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自信為引領的“四明”課程思政教學解讀
——以“建筑設計基礎A1”課程為例

2024-03-13 06:23馬黎進鄒紅娟
高教論壇 2024年2期
關鍵詞:四明專業課程育人

馬黎進,鄒紅娟

(廣西科技大學,廣西 柳州 545006 )

一、前言

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首次提出“文化自信”的概念。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深刻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四個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根本、是基礎[1]。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所謂課程思政,簡言之,就是高校的所有課程都要發揮思想政治教育作用[2]。各門類學科的發展,都建立在具有深厚而獨特的文化底蘊傳承的基礎上,而建筑作為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物質存在,隨著社會的發展,演變出自身獨具特色的社會學、哲學、美學的營造邏輯與思維傳承。在專業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不難發現,建筑教育具有較強的學科綜合性,涵蓋建筑學、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等學科在科學技術、人文科學、藝術修養、生態科學等的通才教育[3]。在廣義建筑學看來,建筑學的問題和發展應根植于本國、本區域土壤,在此基礎上吸取外來文化精華并加以整合,最終建立一個和而不同的人類社會[4]。

綜上所述,在立德樹人指引下,把握新時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文化自信為導向,開展建筑學課程教育教學,培養學生正確的專業文化價值觀,必須從建筑學專業教育主軸的啟蒙教育開始,自始至終地保持學生專業學習的文化自信。依此,將通過廣西科技大學建筑學專業基礎核心課程“建筑設計基礎A1”的教學實踐,進行以文化自信為導向的思政教學的實踐與解讀。

二、課程特點及其教學目標

(一)“建筑設計基礎A1”課程特點及內容設置

建筑學專業自2000年開辦以來,“建筑設計基礎A1”課程就一直作為建筑學專業學生的學科基礎必修課,學期開課96學時,是建筑學人才培養主干課程中的基礎,也是建筑學學生專業學習及專業認知的啟蒙課。自建筑學2000級開始到2022級,在專業一年級第二學期開設,授課人數約1000余人,授課課時約2100學時。

在課程主要內容設置上,貫徹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及高等學校建筑學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中對該課程教學內容的要求,并結合地方建筑學育人的特點和學科前沿研究,在學生“感知—認知—研究—應用”的學習脈絡上,針對教學內容有目的、有針對性地融入思政元素、思政案例,以此深挖教學內容的可讀性和育人的目標。根據課程知識單元學習的先后關系,課程融匯設置了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教學內容,其中第一課堂課程教學內容分為五個專題單元(圖1):建筑基礎理論與專業認知、建筑制圖與圖紙表達、建筑空間認知及尺度認知、建筑形態構成及表達、建筑設計方法及設計實踐。第二課堂實踐教學通過參與自治區級綠色建筑設計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校內校企聯合培養基地、專業“他‘她’”說論壇、建筑學專業課程聯合教學以及各類專業競賽與創新創業的實踐,為學生提供訓練專業技能和素質的空間,有利于學生運用知識開展實踐創新活動,提升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圖1 “建筑設計基礎A1”課程教學內容設置及育人目標

(二) 課程教學目標

“建筑設計基礎A1”作為專業教學中一門啟蒙必修課,對學生后四年專業學習起著知識鋪墊及專業思維引導的作用。為此課程建立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專業知識結構,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從知識、能力、素質、實踐等方面進行了精心的教學規劃。知識層面,從認識建筑開始,理清建筑的本質及基本屬性,通識國內外建筑發展及理論基礎、古典美學的審美理論以及形態構成的基本方法;能力層面,從運用基本制圖工具及材料開始,正確表達建筑制圖、塑造形態與空間;素質層面,從空間體驗開始,建立系統的空間表達語匯、充分認識人、建筑、自然的共生邏輯,樹立正確的建筑觀、高尚的審美體驗;實踐層面,從自我認知開始,積極參與調研踏勘、組隊運用不同材料進行建筑、規劃、景觀的模型制作,培養團隊協作能力。課程中對學生四個層面的教學引導,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建筑觀與建筑情懷,樹立正確的建筑價值取向,幫助學生從自我認知、生活體驗、社會交往和自然對話中去探索發現建筑的真諦。結合課程內容綜合性的特點以及教學目標的有機性,課程教學具有較強的文化及道德教育潛力,為實現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達成度,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將中國傳統文化、傳統價值觀、傳統自然觀、傳統哲學觀、傳統美學觀、傳統倫理道德觀等分層、分階段融入課程教學的脈絡中,以此實現專業和思政育人的互融與互通。

三、專業課程思政教學中文化自信的現實意義

在教學中打破原有固化的專業教學模式,在教育教學中貫徹以學生為中心,將理論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積極融會思政元素,豐富了課堂內涵和育人意義,也提升課堂教學的深度與廣度。并使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從思想上提升對建筑設計內涵與精神的理解,能夠讓學生去深思和理解新時代、新發展背景下學習建筑學專業的目的和意義。因此,在專業課程教學中秉承文化自信的引領,有利于提升大學生對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把握,使課堂成為學生思想交融的平臺。結合專業特色發展及課程教學的新定位,以文化自信價值為引領,通過專業特點思考文化自信的新內涵,理解價值引領對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和育人的現實意義。結合建筑學專業教育教學的特色,其現實意義表現為以下方面。

(一) 新時代專業育人的新思想

緊扣新時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等講話精神為動力。深刻領會會議主旨,在學科專業教育導向及人才培養定位上,注入全新的時代思想,為專業教育教學指明了方向,在夯實專業知識的同時,深刻領會立德樹人的育人理念,不斷充實和踐行教書育人中的文化自信價值引領。

(二) 踐行建筑文化發展的新傳承

中國傳統建筑作為世界建筑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獨特的文化內涵及營造邏輯[5],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建筑文化。傳統的建筑哲學、建筑美學、建筑理論、建筑技藝有著上千年的實踐及人居驗證,經歷時間、歷史積淀的傳統建筑文化,留下的是無價的、無盡的美和美的形式。專業教育中對傳統建筑文化的學習和研究,有利于學生文化自信的樹立,以飽滿的熱情去踐行和傳承傳統建筑的精髓。

(三) 綜合知識融會互通的新體系

從建筑課程特點可知,建筑是一種文化、是一門藝術、是一門科學,其綜合性的特點要求專業課程教育必須具備系統性的培養思維。教育教學中以專業課程內容為骨架,融合文化自信的價值內涵,構建知識、技能、價值引領相融互通的課程教學新體系,提升課程教學的活力及內涵,使學生能夠正確建立系統性的文化價值、思維邏輯和自我認知的專業學習導向。

(四) 專業人才培養達成的新途徑

在立德樹人的教育教學理念下,以文化自信為導向,為解答專業教育培養什么樣的人提供有效的指引,且對人才培養的目標有了新的認識與理解。通過文化自信融入專業課程教學,為塑造精神飽滿、德才兼備、又紅又專的專業人才提供了一條有保障的新途徑。

文化自信作為一種宏觀層面的育人價值引領,將其置入專業建設、專業教育、課程建設、人才培養中去思考,會激發一種新思想和專業育人的新建構。如何從宏觀層面的內涵去發掘微觀專業課程思政的建設和實施,需要從專業育人內涵和課程體系內容層面去挖掘與文化自信價值相呼應的新構建和解讀,真正展現從專業育人角度開展課程思政的成效。

四、文化自信為引領的“四明”課程思政教學框架建構與解讀

文化自信價值觀在生成邏輯上,主要把握了歷史、價值、實踐三重邏輯,內容上涵蓋了自信之根、自信之魂、自信之力、自信之源、自信之本的要點[6-7]。從理論、實踐、方法論意義的維度來系統深入地研究文化自信思想,無疑具有特別重要的學理價值和現實價值[8]。在高校的課堂教學中弘揚文化自信價值觀,已成為大學生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構建的主陣地。落實到專業課程教學中,梳理課程教學特點、內容和育人目標,如何建構適宜且具有特色的思政育人框架以及如何表達文化自信引領下的育人邏輯,已成為課程教育教學中的核心問題。依此,結合“建筑設計基礎A1”課程來開展新的思考、新的建構,以實現專業課程思政的突破性與可讀性。

(一)文化自信為引領的“四明”課程思政教學框架建構

結合“建筑設計基礎A1”課程的教學內容,我們可以明晰課程教學中雖有理論和實踐教學的區別,但在建筑學專業的大背景下,教學中都在傳達一種綜合性的專業文化,即中國傳統文化、傳統建筑文化、社會審美文化、自然生態文化等,這也正是在課程中要去梳理和凝練的思政內容和核心價值。所以在課程教學中都在探索適宜專業課程教學的思政元素和思政教學框架,以更好地開展專業課程思政育人。對此,結合課程教學的特點、內容及課程目標,深刻領會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所講的五個問題[9]及2018年9月10日在全國教育大會上關于“德智體美勞”五育融合、協同育人體系[10]的精神及理論,在抓住新時代、新傳承、新體系、新途徑的育人現實意義基礎上,融匯文化自信的價值內涵,提煉具有專業特色思政教學的新精神,即文化繁榮、民族復興、弘揚精神、凝聚力量,堅定自信、根植文化、筑形鑄魂、知行合一,人為中心、溯源古今、知美揚善、動情生活,與時俱進、辯證取舍、融匯創新、價值引領。并根據所梳理和總結的精神內涵和育人指向,將其構建為“四明”思政育人框架(圖2),即明德、明理、明美、明思。

結合理論及建構的分析,“四明”課程思政教學是指專業課程教育教學中立足立德樹人的根本,以文化自信為引領,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及學科課程體系的特色,凝練課程中思想與道德、專業與基礎知識、審美與修養、實踐與反思教育教學全過程育人的要點,所建構的以專業課程為骨架的思政教學理論框架原型。其內涵表現為,使學生明晰以“德”為育人核心思想,樹立工匠精神,弘揚家國情懷;明晰以“理”為學習重點,傳承中國經典文化及哲理;明晰以“美”為基本素養,學會感動、審美、創造與評價,塑造心靈及修養;明晰以“思”為目標歸宿,領會人、自然與社會的共生,建立擔當、責任與使命感。以此為指導在課程教學中置入相應的思政元素和案例,融匯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教學以實現思政與專業知識教與學的成效。

(二)“四明”課程思政教學框架的解讀

為更清晰地理解“四明”課程思政內涵和育人目標,依托文化自信的價值引領,對明德、明理、明美、明思進行解讀,以此明晰課程思政教學框架的建構意義與價值。

1.明德的課程思政教學解讀

明德就是要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及道德觀,以此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修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注重品德修養,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做一個有道德有情懷的人[11]。立德樹人的落實,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專業人才,要堅持德育為先。從先秦時期開始,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對“德”的本源、評價、作用、修養等問題作出系統的論證,建立了傳統倫理道德體系,如《道德經》講“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大學》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左傳》講“太上有立德”等把高尚的品德作為最高價值觀追求。

傳統道德價值觀深深烙印在建筑文化的各方面,從建筑的象征意義與建筑符號的運用,到傳統建筑、建筑庭院、城市規劃以及建筑裝飾細節、建筑形制等都有其價值的思維存在。在教學中,以豐富多彩的傳統建筑文化為主線,注入內涵深厚的傳統價值體系,才能拓寬學生對建筑文化的理解。讓學生認識到,以傳統中國文化價值取向引領下的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在課程講授中,適時適當地將道德價值觀注入傳統建筑的分析推演之中,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吸收及領會。課程以固有的專業知識“骨架”為支撐,將德育思想置入,為其注入文化的“靈魂”,使課程教與學更加生動、更加可讀。因此,明德是文化自信為引領的課程思政教學的核心思想。

2.明理的課程思政教學解讀

明理是要培養學生繼承傳統建筑理論的精髓,理解傳統理論的指導意義,樹立正確的建筑觀、建筑價值取向,弘揚及傳承中國傳統建筑的魅力。中國作為文明古國之一,在歷來的古典哲學、建筑典籍中對建筑的發展和營造有著獨樹一幟的見解和思考,這可為學生學習建筑奠定優秀的理論基礎和歷史見證。正如老子在《道德經》中論述“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此論述則為建筑空間設計思維的經典,對世界建筑理論的發展具有指導意義;《考工記·匠人》論述“匠人營國”、《逸周書·作雒》論述“凡工賈胥市臣仆州里,俾無交為”,這是城市及聚落人居最早的規劃理論、制度及思想;計成在《園冶》中論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展現中國古典園林景觀的設計及造景理論。在眾多的傳統設計哲學、設計理論中,需要學生植根歷史獲取養分,萌發設計之思、設計之理。

應用傳統建筑、規劃、園林景觀的經典理論進行有階段性的課程教學,以時間軸為線索、歷史為背景,探索經典理論在不同時空所產生的效應。在建筑基礎課程的教學中需要學生對傳統建筑、規劃、景觀的理論有良好的認知與表達,深刻認識傳統建筑理論千百年來對世界建筑體系的貢獻。在教學中引經據典,使學生系統建立建筑經典傳承的意識,展現民族自豪感。因此,明理是文化自信為引領的課程思政教學的重點內容。

3.明美的課程思政教學解讀

明美就是要學生在傳統美學文化中,不斷積累美學理念和審美思維,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及美學評價,創造具有適應社會需要的美和美的形式??v觀中國悠久的建筑歷史,建筑作為社會性的物質存在,其美學價值在傳統哲學思想、藝術表達、審美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不斷沉淀。

諸如孔子主張“仁”的和諧之美、老子“道法自然”的樸素自然之美、《易傳》的陰陽、剛柔之美,這些哲學思想對美和審美有著深刻的解釋。隨著對美的存在進行廣泛探討,在課程教學中要使學生明晰美在“意向”、情景交融的美學思想等。此外,流傳至今的古典繪畫作品、文學、詩詞經典中有大量對傳統建筑和傳統規劃、景觀設計美學特征的描繪和表達,體現豐富的傳統美學思想。在教學中以案例分析傳遞經典藝術作品中超凡的構圖邏輯、空間美學、多層次多焦點的美學表達,使學生體驗美。

課程中培養學生的美學思想及審美觀尤為重要,以傳統美學思想建構的建筑美學為學生解讀“建筑是一門藝術”這一基本屬性,培養學生對美學的感知、認知與運用能力。因此,明美是文化自信為引領的課程思政教學的基本素養。

4.眀思的課程思政教學解讀

眀思就是要學生在學習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樹立正確的知行觀,拓展專業學習的深度及廣度。在時代思潮的推動下,理解傳統理論的價值與實踐的意義,會使學生在專業學習中有所創新、有所作為。

在專業教學中要讓學生深刻理解建筑與人、社會、自然的關系,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專業使命,才能在專業實踐中找到專業的價值。建筑與人、社會的關系,強調建筑為人所造、供人所用。春秋時期管仲在《管子·霸言》所言“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12],提出傳統的以人為本的思想。建筑的理論研究、設計與營造好比產品的生產過程,產品出廠后人的參與賦予了建筑價值,建筑保障了人的社會活動的方方面面,思考建筑的社會性演變,有利于發現建筑發展演變的規律及社會需求。人雖圍繞著人工化的建筑與城市而居,但從不放棄對人居環境及自然生態的渴求,從傳統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中,不難看出自然環境對人及社會的意義。所以,要讓學生思考建筑實踐中的環境價值、發展意識,從綠色、生態、可持續的理念中實現與自然環境的融合與發展,使學生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踐行者。因此,眀思是文化自信為引領的課程思政教學的目標歸宿。

在文化自信為引領的課程思政教學解讀中,構建與專業育人及課程內容相適應的“四明”思政框架,能夠較好地實現課程思政教學的全過程育人,四者各有所指、相輔相成,對文化價值在專業教學中的融會有明確的詮釋和實現途徑,也充分驗證和說明了所構建的課程思政教學框架在專業育人實施過程中的可行性。

五、文化自信為引領的思政教學反思

通過“建筑設計基礎A1”課程的教學實踐,經過對課程定位及教學實施的反復推敲與多維度內容的系統組織,旨在教學過程中打造清晰的教學思路、教學設計、教學過程,為課程教學建立明確的目標,并以目標達成度來反思、優化課程教學,建立健全課程教學的持續改進機制(圖3)。

在課程教學中主要有以下幾點反思。

一是課程內容的可塑、可讀性。課程內容除了傳統建筑理論外,涵蓋的傳統文化內涵元素較廣,諸如哲學、文學、美學等,對思政教學的開展具有明顯的可塑性。在思考、設置專業基礎教學內容及教案設計時,對專業知識體系及脈絡建立了明確的層級關系,注入文化自信的內涵,使學習更生動、更經得起推敲、更加可讀可解。

二是教學過程的綜合、有機性。文化自信所表達的明德、明理、明美、眀思,以互滲、互補的綜合邏輯指導建筑、規劃、景觀的講解與推演分析。專業單元專題內容的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能清晰、有機地融入文化自信的內涵,其對教學框架有系統性、全程性的串聯融合,使課程教學脈絡更加清晰,教學邏輯更可行。

三是知識掌握的互動、應用性。教學打破了專業知識一條線育人的格局,進而擴展到文化育人,以文化自信的內涵來激發專業教學,提升了學生的專業思維能力及學習主動性和興趣。在秉承“互教、互學、互幫、互助”[13]的理念下,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渴求愈發明顯,能將傳統經典帶入課堂交流分享,并以此指導設計創意與設計實踐,體現了文化自信內涵在教與學中的應用和專業學習目標的達成。

四是教學目標的達成、協同性?!八拿鳌闭n程思政教學理論框架在課程教學中緊密將理論與實踐、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教學內容、過程的疏離現象進行了有機的縫補,以呈現教學目標達成的完整性。借明德、明理、明美、眀思各自特定內涵的內容與目標,在課程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教學活動中分步驟、分層次、分階段地置入教學過程,展現出一種適應性與邏輯性,以實現思政教學的可持續性。在教學實踐中,課堂教學的內容會根據培養目標來設置,教學內容上雖存在差異,但總體上具有較強的連貫性,結合教學內容置入“四明”思政理論的要素,在要素的布局和實施中更能突顯專業性及其要素之間的協同性。所以,理清課程教學內容、目標、過程、方法及策略,結合“四明”思政理論框架,真正構建起以課程為依托的專業思政育人新格局,才是實現專業全方位育人的新舉措。

六、結語

經過多年“建筑設計基礎A1”課程的教學實踐,在課程知識體系設置、思政核心點構建、課程教學設計、學生培養目標上都有清晰的思路和教學應用。在教學實踐中對課程特征、內容、目標進行充分解讀,注入文化自信的新內涵,梳理出適宜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明德、明理、明美、明思“四明”思政核心框架,使思政教育在專業課程中得到有效融會和拓展。運用“四明”思政核心主軸在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起到了紐帶作用,為課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持續改進中,該課程獲批省級一流線下課程,同時獲校級思政示范課程。在專業課程的建設中,作為專業教師應與時俱進,不斷思考、不斷學習,不斷解讀專業課程的教學方式、教學設計、教學內容,為專業人才培養注入新的活力。與此同時,也借此以點帶面指導建筑學專業其他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

猜你喜歡
四明專業課程育人
墜落月亮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漢江河口區四明灘段四明上護岸坍岸修復技術
電大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探討——以福建電大為例
中美綜合大學在音樂專業課程上的比較與啟示
中俄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的比較與思考
專業課程群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珠”育人
他們用“五招”育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