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典型城市“道路安全零死亡”愿景計劃回顧及啟示

2024-03-11 09:20閆星培
道路交通管理 2024年2期
關鍵詞:交通事故交通道路

文|閆星培

“道路安全零死亡”愿景(Vision Zero)是瑞典于1997 年發起的一項國際性計劃,旨在匯集多方利益相關者,采取多學科研究方法和有效措施,優化道路使用者的出行環境,最終實現交通事故零死亡及零重傷的目標。該計劃已經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大城市中展開,自2012 年起,美國部分城市先后推行“道路安全零死亡”十年計劃。從實施現狀看,各城市尚未完成零死亡的目標,但為改善交通安全提供了有益經驗。

一、美國典型城市實施計劃回顧及存在問題

當前,美國已有45 個城市加入了“道路安全零死亡”愿景計劃,經濟投入達數億美元,具體措施有重建人性化城市道路、減少汽車出行、宣傳引導駕駛人降低車速等。然而,城市交通安全形勢仍不容樂觀,全美超過60%的交通死亡事故發生在城市地區。

(一)取得成效和進步。一是推動計劃上升為國家戰略。為實現交通事故零死亡率,美國先后推出3 個國家計劃——“零死亡道路”“邁向零死亡”以及“零死亡愿景”,并于2022 年發布《國家道路安全戰略》,倡導多學科、多部門合作,尤其強調改變國家安全文化。二是設立“零死亡愿景”城市最低標準。設立減少交通事故傷亡的工作目標,確保措施可行、結果可評估,每項戰略都有明確的時間進度和預算需求,關鍵城市中警察、交通、公共衛生等部門聯動參與。三是助推交通工程設計規范修訂。推動《交通工程設施手冊》修訂,內容包括實施安全系統方法、強化行人優先信號設置等。四是深化應用交通穩靜化技術,即通過道路系統的硬設施及軟設施降低機動車對居民生活造成的負效應。例如,費城取消了472 個路口的信號燈,替換為全方向停車讓行標志,使該城市交通死傷事故數減少了62.5%。五是保障慢行空間得到廣泛認同。城市管理者普遍認識到道路使用應以步行和騎自行車為優先。

美國“零死亡”愿景宣傳圖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政策執行力度薄弱,缺乏組織領導能力。芝加哥是美國第一個設想“道路安全零死亡”的城市,但起草計劃階段耗時過長,執行過程中部門責任未落實到位,后續沒有開展持續的跟蹤評估和政策調整,導致財力和人力投入嚴重不足,事故死傷率仍有上升。二是車本位意識占主導,交通結構優化遲滯。洛杉磯是美國汽車保有量最高的城市,私家車出行量始終保持高位。2022 年,洛杉磯發生交通事故5.2 萬起,造成320 人死傷,創下歷史新高,亡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機動車超速和分心駕駛等,其中高達67%的行人死亡事故發生在主干道上。該市曾嘗試在城市中心道路上控制車速并減少停車位,但遭到了私家車駕駛人的強烈反對。三是道路設計重速度輕安全,交通設施設置不合理。交通工程師缺乏對不同體量城市需求特點的考慮,如規定只有每小時過往行人超過93 人的城市路口才可施劃人行橫道等。四是交通執法力度弱化。以舊金山為例,該市警察局面臨警力減少、優先處置其他警情等挑戰,2022 年日均僅開出10 張交通違法罰單,遠低于2014 年的117 張。五是事故數據統計不準,影響政策決策精度。大多數城市未完整追蹤記錄步行者和自行車騎行者的死亡人數,死亡率統計存在誤導性。

二、紐約推動計劃落地見效的主要經驗

2014 年起,美國紐約開始實施“道路安全零死亡”愿景計劃,2022 年交通事故總死亡人數較2013年下降了15%,行人死亡人數減少了66 人。與芝加哥、洛杉磯、波士頓等城市的交通事故死亡率平均值5.9人/十萬人相比,紐約的死亡率僅為2.7 人/十萬人,被國際公認為最接近計劃的城市之一。

(一)細化措施實施方案,動態開展效果評估。一是明確目標細化責任。運用工程、教育、評估、執法以及緊急救援等“5E”策略對全市交通安全進行綜合提升,制定跨機構道路安全計劃。二是組建專業工作組。依托數據工作組、貨運工作組、自行車和微出行工作組等專業化部門,研究制定并推進落實專業策略。三是突出實施效果評估。對戰略計劃的完成情況進行追蹤,例如,通過建立數據模型,使用過去5 年的統計數據和街道寬度、主干路長度、土地使用和地理位置等自變量進行訓練,獲得城市道路年平均每日機動車交通量。

(二)優化調整交通結構,筑牢安全改善基礎。一是交通結構決定政策環境。紐約只有約50%的城市家庭擁有汽車,更多人支持改善行人和自行車出行安全相關的政策法規出臺。二是強化慢行路權保障。紐約立法規定,機動車駕駛人未給行人或自行車騎行者讓路的行為屬于交通違規,如果導致人員受傷或死亡,則構成犯罪。三是推動限速立法進程。紐約市政府、議會等部門積極推動立法機構采取措施,比如使城市道路的默認限速從30 英里/小時(約48 公里/小時)降低到25 英里/小時(約40 公里/小時)等。

(三)注重街道頂層設計,發展慢行交通可持續化。一是持續更新街道設計方法。近年來,紐約探索出一條“理念—方法—導則—手冊”的街道設計研究之路,更新了第三版《街道設計手冊》,強調優先考慮所有街道使用者特別是弱勢群體的安全,部分安全改善措施及成效如下表所示。二是大力實施慢行交通改善措施。具體行動包括開展事故多發地點改造,設置上下學安全路徑、住宅慢行區、老年人安全街道、交叉口照明等。三是提高設施安全防護等級。通過提出《自行車安全行動計劃》,在全市范圍的事故黑點路段開展交通安全工程改善項目,新增了623 英里(約1 千公里)受保護的自行車專用道。

表 紐約部分城市交通安全改善措施及效果

(四)提升交通執法效能,多方協助強化宣傳。一是加大重點違法查處力度。通過建立電子執法系統優化程序提高執法效率,與行業委員會開展合作,打擊無證營運客貨車輛,年均執法活動數增長54%。二是提高交通安全宣傳針對性。紐約全市65 歲以上人口僅占14%,卻占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的50%。紐約交通局、警察局和相關行業人員積極開展街道安全宣傳工作,并針對事故高發群體進行重點宣傳。三是聯合專業部門提升宣傳效果。紐約警察局與廣播電臺、專業機構進行交通安全聯合宣傳,交通事故數在相關宣傳活動開展6 個月后下降26%。

(五)提升數據分析能力,高效開展精準治理。一是不斷優化數據分析模型。紐約交通局通過建立數學模型,評估交通工程品質提升對于交通安全改善的影響,研判機動車使用量對于交通事故傷亡人數的影響;與哥倫比亞大學合作進行城市街道與交叉口的安全排名,協助城市管理者與規劃人員進行安全改善。二是跨部門進行數據融合分析。紐約警察局聯合衛生部門建成了交通事故傷亡人員健康數據庫,實現了受傷人員受傷類型、部位及嚴重程度的調取查詢功能。三是精準開展事故黑點治理。紐約警察局依托數據識別出事故高發路口、路段,指導各行政區優先調配資源至最需要的地方。共在事故黑點路段進行了254 個交通改善項目、超過480 處隱患聯合整治,在750 個夜間事故高發的地點安裝了補光設備,全市事故黑點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年均下降30%。

三、對提升我國城市交通安全水平的啟示

與高質量發展要求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我國城市交通還存在供需矛盾突出、結構不合理、銜接不順暢、認識和管理服務水平亟待提升等問題。在總結美國城市經驗教訓和國內對比研究基礎上,對提高我國城市交通安全水平提出以下啟示。

(一)更新城市交通安全理念,強化精準化系統性安全改善分析技術。美國道路交通系統已形成前文所述的“5E”安全改善方案,強調安全文化,圍繞交通安全重點問題采取改善對策,同時注重強化數據引導,開展事故黑點研判與精細管理。目前,我國城市交通安全管理仍較為缺乏系統性交通安全評價方法。

建議:

一是樹立安全理念。堅持“以人為本”,結合城市自身特點,深入細化研判城市道路交通事故規律特點,有針對性地制訂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劃,提升事故精準預防能力。二是完善評估方法。提高交通事故采集和感知設備的數據準確性,明確統一評估標準,構建多維因素下的交通安全評價模型。三是建立專業工作組。在細化分類的基礎上進行專業調查、分析和測試,選取最為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案進行落地實施。

(二)完善道路設計標準規范,提高慢行系統安全保障和精細管理水平。在美國,74%的城市亡人交通事故集中發生在交叉口,對此,相關部門通過加強頂層交通戰略和交通規劃設計,形成系統的街道設計導則和手冊,并制訂各類安全行動計劃支撐。從我國城市發生較大交通事故的道路特征來看,多發于普通路段、機動車道和機非混合道、無隔離設施道路上。目前除上海等少數城市已發布街道設計導則之外,大多數城市街道安全設計理念、方法和技術尚顯落后,缺乏相應的行動計劃加以支撐。

建議:

一是精細道路功能分類。摒棄“以車為本”的快、主、次、支道路分級體系,以道路等級和功能定位對街道進行分類分區。交通主導類道路應保障通行效率,確保各行其道;生活服務類道路應引入穩靜化措施降低車速;商業商務類道路應設置公交專用車道,在保證機動車必要通行的前提下,壓縮車道寬度以保證步行空間;景觀休閑類道路應設置連續的非機動車道;綜合類道路的路權劃分應當兼顧多種類型道路特征的需求。二是強化路段隔離保障。根據車流速度、道路空間條件等多方面因素綜合考慮,優先采用標線、凸起路標、輪廓樁等強化路權分配。三是打造安全交叉口。安全的交叉路口不僅應使行人和騎行者更容易被機動車駕駛人看到,幫助駕駛人更好地預判行人和騎行者的行為,而且還要有助于減慢車輛行駛速度,保障行人和騎行者的舒適性和安全性??稍O置自行車道后退,在交叉路口設置自行車等候區域等。

(三)重視“一老一青”安全風險,電動自行車和貨車安全治理任重道遠。從重點人群和重點車輛的數據來看,美國20 至29 歲年齡段的青年群體交通事故死亡率高居各年齡段之首,同時,大型貨車造成的摩托車駕駛人、自行車騎行者和行人死亡增加了1.3倍。在我國,65 歲以上老年人群體死亡增幅最大,26至30 歲青年人群肇事最多,城市駕乘電動自行車者死亡人數呈上升趨勢,重型貨車肇事造成較大事故占比上漲迅速。

建議:

一是加強安全教育針對性。根據交通參與者的年齡、出行工具等設置教育內容和方式。例如,針對青年,在自行車課程中設計實地騎行安全指導環節;針對老年人,分析其易發生交通事故的特點、相關社會環境及心理因素,結合真實案例進行科普宣講。二是推動電動自行車地方立法。對電動自行車管理責任、措施、規定進一步細化明確,突出教育與處罰相結合。三是科學設置貨車專用通道。對貨車線路沿途的商業需求和居民需求進行針對性調查,最大限度減少貨車造成的延誤和危害。

(四)強化交通執法管理力度,優化調整城市交通安全執法管理策略。美國城市中引發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有超速駕駛、違法掉頭等,造成亡人事故的重要原因有分心駕駛以及酒后駕駛、毒駕等。在我國,城市道路上受查處較多的交通違法行為包括違反交通信號、違法停車、無證駕駛等,造成亡人事故較多的行為有機動車未避讓行人、超速行駛等。

建議:

一是加大違法查處力度。保持對酒后駕駛、無證駕駛等交通違法行為嚴管不放松,進一步提高在執法考核中的比重。二是綜合提高執法效能。采取日常管理與動態整治相結合、處罰與宣教相結合、交警依法嚴管與發動全社會參與相結合的方式開展交通執法和文明倡導。加大非現場執法力度,并在超速行駛事故多發路段開展限速值及超速抓拍設備設置科學評估。三是強化道路隱患排查。針對交通渠化不科學、標志標線不完善、行車視距不良、安全設施缺失等基礎靜態隱患進行排查整改;針對交通參與者不文明行為等動態隱患采取設置安全防護、警示提示等設施進行干預。推進重點路口交通安全環境優化,切實提高道路交通安全防范水平。

猜你喜歡
交通事故交通道路
堅持中國道路——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
道聽途說
繁忙的交通
我們的道路更寬廣
不同尋常的交通事故
預防交通事故
小小交通勸導員
一起高速交通事故院前急救工作實踐與探討
一次騎行帶來的感悟
愉快的購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