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化工企業生產安全和應急管理

2024-03-13 15:40劉立峰
化工設計通訊 2024年2期
關鍵詞:化工企業物資應急

李 瑾 ,劉立峰

(渭南市應急管理技術保障中心,渭南 714000)

0 引言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我國制造業欣欣向榮,企業的生產和管理也逐漸規范化。但仍存在很多化工行業為追求利益加大產品交付量,忽視生產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引發安全事故。事故的發生不僅給企業和個人帶來損失,還應該引起整個行業和社會的重視。如何做到安全生產的同時,保證生產效率和企業利益是企業追求的目標,也是行業健康持續發展的目標。

1 化工企業生產安全和應急管理意義

安全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な俏覈闹еa業之一,其產品或生產過程中存在易燃易爆、高溫高壓、酸堿腐蝕等特性,設備和技術工藝復雜,操作要求嚴格。一旦出現失誤,容易引發燒傷、火災、爆炸等安全事故,破壞力強、社會影響大。

應急管理是降低企業損失的重要屏障。企業應急管理涉及對安全事故的預防、應對和恢復過程,這不僅是防范安全風險和對安全事故及時、有效控制,對企業來說更是保障人員和物資安全的重要屏障。安全事故發生后,應急的效率和應急操作的有效性可極大地保護企業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化工企業生產安全和應急管理至關重要。

化工企業安全和應急管理的難度較高,并且專業性較強。企業需要明確安全和應急的重要性,并增強相應的管理力度,提高安全生產水平,從而推動企業健康持續發展[1]。

2 化工企業生產安全存在的問題

圖1和表1是近年來全國化工事故統計和2020年部分化工生產事故案例。從中可知,近年來的全國安全生產形勢雖保持穩定,但仍存在一些地方和化工企業安全事故不斷發生。對比化工企業發生事故的起因可知,企業多存在安全發展理念不牢、法治意識不強、人員安全意識淡薄,對設備或工藝安全風險認識不足,以及應急管理缺失等突出問題。

表1 化工生產安全事故典型案例[2]

圖1 近年來全國化工事故統計

2.1 設備不合理

化工行業生產設備多是由多個小設備組裝而成。設備型號選擇需要根據生產原材料組成和性質、產品體積、副產物性質、排產效益、場地大小等多方面選擇。

(1)原材料的性質決定了設備反應腔和尾氣管道等部分選用材質。對于腐蝕性材料或生產過程中可產生酸性或堿性氣體、液體的工藝,在設備選擇時需提前考慮防腐和防泄漏問題,避免后期設備或管道出現漏點。

(2)排產效益對設備大小選擇起重要作用。設備反應腔體積的選擇應考慮每周期設備運行成本、產品自身體積以及產品在反應腔內的擺放方式,在保證生產質量、操作便利的同時,每周期排產效益應實現最大化,以此保證總體生產效益。同時,每周期產品數量也決定了反應材料的使用量,設備的安全壓力、后端尾氣或廢液處理設備的額定工作能力也需要隨之改變,整體設備需要實現配套,保證作業過程均在額定值內。

(3)場地大小決定了設備安裝布局?;て髽I生產廠房不僅需要留有安全通道、轉運車等機械運行通道以及產品臨時周轉區域,還需要考慮起重機運行路徑,因此設備大小、安裝位置以及各類管道布局均需要在采購前規劃。

設備的不合理會造成頻繁的停工檢修、設備使用壽命縮短,甚至因為組件不匹配引發安全事故,設備問題是化工企業安全事故最常見的直接原因。

2.2 技術不合理

同行業生產技術雖有類似,但因設備選型或原料選擇等不同,生產技術細則也不同。企業加大對技術的重視不僅能推動降本增效,提高生產效率,更是可以利用創新技術降低生產中的安全風險?;て髽I常見的技術不合理有:

(1)技術不翔實。在實際生產中,技術方案制定不夠具體或者只有技術路線,缺乏操作過程、注意事項、閥門或按鈕等細節處操作說明,操作人員不能直觀準確地執行程序命令,導致人員操作容易出現失誤。

(2)技術人員缺乏對設備和生產過程的了解。技術人員若是不了解生產設備的實際構造或者操作過程,在技術方案編寫過程中容易忽略人員操作問題和安全隱患。例如高壓設備除了需具備遠程自動泄壓功能外,還需考慮自動泄壓閥門失效,在技術設計時,設備還需配備安全閥、爆破片以及人工手動泄壓閥門和預警系統,降低人員作業和設備運行風險。

(3)設備和技術落后導致人力成本和安全風險增加。領導層和技術人員缺乏對行業最新設備和技術工藝的了解,設備和技術缺少創新改進,不能及時更新淘汰存在安全隱患與故障的設備[2]。隨著技術革新,智能化生產和監測趨于成熟,可極大地減少人為失誤帶來的生產隱患。例如,對高溫高壓反應,工作人員需要隨時監測設備溫度和壓力,出現異常時及時停止反應。但引進智能監測設備,可每秒監測一次溫度和壓力,在緊急情況下通過聯鎖控制,關閉電源并報警警示,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應,避免因為反應爆聚造成反應腔內溫度和壓力驟升造成設備損壞引發安全事故。

2.3 安全和應急意識薄弱

化工企業對安全監管長期性的忽視,導致企業的安全生產和管理制度不夠完善,人員安全和應急意識薄弱,所開展的應急措施通常也都具有滯后性,這是引發安全事故和事故范圍擴大的重要原因[4]。

(1)企業追求效益忽略安全問題。企業為了實現利益最大化推行連班倒生產,缺乏對設備的定期檢修和對人員的培訓。生產設備尤其是高溫或高壓設備,對腔體完整性和連接管道密封性有很嚴格的要求,若設備腔體被腐蝕或管道出現漏點,可能會導致產品氧化甚至極端條件下出現設備爆炸,設備安全不可忽視。

(2)操作人員安全意識薄弱。操作人員的工作多為重復性或機械性作業,容易出現疲憊和倦怠心理,逐漸忽視安全細節。例如受限空間作業時,需提前進行通風置換氣體,作業前需要監測氧含量,長期作業的工人可能會依據經驗直接作業,導致昏迷中毒。

(3)安全隱患識別不到位。除設備和生產安全外,原料儲存和產品轉運等環節是容易被忽視的安全隱患處。例如酒精等原料儲存需要遠離熱源、火種,避免陽光直射,溫度需要在30℃以下,同時對存儲計量和探測監控設備也有要求。生產中,有時工人為了操作方便違反公司原料使用規定,將原料直接置于生產設備附近,容易引發安全事故。

(4)應急管理不完善。部分企業存在應急預案編寫不翔實或不符合實際情況、應急責任分工不明確、應急物資缺乏等情況。企業管理人員存在僥幸心理,忽視應急管理重要性。日常培訓中紙上談兵,缺乏實操應急演練,應急人員對應急過程和后續可能隱患不熟悉,當生產中出現安全問題時,貿然補救,致使安全事故擴大。

3 安全管理措施

3.1 樹立底線思維,強化安全意識

企業全體人員要樹立底線思維,牢固樹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堅決做到不安全不生產。在處理安全事故時,要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既“原因未查明不放過、責任人未處理不放過、有關人員未受到教育不放過、整改措施未落實不放過”[5]。事后做好事故分析復盤工作,安全事故分析報告必須翔實到位,對人、物和環境等帶來的直接原因必須立刻整改,對間接原因如管理或決策缺陷也需進行追責。

3.2 健全安全責任體系

(1)明確安全責任。明確企業安全生產方針,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規范安全生產體系文件,如規章制度、工作流程、數據記錄等。企業應設有安全管理部門,配備安全管理人員,負責安全管理體系建設和日常安全排查、安全培訓、危險作業內審等,并對其賦予安全審核權利,對有隱患的作業有權要求立即終止。

各生產部門負責人為生產車間第一安全責任人,嚴格遵守安全作業規章制度;做好班前人員的安全培訓和班后的工作復盤,堅守好安全生產的第一道防線。

(2)嚴控安全風險。企業要強化風險管控,增強安全生產工作的主動性和預見性。在化工安全設計時要以我國的法律法規為基礎,遵守化工行業管理標準,不允許突破法律底線,杜絕在生產過程中為追求經濟效益增長忽略安全管理規范的情況出現。同時要結合以往同行業安全事故案例總結,優化改進設計方案,確保安全質量提升[6]。

企業要嚴格遵守安全生產要求,做好危害辨識、危險評估和風險管控。做好“五新”評審,即當生產中出現新物料、新工藝、新設備、新化學品和新組件時,須嚴格執行EHS 危害評估工作,評估“五新”對環境(E)、健康(H)、安全(S)以及其他方面的影響并給出相應的保護措施。對已經成熟的工序,做好日常排查和安全專項整治。企業通過完善的糾正與預防系統實施生產過程控制,使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最終實現閉環控制,將安全風險處于可控和在控狀態。

3.3 完善信息管理

(1)完善生產過程信息管理。對生產人員、生產設備、生產原料、生產過程控制、后期轉運、質檢,及包裝發貨等都應盡可能實現全過程可追溯,實現產品的來源可查、去向可追。如引用ERP,以制定計劃和計劃的執行為關鍵點,對生產過程按照流程進行管理,實現數據集中,便于流程的執行和管理。

(2)建立設備運行檔案,實現設備精細化管理。對生產設備建立三級保養制度,明確并落實日常維護保養、一級保養和二級保養的內容,做好保養記錄,在降低設備故障發生率的同時,為后期設備故障維修提供參考;建立設備維修臺賬,認真復盤設備故障原因并記錄維修方法、更換零件廠家和型號、維修后使用情況,及復發間隔時間等,通過臺賬信息的積累和完善,可幫助技術人員統計分析、把握風險防控規律,為設備安全技術改進提供重要的一手資料。

4 應急管理措施

4.1 完善應急預案

企業的應急預案必須具有真實性和可實操性,在預案編制前應進行安全事故風險評估和應急資源調查,明確可能存在的事故類型和后期隱患,以及企業可用的應急資源和周邊區域或所屬地可請求援助的應急資源。

應急預案中需明確體現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各級人員的安全生產責任和履職標準,涉及人員需熟悉應急預案流程和操作步驟,以達到預防事故和降低損失的目的。企業應急預案應隨著條件的變化而調整,以適應新條件的要求。

4.2 加強應急培訓

應急管理不應只停留在規章制度上,企業應加強日常應急培訓,通過桌面推演和實操演練等有針對性地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和完善,提高應急預案的實用性。

同時通過開展應急演練增強演練參與人員對應急預案的熟悉程度,規范突發事件信息上報流程,提升應急隊伍反應速度、協調水平及應急處置能力。也可清楚了解企業對應急物資、裝備、技術等方面的準備情況,發現不足及時予以調整補充,做好應急準備工作。

4.3 應急物資儲備和管理

企業根據各部門的實際應急需要,統一配置救護器材、消防設備、個人防護用品等應急物資;明確應急物資管理責任人,應急物資專項管理、專項使用;對入庫的物資要嚴格驗收,防止不合格產品入庫;要確保物資儲備種類、數量與本部門的發展相適應,能夠滿足突發事件時應急的需求。

應急物資做到分類存放、建立臺賬、動態更新。做好應急物資保養和維護,保持物資的完好狀態,發現應急物資損壞、破損以及功能達不到要求的,要及時進行更換,確保物資應急的需要。

5 總結

化工企業沒有絕對的安全,只有相對的風險。新時期化工企業可通過提高人員安全和應急管理意識、健全安全責任體制、加強應急預案和演練等措施,對人員思想、設備管理、技術改進等方面進行改善提高,切實降低企業生產安全風險和事故應急防范能力,推進化工企業健康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化工企業物資應急
多維深入復盤 促進應急搶險
基于雙重預防機制創新化工企業管理模式
完善應急指揮機制融嵌應急準備、響應、處置全周期
被偷的救援物資
電力企業物資管理模式探討
化工企業中的工作票制度
應急管理部6個“怎么看”
某化工企業清潔生產潛力分析
國際新應急標準《核或輻射應急的準備與響應》的釋疑
救援物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