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殘雪:車間走出的中國女作家

2024-03-08 04:11薺麥青青
婦女·女人觀天下 2024年2期
關鍵詞:殘雪作家文學

薺麥青青

2012年,在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前的一個記者招待會上,有人要他預測當年諾獎的獲獎人,他說,我不預測,但是我希望是中國的女作家殘雪獲獎。

莫言如此推崇殘雪并非一己之好,問鼎諾獎之前的莫言,或許并不是最具世界影響力的中國作家,而在中國讀者中鮮為人知的女作家——殘雪,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其實遠超莫言。

殘雪以其獨樹一幟的個性在20世紀80年代登上中國文壇,作為新潮小說中的先鋒作家,其作品的小眾化,一直備受爭議和冷落。當諾貝爾文學獎大熱人選曝光后,她才第一次如此盛大地走進人們的視野。十年辛苦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這仿佛也是殘雪文學選擇和最終際遇的寫照。

只有小學學歷,卻寫出世界級的作品

今年71歲的殘雪無法被明確定義,她只有小學學歷,卻寫出世界級的作品。如果在街上遇到她,你不會將這位普通的老人和一個先鋒作家掛上鉤。但只要看看以下這幾個簡單卻足夠有說服力的數據便一目了然,在世界范圍內,殘雪在當代中國作家中有三最:作品被翻譯得最多,作品入選外國高校教材最多,擁有數量最多的專門研究她的機構。

美國作家蘇珊·桑塔格說:“如果要我說出誰是中國最好的作家,我會毫不猶豫地說:殘雪。雖然,可能只有萬分之一的中國人聽說過她?!?/p>

1953年生于湖南長沙的殘雪,原名鄧小華。殘雪的父親鄧鈞洪,新中國成立前長期在國統區從事黨的地下工作,新中國成立后曾任新湖南報社(今湖南日報社)社長。

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鄧家兄弟姐妹五個有四人去了農村,只有殘雪仰賴“身邊無人政策”的照顧,才獲準留城,與外祖母相依為命。殘雪棲居于一間只有六七平方米大小的雜物間,逼仄、潮濕、陰暗,但她如饑似渴地埋首于書籍中。文學、哲學,甚至當時流落到社會上的各種“禁書”,她都找來讀。這無疑是一種精神的救贖,讓人暫時逃離現實的苦海。

殘雪30歲之前做過銑工、裝配工、車工、赤腳醫生。在一家街道工廠,殘雪當過整整8年的銑工,她并未覺得當銑工有多么辛苦,只是由于身處社會的最底層,她充分見識了一些人身上的劣根性。就像楊絳說的那樣:“惟有身處卑微的人,最有機緣看到世態人情的真相?!?/p>

殘雪后來因結婚生子而退出街辦工廠,開始學做裁縫,踩在縫紉機腳踏板的軋軋作響的聲音,回蕩在那些日復一日、艱難求生的歲月里。但她的一顆心因為接觸文學,沒有被生活的苦水腐蝕掉。

接觸到越來越多的西方小說后,殘雪終于按捺不住內心的強烈沖動,伏在縫紉機上寫出了處女作《黃泥街》。但《黃泥街》的問世經歷了多舛的命運。一開始沒有雜志愿意發表,也沒有出版社愿意出版。在她走上創作之路的10年時間里,只出過兩本書。但現在,殘雪平均每年都有五六本書在國內外出版,迄今為止,已發表單行本90余本。

她創作種類豐富,涉及小說、散文、文學評論、哲學、翻譯等,被美國和日本文學界認為是20世紀中葉以來中國文學最具創造性的作家之一。她撕下籠罩在文明人身上的面紗和遮羞布,不僅寫出了人類生存的悲劇,而且將人本質性的卑劣、丑惡與齷齪揭露得淋漓盡致。殘雪的作品深受西方現代派文學的影響,尤其是她的小說,有人將她譽為“中國的卡夫卡”。但她的文學風格絕不是照搬西方現代派或先鋒文學,她是用自己在中國大地上體會到的生活,去吃透西方現代文學的神髓,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學理念和文學道路。

有人說,“正如人們在幾十年之后才知道了40年代有個張愛玲一樣,再過幾十年,人們會驚奇地發現我們這個時代有個作家叫殘雪,只不過那時說這話的人已是我們的孫子輩了?!?/p>

想讓更多人讀我的書

盡管殘雪被評價為目前最具先鋒氣質、具有個性化創造風格的作家之一,但她不是一個刻意去標新立異以彰顯自己孤高自許的人:“從一開始寫作起,我就想成名,那主要是因為我想存在,想擴大自身影響,讓更多人讀我的書?!?/p>

她也從不否認自己的虛榮心,因為虛榮心給了她源源不斷的創作動力:“要跟有的人一樣,從來不管這些,還離群索居,住到老山洞里寫,我沒那么崇高?!?/p>

她更加注重自我體驗,寫人的潛意識,并對國人的精神世界進行宛如解剖式的刻畫和呈現?!八P下的人物,不過是比書寫他們的作者更加義無反顧,更加咬定青山不放松,更加孤注一擲,也更加頭破血流而已?!蹦切o法呼喊的悲愴,那些窮形盡相的人性,那些污泥濁水中的掙扎,在她的小說里一一映射。

曾經,在一次座談會上,有位讀者向她提問:“您年輕時代經歷的磨難讓我很難過,但每代年輕人有每代年輕人自己的難處,而我們當代年輕人在重大的社會壓力下,如何才能保持對文學的信仰呢?”

她的回答很坦率:“我的作品就是為未來寫作的,是為年輕人寫的。年輕人在現實生活中,每天應該保持一個小時的閱讀,這樣日積月累,在人生遇到問題的關鍵時刻,文學、哲學、歷史這些就能幫助你……”

她當年也是借助這些精神的火把,得以走出漫長和幽暗的隧道。

在熟悉殘雪的編輯眼里,與她交流非常順暢,她時時發出的愉悅的笑聲仍有天真未泯的純凈。30多年來,殘雪過著在很多人看來刻板單調,仿佛苦行僧般的生活。閱讀,寫作,學英語,是她每天生活中的重要內容?!皻堁┎挥檬謾C,不用微信,這讓她省去了許多沒必要的干擾,可以專注于她的文學和哲學?!?/p>

殘雪在英語學習上達到的高度,是一個足夠勵志的榜樣:“一個小學畢業生,卻可以無障礙看英文小說和英文哲學?!?0多年的英語自學,讓殘雪閱讀英文小說毫不費力,以至于她的小說翻譯到國外,她自己做自己外文書的校對。

殘雪從事創作30多年,寫了700多萬字作品,她也沒有刻意去改變自己,她說,自己心里有東西才能寫得出來。殘雪的小說,往往劍走偏鋒,無法預測??戳怂髌返拈_頭和中間,根本無法去推斷其結局,“有種孤獨感、荒謬感,人的靈魂和精神錯位?!?/p>

對于傳統,她有破有立:“我才不搞那套所謂文化的原汁原味呢,我只搞我個人的原汁原味,我的東西絕對模仿不了,這就夠了!”

對于文學,她有一種宏闊的視野,不拘泥本土和本民族的束縛,登高望遠,縱橫無疆域:“打破當代文學的封閉狀況,造成國際影響,同國外同行在同一起跑線上競賽。比激情,比力度,比深度,比形式感,比勇敢……當然競賽的前提是承認文學有一個共同的標準,承認人性是可以相通的,作品是可以產生共鳴的?!?/p>

在更大的層面上,贏得了尊重與認可

美國有兩家出版社、兩個翻譯專門出版和翻譯殘雪的作品,西北大學出版社、耶魯大學出版社分別出版了三本殘雪的作品。有人對耶魯大學出版社的“厚此薄彼”憤憤不平:你們只翻譯出版殘雪的小說,為什么不出版中國別的優秀作家的作品?社長說,我們只選擇世界頂級作家的作品,我不管他是誰。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有句話:“森林里分岔兩條路,我選擇了人跡稀少的一條,于是,一切都截然不同?!?/p>

殘雪當時并無意成為一個獨領風騷的先鋒派,只是,那是她自由意志和不羈靈魂的選擇其代表作《山上的小屋》《黃泥街》《蒼老的浮云》《五香街》《最后的情人》都成為這種意志的最好體現。

做一個真實的人,成為一個真誠的作家,就像顧城說的那樣:“一個人,生活可以變得好,也可以變得壞;可以活得久,也可以活得不久;可以做一個藝術家,也可以鋸木頭,沒有多大區別。但是有一點,就是他不能面目全非,他不能變成一個鬼,他不能說鬼話、說謊言,他不能在醒來的時候看見自己,覺得不堪入目?!?/p>

一直被低估的殘雪雖然與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但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獲得她71年人生中最熱切的關注。

從前,門可羅雀;將來,也未必門庭若市,但“寫”就是寫的意義,就像“活著”成為活著的皈依。與其說她為中國作家在世界文壇上爭得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也在國內獲得了空前的“禮遇”,不如說,是一個披肝瀝膽的作家,一個常年與寂寞相守的作家,終于用自己的筆,在一個更大的層面上,贏得了她應該得到的尊重與認可。

猜你喜歡
殘雪作家文學
作家的畫
作家談寫作
作家現在時·智啊威
我們需要文學
雪中
殘雪,為何能成諾獎熱?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論殘雪“新實驗”文學的轉向
大作家們二十幾歲在做什么?
我與文學三十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