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氣管炎患兒腸道菌群變化與免疫功能、炎癥因子水平的相關性分析

2024-03-14 10:56郝浴橋李珍
貴州醫藥 2024年2期
關鍵詞:雙歧支氣管炎克隆

郝浴橋 李珍

(1.洛川縣人民醫院兒科一病區,陜西 洛川 727400;2.西安市第三醫院兒科,陜西 西安 710018)

支氣管炎是小兒常見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可由不同的病原體感染誘發,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咳嗽、喘憋等[1-3]。當前支氣管炎的發病機制仍未得到統一認定,但是免疫功能的異常與其發病依然存在一定關系[4]。本文具體探討與分析了支氣管炎患兒腸道菌群變化與免疫功能、炎癥因子水平的相關性?,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診治的支氣管炎患兒102例作為支氣管炎組,同期選擇在本院體檢的無呼吸道疾病的健康小兒102例作為對照組。納入標準:支氣管炎組符合支氣管炎的診斷標準,初次發病;年齡1~12歲;無其他系統感染性疾病;臨床資料完整;小兒家長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入院前1個月發生腹瀉或服用益生菌制劑的小兒;存在先天性心臟病、結核感染、支氣管異物的小兒;入院前2周服用免疫調節劑、抗組胺藥、糖皮質激素的小兒;合并循環系統疾病的小兒。兩組小兒的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

1.2 方法(1)腸道菌群檢測:取兩組小兒的糞便2~3 g,將其放置在無菌瓶中,將無菌氯化鈉溶液加入糞便中,保存于-20.0℃冰箱。使用北京威澤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ATB半自動微生物鑒定系統進行細菌鑒定。然后進行薄層涂片、固定、革蘭染色與鏡檢,根據油鏡(10×100倍)下每視野平均細菌數(雙歧桿菌、大腸桿菌)進行分析。(2)血清免疫功能、炎癥因子指標檢測:抽取所有小兒的空腹靜脈血1.5~3.0 mL,分為兩管。第一管抗凝后,使用離心機1 500 r/min離心10 min后獲取分離單個核細胞,采用BD公司的流式細胞儀檢測CD3+、CD8+、IL-17相對水平。第二管促凝后,使用離心機 1 500 r/min離心10min后,取上層血清,采用酶聯免疫法檢測血清干擾素(interferon,IFN)-γ、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IL)-4含量。

2 結 果

2.1 外周血CD3+、CD8+、IL-17相對水平對比支氣管炎組的外周血CD3+、CD8+、IL-17相對水平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外周血CD3+、CD8+、IL-17相對水平對比

2.2 血清IFN-γ、IL-4含量對比支氣管炎組的血清IFN-γ、IL-4含量顯著高于對照(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清IFN-γ、IL-4含量對比

2.3 腸道菌群克隆數對比支氣管炎組的腸道雙歧桿菌克隆數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大腸桿菌克隆數與對照組相比明顯增高(P<0.05)。見表4。

表4 兩組腸道菌群克隆數對比個,n=102]

2.4 相關性分析在支氣管炎組中,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腸道雙歧桿菌、大腸桿菌克隆數與外周血CD3+、CD8+、IL-17相對水平、血清IFN-γ、血清IL-4含量都存在相關性(P<0.05)。見表5。

表5 支氣管炎患兒腸道菌群變化與免疫功能、炎癥因子水平的相關性(n=102)

3 討 論

支氣管炎一旦患病,很多患兒會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嚴重影響患兒的身心健康。支氣管炎的發病機制比較復雜,臨床中治療時難度也比較大,還可反復發作[5-6]。

本研究顯示支氣管炎組的腸道雙歧桿菌克隆數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大腸桿菌克隆數與對照組相比明顯增高(P<0.05),表明支氣管炎患兒可出現腸道菌群紊亂。從機制上分析,腸道中菌群主要存在于4個菌門,包括厚壁菌門、放線菌門、擬桿菌門、變形菌門等,在支氣管炎發生的時候,表現出微生物菌群的改變,特別是變形菌門的成員的多樣性與豐度都會顯著增加[7]。雙歧桿菌為人體有益菌,雙歧桿菌水平正??杀WC腸道功能正常;而大腸桿菌為有害菌,大腸桿菌水平上升可導致腸黏膜屏障功能受損,影響腸道正常功能,誘發各種疾病的發生。支氣管炎可對胃腸道黏膜直接產生影響,進而影響腸道內菌落,并對胃腸黏膜血流動力學產生影響。故而形成腸道菌群失衡[10]。本研究顯示支氣管炎組的外周血CD3+、CD8+、IL-17相對水平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表明支氣管炎患兒可伴隨有免疫功能下降。從機制上分析,CD3+、CD8+、IL-17在人體免疫功能中屬于反應自身免疫性的主要指標之一,調整粘膜免疫與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密切相關,CD3+、CD8+、IL-17水平下降可提示疾病的易感性。IFN-γ、IL-4都屬于炎性因子,當人體處于炎癥狀態時其可呈現高表達狀態,支氣管炎患兒的自身炎癥呈高表達狀態。本研究顯示支氣管炎組的血清IFN-γ、IL-4含量與對照組相比都顯著提高(P<0.05),表明支氣管炎患兒可伴隨有炎癥因子的大量釋放。雙歧桿菌為人體腸道有益菌,其含量增加可表明人體自身的腸道功能比較良好。大腸桿菌為有害菌,大腸桿菌在腸道菌群占據上風時,可導致機體出現惡心、發熱、腹瀉、腹痛等癥狀。本研究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支氣管炎患兒的腸道雙歧桿菌、大腸桿菌克隆數與外周血CD3+、CD8+、IL-17相對水平、血清IFN-γ、血清IL-4含量都存在相關性(P<0.05)。本研究由于沒有對支氣管炎患兒進行分級分析,也沒有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將在后續研究中探討。

綜上,支氣管炎患兒可出現腸道菌群紊亂,可伴隨有炎癥因子的大量釋放,并且免疫功能也會降低,支氣管炎患兒腸道菌群變化與免疫功能、炎癥因子水平存在相關性。

利益沖突說明/Conflict of Intetests

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倫理批準及知情同意/Ethics Approval and Patient Consent

本研究通過洛川縣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科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及家屬均知情同意。

猜你喜歡
雙歧支氣管炎克隆
克隆狼
慢性支氣管炎中醫辨證治療體會
浙江:誕生首批體細胞克隆豬
茶、飲、汁治療冬季慢性支氣管炎
慢性支氣管炎緩解期的中醫調護
遠離支氣管炎,輕松過冬
抗BP5-KLH多克隆抗體的制備及鑒定
Galectin-7多克隆抗體的制備與鑒定
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聯合多潘立酮治療新生兒喂養不耐受40例
母乳嬰兒源產細菌素雙歧桿菌的分離鑒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