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患者放療前后血清ProGRP、SCC和鐵蛋白水平變化及其臨床意義

2024-03-12 09:24萇哲宗王耀飛孟盈君任原珍
實用癌癥雜志 2024年3期
關鍵詞:癌細胞敏感性肺癌

萇哲宗 王耀飛 孟盈君 任原珍

肺癌的發病率及病死率均居于惡性腫瘤首位[1]。非小細胞肺癌(NSCLC)具有發病隱匿、早期無典型癥狀等特點,是肺癌常見的類型,約占肺癌的80%,多數患者確診時病情已進展至中晚期[2-3]。放療是治療NSCLC的重要手段,探尋有效的評估指標對指導治療及預測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血清學指標具有檢查費用低、創傷小、取樣便捷等特點而廣泛應用于臨床[4]。胃泌素釋放肽前體(ProGRP)與惡性腫瘤增殖、浸潤及轉移存在密切聯系,是診斷肺癌的常用標志物[5]。鱗狀細胞癌抗原(SCC)主要分布于鱗狀上皮細胞胞質中,可參與癌細胞浸潤及侵襲[6]。有報道顯示,鐵蛋白(SF)與惡性腫瘤的發生發展有關,是臨床診斷惡性腫瘤的標志物[7]。本研究分析NSCLC患者放療前后血清ProGRP、SCC及SF水平,旨在為臨床診療提供新的參考,現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9月至2022年8月122例NSCLC患者作為研究組。納入標準:①滿足《中華醫學會肺癌臨床診療指南》[8]中NSCLC診斷標準,經病理學檢查確診;②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③近期未接受免疫治療、化療及靶向治療;④首次接受放療;⑤符合放療指征;⑥臨床資料完整;⑦臨床分期為Ⅲ期。排除標準:①其他類型惡性腫瘤者;②精神疾病、凝血及認知功能嚴重損傷者;③存在放療禁忌證,對放療不耐受者;④腎、心等臟器嚴重損傷者;⑤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慢性感染性疾病;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支氣管哮喘等其他肺部疾病者。另選取同期7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研究組:男性71例,女性51例;年齡40~75歲,平均(55.43±8.14)歲;體質量指數19.3~27.1 kg/m2,平均(23.06±2.19)kg/m2;病理類型:鱗癌67例,腺癌55例;右肺70例,左肺52例;TNM分期:Ⅲa期69例,Ⅲb期53例。對照組:男性39例,女性31例;年齡42~71歲,平均(55.06±7.31)歲;體質量指數19.3~27.0 kg/m2,平均(22.23±1.92)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NSCLC患者均接受胸部CT掃描,并將掃描結果上傳至topslan治療計劃系統,放療采用醫用直線加速器。將腫瘤體積向外延伸0.3~0.7 cm范圍視為臨床靶體積,將瘤體隨呼吸運動發生變化的范圍視為計劃靶體積。放療選擇6MV X射線照射,2~3 Gy/次,1次/d,每周5 d,治療4周。

1.2.2 血清ProGRP、SCC及SF水平檢測 NSCLC患者于放療前后清晨、健康體檢者于體檢當日清晨采集5 ml空腹靜脈血,離心處理(轉速3500 min、時間10 min、半徑10 cm)后取血清存于-20 ℃環境待測,采用電化學發光法檢測胃泌素釋放肽前體(ProGRP)、鱗狀細胞癌抗原(SCC)及鐵蛋白(SF),電化學發光儀cobas e601和試劑盒購自于德國羅氏公司。

1.3 放療敏感性評估

放療結束后2周,參考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9]進行評估:完全緩解:靶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緩解:靶病灶直徑之和減少>30%;疾病進展:靶病灶直徑之和增加>20%或存在新病灶;疾病穩定:靶病灶變化范圍介于疾病進展及部分緩解之間。將部分緩解及完全緩解視為放療敏感,疾病穩定及疾病進展視為放療不敏感。122例NSCLC患者,完成放療后,4例完全緩解,39例部分緩解,60例疾病穩定,19例疾病進展。所有患者根據放療敏感性分為敏感組(n=43)及不敏感組(n=79)。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兩組血清ProGRP、SCC及SF水平比較

研究組血清ProGRP、SCC及SF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清ProGRP、SCC及SF水平比較

2.2 血清ProGRP、SCC及SF水平對NSCLC的診斷價值

由圖1可知,血清ProGRP、SCC及SF水平聯合檢測診斷NSCLC的AUC為0.926,高于三者單獨檢測診斷的0.784、0.822、0.805(P<0.05),見表2、圖1。

圖1 血清ProGRP、SCC及SF水平診斷NSCLC的ROC曲線

表2 血清ProGRP、SCC及SF水平對NSCLC的診斷價值

2.3 NSCLC患者放療前后血清ProGRP、SCC及SF水平比較

NSCLC患者放療后血清ProGRP、SCC及SF水平均低于放療前(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清ProGRP、SCC及SF水平比較

2.4 不同放療敏感性NSCLC患者放療前后血清ProGRP、SCC及SF水平比較

不敏感組放療前后血清ProGRP、SCC及SF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敏感度組放療后血清ProGRP、SCC及SF水平低于放療前及不敏感組(P<0.05),見表4。

表4 不同放療敏感性NSCLC患者放療前后血清ProGRP、SCC及SF水平比較

3 討論

NSCLC多發生于中老年群體,但近年來該病發病出現年輕化趨勢[10]。NSCLC早期缺乏典型臨床表現,確診時患者多處于中晚期,已錯失最佳治療時機,5年生存情況不理想[11]。放療是治療中晚期NSCLC的重要方式,能縮小病灶體積、降低遠處轉移及復發風險,但仍存在部分患者放療后療效未達到預期。探尋有效的指標評估患者對放療的敏感性,可為后續治療方案調整、避免放療副作用提供依據。

ProGRP分布于肺組織神經內分泌細胞的胃腸激素,可以刺激G細胞釋放胃泌素、影響細胞功能。既往研究發現,肺癌細胞可合成及釋放ProGRP,并經旁分泌作用對惡性腫瘤細胞進行刺激,從而加快細胞增殖,影響腫瘤細胞侵襲及轉移[12]。臨床研究認為,ProGRP可以調控細胞周期,加快腫瘤細胞由G1期轉向S期,從而促進癌細胞增殖[13]。有報道顯示,ProGRP在肺癌患者血清呈高表達,其水平遠高于健康群體。SCC能促進腫瘤細胞DNA復制及分化,與患者臨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結轉移存在聯系[14]。有報道認為,SCC水平在組織發生惡性病變時會明顯升高[15]。SF與機體穩態有關,可影響機體能量代謝、氧運輸等途徑,其水平過低會引發缺鐵性貧血,但水平過高會增加惡性腫瘤發生風險。有報道顯示,SF水平升高會導致肺癌、乳腺癌及胰腺癌等發生風險明顯增加[16]。臨床研究發現,肺癌患者血清SF水平高于健康群體,且與患者分化程度、腫瘤直徑及臨床分期有關[17]。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血清ProGRP、SCC及SF水平均高于對照組,提示NSCLC患者血清ProGRP、SCC及SF水平升高。分析原因為:NSCLC患者部分癌細胞在異常凋亡過程中細胞膜結構蛋白會發生分解,使癌細胞內ProGRP大量釋放,引起血清ProGRP水平升高[18]。此外,在癌細胞過度增殖會引起癌細胞DNA持續性擴增,造成癌細胞膜表面糖蛋白含量增加,導致血清SCC水平升高[19]。惡性腫瘤細胞會損傷患者組織,引起機體鐵代謝異常,造成鐵排出量降低,使機體鐵儲備明顯增多,存儲于細胞內的SF釋放入血,導致血清SF水平升高。進一步的ROC曲線分析顯示,血清ProGRP、SCC及SF水平診斷NSCLC的AUC分別為0.779、0.731、0.761,提示三者對NSCLC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三者聯合診斷AUC高達0.878,表明三者聯合能明顯提高診斷價值。本研究還發現,NSCLC患者放療后血清ProGRP、SCC及SF水平均高于放療前,分析原因為ProGRP、SCC及SF均與NSCLC發生發展有關,患者在放療后病情得到控制,使得血清ProGRP、SCC及SF水平降低。對比不同放療敏感性患者血清ProGRP、SCC及SF水平發現,敏感度組放療后血清ProGRP、SCC及SF水平低于不敏感組,提示ProGRP、SCC及SF水平可作為評估放療敏感性的指標。

綜上所述,ProGRP、SCC及SF在NSCLC患者血清中呈高表達,三者聯合對NSCLC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監測三者水平變化有利于評估NSCLC患者放療敏感性。

猜你喜歡
癌細胞敏感性肺癌
中醫防治肺癌術后并發癥
對比增強磁敏感加權成像對肺癌腦轉移瘤檢出的研究
癌細胞最怕LOVE
假如吃下癌細胞
釔對Mg-Zn-Y-Zr合金熱裂敏感性影響
癌細胞最怕Love
正常細胞為何會“叛變”? 一管血可測出早期癌細胞
AH70DB鋼焊接熱影響區組織及其冷裂敏感性
如何培養和提高新聞敏感性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