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工科背景下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實習報告探索與思考

2024-03-18 15:55劉永姜張寧寧王亞玲
山西青年 2024年2期
關鍵詞:日志工科畢業

劉永姜 張寧寧 王亞玲 劉 云

山西師范大學現代文理學院轉設籌備處,山西 臨汾 041000

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新建地方高校數量增多,大學生數量不斷增加,大學教育也由精英教育走向大眾教育,全面提高國民素質是普通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標。當下國際形勢復雜嚴峻,國內經濟恢復仍面臨挑戰,就業形勢不容樂觀,本科生就業壓力進一步增加。地方高校的畢業生,沒有名校頭銜的助力,沒有大城市的依托,找到理想工作更是困難。大學是大部分學生走向社會的最后一站,畢業實習是大學生邁向社會的最后一步,在學生完成全部課程之后,擬通過畢業實習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和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技能,也為下一步學生選擇工作,走上工作崗位奠定基礎[1]。所以把握好最后一個環節,對于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非常重要。

一、畢業實習環節存在的問題

第一,質量問題。畢業實習環節流于形式,不能達到預期目標。對于學校而言,除了安排實習單位之外,還需把控這一階段學生的工作學習情況,一般只能通過實習報告、實習日志等書面方式來監督學生,而目前這種方式浮于表面,學生往往為了完成而去完成,并且評判標準過于單一,可復制性強,沒有辦法真正去監督或者衡量學生學到了什么,學會了什么以及思想上是否有從學生到職工身份思維的嬗變。并且該階段缺乏有力的監督,無法量化學生的獲得量,無法從各個層面掌握學生的進展,只能使實習報告流于形式[2]。而學生在實習工作這一環節中,懈怠、不認真、不重視這類情況屢見不鮮。該階段質量問題不去把控,學生沒有學到該學到的技能,這無論是對學生本人還是實習單位都是不負責任的。

第二,心態問題。學生思想尚未成熟,意志薄弱,無法成功過渡身份變化。人才市場對應屆畢業生的要求是能夠越快上手開始工作越好,學生從學校進入社會工作的最后一個環節是畢業實習,而畢業實習環節質量把控不到位,學生沒有掌握社會工作的基本職業素養。因此,很多應屆畢業生在進入企業工作時,有相當長一段時間,還需要企業出人出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崗前培訓才能正式上崗。在這一段時間里,也有不少人覺得職場過于殘酷而退縮,進而產生了不少的“啃老族”或者以考研考公為由,成為拖延進入社會工作的時間的“躺平青年人”。畢業生無法做好從學生到職場人士的心理準備,也是導致就業率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3]。

第三,考勤問題。學生守時意識較低,自由散漫者較多。很多學生上學期間沒有特別嚴格的時間觀念,上課或者開會或者其他集體活動,遲到一會兒沒有人在意也沒人追究。但通常在職場,遲到、早退是大忌,尤其剛入職場的新人,在最基本的工作紀律上經常犯錯,對個人的職業發展會很不利。畢業實習環節沒有嚴格落實考勤制度[4],也無法讓學生養成好的職場習慣,做好一個過渡的心理準備。

那么在畢業實習階段,學??梢园芽氐氖鞘裁?,想讓學生掌握的是什么,能讓學生掌握的是什么,是學校需要去思考的首要問題。學生的理想化和惰性與人才市場的現實和殘酷是矛盾且對立的,知彼知己方能百戰不殆。因此,學校對于畢業實習這一階段的把控,需要從盡可能縮小這個矛盾出發,構建可以量化的畢業實習評價指標是非常重要的,評價指標可以阻斷或者減少人為因素所造成的不利于正確發展的現象[5]。接下來將從就業基本技能與核心競爭力兩方面來介紹本文所提出的畢業實習評價指標。

二、畢業實習評價指標

(一)基本能力的把控與評價

心態的培養以及一些基本技能的提升是畢業實習這一階段必須完成的。比如,基本的職場紀律和禮儀、常見的辦公工具的操作方法、一般常規工作的基本流程等。這些職場基本技能完全可以通過畢業實習得到學習和訓練。認真經歷過一段實習的學生,能夠提前了解職場最基本的一些紀律要求及相關辦公設備的使用方法等,近距離地接觸過職場,就不至于對職場抱有太多不切實際的幻想,從而得到心態上的成長。實習期間,能夠通過觀察和體驗了解到一些職場禮儀、工作要求等,不至于真正上班時在這些小事上犯錯自己還不以為意。如何打印、如何復印、如何掃描文件,寫郵件或者寫計劃、報告的基本格式怎么設置、會議紀要怎么寫,一天一寫的工作日志,跟領導同事溝通的基本禮儀等,這些是大家默認進入職場就應該會的技能,完全可以在實習期間學習,有過實實在在實習經驗的學生,即便自己沒有親自做過,也看過老員工的一些做法,就更容易上手。所以,畢業實習最起碼可以讓學生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小事情”,不至于讓學生因為這些“小事情”搞得焦頭爛額,對自己喪失信心。這些事情可以以指標的形式體現在實習日志、實習報告中,實習日志可以按照工作日志的標準去寫,關于日志報告中的主要內容應體現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等內容。

在畢業實習這一階段,每個學生應該已經對自己未來規劃有了基本的雛形,升學還是進入職場無非是這兩種選擇。對于計劃工作的同學,如果合作的實習單位可以給出一定的名額,讓學生畢業后直接進入該單位工作,如此對于求職迷茫的學生而言是再合適不過的。所以,在實習生當中挑選比較優秀的留用,則可以激發學生在實習單位工作的熱情與動力,就能有效避免實習結束一問三不知這個問題。并且實習生已經在實際工作中充分展示了他們的價值觀跟公司是否契合,是否有比較大的培養潛力,什么崗位更適合實習生本人,公司可以根據實習期的表現決定轉正的實習生,而這些人也會成為公司未來極具培養潛力的一批人才。為了確保優秀的學生可以公正地得到工作機會,學校也應對于畢業實習制定相應的量化指標,以此來引導學生并給用人單位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

實習期間除了學生的自查以外,實習指導老師也應有需要監督的事情,并將其量化落實到紙質材料中,比如學生實習工作基本的考勤情況,實習單位開會遲到情況,以及實習期間無故外出未請假的情況,實習日志每日按時提交情況,這些客觀事實完全可以每天記錄每天提交,避免造假數據,不負責任的情況出現,實習結束后這類數據也可以成為分析依據,做統計總結。從這些情況中,可以反映出一個學生在實習期間最基本的工作態度的問題,每一個量化的小指標都可以進行打分處理,畢業實習結束后,可以用來篩選優秀實習生,按照分值范圍評價標準可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檔次。從各個角度保證實習量化的可取性與公正性,這樣最終的結果才對用人單位而言有意義[6]。

(二)核心競爭力的把控與評價

新工科是2018 年教育部首次提出的概念,針對新興產業比如人工智能,大數據處理,云計算等,也包括傳統工科專業的升級改造比如智能制造這類的專業升級,對于新工科概念提出之后的大學生,學校在教育教學方面本就注重理論知識的實用性,交叉性和可擴展性,教學理念就是致力于培養綜合型人才。對于應用型高校而言,校企合作是最基本的教育規劃路徑,選擇對口專業的技術型企業,是學校最初就必須把控的方向[7]。對于新工科背景下應用型本科的學生,在實習階段應該做到對未來工作發展方向基本的判斷。簡單而言,就是走技術路線,還是技術與行政交叉的管理類路線[8]。在這一階段,學生必須對這兩條路線有最基本的了解與體驗,這樣畢業后找工作才可能定位清晰,少走冤枉路,所以這部分內容可以體現在實習日志以及實習報告里,根據學生的表現以及技能掌握情況,最終給予學生職業選擇方面的正確參考。比如在實習日志里,不應只是大面積留白讓學生自己寫工作內容工作心得等,應給出一定的細化標準,用來量化判斷,并指引學生該如何寫報告或者說是寫哪幾方面,如此學生在實習工作中才會著重注意該注意的工作任務。對于這一部分的細化標準,應包括以下四點。

1.企業技術與在校期間學習的理論知識關聯度。在實習過程中,學生也可以聯系課堂里所學的知識,在實踐中進行驗證,或者發現實踐中跟自己所學不一致的地方,通過跟專業教師或者企業老師的交流,搞明白這些疑惑,完成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的人生價值觀培養,在之后工作中才能靈活使用相關的理論知識并加以創新。關聯度應以區間范圍來衡量,0 ~10%、10% ~30%、30% ~50%、50% ~70%、70% 以上。從理論上來講,該區間范圍選擇最多的可能是0 ~10%、10% ~30% 這兩個范圍,因為即使是應用型高校,它的本質依然是學校,學習學科基礎理論知識,在此之上拓展專業知識,教會大家如何學習才是高校育人的本職工作,因為只有打好基礎,方可層層建樓,而且每個人對于知識技術的理解與掌握程度不同,也會影響到最終的關聯度評估。畢業實習環節中的這個指標也可用來評價學校知識是否過于落后市場所需要的技術知識,關聯度過小,則說明理論知識的滯后性過強,這也是目前很多高校面臨的問題,所教授的知識遠遠落后于市場的需要。由此看出,實習日志報告中的指標,不僅可以用來反映學生的實習工作情況,也可輔助高校判斷自己的教學質量情況。

2.技術掌握程度。對于工科專業的學生而言,掌握技術是一個必備的技能,但不可否認的是,不是每一個工科生對于技術都有興趣,興趣是支撐人們在日復一日工作中可以堅持下去的最好的良藥,所以是否有興趣對于學生未來工作方向選擇來說非常重要[9]。不過作為學習四年的工科類本科生,第一次工作選擇就完全拋棄技術也是不支持的,所以對于學生實習應該添加技術掌握程度衡量指標,以此督促學生在真正的生產實習中努力學習技術,提高學生最核心的就業競爭力[10]。該指標應進行每日每周的匯總,以此可以看到學生在技術方面的進步程度如何。

3.對實習單位工作業務線的了解。這項指標應體現在最終的實習報告中,工作不比在校學習,工作中的壓力并不單一,需要注意的問題也不僅僅是學到了什么技術,經過一段時間的實習,對業務線的了解可以判斷學生的社會能力,用心程度等其他較為重要的社會技能,可以用來綜合評判學生工作能力。

4.對產品線中不同工作職位的認知。該項標準也應體現在最終的實習報告中,對于實習單位中不同的基層工作崗位,進行羅列,讓學生結合實際談談對于該崗位的了解。以此來幫助學生進行日后的工作方向選擇。

三、結語

大學生與日俱增,就業形勢嚴峻,對于地方本科高校的學生而言,無疑就業壓力進一步增加,如何提高學生本身的核心競爭力,是每個學校與學生本人應該去思考并解決的問題,學校應盡其能,在畢業實習這一環節,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工作方向,培養學生的工作態度,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工作能力,盡量讓不同程度的學生精準快速地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帶有目標性,以樂觀的態度面對未來的工作規劃。所以在這一階段,細化并量化畢業實習完成指標非常必要,把控好這一階段,盡可能給予學生人生方向的指導,才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這才是高校給予學生進入社會前的最大助力。

猜你喜歡
日志工科畢業
87年工科“學霸”成都追夢記
一名老黨員的工作日志
新工科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項目推動式教學模式的探索
扶貧日志
我們今天畢業了
畢業季
游學日志
畢業了,能否學以致用
工科研究生教學模式的思考與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