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高校課堂教學變革策略

2024-03-18 15:55張薺月邵懷領
山西青年 2024年2期
關鍵詞:教材內容創新型教材

張薺月 邵懷領

聊城大學,山東 聊城 252000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2021 年9月召開的中央人才工作會議提出,到2030 年,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能力顯著提升[1],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這一提議,奠定了創新人才培養在我國戰略部署中的重要地位。 2021 年5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要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建設全球人才高地?!迸囵B創新型人才是國家、民族長遠發展的大計。課堂教學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主陣地,當前我國高校課堂教學中仍存在著弊端,通過梳理大量文獻資料并結合本人的生活實際,總結出六點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主要課堂影響因子,本文將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教學評價和課堂教學管理這六個方面進行展開論述,談談針對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改進路徑。

一、確立創新型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制定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教學目標是否明確和具體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一節課的整體設計走向和預期結果,以往的教學目標制定存在著一些問題。第一,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脫節。第二,教學目標制定過多,導致學生顧此失彼,難以抓住教學重點。第三,目標虛泛化,表達含糊籠統,不能操作,不能檢驗。

教學目標的創新是高校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對整個課堂教學起著規范和指引的作用。新課標明確提倡的教學目標是開發學生的創造潛力,培育學生的創造意識、創造精神和創造思維。

(一)在進行一堂課之前,要注重系統分析教材和學情,根據教材和學情制定教學目標,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要注重教學過程中的動態生成。

(二)教學目標設計要避免大、空、寬,目標虛設、缺失等現象,教育目標的制定要定位清晰。美國學者馬杰認為,清晰的教學目標應具備以下三個要素:1.在學生身上預期的終點行為;2.完成的任務行為;3.使教師滿意的并能表現學生已經掌握了的成績水準。要選擇不同的教學用語來呈現一堂課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設計過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進行分層教學設計,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自身基礎上都有所提升。

(三)教學目標的設計中要注重學生的表現性目標。表現性目標在于彌補行為目標的不足,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個性,表現性目標打破了傳統的只注重結果而忽視過程的行為目標,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中,學生可以進行自由探索、思考,創造性完成自身的個性化表現。

二、創造性處理教材內容

長期以來,我國高度重視教材內容編寫的嚴謹性,盡管如此還仍存有問題——教材編排的格式和編排的內容相對傳統,教材內容大多圍繞學術性理論和成體系的概念性知識展開,教材關注點主要停留在知識的系統性和綜合性[2]。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知識、提升能力。但是作為一種被動式的教學灌輸,導致學生積極性不高,也未能取得良好效果。

當前,面對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時代要求,國家大力提倡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創造性。在高校課堂教學中創造性處理教材內容,應該以教材作為總抓手,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為目標,精準選擇教材內容,創造性處理教材[3]。

(一)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設計教材內容。在設計教材內容的過程中,要善于從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提出問題,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供各種信息資源[4]。教材的內容組織由重知識傳授轉向重能力和思維的提升的轉變。同時堅持量力性原則,調控內容的難度,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興趣,使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積極主動的信息加工者。

(二)教材內容由封閉轉向開放。教材不再作為固定的“唯一正確答案”和“最高解釋權利”而存在,學生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教材是開放的、與時俱進的,應該鼓勵利用多樣化的學習素材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引發學生思考。

(三)教材內容風格由嚴肅走向趣味活潑。教材要嚴謹,但并不意味著機械死板,教材是為了讓學生肯讀、會讀,教材應該更加注重實用性和生活性。教材的用語和編排方式應多樣化,如可以利用不同的字體、各種符號等對排版進行多樣化的配置。這樣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專注度,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三、教學組織形式的創新

班級授課制是目前最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這種教學組織形式提升了教育教學效率。但長期以來,學校都是以“把人類積累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作為教學的主要任務,強調以學科為中心,注重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宰作用[5]。因此也出現了諸多問題:第一,班級人數眾多,不利于因材施教;第二,忽視學生的主體角色;第三,忽視了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限制學生思維和創造性的發展;第四,缺乏多元創新的教學方式等?;谝陨蠁栴}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迫切需要教學組織形式的變革。

(一)實施“小班化”教學組織形式,注重因材施教。教師可進行分組教學,讓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合作學習,這種組織形式既有利于教師全面關注學生、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能夠增進師生情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6]。

(二)采用應用型和創新型相結合的知識傳授形式。隨著社會化和信息化的不斷發展,高校的課堂教學不應僅僅注重理論方面,而應該更傾向于讓學生掌握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此,課堂教學要注重創新型和應用型的知識相結合。教學中的應用型知識是必不可少的[6]。

(三)構建網絡化的教學組織形式,打造個性化、多元化、技術化、綜合化的網絡學習平臺。這意味著教師不再單純是知識的傳授者,網絡管理者、專家、學生都可以成為知識的傳播者;學生也不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者,社會人員、異地學者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接受教育。通過網絡化的教學組織形式,可以實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多元化和綜合化[7]。

四、運用創新型的教學方法

在高校課堂教學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教學方法是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法。目前,我國大部分的課堂教學都是教師一個人在唱“獨角戲”,教師很少與學生進行互動,也不易了解學生的聽課狀態;學生在課堂中也是“各行其是”,有些學生專心聽課,有的學生處于思想游離狀態,這種教學方式雖然有利于傳授系統知識,但是會造成課堂氛圍枯燥乏味,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培養創新型人才,需要從課堂教學的實際出發,推動課堂教學方法的創新。

(一)進行角色轉換,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8]。學生應該成為課堂的主體而不是課堂的觀眾。教師的角色定位應該從主導者轉變成課堂的引導者和建設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再只是單純傳遞信息,而更應該注重學生的啟發、課堂組織、教學解惑、激勵評價等。注重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

(二)創新教學管理方式,鼓勵高校教師參與教育教學方法的實踐創新。傳統的教學管理方式和教育教學方法,難以激發師生創新改革的積極性,因此高校既應借助現代管理的方式方法,推進教學管理模式的創新,增強管理的時效性,又要健全一系列激勵機制激發師生參與教育教學方法創新的自主性和能動性。

(三)注重研討互動,進行問題啟發式教學。問題啟發式教學[9]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科課程的特點并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規律提出問題,用問題來引發學生思考的一種教學方式。問題啟發式教學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探索精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自覺積極主動地對問題進行建構和掌握。

五、教學評價的創新

教學評價改革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本保證,是促進課堂教學變革,提高教育質量的有效保證。目前,我國高校教學評價存在著過于注重學生的結果性評價、評價方式單一、評價育人功能有偏差、過于強調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評價內容窄化等問題,并且多數學校以考試成績作為最后的評價結果,忽視了教學評價中的人文關懷和學生的過程性發展。

基于教學評價中存在的現實問題,創新課堂教學評價方式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樹立以學生為本、教學為輔的課堂教學評價理念,回歸教書育人實質價值。高等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人的發展,不僅需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更要教會學生學會創造[10]。當前,高校課堂教學改革應該重新構建“以學生為本”的評價理念,以學生為根本來確立課程教學評價的價值取向[11]。

(二)完善教學評價內容,凸顯教學吸引力。教育評價的實質性內容評價是一種旨在反映評價對象實質性特征的評價理念和模式,強調所有評價內容能夠反映評價對象本身的特性[12]。第一,教學評價要加強對學生感受和學習成就的評價;第二,評價的內容要清晰明確,建立師德師風評價,教學評價與師德評價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師德評價是教學評價的重要方面。

(三)構建個性化、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重視綜合評價,關注個體差異,教學評價應該注重對個體發展獨特性的認可,幫助學生樹立自信,使每一個學生的優勢和潛能都得到發揮;評價的內容既關注學生的知識技能,也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尤其要關注學生現行行為表現的過程性評價。

六、創造性進行課堂管理

課堂管理是教師為了保證教學的秩序和效益,協調課堂中的人與事、時間與空間等各種因素及其關系的過程。教育是培養人才的主要途徑,課堂教學管理對于創新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課堂教學管理仍然存在的問題,一是學生課前準備不充分,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狀態,容易被無關事物吸引而干擾正常的學習進度。二是多數教師缺乏規范指導,管理意識薄弱。三是呆板、陳舊的評價考核機制的延續,使學生逐漸淡化課堂教學。

針對以上出現的問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課堂教學改革。

第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明確課堂教學的目的和任務。課堂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中心開展一系列教學和組織活動,從根本上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材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方法都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和年齡特征,并以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接受能力為基礎,劃分學習任務和進行重難點的區分,明確學習的目的和任務。

第二,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只有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了解學生的教學需求,從而更好地進行教學管理。除此之外,教師更要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認真觀察新理念下的學生的個體發展特征,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對課堂教學形式進行創新。

第三,建立現代評價考核機制,注重理性與感性的綜合培養。學生最終的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是學生的學習過程也不可忽視,教學評價要體現感性評價和理性評價的綜合。在課堂教學中,管理者可通過隨堂檢測、口頭提問、中期檢查等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日常行為表現,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猜你喜歡
教材內容創新型教材
整合教材內容,為寫作教學提供更多方向
學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思考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內容的比較及啟示
高中歷史必修與選修教材內容融通之初探——以選擇性必修一的復習課為例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新工科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索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巴斯夫推出創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