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力提升糧食生產效益 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2024-03-19 09:07龍亮
中國經貿導刊 2024年2期
關鍵詞:陵區種糧耕地

龍亮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糧食安全問題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強調在糧食安全這個問題上不能有絲毫麻痹大意,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近年來,永州市零陵區糧食播種面積和年總產量雖相對穩定,但糧食生產的總體形勢仍然不容樂觀。為此,從4月份開始,本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推動工作”的原則,作者帶領課題調研組先后赴接履橋街道、郵亭圩鎮、菱角塘鎮、珠山鎮、黃田鋪鎮、梳子鋪鄉等地就“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課題開展實地調研,深入了解糧食生產、耕地保護、土地流轉、高標農田建設、糧食流通等情況?,F將調研情況形成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零陵區地處湖南省南部,轄16個鄉鎮(街道),總面積1962平方千米,總人口64萬人。境內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平均氣溫在17.6℃—18.6℃之間,無霜期長,素有“天然大棚”之稱,適宜發展糧食生產,是典型的農業生產集中區,先后獲評全國、全省糧食生產先進縣區。

零陵區涉農鄉鎮(街道)15個,總耕地面積55.33萬畝,其中水田面積51.27萬畝、旱地面積4.06萬畝。2022年,共完成糧食種植面積83.8萬畝,總產36.18萬噸。與2020年、2021年相比,面積、產量分別增長1.09%、2.26%和0.5%、0.9%。從種糧結構上看,水稻種植77.38萬畝,占比89.85%;玉米、大豆、紅薯、高粱、馬鈴薯等其他糧食作物種植8.74萬畝,占比10.15%;從種糧主體上看,種糧大戶種植面積58.35萬畝,占比68%;散戶種植面積25.3萬畝,占比29.5%;村干部代種面積2.15萬畝,占比2.5%;從種糧品質上看,零陵區優質稻種植面積74萬畝,占零陵區糧食種植面積的86.25%,其中高檔優質稻種植面積35萬畝,占零陵區糧食種植面積的40.79%。

二、糧食生產效益分析

調研發現,當前零陵區糧食生產的根本癥結在于種植水稻比較效益偏低,與種糧高成本投入不相適應,影響了農民種糧積極性。根據調研掌握的數據分析:在投入方面,種植一畝水稻,大戶成本約1190元/畝,其中租賃費(水田)200元/畝、種子農藥化肥成本約430元/畝、勞動力成本(含機械)約560元/畝;散戶成本更高,主要體現在農藥化肥成本(約高100元/畝)、勞動力成本(約高20元/畝),合計高出120元/畝。在產出方面,以畝均收糧900斤、每百斤糧食均價132元計算,每畝可獲毛利1188元。投入產出兩者相抵,種糧戶基本處于虧損狀態。目前,農戶種糧效益就只體現在政策性補貼上,其中,大戶每畝可獲補貼約329.3—859.3元、散戶補貼約304.3—604.3元。與種植經濟作物和外出務工收入相比,種糧效益明顯偏低。比如,農戶種植一畝茄子、辣椒、豆角等季節性蔬菜收益可達2000元以上,市場行情好時可達4000元以上。另外,若農民選擇進城務工,即使沒有相應技術,只靠體力活,每月工資至少也在2000元以上。

三、影響糧食生產效益的主要因素

(一)種糧成本不斷增加

從近三年來看,種子、農藥、化肥等農資市場波動大,農資價格增長較快。相比于2020年,2023年種子價格上漲6.1%、農膜價格上漲12.2%、國產尿素價格上漲84.2%、氯化鉀價格上漲92.3%、12%過磷酸鈣價格上漲54.5%、農藥市場成本價格上漲50.9%。除此之外,勞動力成本也在逐年上漲,目前全市非全日制勞動者最低工資標準從2020年的13.5元/小時提高到2022年的15元/小時,勞動力成本上漲11.1%??傮w折算下來,每畝種糧成本比2020年增加了120元,而糧食最低收購價格基本保持2020年的標準不變。在種糧成本不斷增加的前提下,直接拉低了農民的種糧收益。

(二)農田基礎設施落后

零陵區農田水利設施大多建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由于當時建設標準不高且年久失修,部分水利設施陳舊老化、帶病運行,已難以適應糧食生產現代化作業的需求。盡管從2019年開始,零陵區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但由于財政配套資金難以足額保障到位,建設資金投入相對不足,導致部分區域不同程度存在“斷頭路”“斷頭渠”現象,高標準農田的效益發揮不明顯,農民種糧仍然存在灌溉難、運輸難等問題。

(三)農業機械化率不高

零陵區是典型的丘陵地區,80%以上的田地為高岸田和小丘塊田,且分布不集中,難以成方連片流轉,導致大型農業機械設備進入作業場地難度大,作業效率低。目前,全區糧食生產綜合機械化率為81.73%,其中機插機拋率僅為50.8%,大大增加了人力成本。

(四)種糧風險保障能力較弱

糧食生產對氣候的依賴性大。近年來,極端災害天氣頻發,對糧食生產影響較大。比如,2022年零陵區遭遇了百年難遇的特大旱災,糧食普遍減產減收,甚至絕收。據不完全統計,零陵區糧食受災面積9.7萬畝,其中絕收面積達到0.48萬畝。2023年更是在7月份就提前進入旱期,大大增加了種糧農戶的灌溉成本。然而,在面對自然災害時,零陵區農業保險定損賠償機制尚不健全,難以發揮應有的保險作用,保險賠付金額覆蓋不了農戶種糧成本,導致種糧效益得不到充分保障。

(五)高檔優質稻推廣較難

高檔優質稻相較于普通優質稻,其市場價格更高,兩者相比,每百斤糧食差價最高可達到40元左右,但高檔優質稻不耐寒、稻瘟病多發、易倒伏,對氣候、土壤、技術等方面要求更加嚴格。由于零陵區耕地地力普遍下降,漬潛、酸化及瘠薄問題突出,其中高產耕地(1—3級)的面積僅有10724.46公頃,占比28.65%,大部分為中低產耕地,難以適應高檔優質稻的推廣。

(六)糧食加工能力相對不足

零陵區僅有亮達、泰豐、金湘等3家糧食加工企業,年糧食加工規模約6.5噸左右,占比約18%。同時,零陵區目前尚未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并叫得響的大米品牌,大米銷售沒有價格優勢,難以提升糧食附加值。比如,每百斤稻谷可加工成大米65斤、谷糠35斤,以每斤大米2.5元、每斤谷糠0.8元計算,可創造價值約190.5元。但是,由于加工能力相對不足,零陵區大部分種植的稻谷均以每百斤130元左右的市場價格銷售,導致農民豐收不增收。

四、提升糧食生產效率的主要考慮

(一)落實“藏糧于地”,穩定糧食面積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想要端牢飯碗,就必須保護好耕地。一要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堅決扛牢耕地保護政治責任,嚴格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嚴厲制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堅決守住零陵區55.08萬畝耕地和47.35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要按照“先農田、后生態、再城鎮”的要求加強耕地用途管制,嚴控建設活動和農業結構調整占用耕地行為,確需占用的,按照“占多少,墾多少”的原則,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和進出平衡。要全面核查和充分挖掘耕地后備資源,將各類適宜開發的農用地全部納入土地整治規劃范圍,進行科學合理開發。同時,在符合政策法規的前提下,適度放開指標使用和收益分配空間,引進社會資本參與補充耕地項目建設。二要大力推進耕地改良。大力推廣應用機械深翻深松、粉壟耕作等保護性耕作技術,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綠色防控等綠色技術模式,優化土壤結構,形成用地養地相結合的綠色種植制度,減緩耕地土壤貧瘠和退化的速度。要堅持耕地用養結合,采取定期輪作和休耕措施,加強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等有機肥資源無害化處理與肥料化利用,提升土壤肥力。到2026年,每年推廣糧食測土配方施肥面積85萬畝以上,確保綠色防控達到66%以上。三要扎實推進高標農田建設。重點探索多元化、市場化投資模式,著力破解建設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一是社會資本直接投資建設。建設主體為農業企業,通過向整村整組的農戶統一簽訂10年以上農田租賃合同,實現大面積田塊整合后進行高標準田塊整治,建成后的高標準農田既可自種,也可轉租。二是“企業+村集體”合作建設。建設主體為“農業企業+村集體”,由“農業企業+村集體”共同分擔建設成本。三是種糧合作社自主建設。建設主體為農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成員自籌資金、投工投勞,參與工程建設,讓合作社成員成為高標準農田的建設者、受益者和管護者。到2026年,每年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建和提質改造)3萬畝以上,零陵區永久性基本農田全部建設成高標準農田。

(二)推進“藏糧于技”,提高糧食產能

農業科技是糧食穩定增產的“助推器”。在保證種糧面積的基礎上,農業技術的創新、推廣、應用將是糧食產能增加的不竭動力。一要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零陵區于2013年、2022年兩次被認定為國家級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縣(區)。在此期間,先后培育了湖南隆平種業、北大荒種業、佳和墾惠種業等雜交水稻種子企業18家,連片打造了4000畝以上的現代種業基地3個,年銷售種子量35萬噸左右。下一步,要重點圍繞良種“保、育、制、推”做文章,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力爭新連片打造千畝以上的現代種業基地10個以上,制種面積保持在3萬畝以上。到2026年,零陵區良種覆蓋率達到100%。二要提高農業機械化率。統籌推進農田“小改大”項目,打通、平整田埂,根據地形將小而散的田塊整合在一起,有效提高農業機械化作業率,力爭在2026年,零陵區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0%以上。同時,要積極向國家建議加快推進小型農機的科研攻關,針對丘陵地區的實際情況,研發推廣適用丘陵地區的農業機械,提高丘陵地區的農業機械化水平,降低種糧成本。三要強化農業技術力量。一方面,要充實基層農技人才隊伍,建立人才激勵機制,由區委組織部、區農業農村局等部門牽頭,引進一批專業型農業技術人才。同時,與湖南科技學院、永州職業技術學院、工商職業中專等高校簽訂本土化定向培養協議,每年培養農村實用人才300人以上。另一方面,要加強農技人員教育培養,綜合制定人才培訓和管理計劃,采用線上與線下培訓相結合、理論教學與現場實訓分步實施的培訓新模式,針對性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政策宣傳、品牌孵化、農業技術、教育培訓等服務,每年開展農技人員教育培訓不少于2次,每次培訓人數不少于100人。

(三)探索“藏糧于制”,激發糧食生產活力

針對當前制約糧食生產效益的突出問題,強化制度設計、制度建設、制度完善、制度保障,更好激發農民種糧積極性。一要優化種糧補貼機制。統籌用好上級糧食補貼資金,探索制定科學合理的補貼方式,逐步縮小示范區與非示范區、種植大戶與散戶的補貼差距,加大雙季稻種植補貼力度,鼓勵農戶大力發展雙季稻。探索改進種糧補貼模式,將種子、農藥、肥料等農資作為糧食補貼的一種形式,配發給農戶,降低農資價格波動對農戶種植成本的影響。二要改進農業保險機制。爭取將由市級主導的農業保險參保理賠權限下放至區一級,便于區里統籌賠付,有效打破當前農業保險理賠難瓶頸,更好保障農民種糧利益。參照廣東省東莞市、河源市的做法,在現有政策保險上推廣水稻種植收入保險,彌補產量價格波動而導致的損失。探索推廣“保險+期貨+訂單農業”模式,鼓勵農戶通過與農產品購買者之間提前簽訂收購訂單,并按照訂單要求進行農產品生產,解決農業經營者銷售難的問題。三要完善社會化服務機制。進一步拓展社會化服務領域,建立區、鄉、村三級聯動的農業社會化綜合服務體系(區里設立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中心和專業合作社服務中心,涉農鄉鎮、街道設立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站,村、社區設立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點),構建起全方面、全鏈條、全過程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力培育發展服務主體,充分發揮區供銷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大聯盟平臺優勢,推動農資企業、農業科技公司、互聯網平臺等各類涉農組織向農業社會化服務延伸,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共同體。到2026年,農業社會化服務覆蓋率達到30%以上。四要健全土地流轉機制。探索創新流轉形式,在區鄉兩級成立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建立完善土地流轉監管機制,積極探索分季流轉、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元化土地流轉形式,讓農戶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穩妥推進解決承包地細碎化試點,根據《農業農村部關于穩妥開展解決承包地細碎化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有關要求,選取2—3個群眾意愿高、基層組織強、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扎實的涉農鄉鎮(街道)開展試點,采取“承包權不動,經營權連片”方式解決承包地細碎化。同時,建立“以圖查地、以圖管地”機制,實現承包地經營權信息明晰可查。在打破田壟界限、土地集中連片后,能依據確權數據回溯承包地塊空間位置、面積,保障農戶土地承包權益不受損。五要探索融合發展機制。圍繞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糧食品種品質品牌提升行動,全面推廣高檔優質稻種植,將“零陵大米”區域公用品牌打造為地理標志品牌,增強“青禾?!薄傲Aur”“金湘牌”“福米來”“柳”等龍頭企業產品品牌影響力,提升優質稻米市場知名度。探索全產業鏈發展,創新推廣稻蝦、稻魚、稻鴨、稻蟹、稻鰍等5種生態種養新模式,做到以稻為主、以漁促稻,預計畝均增收2000—5000元。抓好示范帶動,以郵亭圩鎮、富家橋鎮為重點,打造稻漁特色小鎮,將水稻種植與漁事體驗、休閑娛樂、研學教育、文化旅游等業態充分融合,逐步形成種養加銷一體、農林牧漁結合、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的現代復合型循環經濟產業體系,切實提升糧食生產綜合效益。

(作者為永州市零陵區區委副書記、區長)

猜你喜歡
陵區種糧耕地
自然資源部:加強黑土耕地保護
我國將加快制定耕地保護法
保護耕地
河南父子種糧打“擂”科技實力添“金”
稻茬麥翻旋淺覆栽培技術 種糧大戶年增收50萬元
新增200億元列入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支出
股田制讓種糧效益最大化
召陵區
畫畫就如種糧
“共享村落”萌芽——高陵區開發閑置民房資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