人享受到了長護險的待遇。從理論上講,應該有更多的老年人申請并享受長護險待遇,認知程度低可能是影響老年人申請并享受長護險的原因之一。

就長護險政策認知程度的影響因素而言,戴衛東基于江蘇和安徽的調查已經證實,健康狀況越差或者認為自身健康狀況不佳的群體更傾向于購買長護險[10],這與本文的調查結果是一致的;老年人失能程度越高,對長護險的現實需求更迫切,因此政策的認知程度就越高。但由于發生失能的往往是高齡老人,隨著年齡增長,其認知能力呈現加速衰退[11],因此有必要在失能之前就開始知曉長護險的相關政策。如果老人在失能之前就開始了解長期護理保險政策的內容以及申請條件與標準,那么一旦發生失能問題,就會及時申請待遇,充分利用長護險政策福利來緩解自身健康以及生活問題。所以,把準高齡老人作為宣傳的重點對象是最有效率的。

對于農村老年人而言,受文化程度、身體狀況等因素的影響,其接觸外界信息的渠道相對來說較少。據表1的數據統計分析、老人對長護政策的了解途徑主要是通過親朋好友和村醫村干的政策宣講,兩者分別占比為50%和43%;通過大眾傳媒途徑比較少(手機、電視、廣播、報紙等),故僅僅依靠農村老年人主動去了解長期護理保險政策是遠遠不夠的。還是要發動村醫村干開展宣傳講解工作,通過村醫村干的宣講,讓農村每家每戶都能清楚地了解長期護理保險政策的作用、保障對象、申報條件以及申報流程等。本次研究的統計結果沒有顯示出信息來源的差異性,說明村醫村干對長期護理保險的理解也處于較淺層次,并沒有深入理解和全面掌握。這就需要用數字化技術對村醫村干的政策宣傳能力進行賦能,比如短視頻和云平臺等。

在當今老齡化日益嚴重的中國,長護險制度的建立和推行是大勢所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過建立長護險制度,有利于減輕家庭負擔,緩解社會上出現“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問題。目前中國存在人口多、地域廣、城鄉發展不平衡,未富先老等問題,很難在短時間內出臺全國性的長護險制度,因此政府鼓勵在全國范圍內進行試點工作,以探索經驗。張奇林等在試點城市青島市調查發現,對長護險的了解程度是影響參保意愿的重要影響因素,對長護險了解程度越高參保意愿越強[12]。所以老年人對長護險政策的了解程度越高,其參加長護險的意愿也就越強,對政策的滿意度和支持度也相應增加,那么長護險政策推廣也就更順利。荊門市作為湖北的試點城市,經過近年來的積極探索已經初步形成了覆蓋城鄉的基本政策體系和經辦服務機制。但是在農村地區,其政策宣傳還有待加強,大部分老人對長護險政策內容不太了解,從而對長護險政策在農村地區的實施效果造成阻礙,不利于該制度更加公平和可持續地發展。今后,如果長護險制度在全國推廣,農村地區的政策宣傳工作應該引起更大關注,否則就會出現長護險待遇享受上的城鄉公平問題。

五、建議

研究表明,雖然經過了多年的試點,但當地農村老年人對長護險制度的認知程度依然較低,政策宣傳工作亟待優化。根據本文的研究結論,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供有關部門參考。

(一)以尚未失能的準高齡老人為重點宣傳對象

研究發現,未失能的老人的政策認知度明顯不如重度失能的老人,可能是未失能老人沒有意識到自身存在迫近的失能風險。但隨著年齡增長,失能的風險將顯著增加,而等到失能之后再去了解長護險政策將會耽誤待遇申請和相應的舉證準備。所以,在農村地區宣傳長護險政策時,最有效率的做法是以尚未失能的準高齡老人為重點宣傳對象進行長護險政策解讀,使他們能夠更加全面和正確地理解長護險政策,為將來有需要時順利提交待遇申請并提供合格的證明材料以獲得資格認定打下政策認知基礎。這是本文最重要的研究發現,希望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二)制作更加通俗易懂的短視頻宣傳材料

考慮到農村老年人,尤其是準高齡老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宣傳材料應該更加通俗易懂。有些村民在申請長期護理保險的過程中,因自家老人條件達不到失能認定的標準或者對政策規定的原則與標準不熟悉,從而被長護險經辦機構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后不予認定,產生了消極抱怨心理,從而向周圍群眾傳遞一種錯誤信號,主觀地認為長護險享受待遇有額外的附加條件,如必須是貧困戶等。再加上農村鄰里來往密切,這種錯誤信號導致更多村民誤會了該政策的初衷。所以有必要將長護險的申請標準與程序制作成宣傳短視頻,村醫村干在重點宣傳時可以一邊播放短視頻宣傳資料,一邊進行解釋和補充,以方便老人理解長護險政策的相關規定。在宣傳視頻材料中還可以介紹一些農村家庭長護險待遇申請成功的典型事例,解釋長護險做出必要的限制性規定的初衷,增強農村居民對長護險政策的信心。

(三)加強政務云平臺建設以提供更精準的政策咨詢服務

考慮到長護險制度的專業性和復雜性,還應加強政務云平臺的建設。培養一批業務精、能力強的便民熱線坐席專員,為農村參保人提供專業、高效、規范、精準的長護險政策咨詢服務。對于那些申請標準不理解或者申請條件不熟悉的村民給予個性化的解釋和指導。這樣才能最大程度避免錯誤信號的蔓延,也能更好地服務符合申請條件的參保人,讓其正常享受到長護險待遇,避免因多次待遇申請受挫產生消極失望情緒。同時政務云平臺也節約了農村參保人的交通成本,分擔了村醫村干的工作強度,從而更好地推進長護險政策深入民心,更大范圍惠及農村失能人員及其家庭。

參考文獻:

[1] 齊玉梅,王生鋒,李念蓮,等.參與長期護理保險失能人員對護理需求及影響因素分析[J].荊楚理工學院學報,2019,34(5):74-78,84.

[2] 李遠雷,康正,王慧,等.黑龍江省居民對大病醫保政策宣傳效果的評價[J].醫學與社會,2020,33(7):115-118.

[3] 江瑞珍.長期護理保險需求的影響因素分析——以柳林縣為例[J].經濟師,2019(12):252,254.

[4] 陳玫,高衛東,孟彥辰,等.北京市社區居民長期護理保險購買和參與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9,12(12):66-74.

[5] 張瑞利,時明銘,徐佩.老年居民長期護理保險認知及參保意愿調查研究——以南京市為例[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3(4):99-107.

[6] 廖曉璐.我國長期護理保險試點中的問題及對策分析——基于荊門市試點調查[D].云南:云南財經大學,2021.

[7] 李月娥,盧珊.醫療衛生領域安德森模型的發展、應用及啟示[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7,10(11):77-82.

[8] 陳鳴聲.安德森衛生服務利用行為模型演變及其應用[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8(1):5-8.

[9] 何慶華,郭后華.打造接地氣惠民生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基于荊門市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醫療保險,2019(8):45-47.

[10] 戴衛東.老年長期護理需求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于蘇皖兩省調查的比較研究[J].人口研究,2011,35(4)

[11] 張文娟,李念.中國高齡老年人認知能力的衰退軌跡及其隊列差異[J].人口研究,2020,44(3):38-52.

[12] 張奇林,韓瑞峰.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居民參保意愿研究——來自青島市的調查[J].社會保障研究,2016(2):45-53.

作者簡介:熊鷹(1980- ),男,湖北洪湖人,湖北經濟學院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講師,管理學博士,研究方向為失能老人與長期照護。

猜你喜歡
長期護理保險
青島市長期護理保險實施現狀及問題研究
長期護理保險的“中國方案”
湖南省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前景展望及政策建議
我國長期護理保險的研究
農村長期護理保險方案設計
公私合作PPP視角下我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模式探索
我國企業新型養老保險的探索分析
博弈論視角下長期護理保險分析
我國長期護理保險發展模式探索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開展城鎮老年長期護理保險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