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 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形勢信息發布會在京召開

2024-03-13 12:22編/馬
起重運輸機械 2024年3期
關鍵詞:機械工業

采 編/馬 晨

2 月5 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2023 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形勢信息發布會在京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黨委常委、專家委副主任陳斌主持;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總經濟師葉定達發布2023 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形勢信息并回答記者提問;特邀嘉賓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出席本次發布會。

本次會議采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經濟日報、光明日報等近20 家中央媒體及部分行業媒體代表參加了線下發布會。同時,還有80 余家機械行業媒體參與線上宣傳報道。本次發布會由北京起重運輸機械研究院有限公司、《起重運輸機械》雜志社提供會務支持。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黨委常委、專家委副主任陳斌主持發布會

經濟運行進中趨穩 產業發展亮點紛呈——2023 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情況綜述

2023 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機械工業面對復雜嚴峻的內外部形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攻堅克難、拼搏進取,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全年主要經濟指標實現穩定增長,為拉動制造業乃至全國工業平穩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展望2024 年,機械工業機遇與挑戰并存,但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全年經濟運行仍有望保持穩中有進的總體態勢。

一、2023 年行業運行基本特點

2023 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雖經歷波動起伏,但運行態勢總體向好。受對比基數影響,主要指標一季度增速較低,二季度增速較高,三季度增速放緩,但隨著一批穩定經濟政策措施的集中出臺與落實,四季度行業運行再度回穩向好,全年主要經濟指標實現平穩增長。

(一)產業規模再上新臺階

截至2023 年末,機械工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12.1 萬家,較上年增加1 萬家,占全國工業的25%,較上年提高0.3 個百分點;資產總計達36 萬億元,同比增長9.9%,占全國工業的21.5%,較上年提高0.7 個百分點。

(二)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國工業

2023 年機械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高于全國工業和制造業增速4.1 和3.7 個百分點。機械工業主要涉及的五個國民經濟行業大類增加值全部增長,其中電氣機械和汽車起到突出帶動作用,增加值增速分別達到12.9%和13%;通用設備、專用設備和儀器儀表增加值增速較低,分別為2%、3.6%和3.3%。

(三)產品產銷形勢分化

2023 年機械工業主要產品產銷形勢延續上年分化走勢,產量增減的產品數量各占一半左右。重點監測的120 種主要產品中,61 種產品產量同比增長,占比50.8%;59 種產品產量同比下降,占比49.2%。

重點產品產銷特點主要表現為:一是汽車產銷量創歷史新高,全年汽車產銷量突破3000 萬輛,乘用車和商用車均實現較快增長;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達到950萬輛左右,占汽車總銷量的比重升至31.6%,產業結構調整效果顯著。二是電工電器繼續保持增長,發電機組、太陽能電池產量分別增長28.5%和54%。三是機床行業生產回暖,金切機床產量同比增長6.4%。四是工程機械依然低迷,挖掘機、裝載機銷量分別下降25.4%和15.8%。五是農機產品持續低迷,大、中型拖拉機、飼料生產專用設備產量分別下降1.9%、9.1%和21.2%。

(四)效益指標增長穩定

2023 年機械工業實現營業收入29.8 萬億元,同比增長6.8%;實現利潤總額近1.8 萬億元,同比增長4.1%。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增速分別比全國工業高5.7 個和6.4 個百分點,占全國工業的比重分別為22.3%和22.8%,較上年分別提高1.2和1.4 個百分點。

(五)投資增速總體高位

2023 年機械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體持續高速增長,對拉動工業和制造業投資發揮重要支撐作用。機械工業主要涉及的五個國民經濟行業大類中,汽車、電氣機械投資高速增長,增速分別為19.4%、32.2%,特別是電氣機械連續兩年增速始終高于32%;通用設備、專用設備和儀器儀表投資增速分別為4.8%、10.4%和14.4%。五大行業投資增速均高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3%),除通用設備外均高于全國工業(9.0%)和制造業(6.5%)平均水平。

(六)外貿穩中有升再創新高

2023 年世界政治經濟形勢復雜嚴峻,全球貿易表現低迷,外需疲弱帶來出口增長壓力,但我國機械工業頂住多重壓力,對外貿易穩中有升再創新高,彰顯了強勁韌性和國際競爭力。據海關統計數據匯總,2023 年機械工業外貿進出口總額達1.09 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7%,連續第三年超過萬億美元,占全國外貿進出口總額的18.3%。其中,進口額3045.1 億美元,同比下降7.6%,占全國外貿進口額的11.9%;出口額7830.2 億美元,同比增長5.8%,占全國外貿出口額的23.2%;實現貿易順差4785.1 億美元,同比增長16.6%,占全國貨物貿易順差的58.1%。機械工業外貿總額、出口額、貿易順差規模均再創歷史新高。

(七)行業運行處于景氣區間

機械工業景氣指數涵蓋生產、投資、外貿、經濟效益等多個維度,綜合反映機械工業的運行情況。受上年基數影響,2023 年機械工業景氣指數總體呈現前低中高后穩的態勢,上半年低開高走,5 月份升至年內最高點,此后逐月回落趨穩,12 月份回穩至105.5,全年各月份機械工業景氣指數均位于景氣區間。

二、行業發展中的亮點

2023 年機械工業有效應對風險挑戰,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加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高質量發展亮點紛呈。

(一)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行業創新發展

戰新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領域,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近年來戰新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為機械工業創新發展注入強勁動力。2023年機械工業戰新產業相關行業合計營業收入24.2 萬億元,同比增長7.8%;實現利潤總額1.4 萬億元,同比增長7.0%;增速比機械工業總體分別高1.0 和2.9 個百分點;占機械工業的比重分別為81.3%和81.0%,比上年同期分別提高0.7 和2.2 個百分點。其中,新能源裝備、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產業等戰新產業主要指標增速均明顯高于機械工業總體水平,成為引領行業創新發展的新龍頭。

(二)綠色發展新動能加速培育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機械工業綠色化發展持續發力。行業企業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推廣綠色工藝、打造綠色工廠、建設綠色制造體系。清潔能源裝備快速發展。2023 年機械工業能源裝備制造業營業收入與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9.7%和18.5%,分別高于機械工業總體2.9 和14.4 個百分點。全年發電機組產量增長28.5%,其中風電機組貢獻率超過60%;光伏電池產量連續14 個月增速超過40%;2023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14.5 億千瓦,占比超過總裝機的一半,歷史性地超過了火電。清潔能源裝備大型化發展穩步推進,三一重能發布全球最大15 兆瓦陸上風電機組、東方電氣下線18 兆瓦海上直驅風電機組、明陽智能推出22 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工程機械動力電氣化、氫能化轉型提速,全年電動裝載機銷量達3595 臺,徐工、三一、中聯重科、太重等企業加速布局氫能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在氫燃料電池、儲氫系統、燃料電池發動機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氫能挖掘機、氫能裝載機、氫能攪拌車、氫能礦卡等多種氫能工程機械產品實現交付使用,推動工程建設領域綠色低碳發展。

(三)創新引領重大裝備穩步推進

創新體系建設加快推進。截至2023 年末,機械工業掛牌運行和批準建設的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和創新中心共計260 家,比上年底增加8 家。鐵建重工、寧德時代、恒立液壓等3 家機械企業榮獲第七屆中國工業大獎。電力裝備、海工裝備、石化裝備、成套設備等重點領域科技創新實現新突破,一系列重大技術裝備投入使用。三代核電自主化成果“國和一號”實現整機100%國產化能力;特變電工自主研發的世界容量最大110 千伏級智能型有載干式變壓器并網應用;華能集團自主研制的世界首臺串列式雙風輪風電機組“賽瑞號”完成裝機;宏華集團自主研發的海工裝備和技術應用于我國首艘大洋科考船“夢想號”建設;寶石機械自主研制的世界首創12000 米特深井自動化鉆機交付應用;蘭石重裝自主研制的高壓氣態儲氫裝置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東方電氣高國產化率F 級燃機實現量產;西電集團實現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用發電機斷路器的國產化,解決了我國建設大型核電站“卡脖子”難題;中信重工自主研發的新型蒸汽汽輪機組下線交付,打破進口依賴、填補國內空白;中鐵裝備自主研制的國內首臺大直徑大傾角斜井硬巖掘進機“永寧號”實現首線貫通,填補了我國盾構機斜井施工建設領域的技術空白。

(四)高端化智能化發展提速

機械工業積極推進行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機械行業深度融合,加速智能制造與重大裝備領域融合創新,行業高端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取得新的進步。截至2023 年底,寧德時代、廣汽埃安、隆基股份、三一重工等18 家機械企業智能工廠入選世界“燈塔”工廠,成為全球智能制造的先鋒力量;中聯重科以中聯智慧產業城為核心同步建設了23 個智能工廠,其中10 個智能工廠已建成投產,實現產線綜合自動化率85%以上;埃斯頓機器人智能產業園二期項目竣工,推動工業互聯網和工業機器人深度融合;洛軸打造國內領先的智能化生產線,助力新能源汽車發展;一拖集團320馬力無級變速拖拉機實現量產,填補市場空白;西安煤機研制成功世界首臺10 米超大采高智能化高端采煤機并投入使用,填補了國際行業空白;明陽智能風漁一體化智能裝備成功應用,融合打造清潔智能漁業新模式。

(五)出口貿易結構持續升級

2023 年我國機械工業外貿出口在高基數上再創新高,不僅實現了量的合理增長,更在增長動能、貿易結構等方面實現了質的有效提升。一是海外市場多元共進。行業企業搶抓外貿機遇,深耕俄語區、非洲、歐洲和拉丁美洲等重點市場,逐步建立起多元共進的外貿市場新格局。2023 年我國機械工業對俄羅斯出口額同比增長1.1 倍,俄羅斯成為我國機械工業第二大出口國;對非洲、歐洲和拉丁美洲出口額分別增長17.3%、16.3%和9.8%;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出口額同比增長14%,占機械工業出口總額的比重已達50%。二是主機、整機類產品增勢明顯、帶動作用增強,體現了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邁進。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1.06萬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同比增長29.9%;挖掘機、大中型拖拉機出口量同比分別增長15.4%、33.5%,裝載機、起重機、數控金切機床出口量同比分別增長1.2倍、2 倍和1.2 倍。三是技術含量高的一般貿易占比繼續提高,是帶動機械工業出口創新高的主要力量。2023年一般貿易出口額占比達72.1%,比上年提高0.7 個百分點。四是構建國際國內業務協同發展新格局,中國一拖在剛果(布)首條拖拉機生產線落地,徐工、柳工國際化收入占比突破40%。

三、行業運行中的困難問題

2023 年機械工業外部市場壓力與自身結構性矛盾疊加,行業經濟運行仍面臨需求不足、賬款回收難、價格下降、外貿市場波動、內部發展不均衡等困難和問題。

(一)市場需求疲弱訂單不足

2023 年我國經濟恢復呈現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行的特點,國內需求恢復不及預期,機械產品市場不旺。制造業PMI 指數自4 月份起降至臨界值之下,9 月短暫恢復至50.2,四季度再度持續低于臨界值,12 月份為49,其中新訂單指數僅為48.7。機械工業重點企業專項調查顯示,2023 年反映訂貨不足的企業占比始終高于50%,四季度末占比升至65%,其中,中小企業訂單不足占比更是高達72%。

(二)賬款回收難問題延續

近年來,機械工業應收賬款持續快速增長,應收賬款規模大、回收期長成為影響企業資金周轉和生產經營的突出問題。2023 年末,機械工業應收賬款總額8 萬億元,同比增長11.1%,增速高于同期全國工業3.5 個百分點,占全國工業應收賬款的比重達33.7%。機械工業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89.9 天,比2022 年同期延長5.4 天,高于全國工業29.3 天。專項調查顯示,53%的企業應收賬款同比增長,41%的企業應收賬款中逾期金額同比增長,其中民營企業逾期金額上漲的占比較全行業高3 個百分點。

受此影響,機械工業資金周轉率下降、資產負債率上升,行業運行效率受損。2023 年,機械工業流動資產周轉率僅1.26 次,同比下降0.03 次,比全國工業低0.29 次;資產負債率為58.6%,同比提高0.2 個百分點,比全國工業高1.5個百分點。

(三)價格下行擠壓利潤空間

產能快速上升而有效需求不足,機械產品市場競爭激烈,加上議價能力較弱等因素影響,機械產品出廠價格持續下降且降幅不斷加深。2 月份出廠價格同比下降0.2%,至12 月份降幅已加深至2.5%。機械工業主要涉及的5 個國民經濟行業大類,12 月份出廠價格同比全部下降。前期投資火熱、引領行業新增長的領域,產能快速增長,行業競爭加劇,引發產品價格下行。光伏、儲能電池行業主要產品都經歷了明顯的價格回調,電池制造行業12 月份價格降幅高達9.7%。價格下行擠壓利潤空間,增收不增利現象普遍存在。2023 年機械工業利潤總額增速低于營業收入增速2.7個百分點,營業收入利潤率較2022 年同期回落0.2 個百分點,回落至5.9%。

(四)外貿市場不確定因素增多

受全球供應鏈修復形成貿易擠壓,發達經濟體復蘇放緩,貿易保護主義、地緣政治沖突不斷加劇等多重因素影響,機械工業外需市場下行壓力持續。一是前期出口快速增長的產品有放緩趨勢,2023 年風電機組、光伏產品、挖掘機出口額同比分別下降29.8%、3.1%和0.9%。二是部分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乏力、需求放緩,我國機械工業對其出口下行。2023 年對北美出口同比下降7.3%,其中對美國出口下降7.9%;對歐盟出口僅增長1.5%,其中對德國出口同比下降1.2%;對日本出口同比下降1.4%。三是受產業轉移影響,機械工業對東盟出口額同比下降4.6%。四是企業在手海外訂單短單居多。今年初專項調查顯示,81%的企業海外訂單僅滿足一個季度的生產,其中中小企業比例更高,為88%。五是近幾年出口亮點產品已成為國際貿易爭端新目標。歐盟對我國新能源汽車啟動反補貼調查、對移動式升降作業平臺發起反傾銷調查,英國對我國挖掘機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印度對我國輪式裝載機開始征收5 年反傾銷稅,歐洲議會布局鋰和硅等關鍵原材料供應多元化以減少對單一國家的依賴。六是國際政治、地緣沖突加劇對國際貿易的影響。俄烏沖突、巴以沖突、紅海航道受阻等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對國際貿易活動造成干擾。

(五)發展不均衡部分行業下行壓力較大

機械工業分行業之間發展不均衡、運行分化明顯,部分行業仍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一是產銷形勢分化,產品產量增減數量各占一半左右。二是出口形勢分化,14 個分行業外貿出口10增4降,汽車、機器人、農機、重型礦山機械、工程機械等主機、整機類行業產品出口增勢較好,而基礎件、零部件、通用機械、文辦設備等傳統優勢產品出口形勢較弱。三是財務效益分化。14 個分行業中,營業收入8 增6 降。其中,電工電器和汽車兩個行業體量大、增速也較高,是支撐機械工業營收增長的核心動力,此外機器人和內燃機行業增速較高;而農機、工程機械行業仍未擺脫產銷低迷的下行通道,營業收入降幅均超過10%,分別為11.1%和13.1%。利潤總額11 增3 降。其中,文辦設備、石化通用機械行業利潤增幅超過15%,工程機械和內燃機行業因上年基數較低增速超過25%;而農機行業降幅8.9%,機床工具行業因磨料磨具價格下行影響降幅近30%。

四、2024 年機械工業走勢預判

(一)行業發展環境分析

展望2024 年,機械工業運行面臨的內外部環境依然復雜嚴峻。從國際看,世界變亂交織,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際政治紛爭和軍事沖突多點爆發,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增長動能不足。此外,發達經濟體對供應鏈多元化訴求提升,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大國間在關鍵領域的博弈加劇。機械工業外貿市場面臨較多不確定因素和較大下行壓力。

從國內看,宏觀經濟環境仍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社會預期偏弱、投資意愿不強、消費不及預期等困難,部分行業存在重復布局、競爭加劇、價格下行等情況。但我國經濟總體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支撐機械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有利因素不斷集聚增多。一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2024年經濟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二是降準降息、減稅降費等宏觀經濟政策和一系列穩增長的行業政策效應將持續釋放,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疊加發力,將有效改善機械工業發展環境、增強市場信心、進一步釋放市場潛力。三是重大項目、重點工程、新基建等將進一步加快實質性建設,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區域發展重大戰略等舉措將進一步落地,這將為機械工業釋放更大市場需求。四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綠色發展推動生產、消費加速轉型。這將為機械工業提供更多發展舞臺,加快機械工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步伐。

(二)行業運行走勢預判

總的來看,2024 年機械工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但機遇大于挑戰,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綜合判斷,預計全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將延續穩中向好的總體態勢,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預計在5%以上,對外貿易保持基本穩定。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十四五”規劃實施的關鍵一年。機械工業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錨定新型工業化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目標,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加快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扎實推進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持續推動機械工業穩定運行,以更優異的成績向祖國75 華誕獻禮。

猜你喜歡
機械工業
機械革命Code01
調試機械臂
誰將成為工業互聯網的“BAT”?
工業互聯網,在路上
ikbc R300機械鍵盤
工業人
簡單機械
按摩機械臂
掌握4大工業元素,一秒變工業風!
“工業4.0”之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