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地城鎮城市設計探索
——以云南省西盟縣為例

2024-03-16 09:09李浩杰LIHaojie
城市建筑空間 2024年1期
關鍵詞:西盟佤族風貌

李浩杰 LI Haojie

以云南省西盟縣為例,從區位現狀、定位特色、規劃策略、民族特色要素提煉、城市西部等方面入手,按照“一棟建筑一幅畫、一條街區一道景、整個佤山一公園”的建設理念,探索獨具特色的山地城鎮城市設計模式,使城市風貌改造工作成效顯著,城市個性特色日益彰顯。

城市設計;城市風貌;山地城鎮

1 規劃區域概況

西盟佤族自治縣(以下簡稱西盟縣)隸屬于云南省普洱市,先后獲得中國最美休閑度假旅游名縣、中國最美生態文化旅游名縣等榮譽稱號。其位于勐梭龍潭湖畔,茂密的原始森林環繞周圍,形成“城在林中、林在水中、水在城中”的生態格局。

2 城市設計工作開展情況

城市設計是國土空間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具體化與圖形化特點,其主要目的是通過改善、美化城市環境,營造舒適、優美的生活氛圍。西盟縣城市設計立足于西盟縣情和發展基礎,依托“民族、山地、邊疆、美麗”四大優勢特征,將西盟縣建設成為高質量跨越發展踐行區、高水平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高標準生態文明先行區和高端化全域旅游樣板區。

為進一步推進西盟風貌改造步伐,提升城市品牌及個性魅力,2016年,西盟縣委托規劃編制單位編制《西盟縣縣城城市設計》,對縣城市特色現狀和定位進行整理,形成城市設計綜述、重點路段節點、要素設計和設計導則(圖則),系統指導西盟縣建設。2017年7月,西盟縣被住建部列為第二批城市設計試點城市。

3 城市設計內容

西盟縣城市設計涉及縣城控制性詳細規劃范圍的西城區與東城區,重點是西城區。具體設計內容為區位現狀、定位特色、規劃策略、民族特色要素提煉、城市設計、城市細部、城市設計導則(圖則)7個方面。

3.1 區位現狀

西盟縣四面環山且緊鄰大小龍潭,生態環境較好。但縣城綠化未形成系統,植被雜亂,未突出山景與水景。

1)建筑質量較好 因縣城搬遷新建,大部分建筑質量較好,勐梭路兩側建筑質量一般,少部分建筑質量較差。

2)風貌特色不顯著 城市建筑、街具小品、店招店牌與指示系統等城市風貌缺乏特色,未體現佤族特有民族符號、建筑元素與色彩等。

3)產城融合不充分 城市建設未與旅游開發相結合,旅游產業發展滯后。

4)旅游及開放空間系統不完善 旅游項目單一,未與城市開放空間及慢行系統充分結合。

5)城市色彩單一 現狀建筑以白色與淺暖色墻面磚為主,色彩較單調,未突出佤族民族色彩。城市夜景較暗淡,景觀效果較差。

3.2 定位特色

1)規劃目標 打造西盟“狂歡佤部落”旅游文化品牌,建設具有佤鄉風情的旅游特色小鎮。以城市“雙修”為目標實現城鎮品質提升、風貌形象優化、民俗旅游升級、人文民生改善(見圖1)。

2)功能定位 以“城區升景區、家園升公園、城道升綠道、民居升混居、原始又現代、自然又人文、生態又生活、便宜又便利”為目標,以休閑旅游服務業和文化創意產業為支撐,以勐梭龍潭風景區的旅游服務基地為基礎,打造集佤族特色、生態特色、旅游商業服務、民俗休閑度假、邊陲生活居住于一體的“人類童年,文旅秘境”。

3.3 規劃策略

1)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服務能級 完善旅游服務、公共服務、交通設施、市政配套、生態修復、產業致富六大城市功能。

2)有機更新,改善民生 以民生為本,注重環境整治,通過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居住環境,實現社會共治共享。

3)展現民族特色,塑造時代風貌 挖掘城市內涵、延伸城市文脈、留住城市記憶。保護與傳承民族特色的同時打造現代智慧城市。

4)修復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文化生態環境 以大龍潭為核心進行視線控制,重點修復“三邊”,即山邊、水邊、路邊。山,保護修復自然山體,尊重現狀地形地貌,選用鄉土樹種與適生植物;水,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實現雨水滯留、凈化及循環利用;城,構建完整的城市綠地廣場系統,提升空間環境與景觀風貌。

西盟縣地勢南高北低、西高東低,故規劃在豎向設計上基本維持現狀標高,并根據現狀地形進行風貌分區及控制。

1)山地建筑風貌區控制要求 依照坡度差異進行布局,實現錯落有致的效果,使建筑與山地自然景觀相協調。

2)緩坡建筑風貌區控制要求 建筑依坡而建,可采取退臺式布局。以集中式布局為主,形成高密度的中低層建筑組團。

3)濱水建筑風貌區控制要求 濱水建筑界面必須留出視覺廊道,容積率控制較一般區域低,建筑高度從鄰水處向陸地方向逐漸增大,營造出豐富的景觀層次。

延續城市文脈與景觀風貌,保護風土人情,發揚民俗文化活力。開展旅游策劃,打造特色文化景點,展現佤族魅力生活。

3.4 民族特色要素提煉

1)牛頭 佤族是以牛為圖騰崇拜的民族。建筑墻面多懸掛“富有”寓意的牛頭。

2)樁 樁是佤族村寨中的典型元素,包括剽牛樁、木頭樁、寨心樁等,體現出佤族村寨建筑原始、古樸、粗獷的特征。

3)木鼓 木鼓作為佤族神圣的樂器,是佤文化之魂,多體現于建筑裝飾上。

4)彩繪 佤族文化是由神靈文化、祭祀文化及衍生文化共同組成的傳統文化體系,故墻面處理以彩繪與木結構紋飾居多,偶有板材貼面及小型裝飾浮雕,多取材于富有佤族文化特征的幾何圖案、宗教物件、圖騰標志。

3.5 城市設計

1)城市形態 城市形態設計包括街景立面設計、單體建筑改造、山地城市天際線效果示意、空間結構分析、景觀風貌系統構建、建筑形態分區、建筑風貌提升等(見圖2)。

2 西盟縣城市建筑、街道立面與天際線效果

2)旅游文化 打造“休旅慢城”,提升服務能級,開放功能空間,強化文化藝術,營造多樣業態。包括縣城東西城區功能分區、產城融合、文化產業、旅游活動空間、人類童年主題空間、主題旅游線路、旅游服務設施等規劃布局。

3)公共空間系統 城市公共空間系統設計包括東西城區公共空間結構、廣場系統、綠化系統、綠地廣場、綜合交通、街道斷面、慢行系統、特色街道等,實現軸線滲透、水綠共融、景城互動、旅城一體。

4)城市色彩 應充分提煉民族色彩,尤其是紅、黑、黃、褐等色彩作為城市主色調,與西盟周邊郁郁蔥蔥的山林環境相協調(見圖3)。

3 西盟縣熙康云舍片區實景

5)夜景照明 通過夜景燈光系統控制空間照明,延長城市活力。通過視覺安全認知及視覺愉悅心理營造和諧的城市氛圍,凸顯多彩夢幻的山城形象。

3.6 城市細部

1)路段設計 包括勐卡路與疆寧路、勐梭路道路交叉口節點設計,以及木鼓路沿街景觀改造(見圖4)。

4 西盟縣勐卡路實景

2)重要節點設計 包括小龍潭入口周邊區域、勐卡路沿小龍潭景觀平臺、大龍潭入口景觀、狂歡廣場節點、公安局住宿區庭院等。

3)城市街具設計 包括公交車站、小龍潭茶室、游客服務點、游客接待中心、景點配套商業點、街具小品等。

3.7 城市設計導則(圖則)

結合西盟縣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形成西盟縣城市設計專項控制導則,包括總則、道路界面及交通組織引導、公共空間設計引導、建筑設計引導、環境景觀設計引導、海綿城市設計引導。根據西盟縣實際情況劃分山林生態居住區、特色休閑旅游度假區、特色活力旅游片區和生態度假居住區4個街坊,從街道、綠化、空間、建筑引導和照明系統5個方面規劃各街坊空間。

4 城市設計目標及措施

4.1 目標

1)山水城相融 城鎮空間融入山、水、城格局,形成與自然環境相協調的山地城鎮形態。確立需嚴格保護的綠廊、綠楔、生態斑塊,提出前瞻性建設控制要求,為城市開發建設奠定生態基調。充分提煉民族色彩,尤其是灰紅、黃、褐等作為城市主色調,色彩自然、明快,與西盟縣周邊郁郁蔥蔥的山林環境相協調。

2)文化顯魅力 保護當地傳統風貌,融合地域文化及民族元素符號,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以佤族傳統桿欄式建筑為原型,將其“基因”移植至現代建筑,使建筑風貌協調統一,細部節點靈活豐富。

3)產業需復合 以佤族文化為核心促進休閑產業與文化產業發展,推進西盟縣文化傳承?;谏鷳B文化旅游產業形成西盟縣綠色經濟支柱,通過旅游業帶動第三產業聯動發展,加快產業能級提升與轉型,堅持綠色發展、循環發展與低碳發展模式。產業功能在水平方向上,同一平面內允許一定的功能混合;在垂直方向上,不同高度鼓勵建筑功能混合,形成多元完善的業態布局。

4)開放出活力 塑造開放的街坊空間。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大部分存在露臺,將露臺與相鄰建筑空間相連,每個居住小區或行政單位均為通透式和開放式院落,形成整體開放空間,進而展現街區活力。

5)海綿生態城 通過“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建設海綿城市。西盟縣降雨量較多,雨水是城市重要的生態資源,構建雨水綜合管理系統,以社區為單元調蓄雨水,實現生態滯留、下滲及循環利用。如勐卡路水街景觀用水流經木鼓路,通過生態緩沖帶將其凈化,后注入大龍潭。

6)智慧現代城 建設智慧現代城,實現旅游信息化、景區智慧化、應用智能化。以打造互聯網時代的共生山地小城為目標,秉持共建、共享、共治理念,實現人與自然、人與人、線上與線下的融合。

7)雙城共發展 雙城聯動共發展,實現“一城故事、兩城生活、西城旅游、東城生活”。城市空間主要由西城區與東城區組成,西城區現狀為城市生活、經濟、居住中心,未來將依托濃郁的佤族風情與山水資源,改善旅游服務設施,打造西盟旅游服務區;東城區未來將承接西城區大部分公共服務及商業服務功能,通過新建行政中心、文化服務設施與商業服務設施帶動東城區發展,實現東西城聯動及互補錯位發展,發展全域旅游,打造佤族特色小鎮。

4.2 措施

1)統籌規劃,系統落實 將風貌提升與城市功能相結合,延續城市文脈與景觀風貌,協調城市建筑群、街道立面與天際線的關系,保證城市色彩與自然環境相協調。

2)保護優先,文化傳承 將生態修復與文化傳承相結合,修復自然山水環境,結合民族文化旅游資源,挖掘、傳承與發揚佤族文化。

3)因地制宜,改善民生 將物質空間營造與民生改善相結合,增加城市公共空間,改善出行環境及老舊小區居住條件,統籌節能改造、抗震加固與居住配套設施建設,延續城市文脈及景觀風貌。

5 結語

城市設計是西盟縣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重要組成,是西盟縣國土空間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貫穿于西盟縣國土空間規劃建設管理的全過程。西盟縣按照“一棟建筑一幅畫、一條街區一道景、整個佤山一公園”的建設理念,爭創AAAAA級旅游景區。西盟縣山地城鎮城市設計思路及實踐可為其他縣市提供借鑒。

猜你喜歡
西盟佤族風貌
包裹的一切
傳統民俗現代轉型的成效研究:以佤族新米節為例
小城鎮風貌控制研究——以中廟風貌控制規劃為例
探究佤族文化如何保護和傳承
西盟縣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探究
品質提升 讓城鄉風貌各具特色
工會只會做好事——普洱市西盟縣勐梭鎮孟梭社區工會小記
庫車城市風貌
振興發展鑄輝煌騰飛佤山奏華章
——慶祝西盟佤族自治縣成立50周年暨第五屆中國佤族木鼓節
《滇池》文學雜志在滇緬邊境西盟建聯絡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