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戶風險規避、羊群效應與農業綠色生產轉型
——基于“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的演化博弈分析

2024-03-18 08:26許秀川吳彥德
關鍵詞:補貼農戶轉型

許秀川,吳彥德

西南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重慶 400715

我國農業自改革開放以來,通過以增產為導向的農業支持政策體系實現了產量、產值連年增長,達成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偉大成就.但也引發了水土資源利用效率降低、農村生態環境破壞嚴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頻發等問題[1].這些問題制約了中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障礙.因此,推動農業綠色生產轉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迫在眉睫.

農業綠色生產轉型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也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任務.農業綠色生產轉型強調農業生產方式的改變,注重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強調生產過程和產品的綠色化[2],是從以往粗放式發展的石油農業、化學農業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態農業轉型.黨中央、國務院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高度重視農業綠色發展,做出了一系列推動農業綠色發展的決策部署.2017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綠色農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文件中首次提出“全面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制度體系”; 2018年《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發布,細化了關于農業綠色發展的政策措施[3]; 2021年8月,中國首個農業綠色發展專項規劃《“十四五”全國農業綠色發展規劃》印發,規劃強調加大工作力度,到2025年實現農業綠色發展全面推進,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取得明顯進展[1].

但由于資金、技術、人力、生產結構等約束,我國農業綠色發展面臨“綠色生產成本高”“綠色生產技術推廣難”等問題.當前,我國有2.6億農戶,其中承包戶為2.3億[4],大國小農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農業生產的基本面仍是普通農戶[5].小農戶由于資金基礎薄弱、抗風險能力低下,大多數表現出保守、謹慎等特征,所以在引入農業綠色生產技術、綠色農用物資等生產要素進行生產轉型活動時,往往呈現風險規避的行為,導致農業綠色生產轉型受阻.同時由于農業生產信息不對稱與生產活動空間相對固定,農戶為了獲得更高的收益,其生產行為往往容易受到周圍農戶的影響,可以認為農戶生產環境中存在著羊群效應,進而影響農戶綠色生產轉型.與此同時,當前“企業+合作社+農戶”是我國農業經營組織的一種主要結合方式,合作社能夠發揮橋梁的作用,加強企業與農戶的聯結關系[6].

綜上所述,如何有效組織和激勵農戶綠色生產轉型是實現農業綠色發展的難點和關鍵所在,政府激勵下企業、合作社、農戶能否實現協同綠色生產?農戶的風險規避特征、羊群效應如何影響農戶綠色生產轉型?回答以上問題有助于厘清綠色農業發展中如何激勵農戶進行綠色生產轉型,為我國農業綠色生產轉型提供理論參考.

1 文獻綜述

當前,針對農業綠色轉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農業綠色轉型的概念及內涵、農業綠色轉型的路徑和對策、農業綠色轉型相關主體行為選擇研究等3個方面.關于農業綠色轉型的概念,目前尚未有明確統一的界定,莫經梅等[2]認為農業綠色轉型本質上是生產方式的轉變,強調產前、產中、產后的綠色化,以節約農業資源與保護農業環境為目的.張林秀等[7]認為農業綠色轉型是通過綠色化的生產要素、技術以及管理措施,形成優質、健康、綠色的農產品供給,最終實現減排增收的目標.李翠霞等[8]從農業綠色發展出發認為農業綠色轉型是在過去粗放式農業、精細化農業的基礎之上衍生出的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是基于傳統農業發展模式,朝著更加節能、綠色、高效的方向轉型.在農業綠色轉型的路徑和對策研究方面,張林秀等[7]強調,農業綠色轉型需運用系統科學思維,不僅要明晰農業綠色生產中各因素和各環節間的關聯,還要從產業體系與社會生態系統的全局進行考慮.朱俊峰等[1]提出農業綠色轉型的實現需要以資本稟賦、外部環境以及農戶綠色意識有效協同為條件,農業社會化服務、“互聯網+”與農業的深度融合以及綠色農業技術的發展為動力.張斌等[9]通過梳理荷蘭農業綠色轉型相關政策,發現發展模式、技術推廣應用以及政策法規體系等,均會對農業綠色轉型造成影響.譚永風等[10]實證研究認為“龍頭企業+農戶”的契約農業模式能夠有效促進養殖戶綠色生產轉型.在農業綠色轉型相關主體的行為選擇方面,本質上推動農業綠色轉型即實現農業綠色生產,相關研究在農戶層面,莫經梅等[2]以實證研究的方式探討了城市群體參與如何驅動農戶生產綠色化,暢倩等[11]基于計劃行為理論,實證研究農戶綠色生產的意愿與行為悖離的影響因素,發現主觀規范在悖離現象中起到抑制作用,行為態度和感知行為控制在悖離現象中則起到促進作用.尹麗等[12]實證檢驗了風險不確定性感知對農戶綠色農業生產意愿與行為的影響,發現經濟風險、政策風險的不確定性感知均對農戶綠色生產意愿具有顯著正向影響.楊志海[13]發現社會網絡能顯著提升農戶對綠色生產技術的采納.在企業層面,朱紅根[14]發現綠色創業行為有助于提高農業企業績效,且對企業績效較好的企業效果更佳.Fahimnia等[15]認為綠色生產所引發的巨額成本,會導致企業綠色生產的積極性不高.董瑩等[16]認為參加合作社能夠通過生產要素配置的優化從而促進農戶綠色生產轉型.還有部分學者研究了多主體參與的農業綠色生產問題,如張笑寒等[17]以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為研究對象,構建演化博弈模型,研究存在綠色生產溢出效應時有無政府激勵對各主體行為決策的影響及演化規律.陳莫凡等[18]研究“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下,政府補貼如何影響生態農業技術創新擴散,認為政府補貼能降低生態農業技術擴散的條件.

關于羊群效應,目前研究高度集中于金融市場領域.例如,張一鋒等[19]以我國上證綜指為樣本,提出一種新的羊群效應指數測度方法.劉祥東等[20]研究了羊群效應與股票價格波動的關系.偶有其他研究也多集中于消費領域,如郝曉玲等[21]從電影行業的票房偏離現象入手,研究了體驗型產品消費行為的羊群效應及其機理.張艷輝等[22]基于羊群效應分析了在線聲譽對消費者關注度的影響.針對農業生產主體中存在的羊群效應對于農業發展的影響研究還較少,鮮有文章在研究農戶生產轉型時考慮農戶之間的羊群效應.

梳理已有研究,不難發現,綠色生產作為農業綠色生產轉型的本質所在,當前研究多集中于單個主體的影響因素、行為選擇上,將農業生產各主體以聯合體形式考察的研究則相對缺乏.方法上常見以微觀調研數據為基礎構建回歸模型實證檢驗的計量分析法.此外以往的研究大多以理性人假設為基礎,這與我國農業生產參與主體有限理性的特點不符,同時,已有研究往往忽視了在農戶中可能存在的羊群效應及農戶風險規避心理的影響.故采用演化博弈的方法對“企業+合作社+農戶”農業綠色生產轉型行為選擇進行研究將更具合理性.綜上所述,本文基于演化博弈理論中有限理性假設,創新地考慮了農戶風險規避、羊群效應的影響,構建政府補貼下 “企業+合作社+農戶”3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政府補貼、農戶風險規避、羊群效應對農業綠色生產轉型的影響,并運用數值仿真驗證不同參數取值對演化結果的影響,最后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2 模型構建

2.1 背景與問題描述

“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下,企業與合作社建立縱向的契約關系,合作社對農戶生產的農產品進行分級收購再交由企業處理后進行市場銷售,企業按事先約定的比例與合作社分享利益.在該模式下企業可以選擇是否進行綠色轉型,選擇綠色轉型的企業將進行綠色生產技術、農用物資的研發與推廣,合作社作為企業與農戶連接的橋梁,可以選擇對綠色生產是否積極推廣,而農戶則選擇是否采用綠色生產技術、物資以進行綠色生產.

2.2 模型假設與參數說明

假設1:企業、合作社和農戶3個主體均為有限理性個體,在農業綠色生產轉型過程中,企業主要負責收購、銷售農產品并研發、提供農業生產技術、物資,合作社主要負責分級收購農戶生產的農產品,推廣農業生產技術、物資,農戶負責生產、提供基礎農產品.博弈過程中不考慮可能會影響博弈各方的其他主體.

假設2:企業有“綠色創新”“維持原樣”兩種策略,x為企業選擇“綠色創新”策略的概率.合作社有“推廣”“不推廣”兩種策略,y為合作社選擇“推廣”策略的概率.農戶有“綠色生產”“普通生產”兩種策略,z為農戶選擇“綠色生產”策略的概率.x、y和z的取值范圍均為0到1之間.3類主體通過演化博弈不停地重復試驗來選擇策略,尋求納什均衡.

假設3:企業選擇“綠色創新”策略時需對技術研發、團隊建設、渠道建設等投入成本,記成本為Cg; 選擇綠色創新的企業,將獲得一定的品牌效益[23],記為Rm; 同時為了推廣自身研發的綠色生產技術、綠色農用物資等,企業需付出推廣成本Ck; 若合作社此時選擇“推廣”策略,則合作社將按一定比例為企業分擔部分推廣成本,記比例為α(0≤α≤1),推廣成本即αCk; 由于合作社選擇“推廣”策略,與企業形成協同,此時合作社將按比例γ(0≤γ≤1)分享企業綠色創新獲得的品牌效益.若企業未選擇“綠色創新”策略,則該比例為β(0≤β≤1).

假設5:農戶選擇綠色生產時需要引進綠色生產技術、綠色農資等,新技術帶來收益的同時風險也相應增加,農戶由于資金、信息等方面的稟賦不足,存在風險規避的行為特征[25].風險規避是一種風險態度,又稱為風險厭惡,指面對不確定收益的交易時,更傾向于選擇較保險但是也可能具有較低期望收益的交易.農戶風險規避是指農戶為應對由于農產品產量波動、效率損失等原因引起收益的不確定性而采取的規避措施,本文體現為農戶不進行綠色生產.農戶在采用新技術、物資時可能因為市場、自身稟賦等原因影響合作社收購價格,即農戶進行綠色生產時面臨的實際收購價格為W1+Δ,其中Δ為農產品收購價格的隨機因子,有E(Δ)=0,Var(Δ)=σ2.Xiao等[26]研究發現對于具有風險特性的群體,預期期望收益與預期期望收益方差的大小是決策的重要參考,對于農戶來說其實際效用會受到自身風險規避程度與預期收益波動的影響.借鑒曲優等[27]的做法采用均值-方差模型刻畫農戶的風險規避行為,此時,農戶效用函數為Uf=E(πf)-rVar(πf).其中,πf為農戶綠色生產實際收益,πf=(W1+Δ-c1)D1;Var(πf)為農戶綠色生產實際收益的方差;r(0≤r≤1)為風險規避系數,值越大表示其風險規避程度越高.當農戶綠色生產實際收益方差一定時,風險規避程度r越大,農戶實際效用越小,選擇綠色生產的可能性越低.當r=0時,農戶為風險中性決策者,企業、合作社均為風險中性.

假設6:當企業進行綠色創新而合作社選擇“不推廣”時,農戶進行“綠色生產”需自行支付成本Cf1.當企業不進行綠色創新而合作社選擇“推廣”策略時,合作社需自行承擔推廣等成本,記成本為Cs,此時農戶選擇“綠色生產”策略需分擔部分成本,記分擔比例為θ(0≤θ≤1).若合作社選擇“不推廣”,農戶選擇“綠色生產”,則農戶需付出搜尋、對接等成本Cf2,有Cf1

假設7:農戶在進行技術創新采納時,往往受限于自身判斷能力與知識儲備,同時由于信息缺失、生產環境相對固定,在進行決策時很容易受到周圍其他農戶的影響,表現出明顯的羊群效應行為[28].參考李艷杰[29]的研究,存在羊群效應的農戶在選擇普通生產時會由于綠色生產農戶的存在而產生心理壓力Ch,農戶的從眾系數為F,用心理壓力與從眾系數的乘積代表農戶感知收益損失,即FCh,心理壓力Ch一定時,農戶的從眾系數F越大,則代表農戶受羊群效應的影響越大.

假設8:對于選擇“綠色創新”“推廣”“綠色生產”的企業、合作社、農戶,政府會給予相應補貼,分別為RG1、RG2、RG3.

基于以上假設,得到企業、合作社和農戶3方的策略組合及收益矩陣,見表1.

表1 企業、合作社、農戶三方收益矩陣

2.3 復制動態方程構建與求解

根據表1收益矩陣,分別計算企業、合作社、農戶進行“綠色創新”“推廣”“綠色生產”的復制動態方程并求解.令X′=(x,1-x),Y′=(y,1-y),Z′=(z,1-z).

企業選擇綠色創新時,企業的支付矩陣為:

(1)

企業選擇綠色創新的期望收益為:

(2)

企業選擇維持原樣時,企業的支付矩陣為:

(3)

企業選擇維持原樣的期望收益為:

(4)

企業平均期望收益為:

UE=xUEG+(1-x)UEN

(5)

合作社選擇推廣時,合作社的支付矩陣為:

(6)

合作社選擇推廣的期望收益為:

(7)

合作社選擇不推廣時,合作社的支付矩陣為:

(8)

合作社選擇不推廣的期望收益為:

(9)

合作社平均期望收益為:

UC=yUCG+(1-y)UCN

(10)

農戶選擇綠色生產時,農戶的支付矩陣為:

(11)

農戶選擇綠色生產的期望收益為:

(12)

農戶選擇普通生產時,農戶的支付矩陣為:

(13)

農戶選擇普通生產的期望收益為:

(14)

農戶平均期望收益為:

UF=zUFG+(1-z)UFN

(15)

根據Malthusian的動態方程,由式(1)至(15)可得企業綠色創新的復制動態方程為F(x)、F(y)、F(z):

(16)

(17)

(18)

2.4 三方演化穩定策略分析

根據式(16)、式(17)、式(18)構建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復制動力系統為:

(19)

基于Friedman提出的方法,通過系統的Jacobian矩陣局部穩定性分析得出微分方程的系統穩定策略ESS,系統的Jacobian矩陣如下:

(20)

在式(19)中,令F(x)=F(y)=F(z)=0,有復制動態穩定點T1(0,0,0),T2(0,1,0),T3(0,0,1),T4(1,0,0),T5(1,1,0),T6(1,0,1),T7(0,1,1),T8(1,1,1).根據Lyapunov判別法,若策略集對應的Jacobian矩陣特征值均小于0,則該策略集穩定,若不滿足此條件則判定該策略集為不穩定點或鞍點.以上均衡點對應Jacobian矩陣的特征值見表2.

表2 各均衡點對應的Jacobian矩陣的特征值

由以上情形可知,政府對企業、合作社、農戶3方主體是否補貼及補貼力度,企業與合作社的收益分享、成本分擔比例; 農戶的風險規避程度、從眾系數均會影響各主體在農業綠色生產轉型中的選擇.不同情形下,8個均衡點的具體情況見表3.

表3 各均衡點對應的Jacobian矩陣的特征值符號判斷

3 模型仿真

3.1 參數賦值

表4 參數與賦值

將表4中數值代入復制動態方程組式(19)設定不同初始策略組合隨時間演化50次,結果如圖1所示.

由圖1可知,系統經過50次不同初始位置的演化后達到的穩定狀態均為T8(1,1,1),驗證了情形8的結論.即數值仿真結果與策略穩定性分析的結論相同,證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同時,為了方便分析各博弈主體策略選擇的演化以及消除由于起始策略概率不同帶來的影響,設企業選擇綠色創新,合作社選擇綠色推廣,農戶選擇綠色生產初始策略概率均為0.4,基于此,研究農戶從眾系數(F),農戶風險規避程度(r)以及政府對企業、合作社、農戶補貼(RG1、RG2、RG3)對博弈主體演化策略的影響.

3.2 農戶從眾系數對系統演化結果的影響

為分析農戶從眾系數F大小對3方演化博弈結果的影響,令F的取值分別為 0.1、0.3、0.5、0.7、0.9,運行仿真結果如圖2所示.

由圖2可知,當農戶從眾系數F由0.1逐漸增大到0.9,系統的穩定點從(1,1,0)演化到(1,1,1),并且能夠看出在0.5至0.7之間F存在臨界值.當農戶從眾系數F低于該臨界值時,系統的穩定點為(1,1,0),此時企業選擇綠色創新,合作社選擇進行綠色推廣,但農戶并未選擇綠色生產而是保持普通生產.當農戶從眾系數F高于該臨界值時,系統的穩定點趨向(1,1,1),此時企業選擇綠色創新、合作社進行綠色推廣,農戶進行綠色生產.演化結果表明,農戶從眾系數是影響農戶生產策略的重要因素,只有農戶從眾系數F高于某一臨界值時,農戶最終才會選擇綠色生產的策略,且農戶從眾系數F越高,農戶選擇綠色生產的意愿越強烈.

3.3 農戶風險規避程度對系統演化結果的影響

為分析農戶風險規避程度r大小對3方演化博弈結果的影響,令r的取值分別為 0.1、0.3、0.5、0.7、0.9,運行仿真結果如圖3所示.

圖3 農戶風險規避程度r對系統演化的影響

由圖3可知,當農戶風險規避程度r由0.1逐漸增大到0.9,系統的穩定點從(1,1,1)演化到(1,1,0),且r臨界值在 0.7至0.9之間.當農戶風險規避程度r高于該臨界值時,系統的穩定點為(1,1,0),此時企業選擇綠色創新,合作社選擇進行綠色推廣,但農戶并未選擇綠色生產而是保持普通生產.當農戶風險規避程度r低于該臨界值時,系統的穩定點趨向(1,1,1),此時企業選擇綠色創新,合作社進行綠色推廣,農戶進行綠色生產.

進一步分析,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選擇綠色生產的農戶具有較低風險規避程度的特征,而現實中,農戶往往具有高風險規避程度,所以在面對新技術、新方法時,農戶往往存在風險規避的行為.演化結果表明,農戶風險規避程度r是影響農戶生產策略的重要因素,隨著農戶風險規避程度r的提高,農戶選擇綠色生產的意愿越來越低.

3.4 政府補貼對系統演化結果的影響

令政府對企業補貼RG1分別取值為0、100、200、300、400,對合作社補貼RG2分別取值為0、40、70、90、120,對農戶補貼RG3分別取值為0、20、40、50、60,運行仿真結果如圖4、圖5、圖6所示.

圖4 政府對企業補貼RG1對系統演化的影響

圖5 政府對合作社補貼RG2對系統演化的影響

圖6 政府對農戶補貼RG3對系統演化的影響

由圖4可以看出,政府對企業的補貼逐漸增大使得系統穩定點從(0,1,0)向(1,1,1)演化,且存在臨界值.當政府對企業補貼低于該臨界值時,即使政府給予企業補貼,也無法激勵企業進行農業綠色技術創新與推廣,同時由于企業不進行綠色創新,農戶需承擔合作社進行綠色推廣的部分成本,導致農戶綠色生產的成本上升,進而驅使農戶選擇成本相對更低的普通生產.當政府對企業補貼高于該臨界值時,企業有動力進行綠色創新,進一步協同合作社向農戶推廣綠色生產,系統向均衡點(1,1,1)演變.

由圖5可以看出,隨著政府對合作社的補貼RG2的增大,系統的穩定點從(1,0,0)演化到(1,1,1),且RG2臨界值在40至70之間.當政府對合作社的補貼RG2低于該臨界值時,系統的穩定點為(1,0,0),此時企業進行綠色轉型而合作社選擇不推廣,進而導致農戶與企業之間難以對接,農戶想進行綠色生產的搜尋成本過高,致使農戶選擇普通生產.當政府對合作社的補貼RG2高于該臨界值時,系統的穩定點趨向(1,1,1),此時企業選擇綠色創新,合作社進行綠色推廣,農戶進行綠色生產.

由圖6可以看出,隨著政府對農戶的補貼RG3的增大,系統的穩定點從(1,1,0)演化到(1,1,1),且RG3臨界值在40至50之間,當政府對農戶的補貼RG3低于該臨界值時,系統的穩定點為(1,1,0),此時企業選擇綠色轉型,合作社進行綠色推廣,而農戶選擇普通生產.因為政府補貼的不足,即使企業、合作社積極推進綠色轉型,農戶依然選擇較為保險的普通生產.當政府對農戶的補貼RG3高于該臨界值時,系統的穩定點趨向(1,1,1),此時企業選擇綠色創新,合作社進行綠色推廣,農戶進行綠色生產.

3.5 政府不同補貼方式對系統演化結果的影響

如圖7所示,在政府只補貼企業,只補貼合作社,只補貼農戶,政府只補貼農戶但補貼力度巨大,政府按照設定對企業、合作社、農戶均進行補貼幾種情況下,系統演化結果均有不同.政府只補貼企業時,即圖中方塊線條,系統均衡點為(1,0,0)此時企業進行綠色創新,合作社不推廣,農戶普通生產.政府只補貼合作社時,即圖中加號線條,系統均衡點為(0,1,0),此時企業維持原樣,合作社進行綠色推廣,農戶普通生產.政府只補貼農戶時,系統均衡點為(0,0,0),此時企業維持原樣,合作社不進行綠色推廣,農戶普通生產.而當政府大幅提高對農戶補貼時,即圖中六角形線條,此時系統均衡點變為(0,0,1),農戶由普通生產轉為綠色生產.政府對企業、合作社、農戶均進行補貼且力度合適,即圖中星形線條,此時企業進行綠色創新,合作社進行綠色推廣,農戶綠色生產.

圖7 政府不同補貼方式下系統演化結果

4 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基于演化博弈理論,在考慮政府補貼的情況下構建企業、合作社、農戶的農業綠色生產轉型演化博弈模型,將農戶風險規避、羊群效應設置為模型參數,研究有無政府補貼時,農戶風險規避及羊群效應對3方主體行為及系統演化的影響,并對其穩定性進行分析,同時借助Matlab工具分析各參數變化對系統演化均衡的影響.研究發現:(1) 在“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綠色生產轉型行為選擇互相影響,企業、合作社、農戶只要有一方不選擇積極的農業綠色生產轉型策略,均會使得農業綠色生產轉型成本升高,進而無法實現系統的理想均衡狀態.(2) 企業、合作社、農戶均需要政府補貼的幫助,政府的補貼力度越大系統收斂至理想狀態的速度越快,而政府如果只選擇補貼其中一方或兩方,均會使補貼額度升高,同時難以達到企業選擇綠色創新,合作社選擇綠色推廣,農戶選擇綠色生產的理想均衡狀態.(3) 農業綠色生產要求農戶引入新技術、新方法,只有少部分由于資源稟賦足、抗風險能力強等原因導致自身風險規避程度較低的農戶愿意進行嘗試,大部分農戶的高風險規避程度使得農戶不會輕易采用農業綠色生產技術,進而使得農業綠色生產轉型受阻,農戶的風險規避程度越高,農業綠色生產轉型就越難以實現.(4) 農戶中存在的羊群效應有利于農業綠色生產方式在農戶中傳播,農戶的從眾系數越高,由羊群效應引起農戶由普通生產向綠色生產轉變的速度越快,即選擇綠色生產的農戶越多.

基于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建議:

1) 加強“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建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通過縱向一體的形式,在減少交易成本、降低信息不對稱、提高農產品供應鏈整體價值等方面優于相對分散的傳統農業合作模式.應積極探索合適的契約方式以建立企業、合作社、農戶之間更加緊密的合作關系,促進要素流通,提高各參與主體的綠色生產技術及意愿,最終推動農業綠色生產轉型.

2) 政府加大對農業綠色生產轉型的補貼力度.政府部門一方面應從消費端出發,通過媒體宣傳、發放消費券等方式激發消費者的綠色消費活力,擴大對綠色農產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對于綠色農產品供應鏈上各生產主體,可以通過自覺補貼、稅收減免、專項貸款等方式降低綠色生產門檻,提高生產積極性.

3) 完善農戶生產保險機制.深化農戶與合作社、企業的聯系,建立風險共擔機制,加強對相關政策的宣傳,同時提供多樣化的保險服務減輕農戶綠色生產顧慮,針對企業做好相應監督工作,切實保障農戶收益.

4) 樹立典型,營造良好生產環境.一方面,通過培訓班等形式加強對農業綠色生產技術的宣傳工作,另一方面在村中樹立一批綠色生產的典型農戶,進而通過農戶之間的相互影響促進農業綠色生產轉型.

猜你喜歡
補貼農戶轉型
農戶存糧,不必大驚小怪
新增200億元列入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支出
轉型發展開新局 乘風破浪向未來
讓更多小農戶對接電商大市場
航天器在軌管理模式轉型與實踐
“三清一改”農民能得到哪些補貼?
轉型
糧食日 訪農戶
農戶存糧調查
“二孩補貼”難抵養娃成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