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用團體心理輔導法解決高中生考試焦慮問題的路徑

2024-03-18 11:06趙南西甘肅省張掖中學734000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關鍵詞:團體輔導高中生

趙南西 (甘肅省張掖中學 734000)

一、團體心理輔導的原則

團體心理輔導是一種集體性的心理干預方法,旨在通過小組會話和互動,幫助參與者解決各種心理問題和挑戰。團體心理輔導模式的首要原則是確保形成一個安全、受尊重、并維持機密性的輔導環境。這一目標依賴于輔導員與成員之間的協同合作與尊重。在此環境中,所有參與者的經驗與情感都應獲得無條件的關注與認可,以避免因負面評判或偏見對參與者造成傷害。自愿性是團體心理輔導的又一核心原則,強調所有成員都有權定義其在團體中的參與程度與深度,確保每個成員在團體中都得到平等尊重。

二、團體心理輔導法在解決高中生考試焦慮問題上的優勢

1.凝聚力量:以集體支持減緩學生孤獨和壓力

團體心理輔導為高中生提供了專門的交流平臺,使同齡人有機會深入探討有關考試焦慮的各種細節和情感體驗。這種集體交流模式不僅有助于減輕學生孤獨和隔離感,而且推動了學生認知的進一步重構,讓他們認識到考試焦慮并非個別現象,而是廣泛存在于同齡群體中。更為關鍵的是,通過團體的共同傾聽與策略分享,學生有機會學習和掌握一系列多樣化的應對方法。這種基于集體經驗與智慧的策略轉移,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全面的應對工具和資源,進而鼓勵他們以更為堅定和策略化的方式面對學業帶來的各種壓力和挑戰。

2.傾聽與支持:以無壓無憂環境促進學生安全表達

團體心理輔導法為高中生構建了一個精心設計的場所,旨在深化情感的探索與表達。在這種特別設置的環境中,學生不再受到常規評判和評價的束縛,得以自由、安全地流露與交流自身對考試的焦慮和恐懼。在這個環境中,每位學生的聲音都被賦予了特定的價值,每段情感經驗都被認為是對團體認知和經驗的有益補充。此外,在這樣的互動中,學生通過與同齡人的深度交流,能夠洞察和吸納多種更貼近自身實際情境的應對焦慮策略,為在實際考試場景中管理壓力提供更為具體與有效的方法。這有助于增強學生對抗學業壓力的策略性思維和心理韌性。

三、基于團體心理輔導法解決高中生考試焦慮問題的實施路徑

1.制訂團體心理輔導課程計劃,完善高中心理教育課程

面對日益顯著的高中生考試焦慮現象,如何切實幫助學生管理與減輕這種情緒狀態,已經成為現代教育實踐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應對此挑戰,教師可以積極采納和整合團體心理輔導法,將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深入挖掘學生心理需求,建立真實的情感連接,通過制訂團體心理輔導課程計劃,優化和完善現有心理教育課程,更貼近學生實際需求。制訂團體心理輔導課程計劃的具體環節如下。

第一,需求識別及深度探究環節。首先教師應運用傳統問卷調查,融入定性研究方法,如半結構化訪談等工具,捕捉學生的微妙情緒與深藏的心理障礙,深入了解學生實際心理需求,通過透徹解析,準確掌握學生考試焦慮的主要誘因及其背后的深層原因。第二,系統性課程框架設計環節?;诘谝画h節對學生需求的深入洞察,教師可以制訂包括焦慮管理技巧,認知重塑、情緒調節及應對策略等內容的系統化的團體心理輔導課程計劃,確保從認知重構、情緒調節到行為調適都得到全面覆蓋。第三,教學階段的精準拆解環節。在此環節,教師對每個教學階段進行深度挖掘,明確每一階段的教學目標,根據教學目標針對性地設計核心內容,并針對每一個內容制訂出切實可行的實施策略。繼而,借助小組討論、角色扮演、案例解析等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應用所學提高自身應對焦慮的能力。第四,持續反饋與課程迭代環節。教師應建立一個持續的評估與反饋機制。一方面,對學生學習進度進行監測,另一方面,對課程內容、教學方法進行持續優化和迭代。每一輪教學結束后,教師都應深度反思、總結經驗,并根據學生反饋進行課程精細調整,以確保課程設計始終與學生實際需求相匹配,便于后期為學生提供持續、針對性的心理支持,助其增強心理抗壓能力和韌性。

經由上述細化環節制訂的團體心理輔導課程計劃,教師從深度洞察學生內在需求出發,持續至課程的反饋與完善,確保了其內容的深度適應性和實時針對性。這種結構化、細化和系統化的課程框架,注重學生心理知識體系構建,為高中生提供了深度的、結構性的學習與互動平臺。在此平臺上,學生被鼓勵在支持性、共情性的環境中探索、分享和實踐焦慮管理策略,從而深化其自我認知,增強應對壓力的策略性思考,在學習和生活中都能更有韌性地面對挑戰。

2.以輔導目標為導向,開展多元化的校園心理教育活動

基于團體心理輔導法解決高中生考試焦慮問題時,以輔導目標為導向,設計開展多元化的心理教育活動,能夠確保教育活動與學生真正需求緊密結合。以下探究如何在明確的輔導目標指引下,設計并實施更有針對性、更具創新性的多元化校園心理教育活動,從而真正觸及學生心靈深處,助力其從根本上突破考試焦慮束縛。

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學生內在需求,并以此為依據設立明確、具體的輔導目標。之后,以清晰的目標為導向,策劃多元化的心理教育活動。一方面,為了引導學生更直觀地認識到自己的情感反應??梢栽O計模擬考試場景,運用角色扮演,讓學生親身體驗和反思自己在考試中的情感和行為模式,并在此基礎上探索更為有效的應對策略。另一方面,為了加深學生心理體驗,可以組織心理戲劇工作坊,以戲劇為載體,引導學生用更為直觀的方式再現和處理自己的考試焦慮,促進學生情感宣泄和正向轉化。此外,為了滿足高中生多元的情感表達需求,可以開設情感藝術工作坊,將繪畫與音樂創作納入其中,為學生提供非傳統的情感表達平臺,讓其在探究藝術過程中找到與焦慮對立的新情感出口。

例如,在某高中,對學生進行焦慮程度心理量表評估,發現七成學生在考前都有不同程度的焦慮體驗。心理輔導團隊針對這一數據,確定“降低考試焦慮,提高心理適應能力”的團隊心理輔導目標。以下是以目標為導向,從多個角度開展心理教育活動的做法。(1)模擬考試情景:設計名為“焦慮逆襲”的模擬考試場景活動。在活動中,學生被引導進入考試情境,與普通模擬考不同,此次活動重點放在考后。每名學生需填寫一份自己考前、考中和考后感受的簡短問卷,然后在小組中分享。(2)打造情感藝術工作坊:為實現團隊心理輔導目標,引導學生進行繪畫和音樂創作。在此活動中,繪畫與音樂不僅是藝術表達形式,更是學生情感與思維的外化通道。針對考試焦慮,設置特定主題“我的焦慮之色”或“音符中的心跳”,促使學生將內心的緊張、恐懼、期待和希望通過畫筆和音符釋放出來。在繪畫環節,學生通過色彩、線條和形狀描述自己心境,而在音樂創作中,學生通過不同的旋律和節奏呈現自己的情感起伏。教師扮演的角色是引導者和傾聽者,鼓勵學生深入探索、表達并分享自身的創作過程和成果。通過藝術體驗,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自己情感,找尋自身與焦慮斗爭的力量,增強自我調節能力,從而更好應對考試壓力。

以輔導目標為導向的多元化校園心理教育活動,通過多樣的方式滿足學生心理和情感需求,促進其自我意識、情感管理及自我調適能力發展。而團體心理輔導法,則為學生提供了安全、支持且無評判的空間,允許學生在其中自由地探索、表達和理解自己情感,從而有效應對和減輕考試焦慮,使學生得以全方位解決考試焦慮,不僅是癥狀層面,更從源頭上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并找到應對之策。

3.設置“調查—反饋—討論”運作方式,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全滲透

基于團體心理輔導法解決高中生考試焦慮問題時,需要構建“調查—反饋—討論”的連續性運作機制,確保心理健康教育全滲透。首先,教師應定期進行心理狀態調查,利用專業的量化心理問卷或半結構化訪談,系統收集學生考試焦慮的具體體驗和感受。完成調查后,整合數據,并將其轉化為直觀的圖表或報告,向學生反饋其整體和個體心理狀態。此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小組討論或團隊輔導,共同探討自身面臨的焦慮問題及其背后成因,并在教師引導下,共同尋找和探索應對策略,以此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全滲透和深入推進。

為了深入解決學生考試焦慮問題,可以創設名為“心路”的團隊心理輔導項目,設置“調查—反饋—討論”項目運作方式。第一步,制訂針對學生焦慮狀況的量表調查,其中包含與考試相關的焦慮觸發點、身體反應和認知反應等具體內容。此量表不僅涉及考試成績擔憂,還包含學生對時間管理、復習方法和與同伴比較等。第二步,在月考前,將此量表分發給學生,確保學生匿名填寫真實情況。調查結束后,可以利用數據分析工具整理結果,并繪制出一幅反映全班焦慮狀況的熱力圖,清晰呈現學生最關注和最擔憂的焦慮點。第三步,以學生焦慮點為依據,將學生匹配分成若干小組,繼而向學生展示整個班級焦慮熱力圖,隨后鼓勵小組成員共同討論自己的焦慮點,尋找焦慮成因,并在教師引導下共同探索應對策略。

通過系統調查,教師能夠深入把握學生心理需求和焦慮點。而反饋環節能讓學生清晰看到自身情感狀態與班級同學狀態,從而減少孤獨和誤解感。最終,在討論環節,學生在團體支持下共同探討應對策略,每個學生都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受益,加深對自身和他人的理解,提高心理適應能力。

猜你喜歡
團體輔導高中生
中國隊獲第63屆IMO團體總分第一名
《發明與創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應如何適應高中數學的學習
高中生是否應該熬夜學習?
團體無償獻血難成主流
美團體打廣告抗議“中國制造”
和諧班子——團體活力的絕對優勢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輔導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輔導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學習輔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