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PDCA循環在預防眼科患者術后發生跌倒風險中的效果研究

2024-03-07 10:28王妍妍姚溪李珊珊裴歡歡
中國醫學工程 2024年2期
關鍵詞:眼科效能發生率

王妍妍,姚溪,李珊珊,裴歡歡

[ 河南省人民醫院(河南省護理醫學重點實驗室/河南省立眼科醫院鄭州大學人民醫院/河南大學人民醫院)眼科手術室,河南 鄭州 450003 ]

眼科手術是指在眼睛上進行的、用于眼睛相關疾病治療的手術,常見的包括:近視手術、屈光手術、白內障摘除術、青光眼手術及眼整形手術等[1]。眼科手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圍術期患者與外界的聯系發生障礙,會產生一系列恐懼心理,嚴重者將會引起抑郁和焦慮,影響患者生理和心理健康[2]。對于眼科手術患者由于視力受到影響,再加上視野縮小,對比覺降低,導致患者暗適應能力下降,再加上術眼敷料包扎等,導致患者行動不便,術后跌倒、碰傷發生率較高[3]。因此,積極采取預防措施,降低眼科手術患者術后跌倒發生率,有助于鞏固手術效果,促進患者恢復[4]。計劃-執行-檢查-處理(PDCA)循環最早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提出,是一套廣泛應用于質量管理的標準化、科學化循環體系,用于醫院不同科室中,能不斷改進工作方式和內容,提高管理質量,但是該管理模式在眼科中的應用研究較少[5]。本研究主要探討PDCA 循環在預防眼科術后患者跌倒風險中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1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眼科手術患者3 450 例為對象,根據時間點分為對照組(2021年1 月至2021 年6 月,n=1 600)和觀察組(2021年7 月值2021 年12 月,n=1 850)。對照組,男873 例,女727 例,年齡21~89 歲,平均(61.29±6.63)歲;體重指數(BMI)(18.5~29.1)kg/m2,平均(22.15±2.41)kg/m2;疾病類型:白內障740例,角膜炎598 例,青光眼141 例,視網膜脫落121 例;觀察組1 850 例,男1 021 例,女829 例,年齡22~87 歲,平均(61.94±6.69)歲;BMI(18.2~29.6)kg/m2,平均(22.31±2.46)kg/m2;疾病類型:白內障812 例,角膜炎621 例,青光眼265 例,視網膜脫落152 例。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為本院眼科就診病例,且患者均行手術治療,患者可耐受;②患者均取得手術成功,且術后存在跌倒風險;③意識清楚,具有一定的讀寫能力。排除標準:①精神異常、認知障礙或需轉院就診病例;②凝血功能障礙或伴有自身免疫系統疾病者;③確診的惡性腫瘤或存在凝血障礙者。

1.3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干預。手術后以口頭方式進行宣教,結合醫務人員既往經驗,根據患者情況完成跌倒風險評估;對于所有新入院的患者,介紹病室環境、物品的使用方法,積極邀請患者家屬參與其中,術后1~3 d 全程陪同患者,給予患者心理安慰的同時,配合完成下床活動[6]。

觀察組:聯合PDCA 循環干預。①計劃階段。成立PDCA 管理小組,由護士長擔任組長,以自愿方式招募組員,各司其職;原因分析,管理前各組員以頭腦風暴法,結合自身臨床經驗,分別從人員、管理、環境及培訓不同的角度分析前期跌倒事件,找出眼科術后跌倒可能的風險及因素,包括:患者依從性差、陪護認知差、健康宣教不到位、環境因素及跌倒防范措施未到位等;針對上述可能的影響因素,制定防范對策和措施,并不斷改進與整合;②執行階段。針對眼科患者術后跌倒可能的因素,制定相應的干預對策。強化醫護人員跌倒相關知識和評估量表的培訓,讓其能準確的辨別跌倒的危險因素,并將其識別方法、跌倒預防流程和方法告知患者及家屬;強化清潔工跌倒預防,避免地面過于濕滑;組間定期召開討論會,引入典型案例提升醫護人員思想認識,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技能;調整術后跌倒評估時機,每周對眼科術后患者進行評估與篩查兩次,對于跌倒高風險患者,引起重視并重點關注,掛“防跌倒”標識等;錄制跌倒視頻、發放防跌倒相關手冊等;實行一對一、集中宣教等,保證各項跌倒預防措施落實到位;進一步規范“功能科或危重或自主活動能力較差患者的檢查流程”及“危重或自主活動能力差患者的綠色通道”,持續監控并做好管理不良事件的上報、匯總和分析工作,保證穩定運行;③檢查階段。對眼科工作人員、環境管理、設備設施、包裝及技能知識定期檢查,由小組長每月隨機逐一抽查,記錄質量檢查結果,并進行匯總。④處理階段。小組每周召開質控小組工作會議,分析討論質控檢查情況,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聽取大家的意見,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意識,兩組均完成3 個月干預。

1.4 觀察指標

①跌倒發生率及跌倒損傷程度。統計兩組干預期間跌倒發生率;根據美國國家護理質量標準數據庫(NDNQI)從0 級(無傷害)、Ⅰ級(輕度)、Ⅱ級(中度)、Ⅲ級(重度)及Ⅳ級(死亡)評估跌倒損傷程度,分級越低,損傷越輕[7];②自我效能水平。兩組干預前及干預3 個月后采用自我效能量表(GSES)從事件應對、目標達成及個體解決問題領域進行評估,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強[8];③滿意度。兩組干預3 個月從預防措施、服務態度、預防效果、陪護制度、防跌倒制度進行評估,每項100 分,≥90 分為滿意[9]。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 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跌倒發生率及跌倒損傷程度比較

觀察組干預3 個月期間21 例發生跌倒(發生率1.14%)低于對照組43 例發生跌倒(發生率2.6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跌倒損傷程度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現為0 級病例數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跌倒損傷程度比較 [n(%)]

2.2 兩組自我效能水平比較

兩組干預前GSES 評分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兩組干預3 個月后GSES 評分提高;觀察組事件應對、目標達成及個體解決問題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自我效能水平比較(,分)

表2 兩組自我效能水平比較(,分)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5。

2.3 兩組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干預3 個月后從預防措施、服務態度、預防效果、陪護制度、防跌倒制度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滿意度比較 [n(%)]

3 討論

眼科手術有別于其他部位,術后患眼包扎、敷料等,對患者生活質量影響較大[10]。部分患者術后由于干預及監督不當,導致患者自行下床,增加跌倒發生率,不僅影響術后恢復,亦增加住院次數,利于患者恢復?,F代恢復干預的意義是以患者健康為目標,全方面干預為主導,其框架屬于管理程序的重要組成部分;干預過程中通過設備更新、技術提高、管理方式完善等方式,能降低跌倒對患者產生的損傷[11]。本研究中,觀察組干預3個月期間21 例發生跌倒(發生率1.14%)低于對照組43 例發生跌倒(發生率2.69%)(P<0.05);觀察組跌倒損傷程度低于對照組(P<0.05),表現為0級病例數多于對照組(P<0.05),從該結果看出,PDCA 循環能降低眼科術后患者跌倒發生率,減輕跌倒損傷,能鞏固手術效果,利于患者恢復。分析原因:PDCA 循環通過現狀分析,制定質量控制目標計劃,實性梯形管理,由護士長、區域組長作為質量責任人,通過動態管理,有助于提高管理質量,降低眼科患者術后跌倒發生率。鄒燕香等[12]研究表明,PDCA 循環的實施能強化醫護人員之間的競爭意識,促使其積極參與科室業務學習和討論,全面掌握工作制度、崗位職責及工作流程,進一步確定術后跌倒可能的危險因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預防,從而全面提升管理質量。

為了提高眼科工作質量,降低術后患者跌倒發生率,通過實施PDCA 循環,從患者、家屬、環境、醫務人員專業技能等不同角度進行干預,能為眼科手術患者術后恢復提供保障[13]。PDCA循環作為一種公認的管理模式,在多個科室獲得良好的干預效果,有助于提高不同科室的工作效率,降低術后患者跌倒發生率[14]。本研究中,觀察組干預3 個月后事件應對、目標達成及個體解決問題得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3個月后從預防措施、服務態度、預防效果、陪護制度、防跌倒制度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從該結果看出,PDCA 循環能提高眼科手術患者自我效能感,提升干預滿意度。分析原因:PDCA 循環的實施能進一步規范技術操作,全面掌握工作流程,建立各種質量控制記錄,使得眼科患者術后恢復、跌倒預防、下床活動等流程環環相扣,實現醫護人員的共同參與,強化不同科室和區域的合作,保證整個工作流程的通暢[15]。

綜上所述,PDCA 循環在預防眼科術后患者跌倒風險中效果較好,有助于降低術后跌倒發生率,減輕跌倒損傷,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可獲得較高的滿意度,值得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眼科效能發生率
具有Logistic增長和Beddington-DeAngelis發生率的隨機SIRS傳染病模型定性分析
眼科診所、眼科門診、視光中心的區別
第二十二屆亞非眼科大會(AACO 2022)
遷移探究 發揮效能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發生率的meta分析
第二十二屆亞非眼科大會(AACO 2022)
同時多層擴散成像對胰腺病變的診斷效能
充分激發“以工代賑”的最大效能
足月新生兒黃疸的發生率研究及早期干預
唐代前后期交通運輸效能對比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