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經濟賦能農村三產高質量融合發展研究
——基于投入產出表視角

2024-03-15 07:04
統計理論與實踐 2024年1期
關鍵詞:投入產出消耗系數

楊 陽 金 鈺

(1.東北財經大學國際商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5;2.東北財經大學統計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5)

一、引言

隨著我國加速進入數字化時代,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和“互聯網+現代農業”的背景下,數字經濟助力農村三產高質量融合成為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黨的二十大報告不僅強調要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同時強調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的高質量融合發展,這既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因此,為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和市場變化的需要,在農村三產高質量融合發展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數字經濟,推動農村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文獻綜述

(一)數字經濟產業與農村三產融合的驅動因素

數字經濟所蘊含的現代信息技術可以打破農村三產之間的技術壁壘,逐步消除不同產業間邊界,進而推動數字經濟產業和農村三產的融合發展(趙霞和韓一軍等,2017)[1],而且數字技術對農業生產全過程的精準監測與管控有助于緩解資源稟賦對農業發展的限制,進而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夏顯力和陳哲等,2019)[2]。物聯網系統的應用給傳統農業管理模式帶來創新性變革,形成了數字農業運營管理模式,對推動產業深度融合的作用不容小覷(阮俊虎和劉天軍等,2020)[3]。

(二)數字經濟產業與農村三產融合的路徑

推動數字經濟產業與農業農村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應從國家戰略落實、基礎設施建設、數字人才體系完善等不同方面加以引導(溫濤和陳一明,2020)[4]。在大數據基礎上搭建而成的應用系統和農業平臺創造了全新的商業運作模式,在農戶經營決策的過程中可以實現信息共享,從而提高農戶的盈利能力(Iaksch 和Fernandes 等,2021)[5]。同時,在電子商務技術及互聯網平臺基礎上衍生的農村電子商務O2O 模式、第三方交易模式等新的商業模式應用于農業生產資料銷售、農產品交易以及農業信息服務,很好地實現了數字化在農業服務上的創新(成德寧和汪浩等,2017;成晨和丁冬,2016;羅晰和周業付,2017)[6-8]。

(三)數字經濟產業與農村三產融合的測度方法

在測度方法的選擇上,常用的融合測度方法包含以下三種:第一種是技術系數法(劉川,2014;于澤,2020)[9-10]。例如利用熵指數、專利系數法等方法近似測度產業之間的融合程度,但這些方法主要關注技術層面的融合,可能存在片面性,并且數據可獲得性有限。第二種是計量經濟方法(余泳澤和劉大勇等,2016;陳松青和周琴,2018)[11-12]。計量經濟方法包括空間計量模型、隨機前沿分析、VAR 模型等。第三種是投入產出法(張捷和陳田,2016;祝合良和王明雁,2018;彭徽和匡賢明,2019)[13-15]。投入產出法能夠較好地從投入來源和產出去向的視角反映產業之間的相互依賴關系,并且投入產出表基于一般均衡模型構建,在產業融合測度中具有較高的可靠性,且應用廣泛。因此,在產業融合測度中,投入產出法通常優于前兩種方法。

數字經濟的迅猛發展為傳統農業部門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新的機遇,當前學術研究普遍認為,數字經濟賦能農村一、二、三產業高質量融合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實踐意義。但現有研究大多是針對數字經濟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定性分析,在融合測度領域的研究尚不完善。因此,在現有文獻基礎上,本文選取中國2017 年、2018 年和2020 年的投入產出表作為研究基礎,首先從投入產出視角研究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現狀,在此基礎上通過構建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體系,進一步探究數字經濟產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的互動融合關系,分析數字經濟發展對農村一、二、三產業促進帶動作用,為我國農村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提供參考和借鑒。

三、研究方法與數據處理

(一)數據來源與分類

投入產出表能夠很好地反映不同產業部門生產要素和投入產品在相關部門之間的投入產出情況,本文選取2017 年、2018 年和2020 年的投入產出表進行分析,該表包含149 個生產部門。雖然數字經濟的行業分類在不斷完善,但是目前尚未建立直接包含數字經濟行業部門的投入產出表。本文參考王碩和李云發等(2023)[16]的數字經濟分類方式,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分類為基準,首先將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歸納為5 大類。其次,從149 個行業部門中提取出16 個與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相對應的代表性細分行業,形成數字經濟核心行業分類表,見表1。

表1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及細分行業分類表

進一步,本文采用剝離系數法將農村二、三產業從149 個產業部門中分離出來,考慮數據的可獲得性,2017 年、2018 年和2020 年的投入產出表均采用2020年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有關我國農村二、三產業的增加值占二、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作為農村二、三產業的剝離依據,計算得出農村二、三產業的剝離系數分別為0.127、0.073。需要指出的是,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中農村第一產業包括農林牧漁業,這與投入產出表中的行業部門分類相吻合。因此,投入產出表中的農、林、牧、漁產品及服務產品可以直接作為農村第一產業。

(二)投入產出表的編制

在對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進行拆解、劃分與合并后編制五部門投入產出表,進而通過相關指標的計算分析農村三產的融合現狀以及數字經濟產業賦能農村三產的融合互動關系。構建的投入產出表如表2 所示。

表2 五部門投入產出表

(三)研究方法

投入產出法是從投入來源和產出去向的視角定量揭示產業部門之間的融合互動關系,本文主要研究數字經濟產業對農村一、二、三產業的滲透促進作用。

1.直接融合度:直接消耗系數

直接消耗系數可用于衡量特定產業部門在其他產業部門中作為中間投入要素的直接投入比例,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xij表示j 部門產品生產過程中所直接消耗的i 部門產品的價值量,Xj表示j 部門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總投入,αij可以反映j 部門對i 部門的直接生產依賴度。部門j 的整體融合度Tj的測度公式為:

整體融合度Tj的值越大,說明i 部門與j 部門的融合效果越好。

2.綜合融合度:完全消耗系數

完全消耗系數矩陣是在直接消耗系數矩陣的基礎上計算的,不僅考慮了i 部門對j 部門的直接貢獻度Tj,同時也考慮了其對j 部門的間接貢獻度,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A 為直接消耗系數矩陣,I 為單位矩陣,(I-A)-1為完全需求系數矩陣,即Leontief 逆矩陣。完全消耗系數矩陣B 等于完全需求系數矩陣與單位矩陣的差值,其元素bij更加綜合地反映了部門之間經濟依存關系,揭示不同部門之間的資源流動和相互影響的本質特征。同理,將i 部門對j 部門的綜合貢獻度Sj表示為:

3.融合互動度: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

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是用來度量產業之間關聯程度的重要指標。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測算數字經濟部門對農村一、二、三產業部門的拉動和支撐作用,因此借鑒王琪延和徐玲(2013)[17]的方法,將影響力系數表達為:

其中,cij是Leontief 逆矩陣的元素,elj表示部門j對部門l 的影響力系數,以此度量數字經濟產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的后向關聯度,其數值越大,表明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對農村一、二、三產業的需求拉動作用越強。

感應度系數用來度量數字經濟產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的前向關聯度,在作用力上表現為數字經濟產業對農村一、二、三產業的支撐和推動作用,其數值越大,說明對農村一、二、三產業的成本推動作用越強。相應地,感應度系數可以表示為:

四、實證結果分析

(一)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現狀分析

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實際上是農業、工業和服務業三大產業的融合發展,本文利用式(1)來測算2017—2020 年農村一、二、三產業之間的直接融合度,結果見表3。從表中數值可以看出:

表3 2017 年、2018 年和2020 年農村一、二、三產業之間的直接融合度

第一,2017 年、2018 年和2020 年農村第一產業對自身的直接消耗系數分別為0.1333、0.1263 和0.1375,在2018 年出現小幅度的回落后上升,總體呈現上升趨勢,而農村二、三產業對農村第一產業的直接消耗系數總體上均呈現下降趨勢,與農村第一產業尚未得到有效融合,其中農村一、三產業之間的融合效果最差。

第二,2017—2020 年農村一、二、三產業對農村第二產業的直接消耗系數均呈現不同幅度的下降,農村第二產業對農村三產的中間投入貢獻越來越小,其中農村第一產業對農村第二產業的直接消耗系數下降幅度最為顯著。

第三,2017—2020 年除農村第一產業對農村第三產業的消耗系數出現下降趨勢外,農村二、三產業對農村第三產業的消耗系數逐年增大。而且從直接消耗系數的數值上來看,農村第三產業對農村第一產業的直接貢獻度最小,進一步說明了二者的融合效果較差。

可見,我國在農村三產的融合發展過程中仍存在很多問題,農村第一產業與農村二、三產業的高質量融合發展水平不足,具體表現為農產品的深加工發展水平不足,農業與服務業之間的相互滲透程度尚未達到理想水平。

( 二) 數字經濟產業與農村一、 二、 三產業的融合程度分析

由于農業資源稟賦的限制,產業壁壘等阻礙了農村三產的高質量融合發展,而數字經濟在賦能農村三產之間的優質融合中發揮著重大作用。本文通過式(2)和式(4),從投入的角度來度量數字經濟產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程度,測算結果如圖1 和圖2 所示。

圖2 2017 年、2018 年和2020 年農村一、二、三產業對數字經濟產業的完全消耗系數

第一,由直接消耗系數的數值可以看出,2017 年、2018 年和2020 年,農村第一產業對數字經濟產業的直接消耗系數分別為0.0089、0.0091 和0.0082,變動率為-7.77%,在2018 年略有提升后出現了小幅回落,總體呈現下降趨勢,與數字經濟產業尚未得到有效融合。農村二、三產業對數字經濟產業的直接消耗系數在2017—2020 年呈現逐漸上升趨勢,其增長率分別為9.68%和26.91%??梢悦黠@看出,相較于農村一、二產業,數字經濟產業與農村第三產業的融合效果愈加顯著。

第二,由完全消耗系數的數值可以看出,農村一、二、三產業對數字經濟產業的完全消耗系數均顯著大于直接消耗系數。與直接消耗系數不同的是,2017—2020年農村一、二、三產業對數字經濟產業的完全消耗系數總體上均呈現上升態勢,增長率分別為0.64%、9.97%和22.64%,說明當前數字經濟產業對農村一、二、三產業的影響表現為越來越強的間接帶動作用。

第三,由綜合直接消耗系數和完全消耗系數的數值可以看出,數字經濟產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程度存在顯著差異。農村二、三產業對數字經濟產業的經濟依賴性較強,反映數字經濟產業在農村加工制造和服務業行業的融合程度較高;而農村第一產業這種勞動密集型的行業對數字經濟產業的經濟依存度較弱。除此之外,2017—2020 年從投入角度來看,數字經濟產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程度有逐漸增強之勢。

( 三)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與農村一、 二、 三產業的融合程度分析

為了進一步評估數字經濟產業在農村一、二、三產業中的滲透水平,使用式(1)和式(3),分別測算2020年農村一、二、三產業對數字經濟細分產業的直接和完全消耗系數,結果見表4??梢钥闯觯?/p>

表4 2020 年農村一、二、三產業對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的消耗系數

第一,從直接消耗系數的數值看,不同數字經濟部門與農村一、二、三產業的直接融合程度存在行業差異。數字產品制造業和農村第二產業的直接融合程度較高,為0.04742;研究與開發行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的直接融合程度普遍呈現比較高的水平,其數值分別為0.00615、0.02005 和0.01048,而數字媒體行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的直接融合程度普遍呈現較低水平,尤其是數字媒體行業對農村第一產業的貢獻微乎其微?;ヂ摼W和軟件行業、電子信息通信行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程度無顯著差異。數字產品制造業、互聯網和軟件行業、電子信息通信行業和研究與開發行業共同推進農村第三產業的發展。

第二,從綜合直接消耗系數和完全消耗系數看,農村一、二、三產業對數字經濟部門細分的完全消耗系數均顯著大于直接消耗系數,說明農村一、二、三產業通過間接消耗對數字經濟細分產業部門產生了很大程度的間接依賴性,并且完全消耗系數與直接消耗系數的趨勢基本一致。綜合融合度體現了數字經濟產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之間更加復雜和深層次的關聯關系,涉及更廣泛的資源共享、技術交流和市場互動。因此,不能忽視間接融合度對數字經濟產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影響和意義。

可見,農業加工制造對數字產品制造業的需求較大,農村第一產業的發展主要依靠研究與開發行業支撐,其他產業部門對農村第一產業的發展尚未發揮出顯著的支撐作用,導致農村第一產業發展效率偏低,缺乏創新驅動力。因此,電子信息通信行業及互聯網和軟件行業與農村第一產業的積極融合會推動農業的技術進步,進而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注入新動能。

( 四) 數字經濟產業與農村一、 二、 三產業的互動程度分析

根據式(5)和式(6),本文分別計算了2017 年、2018 年和2020 年數字經濟產業對農村一、二、三產業的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從需求拉動和成本推動視角度量數字經濟產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的后向、前向關聯度,結果見表5??梢钥闯觯?/p>

表5 2017 年、2018 年和2020 年數字經濟產業對農村一、二、三產業的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

第一,從需求拉動視角看,2017—2020 年,數字經濟產業與農村一、二產業的影響力系數總體呈下降趨勢,特別是農村第二產業的下降趨勢更加顯著,但農村第二產業受數字經濟產業的支撐作用較強。與農村一、二產業不同,數字經濟產業與農村第三產業的影響力系數逐年增大,從2017 年的0.0177 增至2020 年的0.0209,增幅最大,說明數字經濟產業對農村第三產業的需求拉動作用逐年增強。

第二,從成本推動視角看,2017—2020 年數字經濟與農村第一產業的感應度系數整體變化平穩,而數字經濟產業與農村二、三產業的感應度系數逐年遞增,變化率分別為11.95%、23.50%,增長趨勢較為明顯,說明數字經濟發展對農村一、二、三產業的推動作用逐漸增強。

第三,綜合看,數字經濟產業對農村一、二、三產業的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均不高,在未來的融合發展進程中仍有很大提升空間。此外,從表5 可以觀察到,數字經濟產業對農村一、二、三產業具有較高的感應度系數,數字經濟發展對農村一、二、三產業的成本推動作用更強。

( 五)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與農村一、 二、 三產業的互動程度分析

為進一步分析數字經濟產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之間的互動程度,使用式(5)和式(6)分別測算出2020 年數字經濟細分產業對農村一、二、三產業的影響力和感應度系數,結果見表6。表中所反映出的前者對后者的影響和感應能力具有以下特點:

表6 2020 年數字經濟細分產業對農村一、二、三產業的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

第一,從影響力系數的值可以看出,數字產品制造業與農村第二產業的影響力系數為0.1057,數字產品制造業發展對農村第二產業具有較強的需求拉動作用。同時,結合表4 中數字產品制造業和農村第二產業較為突出的消耗系數分析表明數字產品制造業和農村第二產業的融合互動效果較好。除此之外,數字經濟細分產業對農村一、二、三產業的需求拉動作用并無顯著差異。

第二,從感應度系數的值可以看出,數字產品制造業、互聯網和軟件行業以及軟件與開發行業對農村一、二、三產業的感應度系數無顯著差異,在農村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中起到了關鍵性的推動作用。電子信息通信行業對農村一、二、三產業的感應度系數分別為0.0016、0.0039、0.0076,推動作用較弱,進一步印證了電子信息通信行業制約了數字經濟產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的高質量融合發展。數字媒體行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的感應度系數分別為0.0003、0.0010、0.0011,前者對后者的成本推動作用不理想,前向關聯性最弱,兩個產業之間的互動關聯存在較大障礙。

可見,數字經濟細分產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之間的融合互動效果存在顯著差異。要實現二者的高質量融合發展,應結合數字經濟各細分部門和農村三產的行業特點,對于不同的農業部門應匹配不同的數字經濟產業,明確數字經濟的發展方向。

五、結論與對策建議

(一)結論

本文基于投入產出法測算了農村三產的融合發展現狀以及數字經濟產業和農村一、二、三產業之間的融合互動程度,探究了數字經濟產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互動關系及其動態變化趨勢,研究結論如下:

第一,通過分析農村三產的融合發展現狀可以看出,在農村一、二產業的融合過程中,農產品的精加工仍是短板,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農村第一產業與農村第三產業的融合深度不夠,還未能滿足現代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第二,從數字經濟部門整體看,數字經濟與第二產業的融合互動效果較為突出,與農村第三產業的融合互動程度逐漸增強,但是農村第一產業對數字經濟的直接消耗系數以及二者之間的影響力系數總體呈現下降趨勢,數字經濟產業與農村第一產業的融合情況并不理想。當前數字農業在我國仍然處于初級階段,缺乏頂層設計、成本高等因素制約著數字經濟與農村一、二、三產業的高質量融合發展,在未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第三,從數字經濟部門細分看,數字經濟的核心產業部門在農村一、二、三產業中的融合互動程度存在明顯差異。農村第二產業對數字產品制造業的需求較大,產業之間的融合互動效果較好。農村第一產業的發展絕大多數依靠研究與開發行業來支撐。電子信息通信、數字媒體以及互聯網軟件技術的應用制約著數字經濟產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的高質量融合。

第四,綜合看,數字經濟產業對農村一、二、三產業的影響主要以間接帶動作用為主。此外,數字經濟產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之間的前向關聯更為緊密,后向關聯較弱,并且前向關聯程度逐漸增強。

(二)建議

基于以上結論,提出對策建議如下:

第一,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滲透,為數字經濟賦能農村三次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注入新動能。加快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中應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提升農業裝備、農機作業服務和農機管理的現代化水平。此外,為有效應對傳統農產品流通模式面臨的問題,要重視數字經濟在農產品流通中發揮的作用,利用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智慧物流和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有效降低產品損耗,保障產品品質的穩定性。

第二,積極發揮數字媒體行業推動農村三次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的作用,以數字經濟助力鄉村產業振興。數字媒體行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程度普遍較低,新媒體是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實現農村產業振興的有力工具。首先,要提高農民有效使用新媒體的意識,政府應加強農民使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教育,引導農民正確使用手機了解農業信息,并嘗試以直播的方式提升農產品銷量。其次,政府應系統全面規劃農業信息的發布工作,嚴格把控,從根本上提高農業信息服務水平。最后,政府相關機構應監督媒體平臺,根據現代化農業要求,完善農業的信息內容,使農民能夠通過新媒體平臺準確及時獲取所需的農業信息。

第三,推動農村三次產業向數字經濟產業主動融合,增強數字經濟產業對農村三次產業的后向關聯。數字經濟產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之間關聯主要體現在前向關聯上,而且農村一、二、三產業的增長主要得益于數字經濟近幾年的快速發展所帶來的間接帶動作用。要實現數字經濟產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的高質量融合發展,一要增強農村一、二、三產業向數字經濟產業主動融合的動力,除通過使用數據要素來間接增強對數字經濟產品的需求外,還應積極采用數字經濟為現代農業提供新的科學技術知識和生產組織形式以增強對數字經濟產業的直接需求。二要以增強數字經濟產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的后向關聯作為提高二者融合度的新切入點,培育、發展鄉村新業態新模式,助力全面推進鄉村產業振興?!?/p>

猜你喜歡
投入產出消耗系數
如此消耗卡路里
玉鋼燒結降低固體燃料消耗實踐
降低鋼鐵料消耗的生產實踐
我們消耗很多能源
這些待定系數你能確定嗎?
打雪仗
過年啦
無錫高新區制造業投入產出分析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務業投入產出效率評價
兩張圖弄懂照明中的“系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