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代養老政策與實踐

2024-03-18 17:38袁延勝
人民論壇 2024年4期
關鍵詞:漢代

袁延勝

【關鍵詞】漢代 養老制度 養老實踐

【中圖分類號】D669.6

【文獻標識碼】A

養老思想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初步形成了“貴親尚齒”的習俗,但從制度層面來保障老年人的權益則形成于漢代。漢代針對如何善待老人、敬老養老的問題,通過頒布詔書和律令,逐步建立了較為完備的養老制度。漢代按照老年人的不同年齡段實施差異化政策,在制度設計和實踐中體現了對高齡老人的優待。這些養老措施是中國古代社會“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理想的實踐,也是漢代“以孝治天下”的具體舉措。

漢代的養老詔令

漢朝建立后,在發展農業生產的同時,也非常重視養老問題。漢高祖時期,頒布了在縣鄉推選“三老”、為民表率的詔書。呂后時期就有給90歲以上老年人“稟鬻米”的律文。到了漢文帝時期,正式頒布養老詔書,漢代養老制度初步形成。此后的漢武帝、漢成帝等多次頒布養老詔書。

漢文帝以孝治天下,即位之初就頒布了養老詔書?!稘h書·文帝紀》載漢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三月“養老令”:“‘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飽。今歲首,不時使人存問長老,又無布帛酒肉之賜,將何以佐天下子孫孝養其親?今聞吏稟當受鬻者,或以陳粟,豈稱養老之意哉!具為令。有司請令縣道,年八十已上,賜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賜帛人二匹,絮三斤?!睗h文帝養老詔令中強調了老年人的物質需求,養老的前提是老年人要吃好穿暖,因此朝廷要賜米、賜肉、賜酒、賜帛給老年人。朝廷這樣做的目的是“佐天下子孫孝養其親”,即協助天下子孫孝養家中的高齡老人,通過國家救助來盡可能保障老年人的物質生活,這體現了漢代家庭養老和國家輔助養老相結合的思想。

漢代賦稅徭役較重,成年男子不但要繳納賦稅,還要承擔徭役、兵役等任務,這導致其贍養老人的經濟能力不足和時間精力不夠。面對這種情況,漢武帝于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四月頒布養老詔令,對養老政策作出了調整?!稘h書·武帝紀》載此詔令:“古之立教,鄉里以齒,朝廷以爵,扶世導民,莫善于德。然則于鄉里先耆艾,奉高年,古之道也。今天下孝子順孫愿自竭盡以承其親,外迫公事,內乏資財,是以孝心闕焉。朕甚哀之。民年九十以上,已有受鬻法,為復子若孫,令得身帥妻妾遂其供養之事?!痹t書中的“受鬻法”就是國家給90歲以上老年人發放米粟的律文。詔書在強調養老意義的基礎上,指出了當時養老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即“今天下孝子順孫愿自竭盡以承其親,外迫公事,內乏資財,是以孝心闕焉”。針對這種情況,朝廷采取的措施是免除老人家中子孫的賦役,讓這些子孫在家安心侍奉老人。漢武帝此舉,是把漢文帝時期的物質養老推進到了家庭人員的侍奉養老層面。

除了史書記載的漢文帝、漢武帝頒布的養老詔令外,甘肅武威漢墓出土的“王杖十簡”和《王杖詔書令》冊載有漢宣帝“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詔和漢成帝“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詔,這些詔書的主要內容是關于七十歲以上老年人受王杖的規定。如“建始二年”詔:“制詔御史曰:年七十受王杖者,比六百石,入官廷不趨,犯罪耐以上,毋二尺告劾,有敢征召、侵辱者,比大逆不道,建始二年九月甲辰下?!痹t書首先規定了七十歲的老年人受王杖,即國家授予老年人拐杖,其次規定了持有王杖的老年人可以享受到相關政治和法律權益。終漢一朝,七十受王杖的制度一直延續下來,漢墓中不時有王杖實物出土。

漢代養老政策的特點

一是分年齡段養老,不同的年齡段對應的養老政策有所差異。漢代認為老年人的年齡標準是60歲(或者56歲)以上,因此規定了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不再承擔國家的賦稅徭役任務,稱為“免老”。徭役免老之外,另一種養老方式就是高年養老。高年養老是從70歲開始,按照年齡分為70歲以上、80歲以上、90歲以上三個等級,分別享受不同的優待。優待的主要內容為:70歲以上授王杖,80歲以上賜米,90歲以上賜帛、免除子孫賦役。

二是物質養老和精神養老并存。物質養老主要體現在對老年人的米、酒、肉、帛、絮等物品的給予上。如《后漢書·章帝紀》載東漢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秋令,是月養衰老,授幾杖,行糜粥飲食。其賜高年二人共布帛各一匹,以為醴酪?!本耩B老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老年人年齡到70歲就授予王杖,并給予王杖主一系列政治、法律方面的優待;二是免除80歲、90歲以上老年人子孫的算賦或者徭役,讓其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留在家中侍奉老人,使老人享受天倫之樂。

三是在不同的行政機構推舉年高德劭的老人作為表率,營造向善重孝的良好社會氛圍。早在楚漢戰爭時期,劉邦就下令“舉民年五十以上,有脩行,能帥眾為善,置以為三老,鄉一人。擇鄉三老一人為縣三老,與縣令丞尉以事相教,復勿繇戍。以十月賜酒肉?!眲顚ν婆e的縣鄉“三老”免除賦稅徭役,并在十月的時候“賜酒肉”,體現了對“三老”這一特殊群體的重視?!叭稀钡淖饔?,一是做好社會的表率,二是體現了朝廷對孝的重視?!稘h書·文帝紀》載:“三老,眾民之師也?!薄稘h書·賈山傳》也提到:“尊養三老,視孝也?!痹跐h代,“三老”的設置逐漸制度化,郡縣鄉里分別設有郡三老、縣三老、鄉三老、里老各一人,負責教化工作。東漢時期,在中央設置國三老、五更,分別由“德行年耆高者,三公一人為三老,次卿一人為五更”。永平二年(公元59年),漢明帝親臨辟雍,初行養老禮。明帝“尊事三老,兄事五更,安車軟輪,供綏執授”,并規定“三老、五更皆以二千石祿養終厥身。其賜天下三老酒人一石,肉四十斤。有司其存耆耋,恤幼孤,惠鰥寡”,體現了朝廷對養老問題的重視。

四是在政治、法律、經商等方面的優待。根據武威漢墓“王杖十簡”和《王杖詔書令》冊,受王杖的老年人享有一系列政治、法律等方面的權益。在政治權益方面,受王杖的老年人可以“比六百石,入官廷不趨”“得出入官府節弟,行馳道中”,即持有王杖的老年人可以像六百石的官吏一樣,能夠出入官府,并且可以在官方的“馳道”中行走。在法律權益方面,一是除了嚴重的刑事犯罪外,一般的犯罪行為不要告劾,并且不連坐,即“犯罪耐以上,毋二尺告劾”“年七十以上人所尊敬也,非首、殺傷人,毋告劾,它毋所坐”。二是對擅自征召、毆打、辱罵老年人等行為,進行嚴厲懲罰。律文記載“有敢征召、侵辱者,比大逆不道”“高年賜王杖,上有鳩,使百姓望見之,比于節,吏民有敢罵詈、毆辱者,(大)逆不道”。經商方面的權益體現為“列肆賈市,毋租,比山東復”,即老年人到市場中經商免收租稅。

漢代養老政策的落實

養老政策制定好后,能否起到應有的作用,關鍵還要看具體落實的情況。漢文帝養老詔書對政策的落實有明確規定:“賜物及當稟鬻米者,長吏閱視,丞若尉致。不滿九十,嗇夫、令史致。二千石遣都吏循行,不稱者督之。刑者及有罪耐以上,不用此令?!痹t書規定,對90歲以上老年人的賞賜以及按制度發放的鬻米,各縣的縣令或者縣長要親自過問、檢查,由縣丞或者縣尉發放。不滿90歲老年人的物品發放,要由縣嗇夫、令史親自送達。每年各郡要派“都吏”到各縣檢查養老政策的執行情況,工作不到位的要督促完成。

漢代對王杖主發放粥米的情況,在漢畫像石上也有體現,如四川德陽的漢畫像磚、四川彭縣出土的漢畫像磚、河南滎陽彩繪陶倉樓正面平座、四川成都出土的東漢畫像石上都有“養老圖”,生動再現了地方官吏向高齡老人施授粥米的情況。這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漢代養老政策的落實情況。

1959年甘肅武威磨咀子18號漢墓出土的“王杖十簡”及其木質鳩杖、1981年甘肅武威磨咀子漢墓出土的《王杖詔書令》冊、1989年甘肅武威旱灘坡出土的王杖詔令竹簡2枚及木鳩杖、1973年江蘇連云港侍其繇墓和霍賀漢墓出土的鳩杖等都是墓主人的陪葬品。這些墓主人生前所用的詔令和王杖,印證了漢代的王杖制度是落實到位的。

漢簡中有老人數量的記載。1993年江蘇連云港尹灣漢墓出土的木牘《集簿》中記載了西漢后期東???0歲以上、90歲以上及70歲以上受杖者的人口數:“年八十以上三萬三千八百七十一”“年九十以上萬一千六百七十人,年七十以上受杖二千八百廿三人?!?019年出版的《懸泉漢簡(壹)》“養老簡”中記載了西漢后期敦煌郡效谷縣70歲以上年齡的老年人數量及其享受的權益:“民年七十以上二百廿七人,其卌六人受米,十四人復子孫,百六十七人受杖?!?017年青島土山屯147號漢墓出土的木牘《堂邑元壽二年要具簿》記載了漢哀帝元壽二年(公元前1年)堂邑縣有“高年二百廿八人”。其中尹灣漢墓的墓主人是西漢東??さ墓Σ?、青島土山屯147號漢墓的墓主人是西漢堂邑縣的縣令,他們墓中隨葬記載有高齡老人數量的簡牘,應是他們生前使用文書的副本,是西漢社會重視養老問題的真實體現。這些簡牘記載老年人數量的目的是為了落實養老政策。

漢代對養老政策執行不力的懲處

盡管漢代朝廷非常重視養老問題,為此頒布詔令、加強落實,但各地官府并未嚴格落實養老政策,有的不執行詔令,有的投機取巧、以次充好,坑害老人,使得養老政策的執行大打折扣。漢文帝在頒布養老詔令時就指出了當時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即:“今聞吏稟當受鬻者,或以陳粟,豈稱養老之意哉!”地方官吏發放給老年人的米粟有的是變質陳糧,這極大損害了老年人的權益,違背了朝廷養老政策的初衷。東漢安帝的詔書對此有進一步揭露?!逗鬂h書·安帝紀》載元初四年(公元117年)詔書曰:“其武吏以威暴下,文吏妄行苛刻,鄉吏因公生奸,為百姓所患苦者,有司顯明其罰。又月令‘仲秋養衰老,授幾杖,行糜粥。方今案比之時,郡縣多不奉行。雖有糜粥,糠秕相半,長吏怠事,莫有躬親,甚違詔書養老之意。其務崇仁恕,賑護寡獨,稱朕意焉?!彼^“長吏怠事,莫有躬親”,顯示了郡縣的主要官員對養老問題的懈怠和忽視,從而導致養老政策落實不到位。

出土的“王杖十簡”和《王杖詔書令》冊記載了西漢和東漢時期地方小吏及百姓毆打、欺辱王杖主的案例,這說明對王杖老人保護的令文,各地并沒有很好地貫徹執行。其中“王杖十簡”記載了漢成帝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的案例:一名汝南西陵縣昌里70歲的老人“先”雖然受有王杖,卻遭到當地治安官吏吳賞的“毆擊”?!锻跽仍t書令》冊則記載了七起王杖主權益受到侵害的案例,包括“亭長二人、鄉嗇(夫)二人、白衣民三人,皆坐毆辱王杖(主)”。這些基層官吏和平民“毆辱”王杖主,觸犯了王杖詔書的令文,而且都以“大逆不道”的罪名處以“棄市”的嚴厲處罰。從這些遍布各地的案例來看,漢代對老年人權益的保護、對養老政策的落實不到位。

(作者為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導,歷史研究所所長)

責編/銀冰瑤 美編/楊玲玲

猜你喜歡
漢代
漢代陶塑的時代風格與藝術精神探析
合肥出土的漢代熊形銅器足小考
漢代嶺南的貢納情況述略
漢代造型藝術與當代中國畫發展問題研究
敦煌漢簡字體特點研究
論漢代女樂繁榮的原因
漢代儒學獨尊地位探析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漢代官吏考課制度研究述評
漢代獨角鎮墓獸造型中的民族文化元素探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