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強年畫吉祥文化意蘊探析

2024-03-16 13:48范育樺
東方收藏 2024年1期

摘要:木版年畫是我國獨特的民間藝術,承載著華夏文明的審美與創造,凝聚了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在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武強木版年畫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緊隨時代步伐,在做好傳承的前提下,結合傳統木版年畫視覺語言迎合現代社會審美。文章以研究武強木版年畫吉祥文化的視覺語言為基礎,討論其構圖、造型、象征符號等要點,探索如何通過設計法則與傳統年畫的融合應用,沉淀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因素,展現內在靈魂,從而賦予傳統年畫新的生命力。

關鍵詞:武強年畫;吉祥文化;設計學

一、武強年畫的歷史文脈

1993年,文化部正式命名武強縣為“中國木版年畫之鄉”,武強年畫即發源于此[1]。古時武強縣境內由于地理原因災害頻發、資源匱乏、生活貧苦,于是先人就把自然界的變化歸結為神靈的力量和意志,將祈求風調雨順、平平安安、家庭富足、生活美滿的期盼寄托于武強年畫之上,故此自武強年畫誕生伊始便蘊藏著濃烈的自然崇拜、神靈信仰的觀念。武強年畫同其他傳統年畫相似,起源于古代“門神畫”。隨著宗教傳入傳播和其他因素影響,其早期的創作題材以驅兇辟邪、祈福納祥為主,后因印刷術興起便不再局限于單調的題材,不斷發展,在印刷技術成熟和各種因素的影響下,從單純的驅兇辟邪轉變為具有社會功能和文化底蘊的藝術作品。

二、武強年畫吉祥文化溯源

年畫是新年的一種象征,但不局限于“年”,祈福風俗、婚喪嫁娶、嬉戲游藝等均屬其表現內容。武強年畫作為我國年畫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藝術價值。武強年畫同樣是一種實用藝術,也是一種根生土長的民俗載體,服務于人民,根植于生活,在民眾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1]。它是生活的組成部分,也是生活的內容形式和人們思想情感的表達,其歷經了千百年的發展與沉淀,融合了倫理情感,造就了包羅萬象的特性。

武強年畫具有廣泛的體裁形式和多樣的題材內容,品類各異,題材類型包含神仙佛像、吉祥喜慶、農田耕作、節令習俗、戲曲故事、歷史典故、新聞時事、字組畫謎、風景花卉等:體裁類型包括門畫、灶畫、祭祀畫、窗畫、方燈、斗方等[2]。其多用于生活禮儀和節俗活動,因而產生了大量吉慶祥瑞的創作題材。在武強年畫中有一種說法為“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3],諸多具有吉祥寓意的作品和獨具特色的吉祥紋樣在畫面中呈現,寓意豐富、形式多樣,充滿了活力和生命力,可見吉祥文化在武強年畫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三、武強年畫吉祥符號分析

武強年畫中的吉祥主題作品,大致可分為直接表現和間接表現兩種形式。直接表現形式較為直觀,作品多見于祭祀神品類,如《增福財神圖》《五路財神圖》等;間接表現形式較為含蓄深遠,形式多樣。我國民間藝術在表達吉祥寓意時往往習慣采用間接的表達方式,通過巧借諧音、象征、寓意、形象相近等手法,達到構圖飽滿、和諧共生的目的。武強年畫也是如此,采用間接表現形式的作品多見于動植物類的作品或是作為人物類作品的裝飾圖案,以填補畫面空白。選擇世俗大眾認可的平安吉祥符號如花卉果品、瑞獸祥禽、仕女嬰孩等進行刻畫,物與語相結合,以達到在視覺、聽覺、性質上的吉祥隱喻。如瑞獸祥鳥類作品《神虎》中的“虎”,驅兇辟邪;《天官賜?!分械摹膀稹?,隱喻“?!?;《五福臨門》中的童子手持“功名富貴”坐著“公雞”,有“雞鳴童子常抱”之意,“金雞啼鳴”隱喻“金榜題名”;《雀鹿封侯》中則是以“雀”“鹿”“蜂”“猴”四種動物的名稱巧妙諧音“爵”“祿”“封”“侯”?;ɑ芄奉愖髌范喑鲎怨旁娫~或是物體本身的形象象征意義,如牡丹代表“富貴”、石榴代表“多子”。此外,仕女嬰孩類作品多用于新婚夫妻,隱喻夫妻和美早生貴子,也隱含了對繁衍的宣揚以及母性本源的展示。這些吉祥符號組合應用也能夠提煉出更多的美好寓意,如喜鵲和梅花寓意“喜上眉梢”、蓮花和鯉魚寓意“連年有余”、松柏與仙鶴寓意“松鶴延年”、石榴與花木蟲魚聚成“多子多?!盵3]。

除諧音象征外,武強年畫創作還會通過調整物體比例、構圖原則、線條形態、顏色搭配等,使畫面飽含吉慶韻味,以表達健康長壽、富貴吉祥、生活美滿之愿。例如武強年畫中具有代表性的《六子爭頭》(圖1),是動靜結合的旋轉圖形,圖形同構同量同形,主體物旋轉對稱,符合形式美法則中的對稱與均衡。對稱之美貫穿古今,對稱圖形美觀、平衡、穩定,具有和諧的美感和審美愉悅的功能。其在構圖上運用錯視構圖法則,這在中國傳統裝飾紋樣中十分常見,如三兔共耳敦煌藻井圖、明代鑄銅四喜娃等。這種構圖法能夠使畫面產生錯覺,給予觀賞者奇妙的視覺效果[4]。童子聚成“一團和氣”,形與形之間相互重合、借用,頭臀相連形態同構共生。再如武強年畫博物館鎮館之寶《三魚爭月》(圖2)亦是運用相同法則和思維方式,“三魚”來自道家中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碩大的鯉魚位于畫面正中,奮力甩尾躍出萬頃波濤,爭瞻浩然明月。畫中之“月”諧音“躍”,表達的是力爭向上、魚躍龍門的寓意。

四、武強年畫吉祥文化與設計學融合

設計學是藝術和技術相結合的交叉學科,其通過探索和理解設計的本質和實踐,將設計思維和科技手段相結合,以設計創造及其發展方式為研究對象,創造出既有審美內涵又有實用價值的生產和服務。設計與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二者相互交織、相互影響。從設計的概念形成到實現過程,離不開設計的滲透影響以及對設計的吸收利用。文化是設計的基石,影響著設計的風格審美、思維方式、哲學觀念和方法手段。設計作品則能夠體現文化的特征特性及價值觀念,展現人類的智慧,影響大眾對文化的理解和認知,促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設計在社會發展中能夠發揮積極作用,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經濟效益,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還可以促進社會的進步和可持續發展,影響人們的思想,并進一步提升品牌形象,因此,設計所服務的對象并非“自然界的物”而是“社會中的人”。通過科學的設計手段對中國傳統文化符號進行分析歸納和發掘應用,延續武強年畫的“生命長度”,放大中國傳統藝術符號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和美學價值,有助于為傳統藝術的傳承和發展提供新思路。

從古至今,大量藝術造型、藝術作品都是祈吉納祥的思想產物,吉祥文化的應用并非偶然間出現的一種藝術現象,而是蘊藏在中華民族思想文化中的沉淀結果與智慧結晶。中國的吉祥觀念與民族文化淵源和情感表達方式緊密結合,根深蒂固于衣食住行乃至生活環境之中,社會活動范圍擴大和經濟不斷發展也絲毫不影響人們的吉祥意識,傳承至今,并滲透到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中國傳統吉祥文化可以在形態層面和內涵層面與設計學融合實現最佳化[5]。

(一)形態層面

現如今視覺設計發展迅速,表現主題變得更加多元化,圖像信息經過篩選重組呈現,引導人們做出選擇,因此形態在視覺設計中就顯得尤為重要。形態是視覺信息傳達的基石,不論形態是抽象還是具象,都能夠傳達一定的情感和含義、象征某種意義和概念,吸引人們注意形態表達的信息內容,增加記憶點,促進文化傳播。同時,形態也可以是一個民族的審美體現。中國傳統年畫藝術更加注重和諧對稱之美,講究畫面平衡對稱,追求氣韻神形,秉承“賓主結合、虛實結合、聚散結合”的原則。武強年畫作為傳統年畫分支,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化繁為簡,善于捕捉特征和神態,在構圖、造型、比例上都蘊藏著特定的文化內涵。武強年畫造型夸張生動,藝術感染力強,頭大身小,重視眼睛的刻畫[5]。因此,在進行年畫再生性設計工作時,可以將設計技巧與年畫形態結合,借鑒年畫的形態特點,將其夸張大膽的造型原理和構圖手法與現代設計相接,融入年畫作品散點透視法則,在自由組合畫面的同時打破常規,加強畫面的主次意識,凸顯主體性格塑造和主題情感表達,使用陰影、高光和漸變等技巧在平面上創造出立體感,利用透視、陰影和層次來模擬空間效果,增強設計的三維和空間感、動態和真實性。通過線條的粗細強度對比和夸張大膽的形狀來模擬力量效果,把控畫面的節奏感和韻律感,增強設計的藝術效果和獨特性。

(二)內涵層面

從文化內涵的層面來看,年畫表達了民眾的審美取向和文化需求。年畫中的吉祥文化作為主流,可以看作是一種精神文化,代表著吉利、祥瑞,很好地滿足了人們對于幸福、健康、長壽的渴望,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審美價值。 通過對武強年畫吉祥文化的規律總結,在設計上可以從物體、語言、數字三方面汲取表現形式和方式方法。吉祥文化在通過物體表現吉祥內涵上會選擇一些特定的物體,賦予吉祥意義,寄托崇拜和信仰,如武強年畫中的獅子、虎、鳥等動物,以及松、桃、鶴、龜等寓意長壽的物象。在語言方面分為兩種,其一是選擇人們生活中廣泛使用的特定詞語和口號,如“福祿壽喜”“萬事如意”“恭喜發財”等吉祥語言;二是運用巧借諧音的方式,如上文所提到的“雀”“鹿”“蜂”“猴”隱喻“爵祿封侯”,“金雞啼鳴”中的“啼鳴”隱喻“金榜題名”中的“題名”,這與現在廣為流行的“諧音?!庇邢嗨浦?。在數字方面表現為對特定數字的喜愛和崇拜,如武強年畫中多使用“三”這個數字,“三為眾”,表達無窮無盡之意。在進行設計時,我們可以利用以上三個方面,將吉祥寓意通過對設計形態的改變(如元素的選擇、物體的隱喻、控制畫面物體數量等)融入設計作品當中,以增加設計的趣味性和交互體驗感。

五、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長,呈現出多層次、多形式、多樣化的特點,文化消費能力大大增強,欣賞水平不斷提高,這些變化都在不斷地推動著傳統手工藝的轉型和升級。社會轉型作為傳統手工藝變遷的推動者,為其提供了條件和機遇。在新時代,我們要充分地意識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尊重和傳承傳統藝術的同時,在設計上回歸我國民族文化與傳統藝術,為設計行業注入新的活力,同時也為武強年畫這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與保護提供更大的平臺。

參考文獻:

[1]張寧.武強年畫文化資源在現代動畫設計中的應用研究[M].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2016.

[2]李恩佳,常素霞.武強年畫[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3]宋婕.探討民間年畫與平面設計視覺語言融合問題[J].中國文藝家,2019(12):119.

[4]張宗登,劉靜芝,張紅穎.武強年畫《六子爭頭》的裝飾特征及民俗成因探析[J].裝飾,2020(06):94-97.

[5]劉維尚,劉浩然,馬鑫.設計學視野下的武強年畫吉祥文化探析[J].包裝工程,2019,40(22):265-269.

作者簡介:

范育樺(1999—),女,漢族,山東煙臺人。河北地質大學藝術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藝術設計視覺傳達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