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飲一杯“屠蘇”,不變的年味

2024-03-13 17:28江媛媛
戀愛婚姻家庭·養生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春盤屠蘇酒藥材

江媛媛

屠蘇酒,是中國古代春節時飲用的酒品,又稱歲酒。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蓖醢彩摹对铡返莱隽斯艜r春節的兩大風俗:飲屠蘇酒和掛桃符。冬春交替時節,氣候乍暖還寒,病毒活躍甚至還會肆虐,所以古人習慣制屠蘇酒祛瘟病,門掛桃符避邪祟。而春節喝屠蘇酒的意義,其實遠遠不止這些。

春風送暖入屠蘇

除夕之夜,是家家歡聚、戶戶團圓的重大節日。此時此刻,人們會借助一席豐盛的年夜飯歡聚一堂,共敘天倫,為彼此送上祝福。既然是一年到頭最重要的一頓飯,酒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都t樓夢》里,賈府過除夕擺的年夜飯,叫合歡宴。宴上的重頭戲,是獻屠蘇酒、合歡湯、吉祥果和如意糕。其中,合歡湯、吉祥果、如意糕,都是帶有吉祥寓意的特色飲饌,而這里所說的“屠蘇酒”,則是舊時過年非常流行的一種藥酒。

其實“屠蘇”原意和酒無關,而是一種常被作為亭閣裝飾花紋的闊葉草,后來又引申為房屋的代稱。相傳有住此屋的高人,在臘月發明了一種很有效的防瘟疫藥,并釀制成酒,至大年初一時取出飲用,這就是屠蘇酒。因此也有人習慣在大年初一的早上飲用屠蘇酒,是古人新年所喝的第一杯酒。并從初一到初三,連飲三日。王安石著名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便用了這個典故。

宋以前受釀造技術限制,酒的度數不高,所以正月飲屠蘇酒,小孩子也要參與,而且還要先喝,因為新年“小者得歲”,是喜慶的事。相反“老者失歲”,年紀大的過一年少一年,要等到最后小輩們都喝過了,才嘗一口,沾沾喜氣。蘇東坡有詩:“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后飲屠蘇”講的就是這個習俗。

古時醫療條件不高,新年的許多習慣其實都與防疫和保健有關,如著干凈的新衣、除夕大掃除、飲屠蘇等藥酒。屠蘇酒的用藥主要包括大黃、花椒、白術、肉桂等,有驅疾避疫、祈求健康等作用。鄧拓在《燕山夜話》里提到,古人飲屠蘇實際上是一場“群眾性的防疫運動”。

宋朝年夜飯的“三大件”

《東京夢華錄》記載了北宋開封府百姓吃年夜飯時的情景:“居室華燈皆燃,舉家圍坐,長者上首,男女分左右,頻舉杯觴?!蹦纤伟傩盏哪暌癸埗Y儀也差不多。至于桌上的菜肴,無論貧富,都必備屠蘇酒、春盤、馎饦這三大標準件。

屠蘇酒:喝了這一杯,來年不生病

傳說古代一位居住在“屠蘇”里的名醫,每到大年夜都會給附近人家一包草藥,讓他們用布袋縫好,投到井里。到春節時,就可以打來井水,和著酒一人喝一杯,新的一年就不會得病。

屠蘇酒的制法非常特別,需要先將藥材沉入井中,浸泡一段時間,然后取出,在酒中煮沸后服飲。所謂“絳袋盛,以十二月晦日中懸沉井中,令至泥,正月朔旦平曉出藥,至酒中煎數沸”。南宋時,這一習俗依然很興盛。陸游就在《除夜雪》中寫道:“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

馎饦:名字很冷僻,其實是面條

三大件的第二件叫馎饦,這兩個字生僻到大多數人都沒見過,其實它就是面條。馎饦起源于南北朝時期的北方游牧民族,他們用清水和面,不加酵粉,掐成小面段,搓成“兩頭翹、中間凹”的形狀,放在菜羹里煮熟。

到了南宋時期,馎饦早已演化成了制作更精細、口感更好的手搟面。不過水,不打鹵,也不需澆頭,一把面條丟到沸騰的羹湯里,撈出即吃。宋代諺語稱“冬餛飩,年馎饦”,陸游《歲首書事》詩:“中夕祭余分馎饦?!痹诔σ?,人們用它敬奉完祖先后,再全家老小一起分食。

有意思的是,直到今天在日本山梨縣,依然保留了吃馎饦的習俗。據說早在13世紀,一名中國商人把這個食物傳去了日本。

春盤:食材堆成“金字塔”,先祭祖后上桌

“三大件”的第三件,春盤,又叫“五辛盤”,也是敬奉祖先的祭品。

《歲時廣記》中記載了南宋宮廷廚師的春盤做法:把臘肉蒸熟,切成細絲,再在盤中擺出花型?;驅⒂惋?、馓子、麻花、饅頭之類的主食擺入大盤,堆成金字塔形,中間插上金銀絲扎成的花朵。

祭祖后拔掉線香和紙花,春盤就上了年夜飯的餐桌,南宋人希望吃了它祛病健體。到了年初一,親朋好友之間也用春盤“饋歲”,立春那天,依然要吃。

流傳千年的屠蘇散方

屠蘇酒相傳為漢末名醫華佗創制,后由唐代名醫孫思邈流傳開來。但事實上,歲時飲屠蘇的民俗見于文字,遠早于唐朝。

南朝(公元502年至公元557年)《荊楚歲時記》就記載,長江中游一帶的百姓在正月初一,“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其藥方則最早見于東晉時期(公元4世紀左右)的《肘后備急方》,上面還詳細記載了屠蘇酒的做法,即在除夕正午,把裝滿屠蘇的藥囊浸入井中,待大年初一取出,和酒煎沸,“藥渣還投井中,歲飲此水,一世無病?!?/p>

有學者研究認為,屠蘇的出現與漢末魏晉時期頻繁暴發的大疫有關,其中危害極大的一個疾病便是冬春時節多發的“傷寒癥”。于是有名醫創制并推廣了屠蘇一方,后來逐漸成為年節的一個習俗。

屠蘇的藥方后來多有變化,但總不離大黃、川椒、肉桂、桔梗等健胃抗菌的成分。唐宋時期,屠蘇廣為流行。宋時市場上還有售賣精美的屠蘇袋,即將藥放入絹袋中隨身佩戴。

為了宣傳屠蘇的效用,除了防疫外,歷史還漸漸為屠蘇蒙上了“驅邪”的效果。南宋《歲時廣記》載,“屠者,言其屠絕鬼氣,蘇者,言其蘇省人魂”。而后更將“蘇”訛為惡鬼之名,飲屠蘇,就能屠殺該鬼。

清以后,民間新年酒中少有加藥,屠蘇酒也逐漸被簡單的黃酒代替。不過,歲時飲屠蘇的習俗卻東渡至朝鮮半島、日本,并成為當地人過舊歷年必不可少的飲品。

屠蘇酒的配方智慧

屠蘇酒有一個經典配方,主要成分是大黃、白術、桔梗、桂枝、防風、蜀椒、烏頭等中藥。那么,這幾味中藥的搭配有什么講究呢?

本方的首藥為大黃,您可不要認為這是一味簡單的瀉藥,須知此藥可通各種污濁阻滯之氣,調血脈,利關節,被稱為“藥中的將軍”。說到這里,大家不禁提出疑問,為啥大黃是頭等重要的藥物呢?

原來,除夕之夜,同胞聚餐,暢飲飽食,必然是肥甘厚味,油膩充填于腸胃,導致食積氣滯,胃腸壅實。此時用瀉火解毒、攻積導滯、活血祛瘀的大黃,正是急人所急呀!什么食積、濕邪、血瘀,都可以借助大黃的滌蕩之力,推陳出新,令臟腑安和,煥發活力。

再看白術與桔梗的配伍。前者善于健脾、除濕、益氣,和中補陽,清痰逐水,生津止渴;后者善開提肺氣,宣胸快膈,祛痰止咳,可以利五臟腸胃,除寒熱風痹。兩藥合用,共奏和中化濕、通利水道、宣開肺氣,推動氣機和水液在體內的正常運化,令人身輕體健,神清氣爽。

最后加入四種溫陽藥物,搭配更是絕妙。桂枝辛甘大熱,善于溫中散寒,與同屬熱性的蜀椒合用,可以溫中開胃,壯陽暖腰;再加入防風和烏頭,加強祛風濕、止痹痛、溫臟腑的功效,緩解風寒侵犯導致的身痛、關節不利。蜀椒溫中、烏頭溫經、桂枝解肌、防風解表??梢哉f是自內而外,層層布防,從胃腸至血脈再到肌肉體表,充分發揮祛風濕、散寒邪、止痹痛的功效,真是不得不嘆服古人的用藥智慧!

在冬末春初,尤其是流感季節,適量地喝屠蘇酒既有養生功效又有防感功效。而從屠蘇酒的中藥配方特點來看,我們也不難窺見古人在春節期間養生調攝的幾個重點:

其一,方中首推大黃,實則是強調春節期間,要及時調理脾胃,消積化食,推陳出新,使胃腸蠕動協調,臟腑安和。建議大家飲食要規律,切忌暴飲暴食,以免給胃腸帶來過度的壓力,造成消化不良,食積阻滯腸胃,甚至出現煩躁、失眠、疲倦等癥狀。

其二,減少刺激性飲食,尤其是辛辣、油膩、寒涼之品,過量攝入易傷脾肺,導致氣機不利,津液不化,容易生痰聚濕,出現不思飲食、胸悶氣短、疲勞乏力等癥狀。

其三,春節期間注意避寒保暖。俗話說,風從頸后入、寒從腳底生,尤其年老體弱或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外感風寒會使經脈氣血阻滯不通,拘攣抽搐,關節屈伸不利,及時固護頸部、足部、腿部,對人體健康裨益良多。

屠蘇酒配方雖好,還是要提醒大家:要小心烏頭有毒,嗜酒傷身,所以屠蘇酒不宜多飲、久飲,建議只在除夕和正月飲用,每天不超過一小杯。

小貼士:

屠蘇酒在民間流傳已久,流傳的方子有很多種,有網友推薦了一個相對平和的取自明代醫書《景岳全書》的配方,以供參考。需要注意的是,自制的屠蘇酒雖然可以使用各種藥材,但是每種藥材的使用量都需要嚴格控制,以保證安全性和口感。此外,由于不同藥材的藥效可能存在差異,因此建議在醫生指導下,根據個人體質來選擇藥材配方。同時,飲用時應適量,過量可能會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用料:肉桂15克,麻黃15克,干姜15克,蒼術15克,細辛15克,桔梗15克,防風15克,蜀椒(產地是四川的干紅花椒)15克,冰糖(可根據喜好適量添加),黃酒或白酒1升。

制作方法:到藥店把藥材稱好并打碎(原文為粗沫,所以不要打太碎),注意千萬別買到假藥;將打碎的藥材混合裝入紗袋。把紗袋放在酒中浸泡,將酒置于陰涼處,3日后開封。

猜你喜歡
春盤屠蘇酒藥材
河南道地藥材
道地藥材變成致富“金葉子”
什么是春盤
春風送暖入屠蘇
春季種什么藥材好?
藥材價格表
立春吃“春盤"
孫思邈與屠蘇酒
元日
釋“咬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