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學院助力貴州水城脫貧振興的“科學之心”

2024-03-16 03:49王虔楊柳春王振紅文彥杰武一男夏勇
中國科學院院刊 2024年2期
關鍵詞:水城刺梨中國科學院

王虔 楊柳春 王振紅 文彥杰 武一男 夏勇

1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北京 100089

2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 北京 100190

3 《中國科學院院刊》編輯部 北京 100864

4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 貴陽 550081

貴州水城位于川滇黔集中連片特殊困難的烏蒙山區,喀斯特地貌、石漠化及隨之伴生的貧困長期困擾著這片土地(圖1)。這里曾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6 年底,貧困發生率達18.9%。作為水城的定點幫扶單位,中國科學院在脫貧攻堅階段圍繞當地生態環境及資源稟賦特點和產業基礎,推進大批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因地制宜幫助水城打造特色產業,助推水城于2020年3月順利退出貧困縣序列。2020年,水城撤縣設區,踏上了向鄉村振興的邁進之路。中國科學院繼續秉持科學精神,助推水城升級產業、提質增效,讓水城在振興之路上行穩致遠[1]。2023 年,筆者團隊赴水城調研,感受到中國科學院的科技幫扶為這里帶來的巨大改變。

圖1 鳥瞰貴州水城一角Figure 1 Aerial photo of Shuicheng county, Guizhou

1 幫扶之“信”——全局規劃振興“路線圖”

中國科學院在水城的科技幫扶,發揮了科學團隊作戰的整體力量,在鄉村振興進程中,布局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協調并進,注入科技力量。中國科學院幫助水城制定的每一份發展規劃均由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水城定點科技幫扶工作隊隊長夏勇牽頭指導和協調完成。

在脫貧攻堅階段,水城在政府、農戶和中國科學院等各方共同努力下順利達到了“摘帽”標準。鄉村振興時期,產業布局、生態建設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升目標。水城區明確提出訴求,希望中國科學院能夠幫助編制產業轉型升級規劃。

1.1 有“求”必“應”

“第一訴求是轉型,第二強調升級?!敝袊茖W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戚偉是水城區相關規劃編制項目負責人;他介紹,在邁向鄉村振興的階段,水城區最關心的,是怎樣把產業做得更好,能夠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和增收的機會,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返貧,銜接鄉村振興。

有訴求,就有回應?!八怯幸粋€很大的優勢,就是有中國科學院幫扶?!逼輦ケ硎?,水城區地處六盤水市,因其礦產資源有著明顯的工礦時期遺留特色。如果按照資源型城市傳統生命周期運行,會對發展前景產生嚴重不利影響。戚偉和規劃團隊成員多次往返于水城和北京,對接政府需求、開展實地調研?;诘胤阶匀毁Y源和自然環境的本體條件,以及社會經濟基本規律和區位認知的科學基礎,圍繞傳統產業如何進行轉型提升、新興產業關鍵領域與新功能培育,征詢院士團隊和長期在水城幫扶的科研團隊意見,從煤炭、新材料、特色農業、文旅、信息產業等領域對整個水城區全門類產業謀篇布局,編制《水城產業轉型升級規劃》。

除了“面”的規劃,應水城區委托,戚偉團隊還完成了具體“點”的振興方案。

濫窖田,由水城區蟠龍鎮百車河社區居委會下的幾個自然村構成。在鄉村振興政策助推下,希望參加貴州省開展的特色田園鄉村· 鄉村振興集成示范試點的征集評選。接到委托后,戚偉和團隊成員結合當地特點,確定了“農科文旅融合”的產業發展思路。以原有的紅心獼猴桃和瑪瑙紅櫻桃“兩紅”為主導,建設標準化現代果園,配合發展高質量林下經濟和文旅產業,并建設中國科學院產學研基地,進行長期技術培訓和科普研學。這套因地制宜同時又不趨同的產業規劃最終幫助濫窖田成功入選貴州省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范試點。濫窖田也成為中國科學院在水城幫扶的重要示范點(圖2)。農機團隊、高科技機械化團隊進駐,新的飲水工程落地,農戶新建起民宿……一個曾經以“濫”為名不受關注的地區慢慢走上了發展之路。

圖2 中國科學院科技幫扶共建濫窖田鄉村振興示范村Figure 2 Lanjiaotian rural vitalization demonstration village with technical assistance from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我們基本上每年都會接到一個規劃任務?!逼輦ソ榻B,2022 年,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掛職水城區副區長田弋夫牽頭成立工作專班,組織規劃團隊完成了水城產業升級重要方向的《康養水城發展規劃》;2023 年,他們正在著力進行《水城區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

1.2 科學“繪圖”

戚偉的工作并不孤單,在中國科學院幫扶水城的過程中,他一直注重全面、科學的規劃指導工作,不負水城之信,勇擔扶助之責[2]。在脫貧攻堅期間,中國科學院編制完成了20多萬字的《科技支撐水城縣鄉鎮精準扶貧建議報告》,剖析水城縣及各鄉鎮貧困狀況、致貧因素、產業發展瓶頸,提出科技支撐精準扶貧的全方位建議,成為中國科學院在水城開展科技扶貧工作的行動指南。進入鄉村振興階段,中國科學院編制了資源環境承載力評估,產業發展轉型升級規劃,小城鎮和村莊發展與扶貧搬遷城鎮化規劃,獼猴桃、刺梨、中藥材等產業規劃,推動水城區“十四五”經濟社會轉型發展。

“科技在每個階段都應該發揮巨大作用?!敝袊茖W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掛職水城區副區長田弋夫指出,在脫貧攻堅期間,目標靶向性非常明確,需要布局見效較快的產業項目,科技就是效率背后最重要的助推力之一,科技幫扶要圍繞脫貧目標不遺余力地去努力。在目前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銜接期,以及將來長期鄉村振興過程中,科技幫扶要更多考慮循序漸進和夯實基礎,不斷邁上臺階。

就這樣,秉持著“扶上馬、送一程”的幫扶信譽與承諾精神,中國科學院為水城的鄉村振興之路規劃了整體藍圖。在藍圖指引下,在產業升級發展中,科研人員與水城甘辛共味。

2 發展之“辛”——“涼都三寶”的蝶變

鄉村產業振興,農業是基礎。水城屬喀斯特地區,自然條件不適宜開展大規模糧食作物種植,以往的傳統農作物玉米產業附加值較低。中國科學院科技幫扶團隊依據喀斯特地區適生作物特點,從水城傳統的“涼都三寶”(獼猴桃、刺梨、茶葉)出發,破解產業發展痛點,提升科技結構,幫助水城升級更具經濟與生態價值的“拳頭”種植產業。

2.1 獼猴桃“升級”

喀斯特地區土壤容易流失,獼猴桃是藤本植物,下雨時雨水會順著藤蔓流走,不會像在裸露地區一樣急速沖刷土壤,且由于獼猴桃是多年生植物,種植起來對土壤的傷害會比單年生作物要小。獼猴桃是水城傳統的經濟作物。由于以往種植品種單一,適生海拔限于800—1 200 米,且修剪栽培技術不足,并沒有形成規?;a業,種植面積不足2 萬畝。出于產業發展和水土保持的雙重考慮,中國科學院決定幫助水城升級獼猴桃產業。

2012年,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研究員鐘彩虹帶領團隊來到水城考察,2013年開始與六盤水市政府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2012—2023年,引進了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研發集成的科學種植技術,以及自主培育的極耐貯紅心獼猴桃品種“東紅”[3]。這種品種抗軟腐病效果好,風味品質優良,種植區域海拔可上升到1 400 米,有些小氣候可以到達1 500 米,讓高海拔地區的農戶也能有種植機會,豐富了水城獼猴桃種類,減輕了依靠單一品種的種植風險(圖3)。鐘彩虹團隊用了3 年的時間,對水城的病蟲害發生情況做了系統調查,進行識別診斷;通過推廣套袋技術,幫助村民最大限度地防治果實成熟期柑橘小實蠅的危害;2013—2023年,在幫助水城發展獼猴桃的10年間推行獼猴桃省力化的“一干兩蔓多側蔓”的羽狀整形修剪技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果實套袋技術、科學施肥技術等。

圖3 水城農戶家庭農場獼猴桃果園Figure 3 Kiwifruit orchard at family farm in Shuicheng county

2016年和2017年,水城發生嚴重冰雹災害,影響獼猴桃收益,鐘彩虹和團隊成員開始進行防雹網的推廣(圖4),并分不同海拔做了3 個示范點。2018 年初,防雹網建成,實踐結果發現,防雹網不僅能防止冰雹砸落果實,還可以阻擋高溫對獼猴桃的暴曬傷害。六盤水市把防雹網技術在全市推廣,目前已有近1 萬畝獼猴桃園都進行了安裝??萍嫉牧α孔寕鹘y的獼猴桃產業煥發出活力,而今,紅心獼猴桃已經成為水城農產品的“名片”,不僅在國內馳名,還遠銷海外,收獲廣泛贊譽。

圖4 在水城區推廣安裝的防雹網Figure 4 Anti-hail nets promoted and installed in Shuicheng county

鐘彩虹并未滿足于此。她介紹,自己的團隊計劃繼續針對水城傳統獼猴桃品種“紅陽”的軟腐病問題進行防控技術的研發;同時對高海拔地區的獼猴桃潰瘍病防控進行研究;今年還計劃在水城實施新的安全肥料方案,從科技層面提高水城獼猴桃的產量和品質,提質增效?!白鳛橐幻麡淇萍脊ぷ髡?,就是要通過果樹來幫助各個地方農業經濟發展,果樹產業強,就是為支撐農業發展作了一點貢獻?!辩姴屎缯f。

2.2 刺梨“增值”

與獼猴桃一樣,刺梨也是喀斯特山地的適生植物。在水城,這種中國獨有的水果在過去屬于“野生野長”的狀態,并沒有進行科學的種植管理,也沒有打通順暢有效的收獲加工渠道。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劍和正高級工程師余德順同為六盤水市的科技特派員,他們和中國科學院的科技幫扶團隊一同在水城為刺梨產業尋找出路。

林劍介紹,刺梨種植地的選擇、品種選取、田間管理(包括修枝整形、病蟲害防治、施肥等)等方面都離不開科技的引領。中國科學院的科研人員幫助村鎮選定刺梨的生態最適宜區和最好的品種“貴農5號”,通過技術培訓,讓果農全面掌握刺梨的種植、除草、施肥、剪枝、封頂等關鍵環節技術,為建成刺梨“千斤園”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圖5)。目前,水城區已經完成5.5 萬畝刺梨“千斤園”建設,科技引領已初見成效。預計水城區在“十四五”收官階段,將建成12 萬畝刺梨“千斤園”,產業總產值達到7億元以上的目標也有了技術保障。

圖5 種植戶采摘刺梨Figure 5 Farmers harvest prickly pear fruits

刺梨本味酸澀,收獲后需要進行及時深加工才適于食用。余德順介紹,2018年貴州初好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成立,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就選派承擔過貴州省重大科技支撐項目刺梨專項的科研骨干和技術團隊進行技術幫扶??萍汲晒D化為產業后,標準化、規?;?、品牌化水平不斷提升,研發了刺梨氣泡水、刺梨原漿等多款產品,有效提高了刺梨的產業價值?,F在,企業打開了和種植刺梨的農戶間的通道,在收獲季節,每天都有專門的車輛在村里以6元/千克的保護價收購刺梨鮮果,保證刺梨當天收獲、當天加工。

林劍表示,接下來中國科學院將瞄準貴州刺梨加工生產企業面對的共性關鍵技術難點問題進行攻關,同時豐富刺梨加工產品形態和開發高附加值產品,建設高值化、生態化刺梨科技示范園,幫助水城實現刺梨產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以實現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2.3 茶葉“變身”

與紅心獼猴桃和刺梨同屬水城“涼都三寶”的茶葉,在發展中也曾遇到過尷尬。茶葉在水城的種植面積有10萬多畝,由于土壤中的富硒資源,水城區計劃打造高山富硒有機茶,但種植的成茶在檢測中并未達到“富硒”的標準。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邵樹勛的到來,幫助他們找到了問題所在。

作為中國科學院科技幫扶水城區團隊的一員,邵樹勛在水城首先就土壤的富硒資源分布狀況進行了摸底調查。他和團隊成員對水城近萬畝茶園進行了地球化學調查,采集了巖石、土壤、茶葉樣品200 多件。經過科學分析,發現水城區南部園區茶園富硒地質資源、富硒土壤資源豐富,具有發展富硒茶的地質環境條件。確定了種植地點之后,邵樹勛和團隊開始分析茶葉對硒的吸收轉化問題?!半m然水城茶園土壤富硒程度高,但酸化嚴重,土壤中硒的生物有效性低,影響了茶葉對土壤中硒的吸收?!鄙蹣鋭捉榻B,發現癥結所在后,他們就有針對性地在南部園區茶場開辟了4 畝實驗茶園,進行土壤酸化改良、富硒茶種植硒生物強化技術試驗(圖6)。通過試驗研究,團隊獲得了適宜本地茶園酸化土壤的改良技術方案,通過科學調控將酸化土壤調節到適宜茶葉生長的pH 4.5—pH 6.0,降低重金屬活性,同時增加土壤中硒的活性,有利于茶葉對土壤中硒的吸收富集。

圖6 中國科學院科技幫扶項目富硒茶種植試驗基地Figure 6 Selenium-enriched tea planting pilot base project with technical support from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目前,邵樹勛和項目組幫助水城區建立了富硒茶示范園區20 畝,茶葉長勢明顯改善,產量提高了10%。他介紹,接下來團隊將幫助水城區在2024年建成春茶產值在6 000 元/畝以上、夏秋茶產值在4 000元/畝以上的茶葉“萬元田”4 000 畝,同時開展水城春富硒茶種植技術操作規程標準制定的研究工作,為水城富硒茶產業發展走向科學化、標準化、規?;峁├碚撝笇Ш图夹g支撐。

“涼都三寶”的蝶變讓水城區的農業產業奠定了堅實基礎??蒲腥藛T又將發展的目光投向了更多新的領域。

3 開拓之“新”——建設“國家事”的探索

3.1 新產業

中國科學院身為“國家隊”“國家人”,必須心系“國家事”、肩扛“國家責”。參與科技幫扶,投身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事業,正是積極參與建設“國家事”。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正高級工程師、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副主任于富強是中國科學院對貴州水城區科技幫扶食用菌項目負責人,他見證推動了食用菌產業在水城的“從無到有”。

由于食用菌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可以帶動更多的人脫貧致富,在脫貧攻堅階段,水城就向中國科學院科技幫扶團隊提出訴求,希望能夠發展這里從來沒有過的食用菌產業。帶著緊張的心情,于富強和團隊集合了各領域的專家力量,通過選址、建菌種場、選擇食用菌品種,幫助水城在3 年內建成了日生產荷載量50萬個菌棒的生產線。于富強和團隊還針對市場反饋,為水城設計了“高山冷涼食用菌產業發展模式”,依托地區氣候優勢,打全國市場的季節差,讓水城的食用菌“錯峰上市”,在經濟上取得了更高的效益。目前,水城在食用菌的菌種生產和珍稀菌類生產規模已經位于西南地區前列(圖7)?!八墙^大多數農戶是沒有食用菌種植經驗的,在這個過程中,地方政府牽頭,我們做支撐,帶動了他們發展?!庇诟粡姳硎?。進入鄉村振興階段,水城食用菌產業發展已經到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要做品牌、做長期可持續發展的規劃,他和團隊將繼續進行科技支撐,鞏固現有品種、發展菌種培育,同時更重要的是進行食用菌產業中的基礎科學和底層關鍵技術研究,因為這是“中國科學院最擅長的、該研究的領域”。

圖7 水城種植戶培育的食用菌Figure 7 Edible fungi cultivated by farmers in Shuicheng county

3.2 新種子

在鄉村振興“國家事”中,糧食安全是極為重要的一環。水城由于自然條件限制,長期以來沒有發展稻米種植的條件。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植物園高級工程師、中國科學院科技幫扶團隊成員劉貴周為這里帶來一顆“新種子”——陸稻。

陸稻,顧名思義,是具有較強陸生適應性的稻子,由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植物園選育,在云南臨滄、普洱、西雙版納、文山等地已經有推廣?!八菍儆谏匠?,耕地面積較少,但是林地資源較多,我們嘗試在果樹下套種陸稻,建立林-糧的模式?!眲①F周表示。發展林下陸稻種植,是建設林下經濟、保障糧食安全的“雙贏”之舉。陸稻在水城也是“從無到有”的產業,在栽培上輕簡栽培、操作簡單,節水、節肥、省力,適用于較為干旱、勞動力并不充足的水城(圖8)。劉貴周介紹,從目前的試驗田測算,陸稻在水城的平均畝產可以達到370—420千克,未來推廣種植,對于90%以上糧食依靠外調的水城,是十分有效的保障,在解決區域糧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圖8 在水城區試種的陸稻Figure 8 Trial planting of upland rice in Shuicheng county

在推廣陸稻的同時,劉貴周及其團隊還依托“康養水城”的發展規劃,在水城推廣中藥材種植。之前水城種植的中藥材存在品種混雜、管理不規范等問題,很多中藥材品種不在《中國藥典》名錄之列,無法進入中藥材交易體系。劉貴周和團隊進駐后,以《中國藥典》為基礎,從中藥材品種選擇到栽培技術體系建立均嚴格把關,使生產出來的中藥材原料達到《中國藥典》的要求。目前,水城區的中藥材種植以滇黃精和多花黃精為主(圖9),農戶可以通過種植或加入合作社務工獲取收益。

圖9 中藥材種植基地Figure 9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lanting base

3.3 新材料

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國家事”中,新材料是重要一環。近年來在水城,曾經普通常見的“石頭”正在科技力量的加持下,實現了華麗轉身,成為“高精尖”的纖維材料[4]。

水城地區分布有大量的玄武巖礦石,這種礦石在過去主要加工成碎石用于建筑、鋪路等領域,附加值非常低。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馬鵬程研究員團隊在加入對水城區的科技幫扶工作后,迅速結合前期已有的研究基礎,以玄武巖礦石為原料,通過熔融、拉絲和涂覆浸潤劑后制備玄武巖纖維(圖10),促進區域新材料產業的發展。

圖10 通過科技手段實現玄武巖礦石轉變成高性能纖維材料Figure 10 Transforming basalt ores into high-performance fibers through technological methods

目前團隊在水城的幫扶項目主要是和本地企業貴州石鑫玄武巖科技有限公司保持長期合作,開展玄武巖纖維高性能化方面的研究。針對企業使用的浸潤劑性能不穩定、成膜性差等不足,研發出新型玄武巖纖維專用浸潤劑,可使直徑17微米的玄武巖纖維單絲強度由1 260 兆帕提升至1 670 兆帕(提升32%)、絲束(400 根單絲組成)拉伸強度由0.16 牛/特克斯提升至0.52牛/特克斯(提升235%)。此外,團隊成員多次赴水城進行項目調研,發現水城區域的玄武巖礦石中鐵(Fe)、鈦(Ti)元素含量較高,難以直接成纖維。因此,團隊分別從玄武巖礦石成分均質化、熔融體析晶行為調控兩個方面著手,研究玄武巖礦石在融熔及拉絲過程中組分和結構的變化情況,進而實現礦石熔融體的均質化、黏度的可控及抑制析晶過程,獲得功能型連續玄武巖纖維材料。所得纖維不僅具有優異的力學性能,還具有一定的光敏性質,可用于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改善復合材料耐紫外線及耐候性能。功能型玄武巖纖維既可以用在航空航天等高端領域,也可以與樹脂復合做成結構件,應用在木塑型材、汽車輕量化等方面,甚至可以和其他纖維進行混紡,做成防火服、防刺服等特種服飾?!靶鋷r纖維自身是將礦石熔融拉絲,在生產過程中,礦石本身沒有任何污染物釋放到空氣中,即便后期廢棄不用,也可以像扔石頭一樣直接丟棄,在自然界中沒有污染危害,非常綠色環保。玄武巖纖維現在也是一個新興產業,市場應用前景是非常廣闊的?!眻F隊成員邢丹博士介紹時說。

3.4 新設備

干旱是貴州最為常見的氣象災害,由于地處典型喀斯特地區,土層薄、土壤少,絕大多數坡地跑水、跑土、跑肥,貴州多級提水灌溉成本極高,對農業種植影響極大。

中國科學院普定喀斯特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站長彭韜研究員介紹,貴州喀斯特石質和土石質坡地(坡耕地)可以看作為一個布滿“篩孔”的石頭“篩子”,坡地上的降雨極易通過“篩孔”滲入表層巖溶帶,難形成地表徑流。農業水利工程建設必須配套以集水面建設工程。但是貴州現有的農業水利設施多數是在坡面上修建的水池,降于地表的雨水在坡面匯水區全部滲入了地下,水池很難接到水。老百姓稱這類水池(窖)是“白天裝太陽,晚上裝月亮”,并沒有發揮應有的蓄水作用。因此,中國科學院普定喀斯特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提出了利用貴州山區優勢基礎設施“組組通”和“產業路”配套作為水池集雨面,可有效解決山區水池集雨面不足問題。

山區裝配式路-池一體化灌溉蓄水池的建設方案:坡耕地內,沿橫坡方向修建路面硬化的機耕路(寬3—4米),路的兩側修建擋水條,按地形條件,因地制宜地設計低成本裝配式,蓄水池(窖)修建于道路下方,有引水溝+沉沙凼和集水溝相連,集水溝和路面按蓄水池分段隔擋截流。機耕道上、下方的坡耕地內,修建路面硬化的人行路,路面中央微凹,以便集水,蓄水池(窖)修建于小路兩側,有引水溝(+沉沙凼)和集水溝相連,路面按蓄水池分段隔擋截流?!靶略O備”的修建對降水量的利用起到了很好的調節作用。當降水較多時,雨水迅速匯集到蓄水池儲存起來;而降水較少時,依靠路面為集雨面,增大了地表徑流系數,即使很小的降水量也能被收集起來。

據介紹,目前,水城示范區已修建了裝配式路-池集雨灌溉池7套,水池蓄水量為700立方米,每年按3次復蓄次數,可集水2 100立方米(圖11)。灌溉用水有了保障的同時,由于機耕道和作業便道的修建,生產條件也得到了改善,農用車可以直接開進田間地頭運送農資,村民可以種植櫻桃等經濟價值較高、耗水量較大的作物,收入相對從前也得到了提高。

3.5 新業態

科技在水城生態漁業產業發展中也發揮了“創新賦能”“提質增效”的作用。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水城科技幫扶生態魚與工廠化養魚項目負責人段明介紹說,基于大水面生態漁業技術,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團隊對水城區水庫資源進行了合理規劃和使用,通過觀音巖水庫和萬營水庫的示范、帶頭作用,成功推廣了10余座生態漁業水庫,同時與當地龍頭企業聯合打造集“試驗研究、水質保障、漁業生產、休閑觀光”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生態漁業,實現“一庫一策”“一魚一碼”“一廠多供”(圖12)。示范水庫生態魚畝產量達到12千克/畝,不僅獲得直接經濟效益1 500萬元,還保障和改善了飲用水的水質,獲得生態效益,不僅開創了水城區生態漁業“從0 到1”的新局面,也是對“兩山”理論的有力實踐。

圖12 水城區共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生態養魚項目園區Figure 12 Ecological fish farming project in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park in Shuicheng county

同時,水城區共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生態養魚項目中設施漁業的發展,也使得水城區漁業產業更加立體,更加高效。段明表示,智能監測、智能投喂乃至智能決策的管理系統,大大提高了水產養殖效率以及水產品質量,有效改善了名優特水產品在山區養殖難的問題,園區今年養殖的加州鱸預計產量可達30萬斤,收益可達500萬元以上。此外,節能減排也是智慧型設施漁業的亮點,將會改變傳統漁業養殖在大眾心目中的印象,真正做到環境友好、環境節約,從而吸引更多的群眾參與到漁業產業的發展當中,實現“為產業賦智能,為群眾賦才能”的新局面。

從傳統種植到新的產業,中國科學院科技幫扶團隊集合科技的力量為水城打造了一條鄉村振興的全產業鏈。水城的農戶們是從中受益最多、歡欣最盛的人群。

4 收獲之“欣”——農戶們的“收入賬”

4.1 “大戶”的責任感

在蟠龍鎮,晏庭銀正在朋友圈發布“廣告”——今年的紅心獼猴桃成熟了!這位種植獼猴桃的大戶測算,今年自家產量在2 000—2 500 千克之間,每畝的收入大概有3.5萬元,“是種玉米的20倍?!?/p>

除了收獲財富,晏庭銀在中國科學院的幫扶下更多收獲了科學種植的技術理念,他嚴格按照技術團隊的指導進行修枝、疏果、套袋、施肥,并在自家的果園架設了防雹網?!斑@幾年通過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專家的指導,我也學了很多,獼猴桃產量不斷提升,品質不斷提高。按照科學方法種植,跟別人就不一樣。有些果農沒按科學辦法種,現在果子已經軟了,我的果子還在樹上很健康,很好?!彼榻B,自己的果園里面安裝科技幫扶團隊的監測設備,武漢植物園可以實時監控到果園里的問題,及時給他打電話指導解決。

晏庭銀如今已經是貴州省人大代表,他對自己的責任規劃是:“組織老百姓一起,把紅心獼猴桃做好、管好,能夠賣到好的價錢,能夠從技術上面、思想上帶動大家,把大家集中起來做到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銷售?!?/p>

4.2 合作社的新實踐

在米籮鎮,貴州御琨研成科技有限公司與米籮巴朗社區合作社流轉了80 多畝果園地種植檸檬橘和沃柑,并接受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提供的種子,在果樹下套種了陸稻。公司負責人王磊表示,果樹間距大,土地利用率不高,套種陸稻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皬奈覀冮_始種下去到現在,只需在果園除草時順便把陸稻的草除了,別的基本上不用管理,不用像水稻一樣去澆水,也不用去施肥,就是收割的時候用點人工成本?!彼榻B,果園今年試種30 多畝陸稻,收獲后按照市場價4元/千克出售,除去人工成本能增收4—5 萬元,成為水果收益之外的“意外之喜”。

玉舍鎮,水城縣貴正益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了60 畝土地,試種了15 萬株滇黃精。技術負責人陳愛華介紹,這片種植區每年帶動300 名以上農戶就業。3—10 月間,農戶分散前來做一些除草、田間管理的工作,每人每天勞務費120 元,技術工種150 元。而種植滇黃精的收益,每年每畝地大概有6 000元以上?!胺N苗都是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專家提供的,他們還經常來給我們指導栽種和田間管理技術。如果我們遇到技術難題,隨時都能通過短信跟老師、專家請教。他們每個月也基本上都要來看一看,我們遇到有一些技術難題,在現場就可以向他們請教?!标悙廴A說,“現在我們的滇黃精種植依托于中國科學院的技術已經是成功了,下一步我肯定要擴大規模?!?/p>

4.3 他們的心里話

家住勺米鎮營田村的譚剛父母親都60多歲了,家里2 個小孩都在讀小學。為了不讓父母和孩子“留守”,譚剛放棄了外出打工,選擇留在村里種植刺梨。他今年承包了40多畝刺梨,在中國科學院科技幫扶團隊的技術指導下,刺梨成熟品相優良,果大色亮。據他計算,今年自家的刺梨收獲16 000 千克左右,按照6元/千克的保護收購價,可以有近10萬元的收入,和外出打工的收入近似。他計劃明年多承包一些刺梨樹,就近在家照顧老人和孩子。

水城野鐘鄉響石村種植戶朱運云從2017年開始種植羊肚菌,之前由于技術不足,經常虧損。但她一直沒有放棄學習,在中國科學院科技幫扶的機遇下,得到了去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學習的機會?!把蚨蔷N植是一個高風險的事兒,如果技術掌握不好的話會虧本,這些技術是于富強老師他們一直在支持我的?!睂W成之后,朱運云在栽培技術方面有了很大提升,同時還可以付租金從企業租借養菌棚、付費加工菌棒,節約了很多成本。許多農戶也開始跟著她一起種植羊肚菌,“我開始種,農戶就會來圍觀,覺得這個東西能賺錢了,他們就馬上開始?!敝爝\云介紹,自己今年種了200畝左右的羊肚菌,利潤有150萬元?!澳阆矚g這個東西才會去研究。我今年想,如果可以的話,除了種羊肚菌,其他高端的食用菌也想種一點?!彼孕诺卣f。

5 手記:科學之“心”——讓群眾受益 助地區發展

當筆者走進王磊的陸稻套種果園和陳愛華的滇黃精試種田后,下意識低頭看了一下手機記錄:不到1萬步,消耗近500 千卡能量。原因無他:走到這兩處地方,需要爬過傾斜度和長度都頗為可觀的山坡,蜿蜒穿過一人多高的玉米地,在沒有路的地方踏過草叢和植物根莖時注意不要崴腳。在筆者氣喘吁吁大汗淋漓地到達目的地后,輕捷走在前方的劉貴周回頭很自然地說:“這是我們最好走的兩個試驗點啦?!?/p>

這樣自然的表情,在跨過刺梨扎人枝條的余德順臉上、在彎腰穿行于獼猴桃果園的鐘彩虹臉上、在談起“我理解農民為什么會謹慎”的于富強臉上……在接觸到的每一位科技幫扶水城區團隊成員的臉上,我們都看到過。

他們不再是刻板印象中科學家 “一塵不染”的形象。在水城堪稱艱苦的自然條件中,他們理解農戶們的困境,他們愿意用自己所學去幫助這片土地上的人民,他們和這片大地連成了一體。

中國科學院離退休干部工作局業務主管、現任水城區院壩村第一書記的林彬說,參加科技幫扶最大的感受是,對國家的鄉村振興政策,從以前對文件的理解到現在有了更深入的認識,認識到“紙面上”的政策要如何在鄉村落實、如何去執行,農民的需求究竟是什么。

水城之變,得益于政策指引,得益于農戶奮進,也得益于科技助推。在這片山水間,每一位科技幫扶者都在書寫屬于中國的脫貧奇跡。每一位科研人員也都在繼續規劃水城更為燦爛的振興未來。

這也許就是科學之“心”。

猜你喜歡
水城刺梨中國科學院
《中國科學院院刊》新媒體
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振聲
貴州刺梨專題書法作品
貴州刺梨專題纂刻作品
水城揚州
東晉水城“浮”出大縱湖
祝賀戴永久編委當選中國科學院院
不同施肥水平對金刺梨生長的影響
古運河旁的江北水城
水城紹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