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創性貢獻

2024-03-19 15:24冉紅瑤王讓新
現代交際 2024年1期
關鍵詞:現代文明中華文明中華民族

□ 冉紅瑤 王讓新

(電子科技大學 四川 成都 611731)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盵1]2023年10月7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了“習近平文化思想”這一概念。[2]習近平文化思想作為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時代對宣傳思想文化建設經驗的科學總結,標志著黨對新時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在黨的文化發展進程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習近平文化思想凝聚了新時代文化建設方方面面的問題,其以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為新的文化使命,以廣大人民群眾為文化主體,堅持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在兩個結合中推動文化創新,實現中華文明的交流互鑒,為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建設提供了科學的行動指南,指明了發展道路。

一、擔當文化使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文化塑造個體身份認同,積淀民族精神,連接國家的歷史和未來,是個體成長、民族發展和國家進步的基石。中國共產黨人歷來重視宣傳思想文化建設,力爭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2011年10月,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任務。[3]2017年10月,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了“新的文化使命”這一重大命題。[4]2023年6月2日,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這一使命的具體內涵做了界定:“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盵5]“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建設首次提出的新概念、新命題,它標志著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創性貢獻。

(一)“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概念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習近平總書提出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原創性概念,明晰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新的文化使命。一方面,“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關鍵內核。在長期的歷史實踐中,中華兒女創造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諸如“以民為本、民重君輕”的君民之道,“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的生存觀點,“常懷遠慮、居安思?!钡陌l展智慧,“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信念。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為中華文明特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語境下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對中華文明的重新激活,是一種全新的文明形態。另一方面,“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創造與發展“現代文明”的應有之義。對待“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既要做到“守正”,即堅持“中華文明”,又要重視“創新”,即凸顯時代特色。如何凸顯中華文明的時代特色,實現中華文明的時代傳承、時代弘揚和時代發展,這些都是中國共產黨人面臨的時代難題。面對這一時代難題,習近平總書記深刻總結歷史經驗和教訓,提出“讓中華文明在現代化進程中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6]。

(二)新時代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針對如何將“中華文明”和“中國式現代化”緊密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三項原則、“七個著力”的重大要求,成為新時代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科學指南。

1.要以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為基本原則

首先,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作為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創性貢獻,充分展現了其對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視。文化自信是我們一路走來的重要法寶,同時也是黨帶領人民繼往開來的制勝秘籍?!肮蕦m跑”“非遺熱”見證了中華優秀文化的持續升溫,《覺醒年代》實現了文化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多豐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自信在文化建設中的地位,自覺擔當起新的文化使命,創造性地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其次,秉持文化包容。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面向世界首次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7],突出了文化的包容性。文化因包容而興,這種文化的包容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文化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文明和諧相處;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鑒其他文化的長處。從“一帶一路”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秉持包容理念,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發展觀,推動中華文明與世界各國文明交流互鑒,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文化滋養。

最后,堅持守正創新。守正才能堅定方向,創新才能引領潮流。習近平文化思想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做出突出的原創性貢獻,其中有關“第二個結合”的重大創新觀點彰顯了其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和科學總結,明確了新的歷史條件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發展方向。

2.“七個著力”指明了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路徑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凝聚了中華民族強大的精神力量,展現了中國人民獨特的精神追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相繼召開了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文藝工作座談會、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等各種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分別對文化傳承、思想政治教育、網絡信息等領域的相關問題做出超前的謀劃和指導。

在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原創性地提出了“七個著力”[2],明確指出了關于文化工作領導權、意識形態、核心價值觀、新聞輿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文明互鑒七個領域的核心要點,提出要堅持黨的領導,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中華文化的文明互鑒,彰顯中華文化的自信與擔當?!捌邆€著力”完善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內容體系,彰顯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驚人智慧,成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有效路徑。

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石,雖然決定于經濟基礎,但又對經濟基礎發生反作用,從而作用于社會發展。習近平文化思想在百年之未有大變局和中華民族進入偉大復興的關鍵期提出,其以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為使命,體現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表征著中國共產黨人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

二、明晰文化主體,保障人民群眾文化權益

自人類社會產生以來,“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8],勞動創造了人類歷史,也創造了文化,因此對勞動的研究也就是文化研究的基點。人,作為勞動的主體,在實踐過程中創造了文化。本質上,文化就是人化,是人的感性對象性活動。習近平總書記秉持這一觀點,認為要讓全體中華兒女“成為傳播中華美德、中華文化的主體”[9]。全體中國人民是中華文化的創造者、傳播者和推動者。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中心”作為自己文化思想的核心范疇,創造性地回答了文化何以傳承的問題,鞏固和豐富了文化主體論。

(一)大力發展文化事業,滿足人民精神生活

在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上,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大力發展文化事業,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鼓勵推出謳歌英雄、謳歌祖國、反映現實的公益性文藝作品,大力支持當代文藝創作,發揮重大項目的引導作用,推動了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公益性文化服務是滿足人民基本文化權利的載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提高公共服務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10]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嚴厲打擊各種低俗文藝作品和藝人偷稅漏稅行為,發揮專項基金對公益性文藝作品的扶持,鼓勵創作多樣的公益性文化作品以滿足人們的需求。

推動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是保障人民群眾文化權利的基本途徑,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期待的重要方式。要大力推動文化事業發展,推出更多無愧于人民、民族和時代的精品力作,最終實現滿足人民文化權益和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二者的共贏。

(二)發展文化產業是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然選擇

文化軟實力是支撐一個國家穩定長遠發展的基石,其對內表現為對本國文化堅定的文化自覺和深厚的文化自信,對外則表現為本國文化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吸引力??偟膩碚f,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是平衡好“意識性”和“市場性”間的關系。習近平指出,要“把握好意識形態屬性和產業屬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11]。文化產業和其他產業不同之處在于其具有“意識性”,且在文化產業中“意識性”是第一位的,文化產業的“意識性”表現在必須堅持正確價值導向,肩負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責任擔當。同時,也要注意文化產業的“市場性”,要以人民需求和市場為導向,推動文化產業在內容、形式、傳播方法上創新,推動文化產業和其他產業的深度融合,形成“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康養”等多種融合業態,釋放文化產業的經濟效益。文化產業的發展要把握好“意識性”和“市場性”之間的動態平衡,要守“意識性”之正,創“市場性”之新,在“意識性”的領導下最大可能地尋求“市場性”,最終實現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是堅持文化產業的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文化產業做出重要部署,提出“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12],要改變傳統文化產業的生產方式,推動文化產業數字化轉型,包括數字藝術、虛擬博物館、數字圖書館等。同時,文化產業的發展要注意知識產權的保護,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13],通過文化產業的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為文化創作者營造敢于創作、善于創作的良好文化氛圍,從而推動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

三是鼓勵引導網絡文化創作生產。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正在悄無聲息地改變我們的生活,而如何構建良好的網絡生態建設也成了各國面臨的一項難題。優質的網絡文化產品,不僅能給用戶提供良好的上網體驗,還能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凈化網絡生態環境。近年來,在黨的號召下,一大批優秀網絡文化作品相繼涌現,包括《大國重工》《復興之路》等在內的16部網絡文化作品首次被大英圖書館收藏;網劇也增強了自己的影響力,被納入白玉蘭獎等重要獎項的評選;《珠江人家》等影視作品在網絡平臺頻繁播放。這些都為文化產業的繁榮和發展塑造了更大潛能。

三、堅定文化自信,鞏固文化建設的前提基礎

2016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地提出了“文化自信”這一概念,并將其作為“四個自信”的重要內容,指出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4]文化自覺到文化自信充分彰顯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又一重大貢獻。

(一)文化自信奠基于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造就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造就了中國人民胸有成竹的文化自信。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首次高度概括了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

一是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中華文明歷史悠久,頻遭重創而經久不衰,成為“四大文明”中唯一未曾中斷過的文明,彰顯出獨特的連續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的連續性決定了我們必然走自己的路,這不僅是對中華文化自信的堅定表述,也闡明了“到何處去”的價值認同問題,中華文明因其連續性奠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實根基。二是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新性。在慶祝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創新性地提出了“兩個結合”重大論斷?!皟蓚€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以新的文化生命體塑造著中華文明新形態,拓展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突出展現了中華文明的創新性。三是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統一性。一部中國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和發展鞏固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的歷史。在歷史進程中,無論是中華民族還是中華文明,都遭遇過重大挫折,但中華民族融為一體的狀態并沒有被改變,中華文明的燦爛光輝并沒有被抹去,靠的就是中華文明的統一性。四是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華文明之所以博大精深,就在于其有突出的包容性。中華文明兼收并蓄,注重吸收各類文明的精華并加以創新,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文化吸收原則,形成了“有容乃大”的文明氣象。五是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昂汀钡睦砟钍冀K貫穿于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進程并成為中華民族對外交往所遵循的價值立場,決定了中國在對外關系中始終是世界和平的維護者。中華文明的和平性決定了我們堅持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彰顯了我們的使命擔當。

(二)堅定文化自信

一個國家富起來,不僅需要豐厚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文化力量。近代的民族屈辱史告訴我們,文化自信關乎民族精神甚至關乎國運。沒有對中華文化的高度自信,就沒有文化的繁榮發展,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其一,文化自信是更為基礎的自信。文化是社會進步的基石,其包含民族的語言、歷史、價值觀、習俗等各個方面。一個國家的文化自信建立在對自身基本文化元素的認同和尊重上,這種認同構成了國家認同的基礎,提升了國家整體的自信心。其二,文化自信是更為廣泛的自信。其不僅表現為對傳統文化的自信,還包括對當代文化的認可;不僅是對本民族文化的自信,還包括對其他多元文化的尊重,廣泛的文化自信還體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三,文化自信是更為深厚的自信。文化解決的是“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等精神世界的根本問題,從人類社會發展的目標追求來看,文化是社會進步的重要目標,是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支撐。因此,文化自信作為中華文化發展的精神力量,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文化自信離不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認可

中華文明因其自身的獨特優勢,成為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中國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賦予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其一,文化自信離不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在傳統思想方面,儒家思想強調仁愛、孝道、禮儀、忠誠,道家強調無為而治,注重自然、無欲無求……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其強大的生命力、感染力和號召力使中華民族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同時也筑牢了如今中華民族的根基。其二,文化自信離不開對革命文化的認可。革命文化是黨領導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革命斗爭中產生并構建起來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在革命的進程中,我們形成了五四精神、長征精神等,這些精神折射出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成為黨和國家寶貴的精神財富,為新時代堅持文化自信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動力。其三,文化自信離不開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認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黨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過程中形成的三個面向(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文化,其以培養“四有”新人為目標,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其作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的萃取,成為文化自信的重要組成部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傳承弘揚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源頭活水。[15]無論是優秀傳統文化還是革命文化,抑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都是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通過偉大實踐探索出的智慧結晶,充分彰顯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鑄就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雄厚底氣。

四、堅持文化創新,以“兩個結合”推動文化發展

文化發展從來都是一體兩面的,不僅要“守正”,還要“創新”,文化創新是文化發展的不竭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的講話中首次提出了“兩個結合”思想,超越了西方單一的、靜態的、抽象的文化論,極具原創性?!皟蓚€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契合點,強調這是在契合基礎上的“雙向奔赴”,成為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創性貢獻。

(一)“結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

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結合的前提來看,兩者能夠結合在于彼此之間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盡管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成的時間不同、來源不同,但是二者之間在某些方面存在著高度的契合性。在社會層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儒家強調仁愛、仁政,提倡君子之道,主張君主應該以仁愛之心治理國家,實現天下大同。馬克思主義強調消除社會階級差異,實現社會主義公平正義,最終實現共產主義,“大同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之間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二者存在共同的價值追求;在個體層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個人修身,馬克思主義強調個體的自由全面發展,二者都追求個體的自我完善;在對待自然的關系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道家思想強調天人合一,尊重自然規律,主張與自然和諧共生,馬克思強調拒絕物質變換斷裂、實現人與自然的辯證發展等。以上多方面的高度契合為二者的有機結合提供了前提,二者的有機結合最終達成了二者的相互成就。正是在二者的有機結合中,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互相滋養,最終實現了二者的共同發展,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化。

(二)“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

其一,“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賦予馬克思主義新的時代內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將其與馬克思主義結合,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賦予馬克思主義新的時代內涵。其二,“第二個結合”推動了傳統文化進步。在馬克思主義視域下重新審視傳統文化、對傳統文化進行重新解讀,有助于創造富有活力和包容性的文化氛圍,為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其三,這一“結合”增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開創了“中國式現代化文明形態”,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的歷史條件和語境下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科學總結,增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

(三)“結合”筑牢了道路根基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彰顯了中國人民共同的價值理念?!皟蓚€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立足于中華民族最深層次的文化基因,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科學內涵進行深入挖掘和現代性闡釋,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探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前進動力,為這一道路提供了深厚的歷史基礎。在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強調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2],增強中國人民的文化底氣,筑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

(四)“結合”打開了創新空間

“第一個結合”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使中國共產黨在歷史洪流中站穩了腳跟;“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實現了中華文化的發展進步,實現了馬克思主義更進一步的中國化?;仡欬h的百年歷程,我們黨開創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治協商制度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共和”思想、“兼容并蓄”的政治智慧息息相關。中國共產黨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化優勢作用于制度建設,使中國制度呈現出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時代特色,彰顯我黨對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的認識達到了歷史的新高度。

(五)“結合”鞏固了文化主體性

如何解決好貫穿古今的中西之爭是中國面臨的重要問題,這個問題的背后就是關于文化主體性的強弱之爭。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是沒有中斷的偉大文明,這充分證明了中華文明的生命力與主體性。我們黨始終堅持“兩個結合”,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思想是文化主體性最鮮明的體現。這一主體性繼承和發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全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其既根植于五千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立足于當代中國具體實際,具有極大的精神感召力和文化感染力。在前進道路上,我們要繼續堅持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持續推進兩個結合,進一步鞏固文化主體性,推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進一步發展。

五、加強文化交流,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習近平總書記在部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同時,也在積極為人類文明發展出謀劃策。2023年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面向國際社會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議[16],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中國智慧。

(一)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是推動文明交流和發展的基本前提

在地理條件、文化語言、宗教哲學和歷史傳統等多元條件影響下,各個民族逐漸鑄就了風格各異的文明。這些文明的形成既深深植根于本國土壤,又綻放出各自鮮明的個性,彰顯著該民族的獨特智慧和價值追求。

習近平總書記堅持平等、互鑒、對話和包容的文明觀,強調在各民族文明的交織網中,“文明差異不應該成為世界沖突的根源,而應該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17]。對于不同文明之間的差異,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被動接受的層面,而要以開放的心態積極尋求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與對話。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只有不同文明相互交融、共同發展,才能創造出更為繁榮和燦爛的文明成果。各民族不應故步自封,而是要敞開心扉,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以開放、包容的心態看待文明之間的差異,相互尊重和合作,促進文明的良性互動,著力形成更加開放平等的世界文明新格局,推動不同文明走向“美美與共”。

(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是推動文明交流和發展的根本遵循

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既有個性,又有共性,人類文明在差異性中形成了共同的價值理念和內核,這些共同的理念和內核架起了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溝通的橋梁。

2015年9月,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上,習近平主席首次把全人類的共同價值概括為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18]其一,和平、發展是人類生存的基本價值。和平是人類生存和進步的基礎,和平的環境為人們從事各項實踐活動提供了穩定的大前提;發展則是指經濟、社會和文化層面上的進步,發展是實現人類福祉的關鍵,其為個人和社會實現潛力提供了可能。其二,公平、正義是國際交往的規范價值。公平意味著國際關系應基于相互尊重和非歧視的原則,國際交往應不受國家經濟實力或政治影響力影響;正義關注的是國際行為的道德和法律合理性,包括遵守國際法、維護國際秩序和解決國際爭端的公正性。其三,民主和自由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價值。民主是指人民擁有選擇和影響政府決策的權利,這包括政治參與、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和集會自由等;自由則是指個人在不侵犯他人權利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行動和表達。民主和自由的發展程度充分體現了一個國家的文明度,兩者是國家政治文明的重要價值。

(三)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是推動文明交流和發展的強大動力

當今世界存在著多種多樣的文明,這些文明經過漫長的歷史考驗,最終成為本民族的精神血脈,凝聚著本民族的精神力量,成為推動本民族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任何文明要想在歷史的洪流中永葆青春,就必須與時俱進,實現創造性轉換和創新性發展,一切固步自封的行為都將成為阻礙本民族文明發展的攔路虎和絆腳石。

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就是要做到守正創新。一方面,習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守正創新的重大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始終堅持兩個結合,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作為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正是黨堅持守正創新的理論結果。另一方面,守正創新思想同時也貫穿于習近平文化思想之中。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越來越堅定文化自信,把守正創新貫穿于文化建設的各個領域,充分體現在以守正創新精神創造文藝作品、發展文化理論、開拓文化實踐。

(四)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是推動文明交流和發展的重要途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明沒有高下、優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別?!盵19]在當前局勢下必須看到,一些利益集團為了一己之私,煽動文明對抗,引起文明沖突,過分強調文明的優劣性和差異性,嚴重破壞了不同文明間的合作和交流?;诖?,必須加強國際人文交流,通過學術會議、文化節、藝術展覽、交換生等形式探索不同文明對話方式,加強不同民族和國家間的互信互親。

近年來,從絲綢之路到國際劇院、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聯盟相繼成立,從“一帶一路”與沿線17個國家合作開展33個歷史古跡保護修復項目到赴非研究人類文明……在黨中央的帶領下,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合作越來越多,步伐越邁越大。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繼續強化多邊機制,拓展合作范圍和渠道,加大人員往來,在文明交流中凝聚共識、取長補短,共同推動人類文明進步。

六、結語

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進入實現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機遇與挑戰并存,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必須要有新作為。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人類前途命運的戰略高度,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超前謀劃黨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強調中國共產黨人要以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為新時代的文化使命,明確了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應堅持的三項基本原則和七個著力的重大要求;強調要充分尊重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主體地位,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以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明晰了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強調要對中華文明的生命力有堅定的信心,始終堅持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強調要在“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中推動文化創新;強調要加大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實現文明間的交流互鑒。

在復雜多變的當下,我們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逐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一方面,必須繼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斷凝聚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強化新時代主流思想的輿論工作,筑牢全體人民的思想根基。另一方面,我們要在守正與創新、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等辯證關系中堅定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堅信在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導下,中國人民在新時代必將書寫更燦爛的文化詩篇,創造更豐富的文化成果。

猜你喜歡
現代文明中華文明中華民族
4000年前的中華文明什么樣兒?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摩擦力催生現代文明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追尋“華胥氏”——中華文明的早期開墾者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把中華文明的底色鋪陳好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犬之島》:形式主義的美學突圍與現代文明的存在之思
當原始人遭遇現代文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