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分課堂在《老年人健康照護技術》實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2024-03-10 13:42黃玉蓮鄧慧文
廣州醫藥 2024年2期
關鍵詞:自學效能量表

魏 梅 高 華 黃玉蓮 楊 玉 鄧慧文

廣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廣州 510450)

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社會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務。目前,許多高職院校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以講授為主,缺乏啟發式、討論式等現代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活躍性和創新能力,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對分課堂,從教學周期上,它被清楚地劃分成三個階段:講授、內化、討論[1-3]。對分課堂在實訓教學中的應用,是教師先講授理論知識,課后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自主安排學習完成課后任務,讓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內化吸收,然后學生帶著自學的成果和問題參與相關內容的實訓課堂,從而提高學生理論、技能水平和一般自我效能感,有效提升實訓教學效果[4-6]。

本研究采用分組對照方法,觀察組及對照組分別使用對分課堂及傳統教學模式,并進行理論和技能考核,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進行測評。以求驗證對分課堂教學模式能否在《老年人健康照護技術》實訓教學中提升教學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

2023年3—6月,隨機選取廣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高職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2022級兩個班的學生作為本次試驗的研究對象。其中一班的學生作為觀察組,合計47人;另一班的學生作為對照組,合計45人。本文為教學方法改革,不涉及人體實驗、新的醫療或護理技術等倫理。

1.2 方法

高職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老年人健康照護技術》總共96學時,其中理論42學時,實踐54學時(含技能考核2學時),在大學一年級第二學期開設。本研究干預時間為2022—2023學年第二學期(2023年3 6月)。兩組學生均使用自編的《老年人健康照護技術》校本教材,實訓教學目標、授課計劃、內容、學時數、授課教師、場所、授課教師等均相同,授課教師在試驗前已完成相關培訓,保證了教學的一致性。每次實訓課堂為4學時,共計160 min,以自然班教學,課前學生分組,每組6~7人。試驗開始前,采用問卷對兩組學生的一般資料進行收集,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高考成績、第一學期末平均成績等人口學信息。

1.2.1 干預方法 觀察組及對照組的學生通過設立獨立的授課區域、不同的時間段進行實驗來確保兩組之間的隔離,避免沾染。同時,確保學生不知道實驗的真實目的或具體細節,從而避免其預期和行為受到影響。對照組采用《老年人健康照護技術》傳統實訓教學模式,由教師主導實訓課堂,即教師集中示教后學生分組練習,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被動完成學習;觀察組則采用對分課堂實訓教學模式,每次實訓課與前一周的理論課組成一個完整的學習周期,每次實訓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被分為課余自學和實訓課堂兩個部分,具體如下:(1)課余自學 每次理論課后,學生按照教師要求完成下次實訓課的課前任務,利用一周左右的課余時間,有計劃地在“職教云”平臺觀看相關操作視頻、自學實訓教學課件,并通過自主查閱文獻資料,完成教師在“職教云”平臺上布置的讀書筆記、自學心得、課前預練等任務,按照自己的節奏盡可能地將理論課堂講授的知識內化吸收,并匯總整理出自學的成果及仍存在的問題,為實訓課堂做好準備。

(2)實訓課堂 學生帶著課余自學的成果和問題參與實訓課堂教學。每次160 min的實訓課堂被劃分為回顧探索、學生展示、教師演示、強化訓練四個階段[1]。具體為:

第一階段:回顧探索。學生用手機在“職教云”平臺上完成課前小測。根據小測數據,教師引導學生回顧理論課和課前自學的相關知識;然后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確認實訓物品、探討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項,用時約20 min。

第二階段:學生展示?;仡櫶剿骱?,教師隨機選取2名學生利用投屏一體機現場進行操作展示,其余同學觀摩。隨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評和互評,指出操作中出現的問題,提出建議,用時約30 min。

第三階段:教師演示。教師結合學生操作展示中存在的問題及小組自評、互評結果,進行操作重、難點的演示梳理,用時約30 min。

第四階段:強化訓練。學生根據教師的演示,按照操作流程反復進行操作練習,達到熟練操作的目的,用時約80 min。

1.2.2 評價方法 理論和技能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測評方法如下所示:

(1)理論和技能考核 試驗結束后,兩組學生均進行《老年人健康照護技術》的理論和技能考核。理論考核采用閉卷形式,測試教學大綱的相關內容,滿分100分;技能考核采用抽考形式,由提前設盲的教師進行考核,項目包括老年人健康照護技術相關技能,每位學生考一項,采用自制的評分標準評分,滿分100分。(2)量表測評在試驗前后3 d,對兩組學生均采用中文版《—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進行測評。此量表由德國的心理學家拉爾夫·施瓦澤及其同事于1981年編寫制定[2],王才康等于2001年對該量表進行翻譯修訂,最終形成中文版。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0.87,重測信度為0.83,折半信度為0.82,信效度良好[3-4]。該量表只有一個維度,包含10個項目,涉及個體遇到挫折或困難時的自信心,比如“遇到困難時,我總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5-6]。GSES應用的是Likert4級計分法,從完全錯誤到完全正確,記為1~4分,總分為10~40分,被試者的分數越高,其一般自我效能感就越高[7]。測評時,教師現場指導學生填寫量表,在規定的時限內由提前設盲的教師進行統一回收,共發放184份量表,回收有效量表184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表1 試驗前兩組學生一般資料比較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組間理論和技能考核成績、試驗前后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每組自身試驗前后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以(±s)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一般資料

對兩組通過問卷收集的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高考成績、第一學期末平均成績等進行匯總對比,統計分析結果表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2.1 理論和技能考核結果

理論和技能考核成績,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理論和技能考核成績比較(±s,分)

2.2 量表測評結果

對分課堂試驗前,兩組學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是同質被試;試驗后,兩組學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試驗前后,觀察組學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試驗前后兩組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較 (±s,分)

3 討 論

3.1 對分課堂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論和實踐水平

《老年人健康照護技術》理論和技能考核成績顯示,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P<0.05)。與常規實訓教學相比,一方面,在對分課堂中,教師的角色從知識的傳播者變成了引導學生探究知識的向導,為學生們在探究知識的道路上提供了指引[8-11];一方面,教師對兩組學生在實訓課堂上操作的掌握目標和要求一致,教學效果的差異來主要自于課余的自主學習,對分課堂充分利用了觀察組學生的課余時間,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提高了課堂利用率;另一方面,本研究中對分課堂每個學習周期的課余自學時間為一周左右,較為充足,學生可以在教師引導的基礎上,以自己的節奏去內化吸收知識,內化吸收速度慢的學生可花多些時間課余自學,內化吸收速度快的學生則可以少花點時間課余自學,這樣的模式對于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知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更能激發學生自身的潛力,并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升學生的理論和技能水平,達到了較好的實訓教學效果。

3.2 對分課堂可以提高學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

量表測評結果顯示,觀察組學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高于對照組,且優于本組對分課堂前得分(P<0.05)。自我效能感[12-14]是指個人能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支配和控制,在面對具有挑戰性的環境時,能夠知覺并且采取相應的適應環境的行為,并能夠通過加強或削弱個體的動機水平,在各種場合促進個體的認知過程和成績,包括決策質量和學業成就等,被認為是學業成績的良好預測指標。已有研究表明,個體過去的學習、培訓經歷及反饋對他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15-19]。一方面,對分課堂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通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和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讓他們更加自信地面對學習挑戰;同時,對分課堂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提供一定的時間和資源,讓學生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并逐漸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技巧,有助于學生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更好地應對挑戰,提高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對分課堂注重及時反饋。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和討論情況,及時給予指導和建議,有助于學生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和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傊?,對分課堂通過強調主動學習、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及時反饋等方式,提高了學生的自我效能感[20-22]。

本研究結果表明,對分課堂提高了讓學生依靠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的信心,表明其對大學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也就是說,一般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學生,在學習上會表現得更主動、積極,越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來有效調整學習計劃和方法,也就能夠更高效地完成學習目標,實現自我提升[23-24];同時,一般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學生克服學習上的難題的信心越強,利用各種途徑獲取信息和知識的能力也會越強[25]。

綜上所述,對分課堂應用在高職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老年人健康照護技術》實訓教學中,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理論和技能水平,還能提升學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有較好的教學效果和應用價值,為進一步完善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實訓教學方案提供了參考依據,值得在高職院校其他專業實訓教學中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自學效能量表
遷移探究 發揮效能
同時多層擴散成像對胰腺病變的診斷效能
基于先學后教 培養自學力
教學與自學
充分激發“以工代賑”的最大效能
對“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的認識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學書法,才能少走彎路?
三種抑郁量表應用于精神分裂癥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的編制
唐代前后期交通運輸效能對比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