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波針掛線輔助肺結節精準穿刺效果及影響因素

2024-03-11 07:52金輝譚捷宋珊王英虎馬麗華
腫瘤防治研究 2024年2期
關鍵詞:針體內應力針尖

金輝,譚捷,宋珊,王英虎,馬麗華

0 引言

經皮微波消融術是惡性肺結節主要治療方法之一[1],精準穿刺是確保消融效果的重要基礎。盡管業內探索多種輔助精準穿刺方法和技術[2-15],但是迄今,CT引導下肺結節精準穿刺依然是介入醫師和影像醫師關注的焦點[16-17]。為提高穿刺精度,我們收集惡性肺結節107例,采用掛線法輔助微波針肺結節穿刺,并分析術中影響穿刺結果的若干現象,旨在提高肺結節穿刺成功率和安全性,現將方法和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石家莊市中醫院2019年2月—2023年3月經細胞學和(或)組織病理學確診的107例孤立性惡性肺結節患者,其中男71例,女36例。年齡21~86歲,中位年齡56.9歲。原發性肺癌86例,轉移性21例。CT肺結節軸狀位長徑5~25 mm,平均13.6±6 mm,其中5~10 mm 23例,11~20 mm 63例,21~25 mm 21例。實性肺結節(solid pulmonary nodules, sPN)59例,混合性磨玻璃結節(mixed ground-glass nodules,mGGN)32例,純磨玻璃結節(pure ground-glass nodules, pGGN)16例。肺結節距胸膜≤1 cm 21例,1~5 cm 59例,>5 cm 27例。43例患者有基礎性肺疾病,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14例、哮喘11例、肺纖維化9例、肺結核 6例和矽肺3例。

1.2 設備、器械和術前準備

美國GE 64排螺旋CT,南京康友微波能應用研究所KY-2200型微波消融治療儀,微波消融針(微波針)KY-2450B,白色棉線1條,長100 cm,經高溫、高壓蒸汽消毒后備用,血管鉗,若干紗布墊,手術鋪巾,穿刺包,監護、吸氧等設備?;颊咝g前進行血常規、凝血功能、心肺功能及胸部增強CT檢查,排除肺穿刺消融禁忌證。囑患者平靜呼吸訓練。告知家屬或患者操作風險和注意事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通過石家莊市中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

1.3 方法

患者取多種體位,以其舒適、方便術者操作為目的。CT掃描參數:層厚1.25 mm,層間距1.25 mm。將定位柵放置在擬穿刺體表部位,平靜呼吸狀態下確定進針點、進針方向和深度。胸壁消毒、鋪巾和麻醉后,經進針點、沿進針方向將消融針插入胸壁。取長100 cm白色細絲線一條,其中間固定在消融微波針針桿或尾部,兩端甩出線頭50 cm,根據肺CT顯示針尖與結節的空間位置,牽拉兩端絲線的方向和張力,調整針尖方向(調針),并用血管鉗將絲線固定在鋪巾表面,見圖1。

圖1 微波針掛線法操作示意圖Figure 1 Operation diagram of thread-hanging method on microwave needle

當針尖指向結節時,向前推送針體(進針),即調針、進針序貫進行(序貫穿刺模式)。隨后,CT掃描核實結節與針尖位置,如果針尖方向偏離肺結節,則再次調整絲線的牽拉方向和張力,當針尖指向結節后,向前推送針體,直至針尖插入結節中心部位,啟動消融過程,見圖2。本操作由兩位有18年肺穿刺經驗的醫師獨立完成。

圖2 微波針穿刺肺結節CT示意圖Figure 2 CT operation diagram of using microwave needle in puncturing pulmonary nodules

1.4 觀察內容

穿刺成功:穿刺過程中無退針,且針尖插入結節中心區域(3環靶區中心1/3區域),反之為失敗。記錄穿刺成功率、穿刺并發癥,以及術中出現、并影響穿刺結果的若干現象:(1)針體裹挾現象:進入肺內的針體受到針道周圍組織夾持,在一定進針范圍內針體與周圍組織同時、同向和等距離向前移動(≥0.5 cm),針尖在肺內沒有實質性向前移動;(2)針體滑脫現象:進針深度明顯超出預定進針深度(≥0.5 cm);(3)針尖推頂現象:進針時針尖推頂結節向前移位(≥0.5 cm),但針尖未能進入結節或預定結節位置;(4)肺結節墜積現象:受自身重力作用,肺結節呈現下沉移位(≥0.5 cm);(5)結節徑向形變現象:進入結節的針尖徑向移動時,結節受到針尖推、拉作用,引起結節發生形變,受到針尖推頂一側的結節組織壓縮,而受到針尖牽拉一側的結節拉長≥0.3 cm;(6)結節掩蔽現象:穿刺過程中,肺結節(大小、邊緣、形態、密度、或位置)與其周圍肺組織結構分辨不清;(7)針尖徑向調針距離:當徑向力作用針尾時,針尖在肺內發生相反方向移動。

2 結果

消融微波針穿刺成功101例(94.4%),失敗6例(5.6%),其中退針2例,針尖插入肺結節非中心區域4例(3環靶區中、外2/3區域)。氣胸23例(21.5%),肺內出血19例(17.8%),均為少量。術中發生針體裹挾現象9例(8.4%),裹挾距離0.5~2.5 cm(平均距離1.2±0.5 cm);針體滑脫現象6例(5.6%),針尖向前移動超出預定進針深度0.5~2.3 cm(平均距離0.8±0.3 cm);針尖推頂現象19例(17.8%),推頂距離0.5~6.5 cm(平均距離1.6±0.7 cm);肺結節墜積現象15例(14.0%),體位改變后肺結節移動距離0.5~2.4 cm(平均距離0.9±0.5 cm);結節徑向形變現象14例(13.1%),針尖牽拉一側的結節長度增加0.3~1.2 cm(平均距離0.5±0.3 cm)。結節掩蔽現象5例(4.7%);針尖徑向調針距離0.3~3.6 cm(平均0.7±0.4 cm)。

3 討論

目前C T 引導下肺結節徒手穿刺依然廣泛應用[18],若提高穿刺精度需要術者長期經驗積累[19-20],因此該穿刺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受到限制?,F行CT引導下,徒手肺結節穿刺屬于盲穿,不可避免偏離預定方向,于是術者在消融針尾施加一個徑向外力,矯正針尖方向,結果針道周圍的組織發生形變,內應力產生,其力的大小與針尾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這種由徑向調針產生的內應力稱為靜態內應力。當作用于針尾的外力消失后,內應力釋放,針尖恢復原位,因此有效調針不僅需要調整針向,同時還需要向前推送針體,即調針-進針同步進行(同步穿刺模式),于是針尖產生一個反向內應力,前后內應力綜合作用結果決定針尖方向。因此術者需依賴經驗、多次調針、進針、甚至退針、才能使針尖插入肺結節預設部位,穿刺精度受到限制。

呼吸時胸廓與肺反向運動,作用于針體的內應力大小和方向隨呼吸實時發生改變—即動態內應力,導致針體擺動。吸氣時胸骨、肋骨上舉,胸廓擴張,致使肺組織前后徑和橫徑擴大(橫向),這種肺橫向移動產生的內應力對于橫向走行的針體作用較小。然而,胸骨、肋骨上舉產生的縱向內應力對于橫向走行的針體作用較大,導致針體縱向擺動,擺動幅度隨胸廓部位下移而逐漸增加,Chen等報道,平靜呼吸時85例肺結節移動距離平均1.76 cm,且與結節大小和胸膜距離無關[21]。同樣,正常成人平靜呼吸時,膈肌移動幅度可達2~4 cm,由此而產生的縱向內應力作用于針體,使針體擺動進一步強化,這種擺動幅度在近膈肌處最為明顯。針體擺動的中心軸位于肋間隙或附近,由于胸壁組織密度高、彈性差,而肺組織密度低彈性高,針尖方向主要取決于胸壁內應力,意味著若要對抗胸壁內應力,需要肺內更大的調針幅度和更長的進針距離。同時,鑒于杠桿效應,導致肺內針尖縱向移動距離與肺結節不完全一致,特別當針體胸壁內,或肺內走行距離較長時,穿刺精度進一步受到限制。

采用微波針尾掛線方法,應用序貫穿刺模式可提高肺結節穿刺精度。由于絲線兩端固定在鋪巾表面,一個大小、方向恒定的外力始終作用于針尾,使得靜、動態內應力無法釋放,從而針體呼吸擺動消失,針體周圍肺組織和肺結節受到制動,使得針尖位置在CT掃描時與穿刺時高度一致。另外,序貫穿刺模式將穿刺過程分解成調針、進針兩個過程,調針時術者不再顧忌內應力影響,可以根據CT顯示的針尖與肺結節位置,通過改變絲線兩端牽拉方向和張力,調整針尖方向,當針尖指向結節中心時,再向前推送針體。至此,調針和進針有了客觀、量化、穩定參照物,減少了對經驗的依賴,從而提高穿刺精度。Tsai等[22]報道采用無菌孔巾作為支托、調整針尖方向,輔助同軸針肺結節穿刺,雖然文中未提及內應力概念,確是最早應用序貫穿刺模式的范例,遺憾的是該方法調針、控針效率低下。

本研究應用掛線方法包括:單線針尾掛線方法(圖1A):當針體呼吸擺動小或無時,適宜應用本掛線法調整針尖方向;雙線(針尾、針桿)掛線方法(圖1B~C):(1)當針體呼吸擺動較大時,適宜應用雙線掛線對抗針體擺動,特別絲線牽拉方向與針體擺動方向一致時;(2)當消融針尖插入胸壁或表淺時,體外針體受重力和呼吸作用發生偏移,引起針尖移位,適宜應用雙線(甚至三線)對抗針體受重力和呼吸作用發生偏移,穩定針體和針尖方向;(3)當針體與CT掃描床平行或近乎平行方向進針時,針尾受重力作用下垂,適宜應用雙線保持預設針體位置和方向(圖1B~D);支架輔助針尾掛線方法(圖1D):主要用于針體與CT掃描床平行或近乎平行進針時,或與胸膜切線平行路徑進針時(圖2D~E),這時牽拉絲線與消融針成角過小,絲線牽拉力矩小,若要調整針尖方向需要加大拉力,絲線張力增加容易拖拽孔巾移位,甚至引起針尖非意愿性向前移動。單或雙支架改變了力的作用點,增加了絲線牽拉力矩,血管鉗絲線固定點受力明顯減小。

本研究消融針穿刺成功101例(94.4%),顯示掛線法輔助穿刺具有較高成功率。當針尖距離結節≤0.5 cm時,應精細調針,謹慎進針。尤其針尖插入結節表層并偏離中心區域時,對于mGGN和pGGN仍可嘗試結節內調針,將針尖插入結節中心區域。反之部分sPN結節內調針困難,常需退針到結節邊緣,重新調整針向、進針;胸膜下結節宜采用與胸膜切線平行路徑進針,盡可能肺內調針距離≥2 cm,此時消融針與胸壁夾角可能很小,宜采用支架輔助掛線法調整針向(圖1D、圖2D~E);當肺結節前緣或側緣毗鄰胸膜、血管等重要結構時,先將針尖插入結節中心,采用掛線法徑向撥動結節脫離前緣或側壁重要結構,隨后針尖貫穿結節,保持絲線張力和安全距離后,啟動消融過程(圖2A~C)。針尖徑向調針是實現結節精準穿刺的重要方法(圖2A~B),調針距離受多種因素影響:如針桿硬度、長度、胸壁及肺內走行距離、針尾受力大小、肋間隙寬度、針桿與肋骨上下緣距離、基礎肺疾病和針尖肺內部位等。穿刺失敗6例(5.6%),失敗原因與胸壁厚、結節小、磨玻璃樣結節、毗鄰胸膜或膈肌結節、呼吸幅度大以及針尖推頂、針體滑脫和掩蔽現象有關。其中退針2例,針尖插入肺結節非中心區域4例(3環靶區中、外2/3區域)。

氣胸和肺內出血是經皮肺穿刺常見并發癥[23]。本研究發生氣胸23例(21.5%),多出現在消融針退出胸壁后,肺內出血19例(17.8%),其中針道出血16例、消融區出血2例、針道和消融區均出血1例,均為少量。減少氣胸發生的關鍵在于預設穿刺路徑時避開肺氣腫、肺大泡或減少胸膜損傷。對于穿刺路徑中(橫向、縱向)血管結構,可通過掛線法,調整針尖方向,避開血管后進針,當針尖避開或跨越血管后,回調絲線使針尖恢復原有方向后進針。

本研究中針體裹挾現象多見于胸壁厚、背部入路、肌肉緊張或步進距離短、速度慢患者;針尖推頂(推移)現象多見于結節小、密度高,位于肺尖,肺底或肺周邊部位,或步進距離短、速度慢時(圖2D、E);針體滑脫現象多見于針體裹挾現象、結節頂推現象、快速進針、消融中或咳嗽時(圖2B、C);肺結節墜積現象多見于實性、較大或位于肺周邊部位肺結節,墜積距離與體位有關,亦與時間有關(即時墜積,延時墜積);結節徑向形變現象見于徑向調針結節,結節形變主要與結節大小、密度、部位、肺部基礎性疾病,以及徑向受力大小相關;結節掩蔽現象多發生在小結節、mGGN、pGGN或肺(組織或血液)墜積部位,肺出血、針偽影或結節推頂、形變亦可出現掩蔽現象。

目前,上述若干現象鮮有文獻報道,其產生原因、機制、臨床意義,以及術前預判、術中防范和術中處理等亟待探索。

綜上所述,應用掛線法輔助肺結節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和降低并發癥。應注意并處理術中可能出現并影響穿刺結果的現象。但本研究樣本量小,屬于單中心、回顧性非對照研究,期待更多深入研究。

利益沖突聲明:

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猜你喜歡
針體內應力針尖
適用于針尖增強拉曼的銀針尖物理制備方法研究
仿生低阻力醫用縫合針設計與刺穿過程的數值模擬
鍍液添加劑對鍍層內應力影響的研究
觀察黃褐斑的治療中采用中醫針灸美容針結合體針方法的應用效果
液肥穴施肥機扎穴針體與土壤互作仿真分析及試驗
納米級針尖制備控制系統設計與實現
DLC涂層的制備及內應力、熱穩定性改善措施研究現狀
針尖和筆尖
汽車塑料零件內應力淺論
針尖遇到麥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