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數字經濟規模測度及指數監測分析

2024-03-15 07:04叢日玉
統計理論與實踐 2024年1期
關鍵詞:增加值四川省核算

叢日玉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統計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3)

一、引言

Tapscott(1996)[1]首次提出數字經濟概念之后,數字經濟的宏觀測度和監測受到普遍關注。許憲春和張美慧(2020)[2]、向書堅和吳文君(2019)[3]、李相龍(2019)[4]、王智和叢日玉(2022)[5]等學者以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2021)[6]普遍認可從生產核算角度測算數字經濟增加值,并進行實踐測算分析,得出數字經濟核心增加值差異不大,但產業數字化部分增加值差異非常大等結論。另外,關于數字經濟統計監測和綜合評價方面的研究,指標體系差異很大,缺乏統一公認的體系。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2021)[6]、騰訊研究院(2019)[7]、賽迪顧問(2017)[8]等根據自身數據優勢,構建并發布不同的數字經濟指數。徐清源和單志廣等(2018)[9]、劉海榮(2021)[10]、林云和蔣曉雁(2019)[11]、雷鳴嘉(2020)[12]從不同角度構建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測度指標體系,但僅后兩者進行了綜合實證探究。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數字經濟發展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2025 年實現全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 比重達到10%的規劃目標,全國各地高度重視,相繼出臺“十四五”時期數字經濟發展相關規劃,進一步明確數字經濟發展目標。其中,北京、海南和青海明確了數字經濟發展速度目標,上海、重慶、貴州和新疆制定了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 比重的目標,四川等地制定了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的目標?!笆奈濉币巹潓嵤┙?,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及進展如何,能否按時實現預期目標有待探究。本文依據《數字經濟及其核心產業統計分類(2021)》[13],探索數字經濟增加值核算方法,分別測度四川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和數字化效率提升業增加值規模,構建數字經濟發展指標體系,利用熵權法綜合監測四川省數字經濟水平及發展趨勢,全面分析數字經濟發展短板和不足,并提出相應對策建議,以期更好促進四川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四川省數字經濟增加值核算及分析

(一)數字經濟及其核心產業統計分類

國家《“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指出,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是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

《數字經濟及其核心產業統計分類(2021)》將數字經濟產業范圍確定為:01 數字產品制造業、02 數字產品服務業、03 數字技術應用業、04 數字要素驅動業、05 數字化效率提升業5 個大類。其中,01—04 是核心產業(見表1),涉及126 個國民經濟行業小類,其中116 個行業全部涵蓋,10 個行業部分涵蓋(行業小類代碼后帶星號)。與149 個部門投入產出表中的33 個部門分類對應,其中10 個部門全部屬于數字經濟核心產業,22 個部門部分屬于數字經濟核心產業。

表1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分類統計表

(二)數字經濟增加值核算方法

數字經濟增加值核算是新興經濟核算,要在國民經濟核算(SNA)框架下進行概念界定和核算,以保持與GDP 核算口徑一致。從生產核算角度入手,依據國家標準,構建以“直接核算法+比例推算法”的核算方法體系進行核算,直接利用收入法核算小類行業增加值,再根據比例推算方法核算。核算公式如下:

小類行業增加值=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本消耗+營業盈余

小類行業數字經濟增加值= 該小類行業增加值× 數字經濟比例系數

其中,數字經濟比例系數依據第四次經濟普查數據分類測算。即小類沒有標識*,該行業數字經濟比例系數取1。小類有標識*,采用關鍵詞搜索法、德爾菲法、投入產出法及信息化指標法確定。

關鍵詞搜索法采用關鍵詞庫搜索帶* 行業的主要業務活動(或主要產品)及單位名稱,按照抓大放小原則,確定帶*行業屬于數字經濟的單位庫,根據帶*行業屬于數字經濟的增加值與全部增加值,確定帶*行業數字經濟比例系數。德爾菲法采用專家多輪調查收斂確定。投入產出法借鑒制造業服務化投入系數做法,根據投入產出表,以非數字經濟產業數字化投入系數(完全消耗系數)確定數字經濟比例系數。信息化指標法則根據四上企業非數字經濟產業信息化管理情況(生產制造管理使用信息化的情況)確定數字經濟比例系數。

一般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中部分涵蓋的行業數字經濟比例系數采用關鍵詞搜索法確定(見表2),該方法比較科學有效,需要根據各微觀單位的基本信息進行判斷;核心產業中的新聞業(8610)、其他房屋建筑業(4790)、資源與產權交易服務(7213)和眾多數字化效率提升業的數字經濟比例系數采用德爾菲法、投入產出法或信息化指標法確定,但差異性比較大,不穩定且時效性明顯較低。

表2 帶*行業的關鍵詞庫或處理

(三)四川省數字經濟增加值變動分析

1.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變動分析

初步測算,2021 年四川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為4012.2 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為7.5%,比2018 年提高2.7 個百分點(見表3),具體呈現以下特點。

表3 2018—2021 年四川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

一是態勢較好。四川省數字經濟與整體經濟發展態勢基本一致,已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和新引擎。數字產品制造業、數字技術服務業、數字技術應用業、數字要素驅動業增加值比2018 年現價年均增速分別達17.1%、13.8%、32.1%、23.0%,遠高于GDP 現價年均增速。

二是優勢較強。數字產品制造業和數字技術應用業是四川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的主體,2021 年二者增加值分別為1505.0 億元和2112.9 億元,占全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的90.2%。

三是集中度高。四川省數字經濟主要集中在成都及部分區域中心城市。成都、綿陽、宜賓、德陽、南充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規模依次居全省前五,合計占全省的82.0%,其中成都占64.3%。

2.數字化效率提升業增加值變動分析

利用四上企業生產制造管理使用信息化比率估計數字經濟比例系數,測算發現,2020 年數字化效率提升業增加值為5841.68 億元,比2018 年名義年均增長1.06%,數字化產業和產業數字化增加值之比由27∶73 變為36∶64。

利用投入產出完全消耗系數估計數字經濟比例系數,測算發現,2020 年數字化效率提升業增加值為3329.14 億元,比2018 年名義年均增長4.72%,數字化產業和產業數字化增加值之比由40∶60 變為50∶50。

兩種方法測算結果差異較大,前者選用四上企業的信息化程度估計,顯而易見數字化效率提升業增加值會明顯過高;后者由于企業使用數字化產品的投入并非計入消耗而是計入投資,該方法會低估數字化效率提升業增加值。綜合看,數字化產業和產業數字化增加值之比由30∶70 變為40∶60 比較合理。四川省在“十三五”期間積極謀劃發展,重點突出發展信息產業,效果明顯,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迅速提高,但眾多傳統產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動力不足,轉型實踐參與度不高,轉型步伐較慢,產業數字化發展效果較差。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全國25∶75到20∶80 的占比相比,四川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相比數字化效率提升業發展更為突出,產業數字化發展相對緩慢,未來提升空間巨大。

三、數字經濟指數監測分析

(一)構建數字經濟監測指標體系

數字經濟影響經濟社會各方面發展,如何更加有效地監測并促進數字經濟發展,不僅需要核算數字經濟增加值,還需要隨時監測一系列高度相關指標的發展變動,系統反映數字經濟發展。遵循系統性、層次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原則,結合國情和省情,構建四川省數字經濟監測指標體系,主要包括數字化基礎設施、數字化產業發展、產業數字化程度、數字化創新能力4 個一級指標12 個二級指標43 個三級指標(見表4)。

表4 數字經濟監測指標體系及熵權

數字化基礎設施反映了數字經濟發展的軟硬件及網絡基礎,具體包括光纜線路長度、計算機普及率、人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等8 個指標。數字化產業發展反映了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的發展狀況,是數字化效率提升業的發展前提,具體包括反映數字經濟總體發展、數字產品制造、數字產品服務、數字應用驅動情況共4 個維度18 個指標。產業數字化程度主要反映數字融合發展情況,具體包括反映企業信息化、數字金融和數字政府共3 個維度7 個指標。數字創新反映數字經濟發展的持續動力情況,具體包括創新活動、創新成果和企業孵化服務共3 個維度10 項指標。

(二)數字經濟指數測度及分析

基于數字經濟監測指標體系,選取2015—2021 年四川省樣本數據,原始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管理平臺、《四川統計年鑒》、《中國科技統計年鑒》等,利用熵權法對數字經濟發展狀況進行綜合測度。

1.指標的標準化處理

考慮到各指標性質、量綱的不一致性,為使各個指標可相互比較,采用極差法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由于數據極差法量綱會出現0,為避免求熵值時取對數無意義,需對各指標標準化后的數據進行平移處理。為降低平移對原數據的影響,本文平移0.01。

其中,Xij和X'ij分別表示第i 年的第j 項數字經濟評價指標的原始數據和標準化后的數值,min(Xij)表示第j 項指標的最小值,max(Xij)表示第j 項指標的最大值。

2.熵權法計算指標權重

熵權法作為一種客觀賦值方法,是利用各指標的具體數值的差異度確定權重系數,客觀反映各項指標在指標體系中的重要性,能夠有效避免主觀賦權帶來的人為偏差。因此本文選用熵權法確定數字經濟指標權重。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計算各指標X'ij在該指標的比重Pij:

(2)計算第j 項指標下的信息熵值Ej:

(3)計算各指標的綜合權重Wj:

其中,1-Ej為第j 個指標的差異系數,差異系數越大,則指標在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中越重要。

3.基于熵權法的指數計算

通過對各指標的綜合權重Wj與相對應的標準化X'ij的乘積之和計算綜合評價指數Zj:

4.數字經濟發展指數綜合分析

研究發現,近年來四川省數字經濟發展態勢良好,整體水平逐年攀升,數字經濟指數從2015 年的8.58 逐步提高到2021 年的93.11(見圖1)。主要得益于數字產品制造業、數字技術應用業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的良好發展,數字創新和產業數字化基礎設施的發展也為四川省數字經濟的進一步突破提供了基礎支撐。

圖1 2015 — 2021 年四川省數字經濟指數變化趨勢圖

從數字經濟4 個一級指標看,各一級指標指數逐年遞增,表明數字化基礎設施、數字化產業發展、產業數字化程度、數字化創新能力都有所提高。其中,發展水平最高的是數字化產業發展指數,其次是數字化創新能力指數,然后是數字化基礎設施指數,最后是產業數字化程度指數。

從數字化基礎設施看,2015—2021 年,發展趨勢平穩增長,發展指數由1.95 提高到13.70。網絡新基建效果明顯,光纜線路長度、域名數和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基本翻了一番,由161.70 萬公里、104.40 萬個和3117.90 萬個分別增加到374.80 萬公里、126.21 萬個和6708.50 萬個。網絡化資源的普及和使用迅速提高,家庭互聯網普及率由31.65%到接近全覆蓋,人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由2.15GB/ 萬人增長到150.1GB/萬人,每百人擁有移動電話數量由82.87 部增加到111.55部,計算機普及率由35.4%提升至40%。

從數字化產業發展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展突飛猛進,2015—2021 年,數字化產業發展指數由2.22提高到46.44。具體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微型計算機設備產量得分較高,數字制造和數字應用在全國優勢突出。四川省逐步成為手機、微型電子計算機和集成電路的重要生產基地,2021 年三者產量依次達到13137.21 萬臺、9751.37 萬臺和142.53 億塊,占全國總產量的7.91%、20.88%和3.97%,分別居全國第三、第二和第七位。同時,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也是四川省發展特色突出的現代服務業之一,2021 年電信業務總量、軟件業務收入、信息技術服務收入分別達到947.43 億元、4341.13 億元、2826.19 億元,占全國的5.56%、5.21%、4.98%,分別居全國第六、第七、第七位。

從數字化創新能力看,創新動力保障比較充分,2015—2021 年數字化創新能力指數由0.12 提升到26.07。創新活動活躍,企業積極參與創新,項目經費保障充分,創新成果和應用突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參與R&D 活動的占比由9.6%提高到28.70%,R&D 經費由223.81 億元增長到480.17 億元,全國排名第十二位。全省R&D 投入占GDP 的比重由1.66%提高到2.26%。技術市場相對活躍,成交額由282.32 億元增長到1388.69 億元,全國排名第十位。國內申請專利授權量由64953 項增加到146936 項,全國排名第十一位。

但從產業數字化能力看,四川省仍存在較大提升空間,2015—2021 年指數由4.31 上升到6.91,企業信息化水平有待加強,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需進一步提升,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需加深融合,加速實現傳統經濟的轉型升級。企業生產制造管理等環節信息化普及率不高,數字化銷售、支付等應用不足。

四、四川省數字經濟發展存在的不足及對策建議

第一,產業數字化發展明顯不足,信息化數字化建設需加強。雖然近年來整體信息化投入不斷增長,企業信息化應用的種類和場景越來越多,2018 年普查數據顯示僅在財務管理方面信息化應用程度接近90%,在購銷存管理方面接近50%,客戶關系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方面信息化應用程度接近40%,而在物流配送管理及生產制造管理方面實現信息化數字化管理的程度相對薄弱,不足20%,且在生產制造管理方面的信息化程度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傮w上,數字化轉型步伐較慢,數字化水平不高,2021 年有電子商務交易活動的企業數比重僅為12.6%,需要大力推動新型工業化和信息化,加強智慧農業、智能交通、智慧旅游、數字政府等數字化場景應用,深化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

第二,R&D 投入占GDP 比重明顯相對偏低,持續創新動力偏弱。四川省近年來發展速度加快,R&D 投入的增加和產學研結合的持續深化,也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但總體看,R&D 投入占GDP 的比重不高,2021 年四川省R&D 經費1214.5 億元,全國排名第七位,但R&D 經費占GDP 的比重僅為2.26%,低于全國1.08 個百分點,全國排名第十一位。從長遠可持續發展看,需要進一步完善數字化創新的動力保障機制,出臺政策引導企業重視研發,加大研發投入,保障數字化創新的不竭動力。

第三,數字經濟區域發展極不平衡,中心輻射效應不足,副中心城市發展不足。全省各地應結合當地產業基礎突出優勢,發展特色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同時提高數字化技術和手段應用,提高產業數字化水平,貫徹“一干多支、五區協同”戰略部署,切實建成西部數字經濟發展高地?!?/p>

猜你喜歡
增加值四川省核算
中國2012年至2021年十年間工業增加值的增長情況
一季度國民經濟開局總體平穩
2020年河北省國民經濟核算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產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四川省土木建筑學會
會計集中核算制下的內部審計工作
四川省 多舉措增強2500萬 農民工獲得感
今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2014年GDP首破60萬億
四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