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顱腦超聲對宮內窘迫新生兒腦損傷的早期診斷價值

2024-03-15 05:46邱敬濤王晨雨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24年3期
關鍵詞:腦損傷腦室顱腦

邱敬濤 王晨雨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3

新生兒腦損傷是由各種致病因素刺激引起的患兒腦細胞受損,進而引發的一系統臨床疾?。?]。新生兒腦損傷對新生兒的腦神經發育會造成較大的影響[2],只有早期發現、及時治療才能改善預后,預防后遺癥的發生。引發新生兒顱腦損傷的病因較多,包括產傷、顱內感染及孕期妊高癥等,其中宮內窘迫是較常見的原因之一[3]。宮內窘迫胎兒由于缺氧導致其腦細胞能量供給或血氧供給不足,從而引發腦實質受損,這一改變可自宮內發生并延續著新生兒時期[4]。部分新生兒腦損傷表現隱匿,臨床癥狀不典型,容易遺漏或被忽視,因此,對宮內窘迫新生兒有必要進行顱腦超聲檢查。顱腦超聲具有無創、無痛、無放射性及可多次重復檢查等優勢,已經成為診斷新生兒腦損傷的首選方式[5-6]。本研究通過對曾發生宮內窘迫的胎兒行出生后的顱腦超聲檢查,測量并記錄相關超聲表現,探討新生兒顱腦超聲檢查對宮內窘迫新生兒腦損傷情況評估的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選取2022-01-01—2023-01-01 在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出生或就診的146 例宮內窘迫新生兒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婦產科學》第8 版[7]中的胎兒宮內窘迫診斷標準;(2)單胎;(3)家屬同意進行顱腦超聲及MRI檢查。排除標準:(1)合并先天性疾病、遺傳代謝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等;(2)外傷致腦損傷。依據頭顱腦超聲超、MRI 檢查以及《早產兒腦損傷診斷及防治專家共識》[8]診斷宮內窘迫新生兒腦損傷情況,根據腦損傷情況分為腦損傷組(n=46)和無腦損傷組(n=100)。腦損傷組男26 例,女20 例,胎齡(37.82±2.76)周,出生體質量(3.12±0.56)kg。無腦損傷組男56 例,女44 例,胎齡(38.57±2.84)周,出生體質量(3.25±0.50)kg。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檢查方法所有新生兒產后72 h 內進行顱腦超聲和MRI 檢查。顱腦超聲檢查:在安靜或睡眠狀態下取患兒仰臥位,使用法國聲科Aixplorer 超聲診斷儀,經前囟門進行冠狀切面、矢狀切面連續掃描,觀察腦組織結構,測量新生兒大腦中動脈和前動脈收縮期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張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及阻力指數(resistance index,RI)等血流多普勒參數。MRI 檢查:同超聲檢查體位,使用德國西門子公司3.0T MRI掃描儀,觀察橫軸位T1WI、橫軸位T2WI、矢狀位T1WI、橫軸位FLAIR。

1.3 統計學方法數據分析采用SPSS 19.0 軟件進行。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s 表示,2 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2組間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線分析血流動力學參數對腦損傷的診斷價值。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顱腦超聲和MRI 對宮內窘迫新生兒腦損傷的診斷結果比較146 例宮內窘迫新生兒中100 例影像學檢查正常,46例存在影像學異常征象,陽性檢出率31.74%(46/146)。其中MRI 檢查異常42 例,檢出率為91.30%(42/46),顱腦超聲檢查異常30 例,檢出率為65.22%(30/46),且MRI的檢出率明顯高于顱腦超聲(χ2=9.200,P=0.002)。

2.2 顱腦超聲和MRI 診斷宮內窘迫新生兒具體腦損傷類型情況比較缺氧缺血性腦病、硬膜或蛛網膜下腔出血的MRI 檢出率明顯高于顱腦超聲(P<0.05),而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的顱腦超聲檢出率明顯高于MRI(P<0.05)。腦實質出血、腦水腫及其他類型腦損傷類型的MRI 和顱腦超聲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顱腦超聲和MRI診斷具體腦損傷類型比較 [例(%)]Table 1 Comparison of specific types of brain injuries diagnosed by cranial ultrasound and MRI [n(%)]

2.3 2組新生兒血流動力學檢測結果比較腦損傷組新生兒大腦中動脈和前動脈PSV、EDV 小于無腦損傷組,RI大于無腦損傷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新生兒大腦中動脈、大腦前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s)Table 3 Comparison of hemodynamic indexes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d anterior artery of neon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表2 2組新生兒大腦中動脈、大腦前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s)Table 3 Comparison of hemodynamic indexes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d anterior artery of neon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組別腦損傷組無腦損傷組t值P值n 大腦中動脈大腦前動脈46 100 PSV/(cm/s)26.28±4.30 30.96±6.17 4.645<0.001 EDV/(cm/s)10.36±2.75 14.12±3.78 6.035<0.001 RI 0.59±0.14 0.53±0.14 2.403 0.018 PSV/(cm/s)30.08±5.81 36.28±6.77 5.371<0.001 EDV/(cm/s)12.85±1.86 15.88±2.64 7.011<0.001 RI 0.59±0.10 0.55±0.11 2.266 0.025

2.4 血流動力學參數診斷腦損傷的ROC曲線分析ROC曲線分析顯示,大腦中動脈和前動脈PSV、EDV 和RI 診斷腦損傷的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710、0.786、0.625和0.740、0.819、0.613。見圖1和表3。

圖1 ROC曲線分析Figure1 Roc curve analysis

表3 ROC曲線分析結果

3 討論

胎兒宮內窘迫是指胎兒在子宮內出現急性或慢性缺氧情況,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糖尿病、臍帶異常等有關,常發生于妊娠晚期或分娩期,是引起早產、新生兒窒息的常見原因[9]。缺氧影響胎兒多個系統發育,其中腦細胞對缺血缺氧最為敏感,缺氧可致腦細胞受損,進而引起顱腦損傷、智力障礙等多種新生兒并發癥[10-11]。新生兒顱腦超聲有無創、無痛無放射性、可多次重復檢查等優勢,已成為診斷新生兒顱腦損傷的首選方式。國內外已有多家醫院開展新生兒顱腦超聲檢查,目前檢查方式、操作手法已較為成熟,也有了比較公認的判斷標準。本研究對顱腦超聲和MRI 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MRI 診斷宮內窘迫新生兒腦損傷效果更好,更有助于判斷缺氧缺血性腦病、硬膜或蛛網膜下腔出血,而顱腦超聲對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的檢出率明顯高于MRI,可能是因腦損傷患者的腦組織與血紅蛋白可引起較大的聲反射,而超聲能更好地接收出血部位的強回聲,MRI對新鮮出血及長時間出血部位不敏感,不利于對出血的判斷[12-13]。雖然MRI 診斷宮內窘迫新生兒腦損傷的效果明顯優于顱腦超聲,但其檢查時間較長,在嬰幼兒中應用時難度較大,限制了其在新生兒中的應用,因此臨床可根據患兒情況選擇合適檢查方案。

顱腦超聲可動態檢測腦血流各項參數,真實、客觀地反映腦血流變化,已應用于顱腦疾病的檢查中。顱腦超聲能較好地識別大腦中央區病變,可根據回聲改變及血流參數確定腦損傷情況和嚴重程度[14-20]。本研究對宮內窘迫新生兒血流多普勒參數進行檢測,結果顯示腦損傷組新生兒大腦中動脈和前動脈PSV、EDV小于無腦損傷組,RI大于無腦損傷組,提示腦損傷患兒早期腦血流多普勒參數存在異常,可反映患兒病情。ROC曲線分析顯示,大腦中動脈和前動脈PSV、EDV 和RI 診斷腦損傷的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710、0.786、0.625 和0.740、0.819、0.613,進一步說明顱腦超聲血流多普勒參數對宮內窘迫新生兒腦損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

顱腦超聲可用于早期觀察宮內窘迫新生兒腦組織結構改變及血流動力學變化,在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方面的檢出率優于MRI,但腦損傷診斷效果不如MRI,臨床可根據患兒情況選擇合適的檢查方案。

猜你喜歡
腦損傷腦室顱腦
裂隙腦室綜合征的診斷治療新進展
腦損傷 與其逃避不如面對
顱腦超聲在診斷新生兒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的臨床應用價值
老年重型顱腦損傷合并腦疝聯合內外減壓術治療的效果觀察
腦室內顱內壓監測在老年顱腦損傷中的應用
認知行為療法治療創傷性腦損傷后抑郁
早期同期顱骨修補及腦室分流對顱骨缺損并腦積水的治療效果觀察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重型顱腦損傷并發應激性潰瘍的預防與治療
新生兒腦損傷的早期診治干預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