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革命時期周恩來關心青年運動

2024-03-15 07:16邵明眾
百年潮 2024年2期
關鍵詞:揭陽汕頭革命

邵明眾

周恩來

五四時期,周恩來曾領導天津青年學生的愛國運動,還成立青年進步團體覺悟社,并創辦社刊《覺悟》。1922年,赴法國勤工儉學的周恩來和趙世炎等人,組織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1923年2月,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改名為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周恩來任書記,還負責起草了《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作為在海外建立最早、人數最多的中國青年團分支組織,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在黨團發展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中國革命培養并輸送了包括鄧小平、聶榮臻、李富春等人在內的一批干部,在中國青年運動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1924年7月,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五次代表大會召開,新選出的執委會推薦周恩來歸國向團中央匯報。9月,周恩來回到國內。10月,他負責起中共廣東區委的工作。接著,他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投身大革命洪流。在當時,廣東區委的工作范圍包括廣東、廣西、廈門、香港等地,各地的革命青年也從全國各地紛紛涌向廣州。在大革命時期,周恩來在廣東關心青年運動,指導革命軍隊中的青年運動、引導青年學生運動健康發展、關懷青年團組織的建設,為大革命時期廣東青年運動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在嶺南大地播撒了革命的星星之火,也為后來的南昌起義和起義軍轉戰潮汕提供了條件。

指導革命軍隊中的青年運動

1924年11月,年僅26歲的周恩來出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他的到來使黃埔軍校的面貌煥然一新。黃埔軍校招收了大量熱血革命青年,學校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軍校的政治部混亂無序,形同虛設。周恩來上任時,對軍隊當中的政治工作并沒有實際經驗。周恩來以蘇聯紅軍為榜樣,結合實際情況,完善工作制度,制訂訓練計劃,加強政治宣傳,為黃埔軍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開創出一個嶄新的局面。

在周恩來的領導下,中共廣東區委和共青團廣東區委在軍校設立了特別支部,統一領導黨團組織。軍校還實行黨代表和政治工作制度,堅持政治與軍事并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針,注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明確規定學生可以閱讀馬克思主義等書籍,還開設有主義教育、革命歷史、社會科學、工農運動、學生運動等20多門政治課程。國共兩黨和社會的知名人士廖仲愷、何香凝、毛澤東、劉少奇、鄧中夏和魯迅等曾到軍校講課或講演。從此政治部成為軍校學生進行政治訓練的中心,也是共產黨人在軍校進行革命活動的主要陣地。

1925年2月1日,為了指導革命軍隊的青年運動,周恩來以黃埔軍校的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為骨干,由蔣先云、曾擴情、賀衷寒、何畏能等人籌備組織,在廣州成立了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在周恩來的悉心指導下,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在青年軍人中積極宣傳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理論和共產黨的統一戰線政策,團結廣大青年革命軍人發揮了積極作用。此后,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還與廣東各界群眾一起,積極參加五卅運動和反奉倒段運動。

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代表合影

1925年初,盤踞在東江地區的軍閥陳炯明,趁孫中山離粵北上之機,向廣州進攻,意圖傾覆廣東革命政府。為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廣東革命政府于同年2月和10月先后兩次舉行東征。參加東征是黃埔軍校學生軍第一次對敵行動。周恩來參與東征的領導工作。東征軍先直搗潮汕,取得淡水之役的勝利。隨后,又在棉湖擊潰林虎部主力,進駐梅縣,迫使陳炯明殘部退入江西和福建。第一次東征勝利結束,從此黃埔校軍英勇善戰的美名廣為流傳。

這次東征勝利的取得,與周恩來所主持的黃埔軍校政治工作的威力密切相關。戰斗開始后,周恩來隨軍出發,參加作戰,并派出宣傳隊教育部隊,爭取群眾。東征軍編了一曲《愛民歌》,歌詞唱道:“扎營不耍懶,莫走人家取門板,莫拆民房搬磚石,莫踏禾苗壞田產,莫打民間鴨和雞”。黃埔校軍官兵時刻牢記自己是“革命軍”,保持嚴明紀律,并適時展開對民眾的政治宣傳。

1925年4月 ,周恩來和梅縣商會歡迎東征軍的代表合影

東征軍回師廣州后不久,東江地區再度被陳炯明占領。1925年7月1日,周恩來在黃埔軍校第三期開學典禮上號召軍校學生要做“革命的先鋒”,把革命傳播到全國。10月,廣州國民政府舉行第二次東征。在此之前,廣東革命政府已將所轄的軍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黃埔校軍被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一軍,周恩來任國民革命軍東征軍總指揮部政治部總主任兼國民革命軍第一軍代表。這次東征進展順利,所向披靡,經過惠州之役,革命軍乘勝追擊,11月即進占汕頭,第二次東征勝利結束。毛澤東主辦的《政治周報》在《東征紀略》中指出,革命軍隊的政治宣傳是革命軍打勝仗的根本原因。這是對周恩來領導的軍隊政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的充分肯定。

周恩來不僅注重革命隊伍中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還探索建立了由中國共產黨人直接掌握的武裝力量。1925年11月,他以廣東區委籌組鐵甲車隊為基礎,以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做骨干,組建了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團長葉挺和團內大多數人都是青年。獨立團自誕生起,就在內部建立了黨和青年團的組織。在北伐中,獨立團作為先遣隊屢建奇功。大革命失敗后,以該團為骨干建立的部隊又先后參加了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

在大革命時期,周恩來還以超凡的人格魅力和親和力,引導了一大批青年軍人逐步成長起來,為此后黨領導下的武裝斗爭的開展輸送了人才。黃埔軍校當中許多學生后來成為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軍隊的骨干。

引導青年學生運動健康發展

五四時期就有學運經驗的周恩來十分注重引導廣東青年學生運動健康發展。周恩來利用各種契機播撒革命火種,支持青年學生的反帝反封建運動。1925年初,討伐陳炯明的第一次東征中,周恩來擔任東征軍政治部主任。在東征中,周恩來走到哪里,就把革命的火種播撒到哪里。

揭陽學宮是揭陽古代的最高學府。五四后,揭陽學宮成為青年知識分子的聚集地,揭陽進步思想的發源地,嶺東學生聯合會揭陽分會就設在這里。在東征軍進入揭陽后,周恩來選擇在揭陽學宮辦公居住,以方便進行革命活動。他在百忙中深入群眾,出席群眾集會。3月7日,周恩來在揭陽考院小廣場前發表了題為《國民革命的宗旨和三民主義的真諦》的演講。周恩來不帶講稿,演講一個多小時。他指出只有打倒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才能救中國,只有實行聯俄聯共,扶植工農,革命才能勝利。緊接著,3月8日,周恩來又前往揭陽真理中學講話,反對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文化侵略,鼓勵青年學生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斗爭。

3月12日,東征軍從揭陽榕城出發到達棉湖,周恩來住在興道書院。棉湖戰役是東征中最激烈的一次戰斗。由于敵我兵力相差懸殊,戰事一度不利。如果戰役失利,不僅革命軍可能被消滅,廣州也會不保。千鈞一發之際,周恩來親臨崩山督戰,炮轟敵陣。最終,13日,東征軍在大功山擊敗陳炯明主力,取得“棉湖大捷”。根據當時讀初小的17歲青年洪高彥的回憶,盡管是在緊張的戰斗期間,周恩來還是堅持在書院三樂堂前教學生唱《愛國歌》,并向興道書院的學生講述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悲慘命運,列強是如何欺壓中國,國內的軍閥是如何地賣國害民的。周恩來告訴學生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币虼?,有志的青年學生都應該團結起來,與工農相結合,參加革命拯救中國。打倒列強,中國才能取得獨立。周恩來演說了兩個小時,讓在場的學生們受到啟發和鼓舞。周恩來和青年學生交流時,總是非常和藹可親。洪高彥的普通話不好,周恩來就和他用鉛筆和紙在桌上筆談,鼓勵他好好讀書,團結同學,立志做一個革命青年,為救國救民而戰斗。在周恩來的鼓勵下,洪高彥立志去黃埔軍校,投筆從戎。

3月18日,東征軍奪取五華城。19日上午,政治部入駐五華縣公署。周恩來來到五華中學,幫助學生組織“新學生社”(該社是以青年團員為骨干的團廣東區委的外圍組織),并教導青年學生說:“學生最純潔,最有朝氣,應該大膽起來,參加革命活動?!?月15日,周恩來又在梅縣東校場對學生發表演說,鼓勵青年。4月20日上午9時,周恩來應邀來到金山中學,支持師生的進步活動。省立金山中學校長黎貫,自1923年任職以后,在學校中推行帝國主義奴化教育,禁止學生參加校務,反對學生參加進步組織及社會活動,常常無端開除學生,取消學生會,引起廣大學生的強烈不滿。根據黃埔軍校特別區黨部主辦的《青年軍人》上連載《東征日記》的記載,早在1925年4月18日,東征軍政治部就曾關注金山中學壓迫學生的情況,“有學生談及國民黨者尚受禁止,若言加入本黨猶所極力壓制?!闭J為“以此等反革命派主持學校,誠不利于革命前途,并查此間各學校,均學風不良,已將此情形函告中央及教育廳?!痹谥芏鱽淼叫:?,該校教職員和男女學生正在開會討論入黨手續。隨即,周恩來向師生們講授三民主義。下午2時,周恩來又應潮州省立第一師范師生邀請,前往講解三民主義兩個小時,受到師生的熱烈歡迎。

周恩來為了支持青年學生運動,不僅多次到學校、農講所講演授課,鼓舞青年學生參加反帝反封建的斗爭,還指明了青年學生運動的方向,多次強調青年學生運動不能局限在校園內,“一定要與工農兵合作”。1925年,經彭湃介紹,就讀于廣東公醫大學(現中山大學醫學院)的青年團支部書記柯麟邀請周恩來到校演說。周恩來在演講中指出:“趕走一校反動派是小勝利,與工農兵合作,打倒國內封建勢力,打倒國際帝國主義是大勝利,我們的時代是戰斗的時代,革命青年一定要與工農兵合作,方能取得大勝利和最后的勝利?!焙髞碓谥芏鱽淼挠绊懴?,柯麟成長為中國共產黨杰出的地下工作者,著名的醫學教育家。

周恩來在揭陽學宮的休息處

1925年10月,國民革命軍第二次東征,周恩來任東征軍總政治部主任,剿滅盤踞在惠陽淡水的軍閥陳炯明的勢力。據新華社香港分社原副社長葉鋒在其回憶錄《八十回眸》中記述,在東征過程中,周恩來曾帶領革命隊伍入駐惠陽縣坑梓(今深圳市坪山區坑梓街道)的光祖學堂,把指揮部設在光祖學堂教學樓二樓東座的一間教室內。早在1925年3月,光祖學堂的廖其恭老師就在校內組織成立了光祖青年新社,旗幟鮮明地提出反封建、破迷信的“八不”(不嫖、不賭、不抽鴉片、不喝酒、不盲婚、不納妾、不迷信、不求神拜佛)條約。在入駐期間,周恩來接見了青年新社成員,并發表演講,支持青年新社的宣傳反帝反封建的運動,同時號召廣大社員努力學習,接受進步思想。周恩來的演講極大地鼓舞了青年學生們的反帝反封建的進步思想和愛國熱情,在光祖學堂播下了紅色的革命火種。1926年,光祖學堂改辦為中學,“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成為光祖中學的指導思想。每逢民族危亡存續的時刻,光祖中學師生始終站在歷史的最前列,涌現了以東江縱隊領導人曾生、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葉鋒、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大隊長黃冠芳為代表的一批杰出校友。

1925年11月21日,經國民政府任命,周恩來任東江各屬行政委員,開始了主政東江的實踐。主政東江期間,周恩來積極支持收回教育權,任用進步知識分子擔任校領導,調解青年學生運動中的矛盾,注重將青年學生運動與其他各界的斗爭聯合起來。

在當時,全國青年學生積極參與由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發起的反對帝國主義利用宗教進行文化侵略的非基督教運動。隨著非基督教運動的深入開展,收回教育權、取消教會學校的呼聲越來越高。周恩來也支持青年學生反對帝國主義文化侵略的抗爭行為。早在1924年12月29日,他就出席廣東反基督教大同盟在廣東大學召開的大會,在會上演講《基督教與帝國主義》。根據1925年11月24日《嶺東晚報》發表的新聞記載:“東征軍政治部主任周恩來昨日與南強學校、淑德女校、童子部小學、福音國民學校、貝理書院的代表,商討收回教育權問題?!敝芏鱽碇С纸逃缦破鸬氖栈亟逃龣噙\動,他召集教會學校的代表開會,要求學校不能強迫學生入教,不能開設宗教課程,要傳授進步的新文化新思想。

第二次東征勝利后,潮安青年學生的革命熱情高漲,他們走出校門,站到了運動的前列。1925年11月,金山中學學生聯合發起“倒黎”運動,要求廣東國民政府撤換校長黎貫。周恩來得悉后,當即派人處理。最終黎貫被逐,杜國庠出任校長。1916年,杜國庠在日本讀書時期,較早接觸馬克思主義。1917年9月,周恩來到日本求學,杜國庠在日本曾和周恩來幾次會晤。周恩來推薦他擔任金山中學校長,受到師生的歡迎。1926年1月,周恩來到金山中學視察,杜國庠請周恩來對師生演講。周恩來在該校藏書樓講話,分析革命形勢,勉勵同學們要為革命事業的建設而學習,要有為社會進步而獻身的精神,使在場青年們受到鼓舞和鞭策。

1926年1月間,潮安第一女子學校發生校潮,要求撤換甘受封建勢力擺布的校長黃瑞英。黃瑞英對學潮無能為力,又難以擺脫地方封建勢力的控制,最終選擇自縊身亡。反動勢力以此為借口,攻擊進步師生,還把矛頭指向中共潮安黨組織領導人郭瘦真及主政東江的周恩來。根據柯鴻才的回憶,師生步行到汕頭請愿,找到周恩來。周恩來表示,這類事他不便直接出面,但是可致函向地方要求公道處理。周恩來還悉心地為師生代表安排了食宿,代購車票讓他們得以回到潮州。最終國民黨廣東省黨部婦女部特派該部委員鄧穎超前來調查黃瑞英自殺一事,弄清了事情真相。潮安法庭也宣布被傳訊的學生無罪。

光祖學堂舊校舍

有時由于周恩來工作繁忙,鄧穎超也會同學生談話,指導學生運動發展。根據曾在汕頭省立嶺東商業學校讀書的黃貽嘉的回憶,1925年冬,嶺東學生聯合總會以“新學生社”的名義舉行座談,請鄧穎超指示工作。鄧穎超來到學校運動場的木棉樹下,和組織學生運動的青年學生骨干座談。

1926年初,梅縣地區的青年學生分成梅縣學生聯合會和嶺東同學會兩個組織,彼此對立爭吵,甚至大打出手,非常不利學運的開展。周恩來得悉這一情況后,在3月派出鄧穎超到梅縣東山中學演講。根據當事人卜幸華的回憶,鄧穎超身穿淺色旗袍,來到東山中學教室,呼吁學生“要團結,不要分裂。學生的利害是一致的,大家只有團結起來,革命才能勝利。你一派,我一派,力量就分散了”。鄧穎超認為不同學校間學生相輕是學運分裂的重要原因。對此,她勸導青年學生不要總以為自己的學校就是進步的,別人的學校就是頑固的、反動的。事實上,任何學校的大多數青年學生都是要求進步,要求革命的。不同學校的學生應該在思想認識上取得一致后,組織一個統一的學聯。鄧穎超親切、感人又有說服力的話贏得了在場學生的熱烈鼓掌歡迎。在周恩來、鄧穎超的關懷和指導下,梅縣地區的青年學生很快就團結起來,統一了學生運動,推動了梅縣革命形勢的發展。

2月1日,周恩來召開汕頭市各界代表會議,總結工作情況和施政的方針。會上,周恩來針對國民黨右派妄圖分裂汕頭學生聯合會的情況,在招待汕頭各界代表的演說詞中明確指出:“學生應參與政治,求其本身之利益,教職員絕不應阻止其社會活動,不過學生不應干涉教職員職權,胡亂生事,一定要上青年的軌道,成革命的群眾?!睂W生的斗爭予以有力支持,并進行了正確的引導。

不僅如此,周恩來還積極支持教育事業發展,悉心留意各地學校辦學的情況。根據1926年3月3日周恩來電告行政會議決議案的記載,周恩來主政東江期間,提出了教育提案九條:促進教育適合國民革命之需要;設立學校;提高小學老師待遇;教育經費統一收支;推行強制教育;保障平民教育經費;加授政治、教育、社會科學與本黨主義及宣言;提高小學教師水平;廟宇、寺庵盡力作教育之用。不久又提出教育提案六條,推動學校改行新教制,推行國語;按照學生將來職業之需要,加授農商等課;各校財政公開;官廳應與興學聯會聯絡,補助其經費,指導其盡力于社會教育事業,學校應許學生參加社會運動之自由,及參加校務;實行收回教育權;實行限制無故要求放假。汕頭市立第三小學創辦于1925年3月,是黨組織的一處聯絡站。根據時任共青團汕頭市委宣傳組長吳華胥的回憶,1926年初夏,周恩來和鄧穎超來到該校二樓旁聽黨團員會議,給在場每一個人留下了難忘的記憶。

關懷青年團組織的建設

周恩來曾擔任過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書記,關懷青年團組織的建設工作。1924年9月1日,周恩來在乘船回國的旅途中,在香港中轉時,就致信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說明自己今后行動的方向。周恩來到達廣州時,團廣州地委的阮嘯仙、彭湃到碼頭迎接。周恩來成為中共廣東區委領導人后,在指導革命軍隊中的青年運動,關心青年學生運動的過程中積極發展黨團組織,關懷青年團組織的建設。第一、二次東征取得的重大勝利,使廣東的革命基礎更加穩固。周恩來在此形勢下,加快推動了地方黨、團組織的建設。

1925年2月,周恩來在第一次東征中,每到一處都非常注重黨和青年團的組織建設。由于潮汕長期受反動軍閥統治,東征前汕頭沒有黨組織,只有個別黨員、團員秘密活動。周恩來尚在揭陽時,就指派人員來到汕頭,進行建黨的前期準備工作。2月28日,周恩來率政治部人員進駐海豐。3月7日,周恩來在揭陽接見了左派團體代表,向他們介紹了建立共產黨組織、青年團組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揭陽期間,周恩來親切地拉著黨員楊嗣震、青年團員方針、江明衿、黃龍駒一起吃午餐,飯后叮囑他們注意在工農群眾中發展中共黨團組織,既要發展“大學”(當時是共產黨的代稱),也要發展“小學”(青年團的代稱),特別要在工人、農民中發展,并動員較成熟的同志加入國民黨,以擴大革命力量,爭取先機,防止右派勢大。在海豐期間,周恩來親臨指導重建海豐青年團的工作。會上,在周恩來的推薦下,彭元岳出任團的書記。

國民革命軍第一次東征勝利,為黨、團組織在汕頭的建立掃清了障礙。3月中旬,周恩來派共產黨員魯易、楊石魂為中國國民黨潮州、汕頭、梅縣一帶黨部特派員,方臨川為普寧、揭陽一帶特派員。他們到職后,一面做“國民運動的事情”,一面著手籌建黨和共青團的地方組織。

在周恩來和陳延年的直接領導下,汕頭市建立黨、團組織的各項工作迅速展開。3月12日團廣州地委召開會議,決定楊石魂等人由團員轉為中共黨員,負責汕頭地區建立黨團。會后,陳延年即帶領楊石魂、宋青、廖其清等人到汕頭市,秘密建立了中國共產黨在汕頭地區的第一個組織—中共汕頭特別支部(簡稱“中共汕頭特支”),共青團汕頭支部隨之成立。中共汕頭特別支部是潮汕地區第一個黨支部,楊石魂為首任書記,支部成員有楊石魂、宋青、廖其清、方臨川、賴炎光、魯易等。此時,由于潮汕地區還沒有建立起黨的組織,因此由汕頭的黨組織暫時負責起領導潮汕地區革命的重任。

5月中旬,楊希閔、劉震寰在廣州密謀發動武裝叛亂。5月21日,東征軍主力回師廣州平叛。周恩來將魯易、楊石魂、方臨川等留在潮汕地區,繼續開展共產黨和青年團的工作。在周恩來的關懷下,8月中旬,在汕頭、揭陽、普寧等地設立團支部、小組的基礎上,成立青年團汕頭地方委員會,指導潮梅地區的青年運動。

9月下旬,第二次東征前夕,周恩來秘密到了梧州,召集共青團梧州市支部書記龍啟炎等人開會,聽取了他們對廣西形勢、團建工作和工農運動等方面的匯報,向他們介紹全國的革命形勢,要他們重視農民運動和對工人的教育。

10月,周恩來參加領導國民革命軍進行第二次東征。11月,周恩來主政東江,根據曾在周恩來身邊工作過的柯柏年的回憶,周恩來主政東江后“工青婦等的方面都是左派占優勢,右派沒什么力量”。在周恩來的推動下,潮汕各地黨團組織得到很大發展。潮安、普寧、揭陽、澄海等縣先后建立了團支部。中共汕頭特別支部在黨組織獲得發展后改稱中共汕頭支部。同月,參加廣東革命政府第二次東征總政治部工作隊的揭陽惠來縣青年方汝楫,隨周恩來到達汕頭。11月下旬,共青團汕頭地委批準方汝楫、方鳳巢、方學曾、詹友石等參加團組織,并決定由共青團汕頭地委宣傳委員吳夢龍負責建立共青團惠來特別支部。11月30日,共青團惠來特別支部成立,鄺紀璜任支部書記?;輥韴F組織的建立,為中共惠來地方組織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12月,金山中學學潮中,周恩來推薦進步知識分子杜國庠任校長,鼓舞了周邊各校師生的革命熱情。在金山中學成立了進步學生團體“新學生社”后,其他各校也紛紛效仿。潮汕地區各?!靶聦W生社”的發展為團組織更廣泛地吸納青年團員提供了基礎。同月,中共廣東區委將中共汕頭支部組建為中共潮梅特別執行委員會(簡稱“中共潮梅特委”,1926年3月改稱“中共汕頭地委”)。1926年1月,在周恩來的支持和領導下,中共潮梅特委和青年團汕頭地委合辦了特別訓練班,周恩來親自任課講授世界大勢。省農委辦事處主任彭湃以及潮梅特委賴玉潤,楊石魂等也分別講授農民運動、青年運動、職工運動和黨的組織問題等,提高青年干部的思想素質,訓練和培養了一大批青年干部,推動了潮汕地區的黨團組織的發展。

(責任編輯?崔立仁)

作者:中國青少年研究會青運史專委會專家委員,廣東省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

猜你喜歡
揭陽汕頭革命
汕頭行
揭陽開放大學
汕頭17歲少年“娶”13歲女孩
從汕頭到上海:國民政府的“廢兩改元”之路(1925—1933)
油改水革命誰主沉浮
詩畫汕頭
揭陽引韓供水工程設計階段工程造價控制措施
揭陽·黃岐山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粉紅革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