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朝阜路區域空間資源梳理與現狀分析

2024-03-16 09:01王雯WANGWen
城市建筑空間 2024年1期
關鍵詞:歷史區域建筑

王雯 WANG Wen

作為貫穿北京城的歷史文化大道,朝阜路保護與開發之間的矛盾日漸突出,其歷史景觀保護不斷面臨新建項目的挑戰。從自然基底到古城格局,從古代建筑到近現代建筑,從歷史流傳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到如今活態衍生中的新文化創造,由基底到表面,從物質到精神,由靜態穩定到動態活躍,橫向剖解朝阜路沿線各類文化資源。在資源梳理基礎上,對朝阜路沿線區域價值受威脅情況進行分析,為朝阜路的保護與活化提供參考。

城市更新;遺產保護;歷史景觀;文化資源;保護利用

0 引言

朝阜路作為貫穿北京東西城的歷史文化大道,隨著北京城自然地理與社會歷史的變遷而不斷變化,成為北京老城空間格局演進、建筑景觀形態發展、國家社會歷史事件發生、各階層社會生活變化的重要見證。本文基于城市歷史景觀理論,打破了以往孤立被保護的歷史城區和周邊環境的邊界視角,強調景觀的層積性、關聯性、活態性。如今的朝阜路由其歷史時空不斷層積與持續演進而成,囊括了自然與社會的廣泛背景,具有活態生活與變化生長的特征。

1 朝阜路區域綜合現狀分析

朝阜路指朝陽門至阜成門一線的老城東西向主干道以及沿線空間。研究范圍內總用地面積為1752hm2,主體由8條大街構成,分別是阜成門內大街、西四南大街、西安門大街、文津街、景山前街、五四大街、東四西大街、朝陽門內大街。沿線空間是以朝阜路本體為中心向外拓展800~1200m的緩沖區(見圖1)。

1 研究范圍示意

1.1 自然基底與古城格局

探尋朝阜路文化精髓需從其地形和水文環境入手。在永定河古水道上形成的淀泊,經遼金時期的梳理,元明清三代持續的理水、掇山、造園,發展為現存歷史悠久的皇家園林及精美的王府花園、私家宅園。城墻遺址、河湖水系、苑囿園林、古樹名木與街巷胡同交織,共同構成朝阜路沿線歷史久遠、內涵豐富的自然基底與古城格局(見圖2)。

1)城墻及其遺址 朝阜路西接阜成門,東連朝陽門,向內穿越皇城并沿紫禁城北墻外完成最終貫通,沿線具有豐富且完整的城墻遺址資源。故宮外圍的紫禁城墻,即明朝修建的宮城城墻,是朝阜路沿線重要的景觀構成要素。明清皇城在東段留有局部地上遺存,沿線辟為皇城根遺址公園,發掘展示東安門遺址;在西段留有西安門部分值房;最外圈的內城遺留最少,僅存城廓與相關地名。

2)河湖水系及水利設施 朝阜路沿線河湖水系追根溯源是古永定河河道遷移后遺留的洼地積水而成的天然湖泊。天然形成的水系格局在經歷3000多年的城市建設后,逐漸成為人工與自然的共同產物。

3)苑囿園林 朝阜路的苑囿園林體系中既有保存良好的古典園林,又有依托于古跡而加入現代設計手法的公園。區域內古典園林是北方園林和皇家園林的代表,具有鮮明特色,典型代表有北海公園、景山公園以及眾多依附于故宮、王府、寺廟和宅院的古典園林。

1.2 古代與近現代建筑遺產

1.2.1 古代建筑遺產

朝阜路沿線區域作為元、明、清三代封建王朝的政治中心區,遺留下眾多歷史悠久、形式豐富多樣、遺產價值極高的古代建筑遺址群。從遺產現存年代看,以清代為主,明代次之,并有少量金、元時期的遺存;從服務對象和功能上看,包括皇家宮殿、祭壇、廟宇、衙署、王府、官邸以及各類服務皇家與官宦的配套設施。

按性質與功能分類,共梳理出朝阜路沿線區域的古代建筑遺存84處,其中皇家宮殿1處,為朝阜路中間地段的故宮;壇廟建筑43處,包括始建于金代的廣濟寺,建于元代的妙應寺白塔,以及明清時期的智化寺、日壇、月壇、歷代帝王廟等;府邸衙署19處,均為清代遺留,包括親王府、郡王府、貝勒府等;此外還留存清稽查內務府御史衙門等衙署建筑,是研究清代衙署形制的重要范本;影壁牌樓共計17處,朝阜路沿線牌樓林立,20世紀50年代,由于道路擴寬已拆毀其中部分,如今區域內留存的牌樓主要位于皇家建筑群出入口(見圖3)。

3 古代建筑遺產分布

1.2.2 近現代建筑遺產

近代以來,朝阜路不再以皇家文化為核心,此時西方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該時期的建筑處于中西交匯、新舊交替的過渡期,原有建筑體系保留舊有的功能布局、技術體系和風格面貌,但局部受到新建筑體系的影響。新建筑體系體現了近代的新功能、新技術和新風格,即便引進西方建筑,也滲透著本土化特征,如朝阜路沿線的西什庫天主教堂、北京大學紅樓等。由此可見,朝阜路沿線豐富的近代建筑遺產,不僅是北京城建筑智慧的結晶和文化寫照,呈現中與外、古與今多種風格體系的交融與雜糅,更是我國社會巨變的物質載體和多元文化融合的歷史見證。按照原有功能得出近現代建筑遺存47處,其中文教建筑17處、辦公建筑6處、醫療建筑1處、居住建筑8處、商業建筑2處、工業及測繪建筑2處、教堂及傳教士墓11處(見圖4)。

4 近現代建筑遺產分布

1.3 人文活動

朝阜路沿線區域規劃及建設中交融著多民族的人文元素,分布眾多各具特色的博物館、紀念館,共有歷史文化類博物館8個、藝術類博物館7個、自然與科學類博物館1個、名人博物館2個、非遺文化類博物館3個。上述博物館大多立足于歷史文化遺存,或由民營企業興辦,以收藏、保管、展覽文物,弘揚民族文化為主要職能。

朝阜路沿線還有被認定為不可移動文物的四合院片區48個,其中包括陳獨秀、張自忠、老舍、魯迅等人的宅邸故居。伴隨文化活動積淀,朝阜路成為中國現代文學發祥地,沿線分布眾多由近代沿襲至今的書店、圖書館及出版單位。

此外,朝阜路沿線還擁有11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及1項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圍繞上述傳統技藝開展的商業活動受到人文特質影響,被納入到朝阜路文化體系之中(見圖5)。

5 核心區域人文活動分布

2 發展劣勢及現狀問題

2.1 發展劣勢

通過對朝阜路沿線區域現狀資源的梳理,朝阜路資源面臨的發展劣勢主要表現在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方面:①自然環境主要包括氣象災害、地質災害、植物生長破壞及病蟲害方面;②社會環境主要包括人為破壞、交通影響、火災隱患、污染物排放等。

2.2 現狀問題

2.2.1 傳統風貌屢遭破壞

朝阜路區域內開發建設項目對區域格局造成較大影響,打破了古建筑及其周圍環境既有空間形態,形成封閉、呆板的天際線。以景山至北海的視廊為例,部分建筑對視廊造成一定遮擋。部分高層住區建筑的外形和色彩過于現代,與老城傳統風貌不協調。對于文物和歷史建筑采取不合理的功能利用方式,如違規開墻打洞等,破壞了街區整體風貌。

2.2.2 老城記憶逐漸消逝

隨著時代變遷,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文化認同感發生變化,部分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傳統民俗和傳統生活方式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消逝。區域內城市建設和交通方式的快速變化導致出現城墻拆除、遺址覆蓋、格局破壞等風險。內城城墻、皇城城墻地上實體早已被拆除殆盡,自元代以來沿線內城、皇城、宮城的三重格局瀕臨消逝。

2.2.3 居住條件亟待改善

朝阜路沿線部分區域居住人口密度大,由于改造、恢復成本過高以及牽涉社會問題復雜,至今未得到合理規劃和有效改善,私搭亂建現象仍然存在,民居大多結構老化、漆皮剝落,建筑質量低劣,用材構造簡單,其中低洼院落在汛期會出現內澇問題。

2.2.4 各類文化遺產未實現“應保盡?!?/p>

朝阜路沿線部分區域存在挖掘及展示歷史文化系統性不強、各自為戰的碎片化現象。未被列為文保單位的歷史建筑面臨被拆除、被破壞的風險。城市規劃加速、舊城改造加快對文化空間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消逝的窘境,極大削弱了地方文化特色。遺留下來的民間文化空間商業化嚴重,缺少生活氣息。

2.2.5 公共活動空間不足

朝阜路區域內歷史街區供居民使用的公共綠地較少,現有綠化以街區行道樹及院落綠化為主,缺少片狀小尺度節點空間,無法滿足區域內游客的集散和多樣化活動的需求。朝阜路區域內胡同建筑退讓空間、街巷岔口等節點空間被居民儲物、機動車停放等功能占據,無法為人們的公共交往活動提供便利。

2.2.6 文物古跡保護性利用不佳

區域內作為參觀游覽、商業經營、文化場所等功能而開放的文物古跡有55個,占全部文物古跡總數的36%,其總體開放程度有待提高。60%以上的文物古跡用于居民居住、單位辦公,并未對公眾開放,部分古跡由于使用不當,不利于文化遺存保護。此外,區域內對特色景觀資源利用不足,尚未營造出可供特色景觀展示的空間。

3 結語

朝阜路是都城“九經九緯”系統中唯一一條貫通內城與皇城、與中軸線相交于紫禁城的通衢,是古都歷史上運輸糧煤等重要物資、開展貿易往來的通道,是近現代思想覺醒與文藝孵化的搖籃。由于朝阜路歷史格局變化較小,更適于傳統交通交往方式,連通性不如其他改造或新建的城市道路,歷史肌理的保持放緩了沿線空間的更新節奏,其發展計劃被嚴謹考量。當前,基于城市更新發展思維轉變,在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新時代任務引導下,朝阜路的重要價值應得到重新審視。本文對于朝阜路沿線區域的現狀進行調研,并對結果進行定量分析與綜合判斷,以為朝阜路保護與活化提供參考。

猜你喜歡
歷史區域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簡則
關于建筑的非專業遐思
建筑的“芯”
新歷史
分區域
獨特而偉大的建筑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4月
基于嚴重區域的多PCC點暫降頻次估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