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術前H-FABP對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 術后心力衰竭發生的預測價值

2024-03-12 09:27柳元化曹建成廖駿
現代實用醫學 2024年1期
關鍵詞:心肌細胞心肌梗死心肌

柳元化,曹建成,廖駿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因冠狀動脈阻塞導致心肌缺血壞死的一種心血管疾病[1]。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急性STEMI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它可以快速緩解患者癥狀,縮小心肌梗死面積,降低患者死亡率,促進良性預后[2]。但臨床研究發現,PCI 治療本身具有一定的風險,且術后有并發癥風險。心力衰竭是常見的PCI 術后并發癥,一旦發生極易造成患者死亡,提前干預或可促進良性預后。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heart-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是一種新型的心肌標志物,其在STEMI的診治中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研究表明,術前高H-FABP 水平提示患者存在心肌損傷和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增加PCI 術后并發心力衰竭的風險[3]。本研究通過分析急性STEMI 患者PCI 術前H-FABP 水平對術后心力衰竭發生的預測價值,以期為臨床診治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前瞻性選擇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湖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行PCI 治療的急性STEMI 患者90 例,其中男55 例,女35 例;年齡40~67 歲,平均(53.5±5.9)歲;體質量指數(bodymassindex,BMI)17.1 ~26.1kg/m2,平均(21.84±2.82)kg/m2。本研究的實施得到湖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醫學科研與臨床試驗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急性STEMI 的診斷標準[4];(2)能積極配合完成治療;(3)符合PCI治療適應證;(4)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標準:(1)手術不耐受者;(2)有凝血功能障礙者;(3)有免疫系統相關疾病者;(4)有精神疾病或溝通有障礙者;(5)既往有心力衰竭史者;(6)伴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7)妊娠期或哺乳患者。

1.3 方法

1.3.1 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同組醫護人員展開PCI 治療,步驟如下:首先用碘伏在患者血管穿刺點(通常是股動脈或橈動脈處)消毒,用針和導絲經穿刺點進入血管,再將導絲在X 線的引導下推到冠狀動脈開口處,并經導絲將導管送入,經導管注射對比劑,同時使用肝素鹽水滴注沖洗導管防止導管內凝血堵塞;然后用球囊擴張血管,再將支架置入在狹窄部位,使其固定在血管內壁上,并將支架展開;最后退出導管并縫合包扎傷口。

1.3.2 心力衰竭評估 患者PCI術后進行為期1 年的隨訪,將發生心力衰竭作為隨訪終點事件。使用購自美國GE 公司的VolusonE10 四維超聲診斷儀,將探頭頻率設定為3 ~7 MHz,檢查患者的心功能指標。將左室射血分數≤40%的患者,確診為心力衰竭[5]。將發生心力衰竭的患者納入發生組,未發生心力衰竭的患者納入未發生組。

1.3.3 資料收集 向患者發放調查問卷,在護士的指導下填寫,內容包括患者性別(男、女)、年齡(<50歲、50 ~60 歲、>60 歲)、BMI(≤18.5 kg/m2、>18.5~<23.9 kg/m2、≥24 kg/m2)、是否患有基礎疾病[(是、否),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吸煙史(有、無);同時記錄患者臨床資料,包括發病至入院時間、置入支架數量、梗死血管(左前降支、左旋支、右冠狀動脈、左主干)、病變血管支數(單支、雙支、三支)。

1.3.4 實驗室指標檢測 入院當天采集患者靜脈血3ml,放置在抗凝管中,3000r/min 的離心10min 后分離出血清,制備成待測樣本。使用購自德國羅氏診斷公司的MODUL-P80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H-FABP 水平,化學發光法檢測心肌肌鈣蛋白1(cardiac troponin 1,cTnl)水平,酶速率法檢測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kinase-MB,CK-MB)水平。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5.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計算曲線下面積(AUC)。P <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發生心力衰竭情況 全部患者均完成隨訪,期間無死亡。50 例患者發生心力衰竭,發生率為55.56%。

2.2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發生組與未發生組患者在性別、年齡、BMI、基礎疾病、吸煙史、發病至入院時間、置入支架數量、梗死血管及病變血管支數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1。

表1 發生組與未發生組臨床資料比較

2.3 兩組術前實驗室指標比較 發生組術前HFABP、cTn1、CK-MB 水平較未發生組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前實驗室指標比較

2.4 預測效能分析 H-FABP預測PCI術后發生心力衰竭的AUC 為0.917,最佳cut-off 值為23.34ng/ml時,對應敏感度、特異度、約登指數分別為0.700、0.975、0.675,見圖1。

圖1 H-FABP預測急性STEMI患者PCI術后心力衰竭價值的ROC曲線

3 討論

急性STEMI 患者由于心肌缺血、缺氧,心肌細胞已經開始發生壞死和損傷,即使給予PCI治療,心肌功能也已受損[6]。此外,PCI 術的有創操作可能會使患者的心肌組織出現水腫,影響心肌功能[7]。因此,術后會有部分患者發生心力衰竭。

陳振潤等[8]研究發現,有54.54%急性STEMI 患者在PCI 術后發生心力衰竭。本研究納入的90 例患者中,有55.56%患者在術后隨訪1 年期間發生心力衰竭,這表明急性STEMI 患者PCI 后仍有較高的心力衰竭風險。一般患有急性STEMI 多為中老年人,這類人群的身體機能已經逐漸退化,發生心力衰竭后,更容易因全身血液循環異常、器官血供不足,導致多器官衰竭,嚴重危及生命安全[9]。因此,早發現、早預防對于促進良性預后十分有意義。

H-FABP 是一種小分子量的蛋白質,主要存在于心肌細胞中,當心肌梗死發生后,心肌細胞會釋放出大量的H-FABP 到血液中;此外,H-FABP 相對其他心肌損傷標志物,具有高度心臟特異性,可以在心肌梗死發作后20 min 至6 h 內被檢測出來,與心肌損傷密切相關[10]。本研究結果顯示,發生組術前的H-FABP水平高于未發生組,初步推測H-FABP 或可用于預測急性STEMI 患者PCI 后心力衰竭風險。為證實推測,進一步繪制ROC 曲線,結果顯示,急性STEMI 患者PCI術前H-FABP水平預測患者術后心力衰竭的大于0.90,具有較高的預測價值。分析原因:H-FABP是一種早期釋放的心肌標志物,分子量約為15 kDa,比cTn1、CK-MB 等標志物更小,其在心肌細胞受到損傷或缺血時會釋放到血液中[11]。在心力衰竭發生前,心肌細胞受到持續性的缺血、缺氧及心肌纖維化、左心室重構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心肌細胞發生損傷和壞死,釋放大量的H-FABP 到外周血液中[12]。因此,H-FABP的升高反映了心肌細胞的損傷和壞死,提示患者存在心力衰竭的風險,用于預測心力衰竭風險有較高價值。

本研究還發現發生組術前cTn1、CK-MB 水平較未發生組高,這提示cTn1、CK-MB 也可能與急性STEMI患者PCI術后心力衰竭發生有關。由于cTn1、CK-MB 不僅在心力衰竭中有異常表達,心絞痛、心包炎等疾病中也有異常表達,特異性較差;故本研究未對二者進行分析,還待后續研究證實。

綜上所述,急性STEMI 患者PCI 術后發生心力衰竭患者術前H-FABP 水平較未發生者高,這種異常過表達可用于早期預測患者術后心力衰竭的發生風險,對減少PCI術后心力衰竭的發生有積極意義。

利益沖突 所有作者聲明無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 柳元化、曹建成、廖駿:直接參與醞釀和設計實驗、實施研究、采集數據、分析/解釋數據

猜你喜歡
心肌細胞心肌梗死心肌
左歸降糖舒心方對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細胞損傷和凋亡的影響
活血解毒方對缺氧/復氧所致心肌細胞凋亡的影響
伴有心肌MRI延遲強化的應激性心肌病1例
心肌細胞慢性缺氧適應性反應的研究進展
干細胞心肌修復的研究進展
復合心肌補片對小鼠梗死心肌的修復效果觀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護理
槲皮素通過抑制蛋白酶體活性減輕心肌細胞肥大
中醫藥防治心肌梗死:思考與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的作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