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動生態環保服務“百千萬工程”

2024-03-15 13:47黃慧誠
環境 2024年1期
關鍵詞:百縣縣域環境保護

黃慧誠

【編者按】2023年以來,為貫徹落實廣東省委關于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部署,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制定出臺系列生態環保配套政策,加強組織協調和統籌推進,大力推動各項生態環保重點工作落地落實,以高水平保護推動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對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作出戰略部署。2022年底,廣東省委部署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是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暢通經濟循環的戰略舉措,是惠民富民、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內在要求,是整體提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水平的迫切需要,對推動廣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具有重要意義。

廣東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如何融入服務省委“百千萬”頭號工程?一年來工作取得哪些成效?接下來如何有效推進?廣東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同志向本刊介紹了相關情況。

提高政治站位 深化思想認識

省生態環境廳深入學習貫徹《中共廣東省委關于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決定》和省委“1310”具體部署,將“百千萬工程”作為廳中心工作之一,主動找準生態環境系統的職責定位,深化研究部署,全力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融入服務省委“百千萬”頭號工程。

強化組織領導,壓實工作責任。成立服務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下設“百千萬工程”工作專班。在此基礎上,為進一步加強對“百千萬工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成立推進“百千萬工程”工作領導小組,并結合廳部門職能,設立綜合協調組、要素保障組、農村環境整治提升組、制度改革組、對口幫扶組共5個專項小組,系統推進“百千萬工程”生態環保工作。建立重點工作任務清單,明確責任分工,并根據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及時更新臺帳,加強督辦調度,確保相關工作落到實處。

強化調查研究,完善政策體系。圍繞補齊縣域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短板、促進縣域經濟綠色低碳發展等目標,制定“百千萬工程”生態環境保護政策措施。在深入學習、廣泛調研的基礎上,按照問題導向、因地制宜、改革創新的思路,聯合省林業局制定出臺《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生態環境保護政策措施》,提出了加強縣域環境污染治理與生態保護、推動縣域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深化縣域生態環境制度改革等三方面26條具體措施,力爭以高水平保護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

配強人員隊伍,強化縱向幫扶。為扎實做好“百千萬工程”縱向幫扶工作,廳黨組高度重視,多次開會研究,選派兩名同志分別到河源連平縣和肇慶廣寧縣掛任縣委副書記。深入開展調研,集中力量會同幫扶地區研究制定縱向幫扶工作方案和年度工作任務清單,助力推動被幫扶縣增強內生發展動力、壯大綜合實力。

聚焦重點任務 強化統籌推進

高水平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研究制定《關于貫徹“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高水平推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工作方案》《廣東省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技術指南(試行)》《廣東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認定標準(試行)》,明確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指導各市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開展治理工作。連續三年推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納入省十件民生實事,每年以1000個以上自然村治理示范為抓手,帶動近萬個自然村開展治理提升。建立省級常態化幫扶指導和監督考核機制,并成立專家庫,先后多次組織技術團隊赴各地現場幫扶和抽查評估,對存在問題的地區制定問題清單并及時反饋地方整改落實。截至2023年12月底,全省納入民生實事辦理的自然村超過1000個已完工。

積極推動農村環境整治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以農村村容村貌、黑臭水體整治和集中式飲用水源地規范化整治等工作為重點,持續推動各地開展農村環境整治。組織開展2022年農村環境整治成效評估,并在汕頭、陽江創新試點利用衛星遙感技術進行農村黑臭水體排查監管,持續鞏固整治成效。組織完成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修訂、水產養殖尾水排放標準編制,著力提高廣東省畜禽和水產養殖污染物排放標準的科學性和適用性。支持指導河源東源、茂名高州開展國家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監督指導試點工作,在廣州、汕尾持續開展農業面源監測。2023年納入民生實事辦理認定完成治理自然村數達1217個,全省成功打造出一批模式適用、成效突出、可推廣應用的治理樣板,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64.7%。

加強縣域產業生態環保服務引導。積極指導縣域相關產業、項目充分銜接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優化布局選址,落實管控要求。指導相關產業園區、制造業項目依法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充分論證建設的環境合理性,引導區域完善環境基礎設施,推動企業提升清潔生產水平,強化污染防治措施。不斷優化環評管理服務,對符合條件的制造業項目充分實施環評豁免、告知承諾制審批、下放權限等改革措施,主動積極做好重大項目環評服務,助力縣域經濟加快綠色發展。研究建立主要污染物總量指標統籌調配機制,優先將有限的總量指標向粵東粵西粵北產業轉移承接地優質的園區、平臺和工業項目傾斜,支撐重要產業項目落地發展。

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進一步擴展碳普惠覆蓋城市及領域,完善碳普惠制自愿減排交易體系,鼓勵生態功能區和限制開發區積極申報林業碳匯核證減排量,推動自愿減排價值轉化。截至2023年12月底,全省碳普惠核證減排備案累計簽發191萬噸,提供資金3931余萬元,其中來自鄉村振興地區及革命老區蘇區等貧困地區的林業碳普惠減排量118萬噸,提供資金2467余萬元。大力推進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開展省級EOD試點,指導鼓勵各地統籌公益性和經營性資源以“肥瘦搭配、以豐補歉”謀劃污染治理項目,推動實現經濟、社會、生態環境效益有機融合。

強化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引領。積極組織各地申報創建美麗河湖、美麗海灣、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等示范稱號,著力打造美麗建設載體,培育生態文明建設示范樣板。通過遴選和推薦,廣州市從化區、廣州市增城區、汕頭市澄海區、梅州市平遠縣、清遠市連州市共5個區縣被命名為第七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韶關市仁化縣、清遠市連南瑤族自治縣2個區縣被命名為第七批“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廣州流溪河、河源萬綠湖和東莞華陽湖上榜國家第二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名單,通過示范典型引領帶動縣域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提升。

補短板強弱項 建機制促發展

當前,廣東省城鄉生態環境保護不平衡問題依然突出,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存在短板弱項,特別是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與先進省份差距明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有待健全,粵東西北地區資源生態優勢未能有效轉換為經濟發展優勢。接下來,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工作部署要求,進一步加強統籌協調,推動環境污染治理從城市向縣域、向農村拓展,促進城鄉生態環境保護整體提升,以縣鎮村高水平保護推動城鄉高質量發展。

著力在美麗廣東地方實踐上下更大功夫,助力縣域生態環境保護水平整體提升。支持各地根據區域資源稟賦、發展定位等,多層次開展美麗建設攻堅行動,推進美麗田園、美麗鄉村、美麗圩鎮、美麗縣城等建設,實現縣鎮村同建同治同美。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探索符合當地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和“兩山”轉化路徑,積極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著力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上下更大功夫,助力補齊農村環境保護突出短板。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年提升計劃,因地制宜全力助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攻堅,“一水體一方案”推進縣域黑臭水體治理,積極開展“百千萬工程”無廢縣域試點體系建設,指導各地通過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商業貸款以及引導各類社會資金,投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村鎮建設工作。

著力在完善生態環境要素保障上下更大功夫,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指導各地在編制縣域國土空間規劃、村莊規劃時,充分銜接運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強化縣域重點項目的環保準入服務引導。探索創新總量指標統籌調配機制,堅持科學規范、量入為出、保障重點、分步推進的原則,全省“一盤棋”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儲備、使用、調配機制,著力解決產業轉移主平臺、重點建設項目等總量指標不足的問題,推動服務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四是著力在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上下更大功夫,助力生態財富轉化為經濟財富。進一步完善碳普惠制度,構建具有高水平、規范性、引領性的碳普惠減排項目標準,鼓勵指導省內各地申報林業、濱海濕地等碳普惠減排項目。指導各地加快推進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省級試點工作,促進金融與污染治理項目的良性循環,引導優質環保企業、金融資本向粵東西北優質生態產品產區集聚,助力綠美廣東生態建設。

五是著力在縣域生態環境擴權強縣改革上下更大功夫,助力提升基層環境基礎支撐能力。進一步深化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充實鄉鎮生態環境保護力量,推動生態環境監管能力向鎮村基層縱深發展。加強縣級環境監測站能力建設,提升監測執法、污染源監測及突發生態環境事件應急監測等能力。

猜你喜歡
百縣縣域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
打造“詩畫浙江·百縣千碗”美食旅游IP探索美食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新路徑
縣域消防專項規劃研究
基于環境保護的城市污水處理
48小時賣車194臺在百城百縣沒有汽車淡季這回事兒!
山東縣域GDP排名出爐
一朵發起“百縣大戰” 大力開發縣級市場并完成D輪股權融資
縣域就診率為何差了40%
新《環境保護法》解讀
一項縣域中招政策的回顧與反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