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膠質瘤患者術后遠期預后影響因素分析

2024-03-12 09:24賈金曦姚春旭
實用癌癥雜志 2024年3期
關鍵詞:膠質瘤放化療癲癇

賈金曦 姚春旭 劉 暢 劉 禎

腦膠質瘤為臨床常見的原發性顱內腫瘤,主要起源于神經膠質細胞,好發于成年人及老年人,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1]。據統計,膠質瘤占所有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27.5%,其中70%~75%為惡性,呈浸潤性生長,手術切除后易復發,疾病預后較差[2-3]。如何提高腦膠質瘤患者存活率,延長患者生存周期,已成為神經外科重點研究課題。目前,影響腦膠質瘤患者術后遠期預后的相關因素尚不十分明確,爭論頗多的預后因素包括年齡、腫瘤大小、切除程度、腫瘤部位、病灶個數等,國內外相關研究報道結果也存在較多差異,及時明確腦膠質瘤患者術后遠期預后的因素,對改善患者遠期生存情況具有重要意義[4-6]?;诖?本研究選取94例腦膠質瘤手術患者,對其預后情況進行分析,探索可能影響腦膠質瘤手術患者遠期預后的相關因素。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腦膠質瘤手術患者94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35例;年齡25~78歲,平均年齡(51.69±10.03)歲。入選標準:①經病理檢查確診為腦膠質瘤;②均接受手術治療;③術前未接受過放化療;④臨床資料齊整。排除標準:①存活時間預計<6個月者;②存在放療禁忌證;③合并嚴重全身性慢性疾病;④伴有其他惡病質;⑤伴有嚴重臟器官功能障礙。

1.2 方法

收集患者臨床資料,包括年齡、性別、神經癥狀、腫瘤部位、病灶個數、吸煙史、飲酒史、病理分級、術前卡氏功能狀態(KPS)評分、腫瘤大小、切除程度、放化療結合、術前癲癇發作、瘤周水腫等資料。

1.3 預后判斷及分組

術后以電話和門診方式進行隨訪,術后隨訪3個月~5年,隨訪時間截止至2022年7月,隨訪資料完整。記錄患者術后癥狀,對確診為病情復發且各種條件允許的患者可實施二次切除手術,以手術病理確診及因病情惡化死亡作為終點事件。符合終點事件者納入預后不良組(n=21),其余納入預后良好組(n=73)。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數描述,采用χ2檢驗。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歸法分析腦膠質瘤患者術后遠期預后的影響因素。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預后情況分析

術后隨訪3個月~5年,中位隨訪時間為22個月;94例患者中1、2、3、4、5年生存率分別為79.79%(75/94)、58.51%(55/94)、40.43%(38/94)、30.85%(29/94)、22.34%(21/94),中位生存時間為29個月。

2.2 腦膠質瘤患者術后遠期預后單因素分析

2組年齡、性別、神經癥狀、腫瘤部位、病灶個數、吸煙史、飲酒史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預后不良組病理分級Ⅳ級、術前KPS評分<70分、腫瘤大小≥6 cm、部分切除、無放化療結合、術前無癲癇發作、有瘤周水腫占比高于預后良好組(P<0.05),見表1。

表1 腦膠質瘤患者術后遠期預后單因素分析(例,%)

2.3 腦膠質瘤患者術后遠期預后影響因素

將腦膠質瘤患者術后預后不良作為因變量,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納為自變量(病理分級、術前KPS評分、腫瘤大小、切除程度、放化療結合、術前癲癇發作、瘤周水腫),進行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自變量賦值見表2。經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病理分級、術前KPS評分、腫瘤大小、切除程度、放化療結合、術前癲癇發作、瘤周水腫為腦膠質瘤患者術后遠期預后影響因素(P<0.05),見表3。

表2 賦值表

表3 腦膠質瘤患者術后遠期預后Logistic回歸分析

3 討論

腦膠質瘤是中樞神經系統預后較差的原發性腫瘤,其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與外部環境因素以及機體內部遺傳因素相互作用有關[7-8]。目前臨床治療腦膠質瘤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可降低顱內壓,改善神經系統癥狀,進而提高腦膠質瘤患者生存率[9-10]。以患者術后為起點,全程隨訪,探究腦膠質瘤術后患者預后影響因素,可更好地排除混雜因素,較為準確地指導臨床治療以改善預后。

本研究對94例腦膠質瘤手術患者術后隨訪3個月~5年,發現94例患者中1、2、3、4、5年生存率分別為79.79%(75/94)、58.51%(55/94)、40.43%(38/94)、30.85%(29/94)、22.34%(21/94),中位生存時間為29個月,說明腦膠質瘤術后患者短期預后較好,但中遠期生存率呈現降低趨勢。李康等[11]研究結果顯示,腦膠質瘤患者顯微手術治療后1年生存率為81.60%,與本研究結果相似,但本研究隨訪時間更長,具有較好的代表性。對腦膠質瘤手術患者進行預后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病理分級、術前KPS評分、腫瘤大小、切除程度、放化療結合、術前癲癇發作、瘤周水腫為腦膠質瘤患者術后遠期預后影響因素(P<0.05)。(1)病理分級:腦膠質瘤患者的病理分級對指導臨床治療及預后具有重要意義,其級別越低代表腫瘤細胞分化越成熟,侵襲性越低;而病理分級級別越高代表腫瘤細胞分化越不成熟,具有較強的侵襲性,易復發,影響疾病預后[12]。(2)術前KPS評分:KPS評分為臨床評估患者身體功能狀態常用指標,KPS評分≥70分代表身體機能狀態良好。多數研究均顯示術前KPS評分同患者預后具有一定相關性,主要原因可能是術前KPS評分≥70分的腦膠質瘤患者機能狀態相對較理想,對手術及術后放化療等具有一定耐受能力,有利于改善患者預后[13-14]。(3)腫瘤大小:對于腫瘤大小與疾病預后的關系臨床意見尚不統一。時彩艷等[15]認為腫瘤大小與腦膠質瘤患者術后預后情況無顯著相關性,而徐洪兵[16]認為腫瘤直徑為腦膠質瘤患者預后不良的影響因素。本研究以腦膠質瘤腫瘤直徑6 cm為界進行比較分析,發現腫瘤直徑≥6 cm的腦膠質瘤患者預后較差,與徐洪兵研究結果一致,可能是因為腫瘤直徑<6 cm,更有利于手術完全切除,故預后較好。(4)切除程度:膠質母細胞瘤主要呈廣泛浸潤性生長,無法進行真正意義的完全切除,故臨床上提出最大安全限度地切除腫瘤[17-18]。本研究發現,手術切除程度對患者預后存在顯著影響,膠質母細胞瘤全部切除患者生存周期較長,可見手術切除程度對改善腦膠質瘤患者預后的重要性,其能夠最大限度減小腫瘤負荷,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進而改善預后。(5)放化療結合:隨著放化療技術不斷進步,其在腦膠質瘤患者治療中的地位也得到不斷提高,術后予以放化療治療,能夠彌補手術不足,作為一種保護因素,更好地改善疾病預后。周海凌等[19]研究發現,惡性腦膠質瘤患者術后同步放化療近期療效及生存率均顯著提高。田碧等[20]研究顯示,惡性腦膠質瘤患者術后同步放化療中位生存時間為28.4月,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為20.1月,在術后聯合放化療可延長患者生存周期,改善疾病預后。同本研究結論相似。(6)術前癲癇發作:癲癇為惡性膠質瘤患者常見癥狀,常作為患者首發癥狀來院就診,腦膠質瘤癲癇發作與腫瘤部位、生長速度、病理性質等有關。由本研究數據可知,術前伴癲癇發作的腦膠質患者預后較好,這一結論同高婷婷[21]研究一致??紤]可能與癲癇癥狀出現較早有關,有助于患者于疾病早期入院就診,可得到積極治療。(7)瘤周水腫:瘤周水腫多出現在腦膜瘤、膠質瘤及轉移瘤,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常伴有腫瘤周圍組織水腫,導致神經功能障礙加重,加劇顱內高壓,不利于術中腫瘤顯露,造成腫瘤切除難度增加,若水腫區內腫瘤細胞發生大量殘留,可能增加術后復發風險,影響疾病預后。有研究認為[22],重度瘤周水腫與輕度水腫相比,擴散狀復發風險更高,預后更差。

綜上所述,病理分級、術前KPS評分、腫瘤大小、切除程度、放化療結合、術前癲癇發作、瘤周水腫為腦膠質瘤患者術后遠期預后影響因素,臨床需積極采取合理措施,提高手術治療效果,改善疾病預后。但本研究亦存在不足之處,如選取病例數有限,缺少分析細胞增殖指數、免疫組化指標等對預后的影響,可能造成研究偏倚,故還有待于進一步大規模、多中心的臨床研究加以證實。

猜你喜歡
膠質瘤放化療癲癇
癲癇中醫辨證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玩電腦游戲易引發癲癇嗎?
直腸癌新輔助放化療后,“等等再看”能否成為主流?
DCE-MRI在高、低級別腦膠質瘤及腦膜瘤中的鑒別診斷
P21和survivin蛋白在腦膠質瘤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高危宮頸癌術后同步放化療與單純放療的隨機對照研究
Sox2和Oct4在人腦膠質瘤組織中的表達及意義
肝內膽管癌行全身放化療后緩解一例
左氧氟沙星致癲癇持續狀態1例
99mTc-HL91乏氧顯像在惡性腦膠質瘤放療前后的變化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