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型教學團隊建設研究

2024-03-07 03:39李林
關鍵詞:案例研究創新型

摘 要:在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特征的“四新經濟”建設背景下,打造融合型及創新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結構合理的創新型教學團隊是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基礎和保障。文章運用案例研究法,以W大學融合型市場營銷系列課程省級教學團隊為表述對象,介紹了教學團隊的基本情況,探討了創新型教學團隊建設的具體舉措,從進一步提升團隊內涵發展水平、深化教學運行及管理改革、加強實踐教學平臺建設等方面展望了工作前景。

關鍵詞:融合型;創新型;省級教學團隊;案例研究

一、引言

應用型高校堅持地方性、應用型辦學定位,服務地方經濟及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是應用型高校的根本目標。新形勢下,創新型教學團隊建設是保障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支撐。從現有文獻看,部分研究者剖析了教學團隊的定義、特點,分析了地方高校教學團隊建設存在的具體問題并提出了對策建議。教學團隊是以系列課程或專業為建設平臺,在長期教學改革和實踐中形成的,具有明確的發展目標、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隊結構所組成的正式群體[1]。與學術團隊相比,教學團隊應具有自身獨特的結構要素、清晰的教學改革方向[2]。應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教學團隊建設存在教學組織簡單化、師資隊伍臨時化、教學效果形式化等問題[3]。地方高??梢酝ㄟ^積極的制度創新、政策創新,提供跨學科合作激勵機制、信任機制、補償機制、共享機制及合作關系網絡等有效的制度供給推進跨學科教學團隊建設[4]。專業能力、課程體系、團隊文化及建設經費是構成高校教學團隊核心能力的要素。應從制定科學可行的團隊規劃、建設學科梯隊、選拔團隊領導者、加強學習教育、構建科學的管理機制等方面提升高校教學團隊核心能力[5]。促進教學團隊健康發展需要充分重視團隊整體績效及調動團隊成員的積極性[6]。

2021年4月,W大學融合型市場營銷系列課程省級教學團隊獲批省級教學團隊。本文首先介紹了團隊形成背景、服務面向、成員構成等基本情況。其次,對建設目標、制度建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整合資源大力推進實踐教學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的系列創新舉措展開探討,為應用型高校課程教學團隊建設提供一定的參考。

二、融合型市場營銷系列課程省級教學團隊簡介

(一)形成背景

團隊隸屬于W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主要服務于市場營銷專業,同時面向其他經管類專業開設《市場營銷學》課程?;诟咚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從2003年至今,團隊的形成經歷了探索階段、雛形階段和形成階段。

1. 探索階段

市場營銷專業根據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明確市場營銷專業核心課程以“市場營銷原理-市場營銷策劃-市場營銷運營”為主線,成立了專業核心課程的課程組,為團隊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2. 雛形階段

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對市場營銷本科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場營銷專業開設了網絡營銷課程設計,電子商務實驗,企業形象設計等課程?;诖?,市場營銷專業初步構想建立市場營銷系列課程教學團隊,為團隊的形成做好了相應的準備工作。

3. 形成階段

互聯網經濟的迅速發展催生傳媒的“融合”巨變,新媒體營銷日益成為市場營銷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因此,市場營銷專業按照市場營銷(新媒體營銷方向)招生,設置了《新媒體營銷概論》、《新媒體運營管理》等5門專業方向課程,聯合網絡與新媒體專業跨專業形成了融合型市場營銷系列課程教學團隊。2022年,市場營銷專業按照市場營銷(數字營銷方向)招生,設置了《數字營銷概論》、《大數據營銷》等6門專業方向課程,聯合計算機、網絡與新媒體等專業跨專業擴展建設了融合型市場營銷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二)團隊成員

團隊共有14名教師(含企業兼職教師1人),成員來自市場營銷專業、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及校外合作企業,市場營銷專業教師占比71.4%。職稱結構方面:13名校內教師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講師4人,高級職稱教師占比64.3%。學歷結構方面: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占比28.6%,具有碩士學位教師占比64.3%?!半p師型”結構方面:13名校內教師中,中級經濟師、工程師等“雙師型”教師占比64.3%。年齡結構方面:成員平均年齡42.3歲,以中青年教師為主。

三、融合型市場營銷系列課程省級教學團隊的建設舉措

(一)明確清晰的教學團隊建設目標

團隊確立了“以新理念、新形態、新方法為引領,以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為基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推進本科教學改革,基于OBE理念構建教學模式并深化新商科建設,利用新興技術加快推進本科教學交叉融合”的建設思路。確立了“在省內外應用型高校市場營銷專業領域產生一定影響及認可,形成具有顯著優勢的專業辦學特色,跨學科跨專業培養一批教師、開發一套課程、形成一個團隊、打造一個品牌”的省級教學團隊建設目標。

(二)狠抓落實教學團隊制度建設

團隊高標準嚴要求落實并進一步完善教學組織、運行及管理、教學改革研究、青年教師培養、教學質量監督和考核評價等基本管理制度。

1. 規章制度建設規范、落實到位

團隊嚴格執行并落實《W大學教學工作基本規范》《W大學專任教師管理及考核辦法》等校級教學管理制度,形成了完整的教學大綱、教案、教學日歷等基本教學文檔資料。結合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工作需要制定了《市場營銷專業本科生導師制工作管理辦法》《市場營銷專業創新創業及學科競賽工作管理辦法》等制度。

2. 教研活動豐富、教學交流頻繁

團隊定期或不定期開展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等教學活動。每學期召開4-5次專題會議開展集體備課、評課、教學改革研討等活動。通過互訪學習,與近10所高校在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開展了交流,上述活動教師參與數達30余人次。

(三)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團隊堅持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基于新商科發展要求適時調整并重塑專業定位。實現了從傳統的市場營銷向新媒體營銷、數字營銷方向轉型,從一般的市場營銷運營管理人員培養向復合型營銷人才培養轉變。

1. 服務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定位改革

W大學市場營銷專業突破“傳統專業限制”,在國內同類高校中率先轉型升級,按照“夯實基礎、強化實踐、突出特色”的總體思路和“市場洞察準、營銷觀念新、策劃能力強”的業務能力要求開辦了“荊楚卓越經管人才”協同育人計劃試點班,市場營銷(新媒體營銷方向)班,市場營銷(數字營銷方向)班。為了服務于專業轉型發展,團隊積極探索“校內、校校、校企”協同育人,聯合網絡與新媒體教學團隊、計算機教學團隊在內涵與外延方面融合建設,設置了5門新媒體營銷方向課程、6門數字營銷方向課程。校內跨專業合作授課,校校同行之間交流頻繁,校企深度合作,協同育人成效明顯。

2. 全面實施學習成果導向(OBE)培養模式

在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HEEC)人文社科類專業認證標準(試行)頒布后,W大學是全國首批開展基于OBE構建人才培養模式的民辦高校。2016年,W大學啟動以“學生中心、成果導向、持續改進”為核心的OBE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改革工作。

(1)依照HEEC為人文社科專業擬定的九項畢業要求基本標準(綜合素養/社會主義價值觀、專業知識/視野/方法、批判思維/創新能力、解決復雜問題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溝通表達、團隊合作、國際視野、終身學習),采取“反向設計”科學制定新版人才培養方案。明確畢業要求并建立畢業要求與相關教學環節關聯矩陣,構建了市場營銷專業(新媒體營銷方向)、市場營銷專業(數字營銷方向)、的課程體系。

(2)制定與畢業要求關聯矩陣有清晰映射關系的“課程包”。與之相適應,建立并運行了教學持續改進機制。團隊系列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日歷、教學設計、考核方式等均按照OBE模式的要求實行改革,并對每門課程都開展了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實施可持續性改進。團隊OBE成果獲得了學校的肯定和認可,并通過專題講座、互訪交流等形式把經驗推廣到了數家兄弟院校。

(3)因材施教實施本科生導師制。市場營銷專業于2018年9月啟動本科生導師制。除企業教師外,團隊13位教師均擔任了本科生導師。導師指導學生確立學習方向、安排學習進程、培養自主學習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等,督促學生按計劃完成學業。同時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引導學生參與科學研究,為學生提供學科競賽、創新創業、考研、社會兼職、就業等方面的指導。

(四)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團隊既關注新理念、新技術對市場營銷業務的重大影響,又聚焦新商科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鼓勵并支持教師開展教學研究及科學研究,積極推動教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為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提供重要支撐。

1. 堅持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

在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教育教學中,專業課教師強調知識技能,思政課教師強調價值觀教育,兩類教師并未聚合在“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之下,而是各自為政,處于一種分散狀態[7]。事實上,堅持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是新時代高等教育高質量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和高效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實現的重要保障。

團隊與馬克思主義學院建立了在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方面的常態化交流,引導并支持教師在課堂上融入思政元素,多方協同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團隊全面推進課程思政“進大綱、進教案、進講義、講課堂”的“四進”工作,圍繞專業課在開展課程思政時遇到的問題和解決對策,組織教師研討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具體方法及實現路徑。團隊系列課程中,《市場營銷學》獲評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

2. 積極開展教科研活動,強化教科研成果反哺教學

(1)近幾年,團隊教師主持各級各類教研教改項目10項,其中省級及以上教研項目5項,教師100%參與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團隊教師通過教學研究形成教研成果,出版6本專業課教材,公開發表教研論文16篇。專業教師與企業兼職教師合作自編了7個教學案例,應用于《市場營銷學》《市場營銷調研》等課程教學。4項教改成果分別在國家級、省級學術團隊組織的教學會議發言交流,得到了專家和同行的認可。

(2)近幾年,團隊教師主持各級各類科研項目8項,教師100%參與科研活動。團隊成員總結縱向課題及橫向課題的研究成果,積極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材、案例等教學資源。鼓勵并吸收部分學生參與課題研究,將科研課題分解為畢業論文題目由學生完成,訓練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 不斷推進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創新

課堂教學過程中,團隊教師注重運用案例教學、啟發式教學、研討式教學等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思維和創新精神,將知識融會貫通,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12門課程均采用“學習通”“智慧樹”等開展信息化教學,絕大多數課程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既強化了課堂管理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效果。同時,支持教師在每門課程的翻轉課堂建設了課件庫、案例庫和試題庫,開展網絡直播課程輔導、在線答疑等教學活動。上述改革實現了“傳統教學+多樣式教學+信息化教學”的有機結合,全面提高了教學質量。

4. 深化一流課程建設,推動教學團隊發展

團隊重視課程建設,在系列課程均達到合格標準的基礎上,重點打造了“校級-省級”兩個層次的一流課程群。團隊系列課程中,《市場營銷學》被評為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網絡營銷》被評為校級一流線下課程。團隊教師合作建成的《營銷學的那點事兒》《廣告的力量》等2門課程獲批省級一流線上課程,選課高校量超過150余所,累計選課量超過3.1萬人。

5. 出版高質量的專業教材

一方面,團隊鼓勵并支持教師根據學生學習特點自編高質量教材。近幾年,團隊組織教師編寫并出版6本專業課教材,上述教材推廣至幾十余所高校使用,反映良好。另一方面,由團隊學科帶頭人擔任叢書總主編,省內外十余所應用型高校參與編寫的應用型本科高?!笆奈濉币巹潝底譅I銷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新形態精品教材編寫工作于2022年正式啟動。該套教材第一批擬出版《數字營銷》《數字經濟》《商務數據分析》《客戶關系管理》等教材。

(五)整合資源大力推進實踐教學改革

團隊分別從校內實驗室、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兩個方面建設了實踐育人平臺,整合資源大力推進實踐教學改革。

1. 校內實踐教學改革

首先,改造升級專業實驗室。市場營銷專業完成了營銷綜合情景模擬實訓室、商務談判實訓室的改造升級,為團隊系列課程《市場營銷學》《市場營銷調研》等課程開展實踐教學提供了支撐。其次,新建數字營銷實驗室,采購了電商數據挖掘處理、新零售運營及管理等軟件,為團隊系列課程《電子商務》《網絡營銷》等課程開展實踐教學提供了支撐。再次,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融媒體實驗室為團隊系列課程《新媒體藝術攝影實訓》《新媒體運營管理》等課程開展實踐教學提供了支撐。上述實踐教學改革舉措有力地支撐了校內實踐教學任務的落實及教學效果的提高。

2. 校外實踐教學改革

首先,推進校企深度合作。團隊依托“湖北高校省級實習實訓基地”構建了一個以食品行業企業為主體,覆蓋采購、生產、零售、展銷等環節的實習實訓基地群,包含周黑鴨、絕味食品、字節跳動、良品鋪子等企業。組織學生開展市場營銷學移動課堂、市場營銷調研消費者調查、營銷渠道管理探店分析等學習任務。其次,推行校企共同參與的教學運行及質量評價機制。團隊側重從“送出去、請進來”兩方面強化教師實踐能力的提升,累計有5位教師進企業掛職鍛煉,1位企業教師進課堂授課、開展講座。團隊吸收了2名企業高管進入了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參與師資培養、教學評價等教學環節,促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團隊實行帶頭人負責制,團隊成員共同參與議事,執行教學計劃,開展教學研究及改革。團隊通過名師引領、團隊協同、學歷提升、企業實踐等形式,不斷優化師資隊伍職稱、學歷、來源結構,建設一支具備跨學科專業知識背景、理論和實踐雙精通、結構合理的高素質師資隊伍。

1. 嚴抓師德師風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弘揚尊師重教社會風尚”。政治素質過硬、師德師風優秀、業務能力突出、組織領導能力強是一個優秀教學團隊的基本特征。本團隊將政治過硬、作風優良作為教學團隊師資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突出思想政治引領,明確職業道德要求。團隊定期開展對教師的師德考核、思想政治表現考核等評價,規范并引導教師的職業行為。開展評先爭優活動,樹立師德榜樣,發揮優秀教師的標桿示范作用。

2. 加強高水平教學梯隊建設

(1)融合型課程團隊的研討交流。根據市場營銷(新媒體營銷方向、數字營銷方向)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的需求,團隊倡導良好的團隊意識,聯合經濟管理學院、新聞與文學學院跨學科、跨專業創新教學團隊組織形式,除常規性政治學習及業務學習外,每學期開展2-3次融合型課程團隊的研討交流活動,每個學期開展2次以上教學觀摩活動,團隊成員相互聽課交流每學期不少于2次課。一方面,追蹤市場營銷管理、新媒體傳播、數字營銷的發展前沿,內化為系列課程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開拓團隊成員的知識視野,為進一步提升科研、教學水平打好基礎。

(2)教師進修培訓及訪學考察。團隊每年安排2-3名教師參加高水平的學術研討、教學研討會議,安排1-2位教師赴其他高校跟班聽課或學習名校名師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確保教師校外培訓參會全覆蓋,幫助教師拓寬視野、提升業務能力。

(3)營造良好的青年教師成長環境。高效的管理應當以坦白、開放和溝通作為基本準則,成員應當是平等的、相互信任及關系親密的。積極向上的團隊精神和團隊氛圍為團隊成員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文化環境,促使團隊成員緊密合作,激發團隊成員的工作熱情[8]。本團隊關注教師個人成長,尊重教師在團隊中的主體性及獨立性。首先,通過教學工作量“減負”為青年教師認真備課并站穩講臺創造有利的條件。積極開展“老帶新”工作,發揮團隊高職稱高學歷教師對青年教師的“傳、幫、帶”作用。通過磨課、示范性教學、集體備課等多種措施,幫助青年教師站穩講臺并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其次,鼓勵并支持青年教師積極開展教研科研活動。鼓勵青年教師把教學活動中的所思所想提煉為課題或論文選題,積極申報校級教研改革項目或撰寫教研教改論文,不斷積累經驗后指導青年教師申報廳局級、省部級課題。再次,支持青年教師掛職鍛煉活動。有計劃選拔教師前往企業或行業單位進行掛職鍛煉。每人集中脫產掛職時間不少于1次/1個月,幫助教師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實踐能力。

四、融合型市場營銷系列課程省級教學團隊建設工作展望

“十四五”期間,團隊以“保持優勢、追求卓越”為原則,圍繞振興本科教育主題進一步切實采取具體措施推進全面加強教學團隊內涵建設,進一步發揮教學團隊在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把團隊建成在省內外應用型高校具有顯著特色及優勢,有一定影響力和發揮示范作用的優秀教學團隊。

(一)進一步提升團隊內涵發展水平

1. 團隊組織形式方面的提升

根據專業轉型發展的辦學需求,聯合市場營銷系、傳播系進一步跨學科、跨專業創新教學團隊組織形式,進一步明晰教學團隊職能定位,在帶頭人全面負責制的基礎上調動教師共同議事的積極性,樹立為專業發展、人才培養熱忱投入的奉獻意識。

2. 師資隊伍建設方面的提升

首先,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并發揮教師在教學團隊中的作用。以課程思政為引領,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強化教師職業道德教育,進一步發揮師德先進個人、優秀教師的示范性作用,注重培養團隊教師高尚的師德風范,愛崗敬業的工作態度。

其次,教師發展出名師,實現名師引領、團隊協同,形成教師教學能力持續提升的長效機制。通過內培和外引相結合,提升博士學位教師比例。繼續高度重視對青年教師的傳、幫、帶,支持教師赴國內外高校及相關單位進修培訓、訪學考察,培育1-2名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教壇新秀”。加快團隊成員擴充融合型知識結構。重點培養團隊成員的知識復合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創新,以交叉組織形式促進師資專業素質的提升。做好做實教師全脫產鍛煉的工作,確保有計劃有任務有成果,通過企業實踐和咨詢服務等方式,強化教師的實踐能力鍛煉。加大企業兼職教師的引進工作,在現有基礎上,聘請2-3名企業和行業單位的中高層管理者作為兼職教師,開展行業發展報告、聯合授課等教學活動。鼓勵并支持青年教師報考并取得中級經濟師等專業資格證書。通過上述措施,進一步提升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并擴大雙師型教師占比。

3. 團隊教科研成果轉化的提升

組織教師開展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積極參與教材建設,申報各級各類教學研究項目、教學質量工程項目,加強教學成果的應用和推廣并積極申報教學成果獎勵。大力支持教師開展跨學科跨專業學術活動,不斷提升教師科學研究能力。鼓勵并支持高職稱高學歷教師申報高水平項目,發表高水平論文。

(二)進一步深化教學運行及管理改革

1. 加強課程建設

一方面,進一步適應新商科專業教學改革,持續深化建設由市場營銷專業、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共建的現有核心課程。另一方面,對接數字經濟時代對數字營銷人才的需求,在現有方向課程基礎上,再增設2-3門數字營銷類課程。

2. 推進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改革

圍繞優勢學科群建設、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高等教育質量“國標”實施、“金課”建設等重大教育教學改革命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革線上、線下和混合式課程,繼續做好一流本科課程的申報及建設工作,不斷提高專業課程教學質量。

3. 科學實施教學監控及評價

本團隊將在學校教學監評中心和麥可思第三方評價機構的指導下,實施由教師、學生、同行、督導、校外專家、教務部門等全員參與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通過科學實施教學評價并反饋評價結果,使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水平有更科學、更準確的認識,做到揚長避短、持續改進。

(三)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平臺建設

1. 校內專業實驗室建設

在現有專業實驗室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數字營銷實驗室”建設,補齊新媒體方向課程實訓軟件的短板,為實訓課程的教學及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提供更好的校內實訓條件。

2. 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群建設

團隊將繼續加強與食品行業基地群企業的合作深度,并新增在行業內有重要影響的互聯網企業作為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建設、教學內容和方法改革等方面,充分發揮學校、企業、行業多方協同的作用,實現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用人單位實際需求無縫對接。

參考文獻:

[1] 黃興帥.論高校教學團隊建設[J].皖西學院學報,2008(1):39-41.

[2] 馬延奇.高校教學團隊建設的目標定位與策略探析[J].中國高等教育,2007(11):40-42.

[3] 梁冬梅.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校企合作教學團隊內涵建設[J].教育與職業,2017(18):76-79.

[4] 周宇.跨學科融合:地方高校教學團隊構建的邏輯與路徑[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7(5):51-56.

[5] 劉巖芳,孫璐,袁永久.高校教學團隊核心能力的構成及提升策略研究[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0(6):35-37.

[6] 任曉宇,郭樹榮,劉愛芳.高校教學團隊運行障礙化解研究[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9):96-99.

[7] 柳廷俊,劉國城,龐超.會計學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育人教學團隊建設的困境與出路[J].財會通訊,2022(18):50-55.

[8] 汪悅,梁紅.思政課教師主體性生成的心理機制及模型——基于H大學S教學團隊的扎根理論探索[J].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23(1):54-66.

基金項目:2022年度湖北省教育廳科研計劃項目“湖北應用型高校教育軟實力推進路徑及實施策略研究”(B2022402)

作者簡介:李林(1982- ),男,武昌首義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營銷管理、市場營銷專業教育。

猜你喜歡
案例研究創新型
學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思考
新工科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索
巴斯夫推出創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術
培養集聚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
高層建筑暖通空調設計的案例研究
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器材“一物多用”的案例研究
工商管理學科的案例研究方法的幾點思考
初中數學合作學習中教師干預的案例研究
培養創新型播音主持人才的思考
高等教育創新型應用人才培養的若干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